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伏侯古今注》辑文及相关问题考辨
1
作者 尹玉珊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62-78,共17页
东汉伏无忌著有《古今注》,史称《伏侯古今注》或《伏侯注》;西晋崔豹亦有《古今注》,唐人周蒙也著《续古今注》,五代马缟又有《中华古今注》,因为文献亡佚原因,上述诸书内容混淆不辨。唐代至北宋,崔豹《古今注》影响逐渐扩大,伏侯书则... 东汉伏无忌著有《古今注》,史称《伏侯古今注》或《伏侯注》;西晋崔豹亦有《古今注》,唐人周蒙也著《续古今注》,五代马缟又有《中华古今注》,因为文献亡佚原因,上述诸书内容混淆不辨。唐代至北宋,崔豹《古今注》影响逐渐扩大,伏侯书则逐渐湮没无闻。元代时,马缟《中华古今注》较为流行,导致崔豹书濒临亡佚。伏侯书在清代出现辑本,宋刻本崔豹书也被学界发掘出来,而周蒙的《续古今注》则完全被埋进历史的尘埃。马缟在书序中宣称自己作书继承崔豹,为其书“添其注,以释其义”。周蒙书仅存3条佚文,内容与崔豹书相近,基本可判断其《续古今注》是崔书之续作。关于这“四注”还有很多疑问,而弄清其源头——《伏侯注》的相关问题则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侯古今注 古今注 《续古今注 《中华古今注 伏无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秀堂本《古今注》版本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孔庆茂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50-51,共2页
芝秀堂刻本《古今注》,张元济、陶湘都亲自鉴定著录为宋刻本,且分别收入相关的丛书内。但今人却著为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的翻刻本,并没有提出相关令人信服的证据。兹以原刻本鉴定,发现芝秀堂原刻部分与后补刻的部分,版框不同,字体不同,... 芝秀堂刻本《古今注》,张元济、陶湘都亲自鉴定著录为宋刻本,且分别收入相关的丛书内。但今人却著为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的翻刻本,并没有提出相关令人信服的证据。兹以原刻本鉴定,发现芝秀堂原刻部分与后补刻的部分,版框不同,字体不同,墨色浓淡不同,书版磨损程度有很大差异,两者不是同一时代的书版,断定为宋刻明印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秀堂 古今注 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氏六帖》引《古今注》的文献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玉琦 刘同军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78-82,共5页
要五代义楚编撰的《释氏六帖》引用了许多《古今注》释义,这与今通行本《古今注》多有出入,本文从辨伪、版本、辑佚、校勘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其征引情况,认为《释氏六帖》所引《古今注》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 《释氏六帖》 古今注 文献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晋时期的乐府诗批评——以荀勖《荀氏录》与崔豹《古今注》为研究重点
4
作者 王辉斌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4-20,共7页
荀勖《荀氏录》与崔豹《古今注·音乐第三》,是西晋乐府诗批评中的两种代表作。《荀氏录》所反映出的荀勖之于乐府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与《宋书·乐志》、《晋书·历律志》等之相关记载,共同构成了荀勖"古... 荀勖《荀氏录》与崔豹《古今注·音乐第三》,是西晋乐府诗批评中的两种代表作。《荀氏录》所反映出的荀勖之于乐府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与《宋书·乐志》、《晋书·历律志》等之相关记载,共同构成了荀勖"古今并重"乐府观最为本质的内核。崔豹在《古今注·音乐第三》中对19首乐府诗的题解,不仅首次将"前乐府"与汉乐府合而为一,同等对待,而且开对汉魏乐府"题解类批评"之先河,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氏录》 古今注 古今并重 前乐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今注》小考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朝客 《贵州文史丛刊》 2001年第3期23-27,共5页
关键词 古今注 草木 今本 余嘉锡 版本 《苏氏演义》 崔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今注》考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崔伟芳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72-73,86,共3页
