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郁气滞型三阴性乳腺癌口腔菌群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孙梦莹 张爱琴 陈卓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3期520-526,共7页
目的:研究肝郁气滞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口腔菌群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探讨口腔菌群与肝郁气滞型TNBC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排标准纳入肝郁气滞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8例作为患者组,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正常... 目的:研究肝郁气滞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口腔菌群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探讨口腔菌群与肝郁气滞型TNBC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排标准纳入肝郁气滞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8例作为患者组,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正常组,分别收集唾液标本,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2组人群口腔菌群的丰度和分布情况,通过组间差异分析寻找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菌属。结果:患者组与正常组的口腔菌群物种多样性显著,且2组口腔菌群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患者组较正常组增多的物种有密螺旋体属(Treponema)、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噬二氧化碳细胞菌属(Capnocytophaga)、坦纳菌属(Tannerella)、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金氏菌属(Kingella)、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螺旋体科(Spirochaetaceae)等;较正常组减少的物种有韦荣氏球菌(Veillon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己酸菌属(Caproiciproducen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等。结论:失调的口腔菌群及其细菌产物在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特定菌群对中医证候的形成与变化也有一定影响。口腔菌群可作为TNBC早期诊断、预后判断以及中医证候客观化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提高TNBC的疗效、靶向干预相关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肝郁气滞 中医证型 口腔菌群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仙方活命饮对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小鼠口腔菌群调节作用探讨
2
作者 赵振芳 董石 +5 位作者 张馨予 潘彦君 韦昌策 张乃文 张春娟 姜苗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5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通过验证加味仙方活命饮对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s, MRONJ)小鼠的治疗效果,探索加味仙方活命饮治疗MRONJ与口腔菌群变化的相关性及调节作用。方法: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 目的:通过验证加味仙方活命饮对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s, MRONJ)小鼠的治疗效果,探索加味仙方活命饮治疗MRONJ与口腔菌群变化的相关性及调节作用。方法: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模型组(Model组)、特立帕肽组(PTH组)及加味仙方活命饮组(XFHMY组)。除NC组外,其余各组构建唑来膦酸(ZA)、地塞米松联合拔牙诱导的MRONJ小鼠模型,PTH组和XFHMY组分别对应给予特立帕肽(PTH)4.11μg/kg、加味仙方活命饮22.81 g/kg干预,通过Micro-CT、HE染色观察加味仙方活命饮对MRONJ小鼠的治疗效果,采集各组小鼠治疗后的口腔菌落,16S rRNA测序法分析治疗MRONJ小鼠与其口腔菌群构成、多样性、丰度的相关性及调节作用。结果:直接观察拔牙伤口愈合情况,NC组小鼠伤口愈合情况良好,而Model组小鼠伤口未愈合,PTH组和XFHMY组伤口几乎愈合、XFHMY组愈合效果更佳。对第9周取材所得上颌骨组织Micro-CT扫描显示,Model组的骨体积分数(BV/TV)和骨密度(BMD)均显著高于NC组,PTH组和XFHMY组低于Model组(P<0.05)。直接观察HE染色情况,第9周给药干预后显示NC组与Model组的活骨与死骨分布、表面纹路和面积具有明显差异;PTH、加味仙方活命饮干预后死骨陷窝面积较Model组减小,且XFHMY组的坏死骨周围出现破骨细胞,坏死骨将近脱落。口腔菌群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NC组与Model组组成结构具有差异(P<0.05);Model组与XFHMY组组成结构具有差异(P<0.05)。小鼠口腔菌群组成结构相关性分析显示,厚壁菌门、梭杆菌门相对丰度与MRONJ的发生成正相关(P<0.05),放线菌门、梭杆菌属相对丰度与加味仙方活命饮治疗效果成负相关(P<0.05)。结论:加味仙方活命饮治疗MRONJ促进创口愈合及骨重建的治疗效果与口腔菌群变化有关,其有效作用途径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口腔菌群,促进创面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仙方活命饮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 口腔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YAG激光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中的应用及对口腔菌群的影响
3
作者 张洁 付航宇 +1 位作者 贾靖 朱惠芳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876-880,共5页
目的探讨Er:YAG激光在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中应用的效果及对口腔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6例接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AgP患者,采用SPSS统计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并按照随机... 目的探讨Er:YAG激光在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中应用的效果及对口腔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6例接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AgP患者,采用SPSS统计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接受牙周正畸联合基础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同时接受Er:YAG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健康指标、龈沟液中炎症因子、口腔菌群水平以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菌斑指数(PLI)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龈沟液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细胞介素-33(IL-33)、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口腔内伴放线聚集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酵母菌属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口腔内伴放线聚集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水平低于对照组,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检出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研究组患者显效率为74.42%、有效率为25.58%,对照组显效率为48.84%、有效率为46.51%、无效率为4.65%,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gP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中应用Er:YAG激光辅助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牙周健康指标,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改善口腔菌群并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 ER:YAG激光 正畸治疗 牙周基础治疗 口腔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口腔菌群分布及龈沟液MIF、HIF-1α、β-catenin水平分析
4
