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科举制对现行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洪亮 段建丽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09-116,共8页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之久,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科举制有利也有弊。正因为此,科举制被世人褒贬不一、议论纷纷。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近几年来也成为世人评价议论的焦点。从一定意义上说,现行高考制度与古代科举制存在...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之久,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科举制有利也有弊。正因为此,科举制被世人褒贬不一、议论纷纷。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近几年来也成为世人评价议论的焦点。从一定意义上说,现行高考制度与古代科举制存在着某种联系,但两者又有本质的区别。高考制度若想规避像科举制那样被废除的命运,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吸收借鉴古代科举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经验教训,不断进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科举 高考制度 高考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科举制度的演变及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姚大明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60,共2页
其始于隋605年、亡于清1905年的1300多年的古代科举制度[1],是我国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采取的一种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政治体制之一。孙中山先生曾于欧美各国考察后说:中国考试制度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关键词 古代科举制度 封建统治者 演变 考试制度 政治体制 孙中山 分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公平与社会长治久安——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机会均等”之启迪
3
作者 宋新夫 李承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51-54,共4页
教育公平是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程度与政治认同成正相关。以历史的眼光看,"机会均等"的科举"穷人教育"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得以绵延数千年的制度因素。以史为鉴,... 教育公平是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程度与政治认同成正相关。以历史的眼光看,"机会均等"的科举"穷人教育"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得以绵延数千年的制度因素。以史为鉴,深入发掘和汲取科举制度蕴藏的"公平公正"、"知识本位"的合理因素,理性审视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利于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古代科举 长治久安 穷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过是非再观照:在古代科举与现代教育之间
4
作者 李玲玲 《教育文化论坛》 2011年第2期70-74,共5页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历史的发展,由科举考试进身为官的"仕途"被废除,科举制度也被彻底否定。但作为我国古代实行最久、最重要和最完备的任官制度,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重新认识和合理评价...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历史的发展,由科举考试进身为官的"仕途"被废除,科举制度也被彻底否定。但作为我国古代实行最久、最重要和最完备的任官制度,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重新认识和合理评价古代科举制度,同时审视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对照两者之间的功过是非,对促进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科举 现代教育 功过是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公平与社会长治久安——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机会均等”之启迪
5
作者 宋新夫 李承 《教育科学文摘》 2009年第1期63-63,共1页
在中国几千年的官僚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是一种纲常等级秩序思想,但在这种等级森严的专制社会中却沿袭着相对公平公正的科举制度,并得到封建社会各阶层的政治认同。这表明,科举制度有其自身的合理性。
关键词 古代科举制度 社会各阶层 机会均等 长治久安 教育公平 中国 等级秩序 公平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录用原则
6
作者 吕静 《山西科技》 2011年第3期32-33,共2页
无论是在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之下进入官场,还是在现代公务员制度之下进入公务员行列,都必须首先通过不同的录用程序。通过论述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录用原则,指出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 古代科举制度 现代公务员制度 录用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公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机会均等”之启迪 被引量:3
7
作者 宋新夫 陈湘芝 《教学研究》 2009年第3期17-22,共6页
教育公平是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程度与政治认同情感成正比例相关。"机会均等"的科举"穷人教育"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得以绵延数千年的制度因素。以史为鉴,深入发掘... 教育公平是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程度与政治认同情感成正比例相关。"机会均等"的科举"穷人教育"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得以绵延数千年的制度因素。以史为鉴,深入发掘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蕴藏的"公平公正"、"知识本位"教育理念,理性审视当今中国教育产业化、重点大学招生地方化等教育制度,切实贯彻温家宝总理的"穷人教育学",有利于促进当今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古代科举 长治久安 穷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8