西晋崔豹的《古今注》是一部以考证名物为主的博物类典籍。它内容丰富、考证精赅,记载了魏晋以前的典章制度、民间传说、方言俗语等,保存了魏晋以前产生的乐曲名称,并记述了生物的异名或生物特性等内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 古今注 真伪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论语古今注》看丁若镛的实学思想——儒家文献的海外传播与研究举隅
7
作者 刘周霏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39-46,共8页
朝鲜王朝后期,朱子学僵化,代表儒教崭新学风的实学出现,至丁若镛得以集大成。丁若镛的实学思想在解经中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得以体现,一则对经典原文本身的求证,二则对于经典注解的求证。不同于纯粹的字词考辨之学,丁若镛重视字词训诂的最... 朝鲜王朝后期,朱子学僵化,代表儒教崭新学风的实学出现,至丁若镛得以集大成。丁若镛的实学思想在解经中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得以体现,一则对经典原文本身的求证,二则对于经典注解的求证。不同于纯粹的字词考辨之学,丁若镛重视字词训诂的最终要旨仍归于义理,即阐发孔子的孝弟忠恕之道并将之应用于实践。丁若镛的经学折中于汉宋,肯定朱熹以训诂通达义理的释经观念,同时,他也借着对朱熹理学观念的驳斥,建立起自己的实学义理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若镛 朱熹 《论语古今注 实学 义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古今注》记秦始皇“三品绿袍”之误
8
作者 陈彦青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6-67,共2页
五代马缟在《中华古今注》记有秦朝三品服绿的条目,并被历代史家引用,其中包括《秦会要》、《中国服装色彩史论》等。但马缟所录本为错误,而后史学家不加详究以讹传讹,做出了错误的历史判断。本文通过梳理、比较、分析史料,试图解读出... 五代马缟在《中华古今注》记有秦朝三品服绿的条目,并被历代史家引用,其中包括《秦会要》、《中国服装色彩史论》等。但马缟所录本为错误,而后史学家不加详究以讹传讹,做出了错误的历史判断。本文通过梳理、比较、分析史料,试图解读出其错误所在,厘清了古代色彩运用中可疑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古今注 三品服绿
原文传递
东汉灾异的早期记录——从原始史料到伏侯《古今注》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继承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79-87,共9页
东汉一代有着较为完备的灾异记录制度,这包括灵台的天象观察、郡国的灾异上报、刺史采取灾异以及特使查访灾害,最后由太史令"掌记之",从而形成了原始的灾异史料。这些灾异史料随即为东汉的"注记"与"起居注&qu... 东汉一代有着较为完备的灾异记录制度,这包括灵台的天象观察、郡国的灾异上报、刺史采取灾异以及特使查访灾害,最后由太史令"掌记之",从而形成了原始的灾异史料。这些灾异史料随即为东汉的"注记"与"起居注"所采用,成为官方史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伏侯利用其与修《东观汉记》的便利,即仿照官方之"注记",撰成《古今注》一书。该书之记事,以灾异、祥瑞为其大宗,虽不曾为《续汉书·五行志》所采用,却是了解东汉官方灾异史料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灾异 起居 古今注
原文传递
新见明嘉靖十一年衢州府龙游县赋役黄册考释——以上海图书馆藏《崔豹古今注》纸背文献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恒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54,共12页
上海图书馆藏《崔豹古今注》为明嘉靖十二年(1533)陈鈛刻公文纸印本,共31叶。其纸背系明嘉靖十一年(1532)浙江衢州府龙游县赋役黄册。黄册内容与龙游县下属万善乡都图的设置及沿袭有关,体现出明王朝对百姓控制之细密以及国家行政区划在... 上海图书馆藏《崔豹古今注》为明嘉靖十二年(1533)陈鈛刻公文纸印本,共31叶。其纸背系明嘉靖十一年(1532)浙江衢州府龙游县赋役黄册。黄册内容与龙游县下属万善乡都图的设置及沿袭有关,体现出明王朝对百姓控制之细密以及国家行政区划在县乡层级的地方演变轨迹。这份绝佳的实物资料既反映了当时官田与民田税收数额的比率,也表明了明初江南地区大量官田到嘉靖时已部分融入民田的史实。对该批新见黄册的发掘与解析,能够丰富明代赋役制度的研究成果,进而推动相关研究走向深入与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役黄册 《崔豹古今注 都图制 龙游县 “平米法”
原文传递
