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与猪小肠黏膜下层体外复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谭波 魏人前 +6 位作者 杨志明 李秀群 韩平 智伟 解慧琪 任燕 谭中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快速培养犬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MECs)及其与猪小肠黏膜下层(SIS)体外复合培养的方法,为组织工程化黏膜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混合酶消化法,于6%胎牛血清的上皮细胞无血清培养基(DKSFM)中培养OMECs,观察OMECs的形态特征... 目的探讨体外快速培养犬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MECs)及其与猪小肠黏膜下层(SIS)体外复合培养的方法,为组织工程化黏膜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混合酶消化法,于6%胎牛血清的上皮细胞无血清培养基(DKSFM)中培养OMECs,观察OMECs的形态特征、绘制生长曲线并进行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将第2代犬OMECs接种在SIS上,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扫描电镜等观察OMECs在SIS上的生长状况。结果OMECs在DKSFM中生长良好,CK19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OMECs接种在SIS上呈单层生长,多角形,铺路石样排列,复合培养8d呈多层生长。结论采用混合酶消化法,用含6%胎牛血清的DKSFM培养犬OMECs,方法简便,适合推广应用。SIS与OMECs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黏膜的理想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小肠黏膜 复合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魏美荣 李国菊 +2 位作者 张达 颜世果 戚向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为探讨KGF在口腔黏膜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的KGF(对照组0 ng·mL-1,实验1组5 ng·mL-1,实验2组25 ng·mL-1,实验3组50 ng·...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为探讨KGF在口腔黏膜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的KGF(对照组0 ng·mL-1,实验1组5 ng·mL-1,实验2组25 ng·mL-1,实验3组50 ng·mL-1)分别加入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培养12、24、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实时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贴壁明显,且48 h时实验3组细胞核仁明显。2)培养48 h时,4组之间的细胞凋亡率、Bcl-2 mRNA、Bax mRNA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KGF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和Bax mRNA表达逐渐降低,Bcl-2 mRNA表达逐渐升高(P<0.05)。结论 KGF可通过上调Bcl-2 mRNA和下调Bax mRNA的表达抑制上皮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凋亡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和病变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对α干扰素的敏感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游锦梅 许雅鑫 +3 位作者 吴彬 Yang Yong 李钰 陈显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观察正常和不同病变程度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对α干扰素(IFN-α)敏感性的差异,为IFN-α的抗肿瘤应用和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分别培养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株(NOK)、口腔黏膜异常增生上皮细胞株(DOK)、口腔表皮样癌细胞株(KB),取... 目的观察正常和不同病变程度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对α干扰素(IFN-α)敏感性的差异,为IFN-α的抗肿瘤应用和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分别培养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株(NOK)、口腔黏膜异常增生上皮细胞株(DOK)、口腔表皮样癌细胞株(KB),取传至第3代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板,对照组每孔加入2 m L含10%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液,实验组设IFN-α浓度100、500、1 000 U/m L 3个浓度组,实验组每孔分别加入含相应浓度IFN-α的完全培养液,常规培养24 h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IFN-α分别作用于3种细胞,对NOK细胞株的增殖能力无影响,而DOK、KB细胞株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增殖能力明显减慢,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浓度500 U/m L IFN-α对NOK细胞株的凋亡无影响,但有促进DOK、KB细胞株凋亡的作用。浓度500 U/m L IFN-α对NOK细胞株周期无影响,DOK细胞株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KB细胞株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结论正常上皮细胞对IFN-α不敏感,而DOK、KB细胞株对IFN-α敏感;IFN-α有抑制DOK、KB细胞株的增殖能力、促其凋亡的作用,且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干扰素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口腔表皮样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RT诱导永生化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之锋 吕标 +2 位作者 郑超群 胡逢春 陶谦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91-96,共6页
目的:转染外源性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建立永生化口腔黏膜上皮(oral mucosal epithelial,OME)细胞株。方法:利用反转录病毒载体将外源性hTERT基因转入OME细胞,G418筛选出抗性细胞克隆后... 目的:转染外源性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建立永生化口腔黏膜上皮(oral mucosal epithelial,OME)细胞株。方法:利用反转录病毒载体将外源性hTERT基因转入OME细胞,G418筛选出抗性细胞克隆后,进行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鉴定细胞来源、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动力学研究、裸鼠成瘤实验以及hTERT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检测。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形态非常相似,均呈多边形、多角形,"铺路石"样排列;广谱角蛋白染色阳性,波丝蛋白染色阴性;未转染细胞体外培养36 d后停止生长,群体倍增数(population doublings,PDL)为9,转染细胞增殖活跃,PDL值超过80;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均显示,hTERT在转染细胞中稳定表达,而在未转染细胞中不表达。结论:转染外源性hTERT基因的OME细胞呈稳定增殖的永生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端粒酶反转录酶 转染 永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仔猪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马瑞丽 张彦明 +1 位作者 崔红杰 郭抗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45-1453,共9页
