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3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语文古代作品教学的当代性推衍 被引量:2
1
作者 叶文举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2,共3页
以"大学语文"古代作品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从传统文化、道德、情感、审美等方面对其进行当代性的推衍。探讨"大学语文"古代作品教学的价值,提出在当代性内涵的推衍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因素,增强"大学语文"... 以"大学语文"古代作品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从传统文化、道德、情感、审美等方面对其进行当代性的推衍。探讨"大学语文"古代作品教学的价值,提出在当代性内涵的推衍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因素,增强"大学语文"古代作品教学的当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古代作品 教学 当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作品典故注释存在的问题——以《滕王阁序》的典故注释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2,共2页
用典是古代诗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即引用典故以表情达意。刘勰《文心雕龙·事类》云:“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明确指出用典的作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注释,是阅读理解作品的重要辅助手段。典故注释主... 用典是古代诗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即引用典故以表情达意。刘勰《文心雕龙·事类》云:“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明确指出用典的作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注释,是阅读理解作品的重要辅助手段。典故注释主要包括典源出处、典故含义、书证。高中语文课本由于注释篇幅有限,有时也是为了降低难度,注释时多将必要的字词解释、文中用典的含义列于首要地位,必要时注明典源出处,给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文意、文情、文境、文理搭建了坚实而广阔的平台,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变通之策。但现行高中语文课本古代作品的典故注释中,存在着由于没有注明典源出处而造成学生理解、接受上的障碍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扩展知识视阈、提高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作品 《滕王阁序》 注释 典故 古代文学作品 语文课本 修辞手法 古代诗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作品中的广告及诗词在广告中的运用
3
作者 范学亮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112-112,共1页
古代作品中的广告形式 古代作品中的广告形式主要有口头广告、实物广告、音响广告、旗帜广告、彩楼广告和印刷广告等几种,现分述如下:
关键词 广告形式 古代作品 诗词 音响广告 旗帜广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语文》古代作品教学的当代性发掘
4
作者 叶文举 《学语文》 2012年第3期4-5,共2页
任何作品的解读都具有当代性.对古代作品的解读也是如此,《大学语文》中关于古代作品的讲授同样存在着当代性阐释问题,对它们的讲读实际上打上了讲授者个人当代性的理解.学生在阅读作品时也同样濡染了当代性的接受色彩。本文主要从... 任何作品的解读都具有当代性.对古代作品的解读也是如此,《大学语文》中关于古代作品的讲授同样存在着当代性阐释问题,对它们的讲读实际上打上了讲授者个人当代性的理解.学生在阅读作品时也同样濡染了当代性的接受色彩。本文主要从教授的角度来谈谈《大学语文》古文教学的当代性发掘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古代作品 古文教学 当代性 发掘 解读 讲授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披情入理,结晶智慧:中学语文课中古代作品的丰富内涵探析
5
作者 夏明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30-132,共3页
关键词 古代作品 语文课 中学 智慧 语文教学 情人 结晶 理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高中语文教材选取古代作品目的再认识
6
作者 刘臻 《活力》 2019年第15期206-206,共1页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作品选文必须考虑三个前提条件:其作为课本的教材选文而不是读本,更不是大众读物;其二,这个教材是高中语文教材而不是初中、小学语文教材:其三,是古代作品选文而不是现当代作品或是外国作品选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材 古代作品 古人 小学语文教材 大众读物 外国作品 当代作品 选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学古代作品语言赏析
7
作者 蒋文森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7年第3期20-22,共3页
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重词句诠释而轻语言鉴赏的倾向。教一篇课文逐字逐句的解释一通,串讲一遍就算完事。于是往往把一篇文情并茂、耐人寻味的名著范文,教得味同嚼蜡。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叫语文?‘语’就是口... 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重词句诠释而轻语言鉴赏的倾向。教一篇课文逐字逐句的解释一通,串讲一遍就算完事。于是往往把一篇文情并茂、耐人寻味的名著范文,教得味同嚼蜡。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叫语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因此有人说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语言教学,这话有一定道理。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绝然离不开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传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文学珍品。因此我们在对中学生进行古代文学作品教学时,绝不能仅仅满足于读通读懂,而应当十分重视作品语言的赏析,让学生通过对作品中那些精妙无比的语言的玩味和鉴赏,去领略中华民族古典文学殿堂中的“无限风光”。 当然,对作品进行篇章结构分析或作逐字逐句串讲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教参》都给你备现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赏析 古代作品 古代文学作品 语言鉴赏 窥镜 弦外之音 严谨性 中学文言文教学 成德 层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作品词语今证
8
作者 袁良贵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68,共4页
古代作品中有些语词本来是方言词,训诂解释不符合原意,本文仍用方言俗语解释方言词,我们认为这个方法,应该是可行的。
关键词 古代作品 词语 今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古代作品标题汉译存在的迻译问题及应对策略
9
作者 胡稹 赖菲菲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03-109,共7页
不少日本古代作品标题汉译都存在因迻译而不好理解的现象。究其原因,或在于译者未足够重视标题的翻译,或在于缺乏一定的翻译标准,为此,需要引入新的译法概念,对比中日汉字音义和历史文化差异,厘清该类标题具有的特殊表达方式和标题背后... 不少日本古代作品标题汉译都存在因迻译而不好理解的现象。究其原因,或在于译者未足够重视标题的翻译,或在于缺乏一定的翻译标准,为此,需要引入新的译法概念,对比中日汉字音义和历史文化差异,厘清该类标题具有的特殊表达方式和标题背后隐藏的复杂文化背景等。建议今后在确定标题汉译译名时,不应因为日语也使用汉字就一笔挥就,迻译了之,而应考虑各种因素,讲求多种翻译技巧,同时勤查辞典等。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兼顾学者和普通读者的阅读心理和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古代作品 标题汉译 迻译 释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语文课本古代作品注释补正(二)