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青松 《汉字汉语研究》 2021年第1期38-46,125,共10页
本文以颜师古《汉书注》中的五组古今字“粤/越”“替(朁)/僭”“■/堪”“悳/德”“菞/黎”为例,具体说明出土文献在古今字研究中的价值。
关键词 古今 出土文献 颜师古 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辞源》申集注释商榷——《辞源考订》续篇之二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忠侠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44-53,共10页
修订本《辞源》,以其体例之完善,考据之精审,释义之详明确切,书证时代、作者、书名、卷次、篇目、引文详赡,超越历代大中型语文辞书,饮誉学界。为我国辞书编纂史上又一座丰碑。实在令人欣悦不已。 然而,以其卷帙浩繁,出非一手,多历年所... 修订本《辞源》,以其体例之完善,考据之精审,释义之详明确切,书证时代、作者、书名、卷次、篇目、引文详赡,超越历代大中型语文辞书,饮誉学界。为我国辞书编纂史上又一座丰碑。实在令人欣悦不已。 然而,以其卷帙浩繁,出非一手,多历年所;所涉知识,遍及浩如烟海的中华古籍经、史、子、集各部;而学术日进,后出转精;尤其文字、音韵、训诂、校勘之学日新月异,参校比勘,耗力之巨,有不可估量者。则疏漏龃龉,在所难免。白璧微瑕,不掩美瑜之光。为臻其完善,笔者专著《辞源考订》一书于前,考辨1100余条。兹再就第四册新发现某些失误,陆续撰文商榷于后,是为续篇。请专家、学者垂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源考订 辞书编纂 语文辞书 中华古籍 日进 初祖达摩 李将军列传 乌孙国 六祖慧能 古今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敦煌唐写本残卷看李善《文选注》的体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伏俊连 《社科纵横》 1993年第4期51-55,共5页
《文选》曾被誉为“总集之弁冕”、“文章之渊薮”。唐以后的文人,都把它作为学习文学的教科书。唐初李善的《文选注》,援引赅博,经史传注,靡不兼综,又旁通仓雅训故及梵释诸书,史家称其淹贯古今,不特文人资为渊薮,抑亦后儒考证得失之林... 《文选》曾被誉为“总集之弁冕”、“文章之渊薮”。唐以后的文人,都把它作为学习文学的教科书。唐初李善的《文选注》,援引赅博,经史传注,靡不兼综,又旁通仓雅训故及梵释诸书,史家称其淹贯古今,不特文人资为渊薮,抑亦后儒考证得失之林也。从此以后,“选学”除了具有以《文选》所录作品为中心的文学研究内容外,还具有以李善注为中心的语言学内容。然而南宋以降,善注与五臣注合刊,名曰《六臣注文选》,而善注与五臣注单行之本,遂世所罕传。今所传李善注本,乃后世从六臣本提缀分割而出者。合刊之时,正文分节既已不同,注文分布亦多羼杂;则提缀辑集时,前后错乱,改旧致误者往往而是。再加上李善注中没有一篇显示其博约注文有序性的凡例,更令学者难理统绪。清儒为睹善注本来面目,详加考证,功绩卓然,然臆说尚多,聚讼纷纭,难以折中。而其对李注凡例的搜寻,往往停留于罗列而已。敦煌写本中的《文选李善注》,今所见者有两个残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六臣文选 《文选》 薛综 古今注 史传 弁冕 敦煌写本 丽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述而篇》“加我数年”诠注辨正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玉生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30-32,共3页
《论语·述而篇》有一章记述孔子晚而学《易》的言论,书云:“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关键词 书云 知天命 游褒禅山记 志于学 朝闻道 以学 王力先生 命之 四十而不惑 古今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订本《辞源》第三册注释商榷(之六)
15
作者 田忠侠 《绥化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51-61,共11页
修订本《辞源》陆续出版以来,以其体例之改进,考据之精审,书证之详明,释义之确当,超越历来大型语文辞书,而饮誉学界。标识着我国辞书编辑事业已跨入历史的新纪元。然而,因其卷帙浩繁,出非一手,多历年所;知识涉及浩如烟海的中华古籍经、... 修订本《辞源》陆续出版以来,以其体例之改进,考据之精审,书证之详明,释义之确当,超越历来大型语文辞书,而饮誉学界。标识着我国辞书编辑事业已跨入历史的新纪元。然而,因其卷帙浩繁,出非一手,多历年所;知识涉及浩如烟海的中华古籍经、史、子、集各部;学术日进,后出转精;文字、音韵、训诂、校勘之学日新月异;参校此勘,斟酌损益,耗力之巨,不胜计量。则疏漏龃龉、瑕疵偶现,势所难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辞书 中华古籍 白璧 日进 兴复不浅 东坡文集 赵简子 古今注 郑玄 秦简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厢记〉通俗注释》商酌