为了建立仔猪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ral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OMEC)的体外培养方法,取新生仔猪的口腔颊膜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胰蛋白酶消化法、DispaseⅡ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培养法、DispaseⅡ处理联合组织块培养法,对... 为了建立仔猪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ral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OMEC)的体外培养方法,取新生仔猪的口腔颊膜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胰蛋白酶消化法、DispaseⅡ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培养法、DispaseⅡ处理联合组织块培养法,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形态学特征及生长情况,对传代培养的OMEC,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广谱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用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结果表明,在采用相同培养基条件下,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胰蛋白酶消化法不能成功培养仔猪OMEC,用DispaseⅡ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培养的细胞不易贴壁,培养困难,采用DispaseⅡ处理联合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的细胞增殖能力强,细胞纯度高,可连续传到10~11代,经鉴定具有OMEC特征。本试验成功建立了仔猪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OMEC的永生化及猪口蹄疫致病机理和疫苗提供理想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体外培养 DispaseⅡ联合组织块培养法 新生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岚 薛明花 李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630-632,共3页
目的培养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建立稳定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方法取兔口腔黏膜组织,用0.25%中性蛋白酶(DispaseⅡ)分离上皮与皮下组织,采用无血清及无3T3细胞培养体系,即角质细胞培养液(DefinedK-SFM)培养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目的培养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建立稳定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方法取兔口腔黏膜组织,用0.25%中性蛋白酶(DispaseⅡ)分离上皮与皮下组织,采用无血清及无3T3细胞培养体系,即角质细胞培养液(DefinedK-SFM)培养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用中性蛋白酶可成功分离上皮与皮下组织,原代培养11d细胞可融合成片,呈铺路石样,鉴定为单一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结论利用角质细胞培养液可成功培养出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泡性口炎病毒感染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7
作者 宋德光 祝万菊 +4 位作者 王占锋 贺文琦 韩岩岩 陆慧君 高丰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43-945,952,共4页
将水泡性口炎病毒(VSV)接种于原代培养的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CPMBCs),通过对不同时间收集的感染细胞制作超薄切片,观察病毒在该细胞上的形态发生。结果表明,VSV能导致CPMBCs出现典型的CPE和超微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圆缩、线粒体... 将水泡性口炎病毒(VSV)接种于原代培养的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CPMBCs),通过对不同时间收集的感染细胞制作超薄切片,观察病毒在该细胞上的形态发生。结果表明,VSV能导致CPMBCs出现典型的CPE和超微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圆缩、线粒体肿胀、胞浆空泡化,病毒游离于胞浆内或以出芽方式进入胞浆空泡内,病毒主要在细胞突起处进行出芽增殖,获得囊膜而成熟。感染24h后,细胞出现严重的纤维化,细胞骨架明显。该研究结果为VSV的嗜上皮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泡性口炎病毒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超微结构 犊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T7噬菌体展示文库的构建
8
作者 韩岩岩 宋德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2,共4页
试验旨在筛选水泡性口炎病毒的受体,构建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T7噬菌体展示文库。通过用Trizol试剂提取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总RNA,然后分离和纯化mRNA,经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在双链cDNA末端加上定向EcoRⅠ/HindⅢ接头,然后用EcoRⅠ和H... 试验旨在筛选水泡性口炎病毒的受体,构建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T7噬菌体展示文库。通过用Trizol试剂提取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总RNA,然后分离和纯化mRNA,经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在双链cDNA末端加上定向EcoRⅠ/HindⅢ接头,然后用EcoRⅠ和HindⅢ酶消化双链cDNA末端接头,使双链cDNA 2端含有EcoRⅠ和HindⅢ黏性末端。所有处理后的双链cDNA,经Mini Column纯化,收集400bp以上的双链cDNA片段,将其连接带有EcoRⅠ和HindⅢ末端的T7Select 10-3b载体,经体外包装后,以BLT5403为受体菌构建T7噬菌体展示文库。经测定未扩增文库的滴度为1.3×107PFU/mL,重组率为95.8%,扩增后文库滴度为2.6×1010 PFU/mL。随机挑取100个噬菌斑进行PCR鉴定,95%的插入片段大于400bp。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T7噬菌体展示文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T7噬菌体展示文库 水泡性口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因子对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β-防御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怡 刘贞敏 +3 位作者 雍翔智 蒋兰岚 吴恬恬 陶人川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对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MEC)人β防御素(hBD)-2和hBD-3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人健康口腔黏膜组织,进行消化培养后选用第2代人OMEC。