作者 刘颖 《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6X期255-255,共1页
在世界发展史上,科举制度有着这样的两点特点,那就是竞争的公开性与公平。从促进社会公平的角度上来看,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开展了世界的先河,而这样的考试制度同时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先进水平,但在我国科举制度的发... 在世界发展史上,科举制度有着这样的两点特点,那就是竞争的公开性与公平。从促进社会公平的角度上来看,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开展了世界的先河,而这样的考试制度同时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先进水平,但在我国科举制度的发展中,体现了它优越性的同时,同样也展现了其缺点的一面,针对于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与弊,本文中将结合当代教育制度揭示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对当代教育事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科举制度 文官制度 现代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分析
9
作者 曹应良 《心事》 2014年第1期139-139,共1页
一、什么是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指朝廷允许普通人士和官员自愿向官府报名,然后经过分科考试,依照成绩从中选取人才和授给官职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度是唐朝开始正式实行的,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一直紧紧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结束于清朝... 一、什么是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指朝廷允许普通人士和官员自愿向官府报名,然后经过分科考试,依照成绩从中选取人才和授给官职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度是唐朝开始正式实行的,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一直紧紧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结束于清朝光绪二十七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科举制度 利弊分析 中国 中华文明史 普通人 考试 分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10
作者 王菲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9年第23期17-17,共1页
科举制度是隋朝设立进士科以后用考试来选拔人才授予官职的制度。它始建于隋朝,完备于唐,变革于宋,明王朝建立后,科举制度达到了鼎盛,最后于清末1905年被废除,在历朝历代都具有符合特定时期的显著特点。本文在对科举制度研究基础上,理... 科举制度是隋朝设立进士科以后用考试来选拔人才授予官职的制度。它始建于隋朝,完备于唐,变革于宋,明王朝建立后,科举制度达到了鼎盛,最后于清末1905年被废除,在历朝历代都具有符合特定时期的显著特点。本文在对科举制度研究基础上,理性地辨析其成败得失,总结不足,吸取经验,并结合我国教育现状探索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科举制度 当代教育 中国 选拔人才 制度研究 成败得失 教育现状 进士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古代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11
作者 岳艳丽 《枣庄师专学报》 1999年第4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古代科举制度 封建社会 教育事业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社会稳定 腐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制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元强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0-51,共2页
自隋至清,科举考试制度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近人在审视这项制度时,多指责它对贫家子弟的排斥,揶揄八股时文耗士子精力于浮文,讥讽登科仕进之人不识兵刑钱谷为何事。对于从这套制度中艰难竞奔、脱颖而出的状元,往往持鄙夷的态度... 自隋至清,科举考试制度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近人在审视这项制度时,多指责它对贫家子弟的排斥,揶揄八股时文耗士子精力于浮文,讥讽登科仕进之人不识兵刑钱谷为何事。对于从这套制度中艰难竞奔、脱颖而出的状元,往往持鄙夷的态度,认为他们有虚名而无实学。笔者考察了清代百余名廷试首冠之士,透过对他们家世、学历、政绩、才识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这项在世界上都曾很有影响的取士选官制度有一些更具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科举制度 状元 清朝 科举考试制度 选官制度 政绩
原文传递
从档案文献看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嬗变及其意义
13
作者 董奕 王伟 《档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8,共4页
科举制度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为了统治需要而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制度之一,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一项伟大发明和创造,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 科举制度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为了统治需要而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制度之一,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一项伟大发明和创造,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乃至东亚、欧洲的政治生活都产生了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科举制度 中国 档案文献 历史发展进程 意义 嬗变 社会政治制度 封建王朝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其优弊
14