16
作者 苏晓青 吕永卫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73-78,72,共7页
《西厢记》语词的研究,远可上溯到明代。但明人的注释往往未尽惬当,失考之处尚不在少。今人王季思先生校注《西厢记》,方法缜密,断义严谨,创获尤多。祝肇年、蔡运长编著的《【西厢记】通俗注释》(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以下简称《通俗注... 《西厢记》语词的研究,远可上溯到明代。但明人的注释往往未尽惬当,失考之处尚不在少。今人王季思先生校注《西厢记》,方法缜密,断义严谨,创获尤多。祝肇年、蔡运长编著的《【西厢记】通俗注释》(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以下简称《通俗注释》)注意借鉴、吸取古今注家的研究成果,并时有新见,大多数释文也很见功力。与王季思、吴晓铃诸家注本相比较,该书有两大特色值得称道:一是在释词、阐义方面不事征引考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季思 古今注 吴晓铃 张生 元杂剧研究 同义连文 锦上花 曲文 芳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风徐来 “扇”出精彩--扇面作品的认识及书写
17
作者 张玲珑 《书法教育》 2024年第5期20-25,共6页
扇子,早在舜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晋朝崔豹《古今注》中说:“舜广开视听,求贤人自辅,作五明箑(shà),此箑之始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解释:“箑,扇也。户部曰扇、扉也。扉可开合。故箑亦名扇。方言。”也就是说,扇子在我国原... 扇子,早在舜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晋朝崔豹《古今注》中说:“舜广开视听,求贤人自辅,作五明箑(shà),此箑之始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解释:“箑,扇也。户部曰扇、扉也。扉可开合。故箑亦名扇。方言。”也就是说,扇子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是人们常用的工具。根据《淮南子·精神训》中记载:“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原始社会时期 淮南子·精神训 扇子 段玉裁 古今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次庄《乐府集》、《乐府集序解》探源 被引量:2
18
作者 喻意志 《文献》 CSSCI 2004年第3期138-150,共13页
  关于刘次庄《乐府集》,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增田清秀在《乐府の历史的研究》中就已进行了讨论,并有该书的辑佚稿.最近《文献》2003年第1期所刊《刘次庄《乐府集》考辨》(杨晓霭撰)一文,对该书作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乐府 诗作 题解 刘次庄 《古乐府》 《诗话总龟》 吴兢 乐府诗 古体诗 《乐府古题要解》 罗敷采桑 刘氏 《竹庄诗话》 总龟 古今注 《旧唐书·音乐志》 探源
原文传递
佛教类书《释氏六帖》价值浅窥
19
作者 钱汝平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54,共2页
论述了《释氏六贴》的文献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存了典籍佚文,颇足珍贵;二是其所引与今本对照,文字往往有优于今本者;三是在阅读涉佛文献时,仍可供查典实之用。
关键词 《释氏六帖》 佚文 典实 古今注 洞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经》新识及其生态文明启示
20
作者 钟茂初 《团结》 2020年第4期61-63,共3页
2019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我的《<道德经>新识及其生态文明启示》一书。在这部书里,我将《道德经》定位为“一部以‘道法自然’为公理性假设且具有严密逻辑的哲学著作”,从这一视角出发,力图克服古今注家对其逻辑性认知的缺失... 2019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我的《<道德经>新识及其生态文明启示》一书。在这部书里,我将《道德经》定位为“一部以‘道法自然’为公理性假设且具有严密逻辑的哲学著作”,从这一视角出发,力图克服古今注家对其逻辑性认知的缺失,对《道德经》进行了全新释译,并阐述了《道德经》的哲学思想及其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明日报出版社 《道德经》 道德经 道法自然 哲学著作 古今注 生态文明建设 文明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