10
作者 何旦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第1期14-17,共4页
10、初中第一册(93年版)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课本注:“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关键词 中学 语文课本 古代作品 注释 补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语文课本古代作品注释补正
11
作者 刘振祥 何旦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年第1期26-28,共3页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为九一年所新修订,然而其古代作品的注释仍有一些疏漏。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应注而无,二是注而不详,三是注而失当。现予补正。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中学 语文课本 古代作品 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语文课本古代作品注释补正(四)
12
作者 何旦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年第2期20-24,共5页
36.义务教育初中课本第二册晋干宝《宋定伯捉鬼》:“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欲,课本无注。 按:本句中“欲”与上文“嗒曰:‘欲至宛市’”中“欲”不同。“答曰”之“欲”为能愿动词,本句之“欲”为时间副词,“将要”的意思。... 36.义务教育初中课本第二册晋干宝《宋定伯捉鬼》:“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欲,课本无注。 按:本句中“欲”与上文“嗒曰:‘欲至宛市’”中“欲”不同。“答曰”之“欲”为能愿动词,本句之“欲”为时间副词,“将要”的意思。清刘淇《助字辨略》卷五:“欲,将也。凡云欲者,皆愿之而未得,故又得为将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语文课本 古代作品 注释 补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语言课本古代作品注释补正(三)
13
作者 何旦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第3期32-37,共6页
21.义务教育初中课本第二册清钱大昕《奕喻》:“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课本注:[竟局数之]终盘计算棋子(以定胜负情况).竟,完了.
关键词 中学 语文课本 古代作品 注释 补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语文课本古代作品注释补正(六)
14
作者 何旦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7年第1期14-18,共5页
高中第二册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基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课本注:[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死生,指有价值和无价值的不同的生和死.
关键词 中学 语文课本 古代作品 注释 补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课本古代作品注释补正(五)
15
作者 何旦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年第3期19-22,27,共5页
46、义务教育初中课本第四册宋王安石《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课本注:[丐]索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关键词 古代作品 注释 补正 中学 语文教材 古代汉语 词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语文课本古代作品注释补正(七)
16
作者 何旦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年第1期13-17,24,共6页
66.义务教育初中课本第三册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课本注:[烟花]形容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色.[下扬州]下,去到,即到扬州去.按:诗词炼字炼句,讲求以少胜多,即以最精炼的言辞,表达最丰富的内涵... 66.义务教育初中课本第三册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课本注:[烟花]形容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色.[下扬州]下,去到,即到扬州去.按:诗词炼字炼句,讲求以少胜多,即以最精炼的言辞,表达最丰富的内涵.诗词中自多平常词语.看似平常,其用并不平常.此类词语自可不注,因其字面意义不难索解,可由学习者自己去体味.但若要注了,便当揣摩,力求尽其佳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语文课本 古代作品 注释补正 语文教材 教材研究 义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作品教学方法浅议
17
作者 杨晓玲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51-53,共3页
作者认为:讲授一篇作品时应该给学生做题解,在对课文作讲解时应注重对实词、虚词、句子的教学,加强朗读和语译练习。
关键词 古代作品 教学方法 中等师范学校 古文教学 课文讲解 朗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语文课本古代作品注释补正(八)
18
作者 何旦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年第2期27-31,66,共6页
74.义务教育初中课本第一册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寻常,课本无注.按:“寻常”一词,现代汉语中为平常、普通的意思.此处“寻常”与“几度”对文相应,“经常、常常” 的意思.“寻常见”犹云“时常... 74.义务教育初中课本第一册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寻常,课本无注.按:“寻常”一词,现代汉语中为平常、普通的意思.此处“寻常”与“几度”对文相应,“经常、常常” 的意思.“寻常见”犹云“时常见”,而与刘禹锡《乌衣巷》诗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的“寻常”义有不同.“寻常” 的““经常”义多见于唐代诗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语文课本 古代作品 注释补正 语文教材 教材研究 古代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作品中常见的五种毒物
19
《农家之友》 2016年第8期34-34,共1页
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与文人笔记中,有五种毒物常被提及,它们是断肠草、鸩酒、鹤顶红(砒霜)、见血封喉、曼陀罗.断肠草断肠草又名钩吻,还称胡蔓藤、大茶药、山砒霜、烂肠草等.它全身有毒,尤其根、叶毒性最大.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 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与文人笔记中,有五种毒物常被提及,它们是断肠草、鸩酒、鹤顶红(砒霜)、见血封喉、曼陀罗.断肠草断肠草又名钩吻,还称胡蔓藤、大茶药、山砒霜、烂肠草等.它全身有毒,尤其根、叶毒性最大.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炭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作品 毒物 毒性物质 解毒方法 断肠草 文学作品 见血封喉 曼陀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 古代作品 类名存疑
20
作者 丛国林 《图书分类论坛》 1992年第2期45-48,共4页
关键词 中图法 古代作品 类目评论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