培养48 h后将OMEC分为空白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干扰素-γ(IFN-γ)组、...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对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MEC)人β防御素(hBD)-2和hBD-3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人健康口腔黏膜组织,进行消化培养后选用第2代人OMEC。培养48 h后将OMEC分为空白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干扰素-γ(IFN-γ)组、白细胞介素-17(IL-17)组、TNF-α+IFN-γ组、TNF-α+IL-17组和IFN-γ+IL-17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加入相应的细胞因子。干预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MEC的hBD-2、hBD-3 mRNA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法检测细胞上清hBD-2和hBD-3的蛋白水平。结果 TNF-α组hBD-2 mRNA的相对表达量、IL-17组的hBD-2及hBD-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TNF-α+IFN-γ组、TNF-α+IL-17组、IFN-γ+IL-17组hBD-2、hBD-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及hBD-2蛋白水平均高于相应细胞因子单独干预组(均P<0.05)。结论炎性因子能诱导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表达hBD-2和hBD-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因子 Β防御素-2 β防御素-3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提取基因组DNA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佳蕊 马行川 +3 位作者 陈仲栩 易柳 刘湘 宁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513-1514,1517,共3页
目的探索从人类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煮沸法和碱裂解法从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然后与临床常用的碘化钠(NaI)法提取的人全血基因组DNA进行比较。结果煮沸法和碱裂解法2种方法均能从口... 目的探索从人类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煮沸法和碱裂解法从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然后与临床常用的碘化钠(NaI)法提取的人全血基因组DNA进行比较。结果煮沸法和碱裂解法2种方法均能从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抽提到DNA,提取的DNA浓度虽低于NaI法,但用2种方法提取到的DNA样品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均能获得满意效果,与常规NaI法无明显差异。结论从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简便、快捷、无损,在临床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7A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抗念珠菌黏附及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梅飞 蒋兰岚 +3 位作者 罗琴 林小洁 曾启新 陶人川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7A(IL-17A)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感染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MECs)β-防御素-2(hBD-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OMECs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独重组人IL-17A(rhIL-17A)处理组、单独C.a处理组(模型组)及C.a与rhIL-17... 目的:探讨白介素17A(IL-17A)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感染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MECs)β-防御素-2(hBD-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OMECs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独重组人IL-17A(rhIL-17A)处理组、单独C.a处理组(模型组)及C.a与rhIL-17A共同处理组(实验组)。按菌∶细胞=1∶10建立C.a感染的OMECs模型。分别将单独rhIL-17A处理组和实验组的OMECs按所加入的rhIL-17A浓度分为4个亚组:1μg/L组、10μg/L组、100μg/L组及1 000μg/L组,共培养48h。收集不同时间点(0h、12h、24h、48h)的细胞培养上清液,计算C.a黏附率;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hBD-2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C.a黏附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rhIL-17A均能诱导OMECs表达hBD-2,且100μg/L组hBD-2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水平升高最为显著(P<0.01)。采用100μg/L rhIL-17A刺激OMECs 12h、24h、48h后,hBD-2mRNA及蛋白水平均升高,且48h时hBD-2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高于0h和12h(P<0.05或P<0.01)。结论:IL-17A能诱导OMECs表达hBD-2,但对口腔黏膜上皮抗C.a黏附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介素17A 人Β-防御素-2 白色念珠菌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片移植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吉妮 张朝然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40-142,149,共4页