作者 徐茜 周柯楠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8期90-93,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口腔菌群分布及龈沟液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β-catenin水平。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4例老年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4...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口腔菌群分布及龈沟液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β-catenin水平。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4例老年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4例单纯老年牙周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牙周健康状况、口腔菌群分布情况及龈沟液MIF、HIF-1α、β-catenin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牙周袋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AL)显著大于对照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二氧化碳嗜纤维菌、齿垢密螺旋体、口腔链球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及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龈沟液MIF、HIF-1α及β-caten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较差,口腔内病原菌群分布更为广泛,且龈沟液中MIF、HIF-1α和β-catenin水平显著升高。在临床诊疗中,需重点关注上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牙周炎 口腔菌群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低氧诱导因子-1Α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新漱口液辅助治疗对牙周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口腔菌群和龈沟液相关因子的影响
5
作者 刘芳 王密 +1 位作者 乔柱 陈菁菁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新漱口液辅助治疗对牙周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口腔菌群和龈沟液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2年10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牙周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 目的:探讨康复新漱口液辅助治疗对牙周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口腔菌群和龈沟液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2年10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牙周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氧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新漱口液辅助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牙周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治疗后,两组PLI、PD、SBI和AL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d、Pi、Tf和Pg均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hs-CRP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牙周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新漱口液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牙周状态,降低口腔菌群水平,减轻炎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漱口液 牙周基础治疗 牙周炎合并糖尿病 口腔菌群 龈沟液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洁含漱液对脾胃伏火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菌群、血清炎症因子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魏静 何翔 +5 位作者 周洪玲 李惠菁 黄小瑾 袁强华 左渝陵 吴也可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7-594,共8页
目的探讨口腔洁含漱液对脾胃伏火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菌群、血清炎症因子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收治的脾胃伏火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 目的探讨口腔洁含漱液对脾胃伏火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菌群、血清炎症因子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收治的脾胃伏火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曲安奈德乳膏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腔洁含漱液含漱、吞服,每日3次,持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组间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指数、疼痛持续时间和溃疡愈合时间;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口腔菌群(链球菌、韦荣氏菌、奈瑟氏菌)DNA浓度;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CD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6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疼痛抑制效果和溃疡愈合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口腔内链球菌和韦荣氏菌DNA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含量相较治疗前降低,CD3^(+)、CD4^(+)、CD4^(+)/CD8^(+)相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洁含漱液治疗脾胃伏火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口腔菌群构成,抑制血清炎性反应水平,提高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洁含漱液 复发性口腔溃疡 脾胃伏火型 口腔菌群 炎症因子 T细胞亚
原文传递
冲洗和擦拭对ICU气管插管病人口腔菌群水平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邢斌瑜 申存毅 +1 位作者 林婷 谭文君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367-2371,共5页
目的探讨冲洗和擦拭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气管插管病人口腔菌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行气管插管病人180例,均予以口腔护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擦拭组60例,采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常... 目的探讨冲洗和擦拭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气管插管病人口腔菌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行气管插管病人180例,均予以口腔护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擦拭组60例,采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常规口腔擦拭,每天3次;冲洗组60例,予以0.9%氯化钠溶液口腔冲洗,每天3次;联合组60例,插管前口腔擦拭,插管后采取口腔擦拭联合冲洗方式,每天3次。对比三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口腔菌群水平、口腔卫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三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冲洗组和擦拭组缩短(P<0.017);三组插管后8 h、16 h、24 h口腔护理后口腔菌群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插管后8 h、16 h[(5.02±0.67)lgCFU/g比(5.39±0.68)lgCFU/g、(5.41±0.66)lgCFU/g]、24 h口腔护理后菌落计数较冲洗组和擦拭组少(P<0.017);三组插管后第7天口腔清洁度及菌斑指数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插管后第7天口腔清洁度及菌斑指数评分较冲洗组和擦拭组低(P<0.017);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三组VAP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AP发生率较冲洗组和擦拭组低(P<0.017)。结论冲洗联合擦拭口腔护理方式有效改善ICU气管插管病人口腔菌群和口腔卫生情况,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护理 插管法 气管内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重症监护病房 口腔菌群 口腔擦拭 口腔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口腔菌群、系统性疾病三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郭钒逸 王汝玉 +2 位作者 杜一飞 王羽立 周其冈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791-795,共5页