作者 陈佳臻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4年第9期31-34,共4页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隋朝所创立并逐步完善的一种人才选拔机制,其发生发展、成熟完备、僵化衰落,历经1300余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认为,科举制萌发于隋,以隋炀帝创立进士科为标志,经唐代、五代的发展,至宋走向成熟、完备。之...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隋朝所创立并逐步完善的一种人才选拔机制,其发生发展、成熟完备、僵化衰落,历经1300余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认为,科举制萌发于隋,以隋炀帝创立进士科为标志,经唐代、五代的发展,至宋走向成熟、完备。之后,科举制在元代遭受打击,明清时期得到恢复,但最终走向僵化衰落。1905年,清廷进行全面改革,科举制度被废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科举制度 中国 演变 人才选拔机制 明清时期 进士科 隋炀帝 成熟
原文传递
教育公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机会均等”之启迪
15
作者 宋新夫 陈湘芝 《理论文萃》 2008年第1期15-22,共8页
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问题、实事求是的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面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领域出现的不和谐音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规范教育收... 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问题、实事求是的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面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领域出现的不和谐音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教育公平一直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公平 古代科举制度 机会均等 马克思主义政党 90年代以来 社会公平 招生制度改革
原文传递
九天六夜,古代科举考场发生了什么
16
作者 吴鹏 《读写月报》 2022年第8期18-19,共2页
中国古代读书人为金榜题名苦读备考,积年艰辛,向有十年寒窗之说。其实,不仅是备考之路道阻且长,就是一举成名前的科场考试,考场生活之艰难,也让无数读书人苦不堪言,乃至被形容为“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从隋炀帝时期正式设... 中国古代读书人为金榜题名苦读备考,积年艰辛,向有十年寒窗之说。其实,不仅是备考之路道阻且长,就是一举成名前的科场考试,考场生活之艰难,也让无数读书人苦不堪言,乃至被形容为“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从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了1300多年,大约十万名进士和百万名举人从科场走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三十一年 备考 考场 古代科举 隋炀帝 科举制度 读书人
原文传递
九天六夜,古代科举考场发生了什么
17
作者 吴鹏 《风流一代》 2023年第23期48-49,共2页
中国古代读书人为金榜题名苦读备考,积年艰辛,向有十年寒窗之说。其实,不仅是备考之路道阻且长,就是一举成名前的科场考试,考场生活之艰难,也让无数读书人苦不堪言,乃至被形容为“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从隋炀帝时期正式设... 中国古代读书人为金榜题名苦读备考,积年艰辛,向有十年寒窗之说。其实,不仅是备考之路道阻且长,就是一举成名前的科场考试,考场生活之艰难,也让无数读书人苦不堪言,乃至被形容为“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从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了1300多年,大约十万名进士和百万名举人从科场走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三十一年 备考 考场 古代科举 隋炀帝 科举制度 读书人
原文传递
古代科举趣事
18
作者 云霄 《新天地》 2020年第7期50-51,共2页
近日翻阅史书,发现古代许多科考趣事,列举如下,权作饭后谈资。唐代:以貌取人唐朝的选才标准有点怪。《选举志》提出的标准是:一曰身,就是体貌丰伟;二曰言,就是言辞辩正;三曰书,就是楷法遒美;四曰判,就是文理优长。这四条标准,第一是看长... 近日翻阅史书,发现古代许多科考趣事,列举如下,权作饭后谈资。唐代:以貌取人唐朝的选才标准有点怪。《选举志》提出的标准是:一曰身,就是体貌丰伟;二曰言,就是言辞辩正;三曰书,就是楷法遒美;四曰判,就是文理优长。这四条标准,第一是看长相,第二是看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是看书法,最后才是看文章。诗人罗隐虽然诗写得不错,但颜值不高,因此屡试不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屡试不第 语言表达能力 选才标准 古代科举
原文传递
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观照 被引量:36
19
作者 郑若玲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0-95,共6页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在考试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对当今考试的影响波及文化、制度与技术各个层面。现代高考、自学考试、公务员考试 ,或在考试性质、考试功能方面 ,或在考试产生的社会影响方面 ,与古代科举有着继承或借鉴关系。对现代考...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在考试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对当今考试的影响波及文化、制度与技术各个层面。现代高考、自学考试、公务员考试 ,或在考试性质、考试功能方面 ,或在考试产生的社会影响方面 ,与古代科举有着继承或借鉴关系。对现代考试制度与古代科举在历史与现实的层面上进行对照 ,有助于我们探寻考试发展的内在规律 ,并为今天的考试改革提供历史借鉴。“科举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科举制度 现代考试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举术语与“科举学”的概念体系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海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4-89,共6页
漫长的科举历史形成了一批专门术语和相关词汇 ,大体可分为科目名称、科第名位、贡院规制、考试内容、科第习俗等几大类。这些古代科举术语和词汇构成了“科举学”这一庞大而专门的概念体系的主体 ,使“科举学”具有自身特定的话语系统... 漫长的科举历史形成了一批专门术语和相关词汇 ,大体可分为科目名称、科第名位、贡院规制、考试内容、科第习俗等几大类。这些古代科举术语和词汇构成了“科举学”这一庞大而专门的概念体系的主体 ,使“科举学”具有自身特定的话语系统和学术规范。它让研究者有稳定的范式可循 ,并支撑着“科举学”的学科构架 ,使“科举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科举制度 科举术语 科举 人才选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