角膜缘干细胞为正常角膜上皮的自我更新提供了来源,在维持眼表稳态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成体干细胞认识的加深以及生物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培养的口腔黏膜细胞片移植已成为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方法之一。本文就其培... 角膜缘干细胞为正常角膜上皮的自我更新提供了来源,在维持眼表稳态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成体干细胞认识的加深以及生物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培养的口腔黏膜细胞片移植已成为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方法之一。本文就其培养方法、细胞片表型及临床应用结果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干细胞缺损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载体 表型特征 最佳矫正视力 新生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芩连汤对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丹 魏润生 +3 位作者 高海涛 孟贺 白宇宏 彭伟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5年第2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浸提液对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取第二代培养细胞,随机分为五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用无血清培基(K-SFM)稀释成终浓度分别为2%、10%、15%、20%、...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浸提液对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取第二代培养细胞,随机分为五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用无血清培基(K-SFM)稀释成终浓度分别为2%、10%、15%、20%、50%五个浓度梯度的葛根芩连汤提取液进行培养。对照组仅用无血清培基继续培养。MTT法测定培养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原代培养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呈多角形,胞核清晰。5个实验组OD值均高于对照组;15%浓度组OD值高于其它4个实验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在15%浓度下能增强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有望用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局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增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芍药苷诱导下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丽君 陈谦明 +1 位作者 吴玉琪 杨建堂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7-533,共7页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芍药苷调控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情况,分析关键基因,探讨芍药苷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药用价值。方法: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低浓度(5μmol/L)和高浓度(10μmol/L)芍药苷组处理口腔...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芍药苷调控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情况,分析关键基因,探讨芍药苷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药用价值。方法: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低浓度(5μmol/L)和高浓度(10μmol/L)芍药苷组处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系Leuk-1,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从而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采用GO和KEGG富集分析对DEGs进行基因功能和途径注释。结果:芍药苷诱导下,Leuk-1细胞中共有1212个显著DEGs;GO富集分析显示,DEGs显著富集在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应答反应、细胞因子介导的通路反应2’-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丝氨酸内酞酶活性、细胞外空间、细胞外组分和内质网等功能中;KEGG通路富集显示,DEGs显著富集在单纯疱疹病毒Ⅰ感染、癌症通路、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等信号通路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参与芍药苷诱导的Leuk-1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其趋势域RNA-seq一致,可以验证RNA-seq技术的准确性。结论:芍药苷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抗病毒感染、肿瘤抑制、保护上皮完整性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转录组测序 差异基因表达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眼睑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构建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片层的研究
15
作者 张明琦 王乐 +3 位作者 孙岩 郑玉强 李娜 王卓实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人眼睑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代替鼠源饲养层细胞在体外培养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酶消化法从人眼睑组织中分离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取P5代成纤维细胞通过丝裂霉素C方法制备饲养层细胞,将其制备... 目的:探讨人眼睑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代替鼠源饲养层细胞在体外培养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酶消化法从人眼睑组织中分离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取P5代成纤维细胞通过丝裂霉素C方法制备饲养层细胞,将其制备成的饲养层细胞用来培养商品化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通过罗丹明染色观察其细胞克隆形成率;HE染色观察细胞片层的结构;免疫荧光检测特征蛋白P63、β1-integrin的表达。结果:人眼睑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高表达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标志性蛋白CD90,培养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呈克隆样生长,细胞克隆形成率约为2.2%,并将其构建成3~4层口腔黏膜细胞片层,且高表达上皮细胞标志物P63及β1-integrin。结论:人眼睑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可以作为饲养层细胞构建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片层,为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的人源化饲养层工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饲养层细胞 眼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趋化因子CC受体-2调控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系增殖的机制
16
作者 赵永 程志芬 玄延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5792-5793,共2页
目的探讨干扰趋化因子CC受体(CCR)2基因的表达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Western印迹检测CCR2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中的表达;用CCR2的siRNA转染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系(HOMC)细胞,转染48 h后用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 目的探讨干扰趋化因子CC受体(CCR)2基因的表达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Western印迹检测CCR2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中的表达;用CCR2的siRNA转染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系(HOMC)细胞,转染48 h后用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CCR2蛋白表达;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印迹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p)-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 CCR2在OSF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1);阴性对照(NC)-siRNA组CCR2蛋白表达、细胞存活率及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2-siRNA组CCR2蛋白表达、细胞存活率及p-p38MAPK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CCR2在OSF中高表达,抑制CCR2的表达可通过调控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HOMC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CC受体-2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正加速度环境对猴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施生根 张建中 +2 位作者 牛忠英 司少艳 张铭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7-417,共1页
关键词 高正加速度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热休克蛋白70 组织病理学
原文传递
慢病毒介导过表达端粒酶逆转录酶的人口腔黏膜上皮稳定细胞系的构建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飒 秦晓东 +5 位作者 何祥一 车春晓 张潇 解斯羽 孙贵军 王立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3-447,共5页
目的通过慢病毒法建立稳定表达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基因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MECs),探索构建高效、稳定的永生化OMECs细胞系的方法。方法提取293T细胞总R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 TERT基因全长,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p ... 目的通过慢病毒法建立稳定表达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基因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MECs),探索构建高效、稳定的永生化OMECs细胞系的方法。方法提取293T细胞总R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 TERT基因全长,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p LVX-puro-h TERT。包装慢病毒颗粒后感染人正常OMECs,经嘌呤霉素抗性筛选获得阳性克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 TERT基因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p LVX-puro-h TERT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感染到OMECs中;感染细胞与正常OMECs形态相似,呈铺路石样生长;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h TERT在感染细胞中高表达,与正常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慢病毒法成功建立了过表达h TERT的OMECs稳定细胞系,为构建高效、稳定增殖的人永生化OMECs细胞系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慢病毒载体 稳定表达 永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腔黏膜角化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胡秀莲 王兴 +1 位作者 林野 邱立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口腔黏膜角化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牙周手术中切取的正常角化牙龈组织,经0.25%Dispase分离上皮层后,0.05%的胰酶分离为单个细胞,接种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并进行形态学... 目的:探讨人口腔黏膜角化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牙周手术中切取的正常角化牙龈组织,经0.25%Dispase分离上皮层后,0.05%的胰酶分离为单个细胞,接种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并进行形态学观察、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及其生长曲线、传代特点、各代生长特点的观察。结果:口腔黏膜角化上皮细胞能够在Epilife无血清培养基中稳定增殖传代,可连续传4-6代,成活45-60d,细胞生长呈铺路石状,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应用Epilife无血清培养基,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具有增殖能力的口腔黏膜角化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角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GF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中增殖相关基因PCNA mRNA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达 李国菊 +2 位作者 魏美荣 颜世果 戚向敏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329-332,共4页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学及对上皮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加入含不同浓度KGF(0 ng/mL,5 ng/mL,25ng/mL,50 ng/mL)的D-KFSM,分别培养1...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学及对上皮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加入含不同浓度KGF(0 ng/mL,5 ng/mL,25ng/mL,50 ng/mL)的D-KFSM,分别培养12 h、24 h、48 h后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并用荧光实时定量检测各组细胞内增殖相关基因PCNA mRNA的表达。结果:①相同时间段实验组较对照组上皮细胞贴壁明显,培养48 h实验3组(50ng/mL)较其他组细胞核仁明显;②12 h时,实验组较对照组上皮细胞内PCNA mRNA表达增加,但各实验组间PCNAmRNA表达逐渐降低(P<0.05);③24 h时实验组较对照组PCNA mRNA表达增加,但各实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48 h时,实验组较对照组PCNA mRNA表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外源性KGF可上调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 mRNA的表达,且在不同时间段、不同浓度调控作用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荧光定时定量PC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