小檗碱具有抗菌、抗炎作用,是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小檗碱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系统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口腔菌群也与这些系统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就小檗碱、口腔菌群、系统性疾... 小檗碱具有抗菌、抗炎作用,是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小檗碱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系统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口腔菌群也与这些系统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就小檗碱、口腔菌群、系统性疾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治疗系统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口腔菌群 系统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菌群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聚 董强 时永全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癌症,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口腔是人体内仅次于肠道的第二大微生物库,口腔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受关注。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口腔菌群与胃癌发生...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癌症,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口腔是人体内仅次于肠道的第二大微生物库,口腔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受关注。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口腔菌群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口腔菌群特征具有作为胃癌无创诊断筛查生物标志物的潜质,而且口腔菌群失调、移位会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本文对口腔菌群与胃癌的相关性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阐明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实现胃癌的早期无创筛查提供依据,并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口腔菌群 诊断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患者口腔菌群多样性组成谱的系统评价
10
作者 殷智洪 张郴燕 黄海溶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胰腺癌患者口腔菌群多样性组成谱。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胰腺癌患者口腔菌群多样性组成谱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7月15日。... 目的系统评价胰腺癌患者口腔菌群多样性组成谱。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胰腺癌患者口腔菌群多样性组成谱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7月15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评价文献、提取数据和信息,采用定性系统评价和Review Manager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横断面研究,包括187例胰腺癌患者,440例健康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胰腺癌患者口腔菌群ɑ多样性Simpson指数降低。定性分析显示胰腺癌患者的厚壁菌门、普氏菌属、罗斯氏菌属、链球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健康者;胰腺癌患者的变形菌门、奈瑟菌属、嗜血杆菌属、卟啉单胞菌属、副流感嗜血杆菌的相对丰度低于健康者。结论胰腺癌患者口腔菌群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其中厚壁菌门、普氏菌属等在胰腺癌患者中相对丰度较高;而变形菌门、奈瑟菌属等在胰腺癌患者中的相对丰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口腔菌群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焦虑患者口腔菌群分析
11
作者 杜鹃 朱瑜 +1 位作者 宋宇航 谢戬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465-1473,共9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合并焦虑患者口腔菌群结构改变情况。方法 选择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部60例pSS患者,根据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合并焦虑患者口腔菌群结构改变情况。方法 选择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部60例pSS患者,根据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将患者分为pSS不伴焦虑组(pSS without anxiety,NASS)和pSS合并焦虑组(pSS with anxiety,ASS),两组纳入的患者各20例,选择同院健康护工20例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采集所有受试者龈上或者表面牙菌斑,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细菌16S-rRNA序列,进行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 Alpha多样性比较中,三组间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指数、Coverage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NASS组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水平高于NC组,ASS组放线菌门、奇异球菌门的相对丰度水平高于NC组,ASS组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水平明显高于NA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NASS组和ASS组韦荣氏球菌属、乳杆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NC组,ASS组放线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NA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菌群影响因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分析显示,NC组菌群以口腔纤毛菌为主(P<0.05);NASS组以韦荣氏球菌科、韦荣氏球菌属为主(P<0.05);ASS组以放线菌科、放线菌属、乳杆菌科、乳杆菌属为主(P<0.05)。结论 pSS合并焦虑的患者与pSS不伴焦虑的患者以及正常人群的菌群结构在门和属水平上存在差异。放线菌科、放线菌属、乳杆菌科、乳杆菌属可能对pSS合并焦虑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焦虑 口腔菌群 相关性分析 发病机制 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菌群参与槟榔提取物诱发大鼠口腔溃疡的作用研究
12
作者 彭冬冬 陈相池 +5 位作者 唐梓宁 刘学武 袁湘中 李萌 厉巧 章泽恒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通过槟榔提取物构建大鼠口腔溃疡模型,观察口腔内菌群结构变化及多样性特征,探索口腔菌群和局部炎性因子参与槟榔提取物诱发大鼠口腔溃疡的发病作用机制研究,为临床防治口腔溃疡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 目的通过槟榔提取物构建大鼠口腔溃疡模型,观察口腔内菌群结构变化及多样性特征,探索口腔菌群和局部炎性因子参与槟榔提取物诱发大鼠口腔溃疡的发病作用机制研究,为临床防治口腔溃疡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治疗组(桂林西瓜霜,8 mg/d,连续7 d),10只/组。大鼠口腔黏膜经皮下注射10 g/mL的槟榔提取物,复制大鼠口腔溃疡模型。通过观察溃疡面积、溃疡评分、局部组织口腔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IL-8水平,并取口腔黏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口腔微生物菌群结构分布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溃疡面积显著增大,溃疡评分显著上升(P<0.01),口腔黏膜组织TNF-α、IL-2、IL-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大鼠口腔唾液的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P<0.05)、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P<0.001)均显著减少,模型组大鼠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生或局灶性坏死,黏膜固有层水肿、出血,并伴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大鼠溃疡面积显著减少(P<0.05,P<0.01),溃疡评分显著减少(P<0.05),口腔黏膜组织TNF-α(P<0.01)、IL-2(P<0.05)、IL-8(P<0.05)水平均显著降低,大鼠口腔唾液的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P<0.001)、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P<0.01)显著增加,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P<0.01)显著减少,口腔黏膜组织病变程度有明显改善。结论槟榔提取物可成功复制大鼠口腔溃疡模型,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口腔正常菌群水平降低,潜在致病菌水平升高,破坏其口腔菌群微生物平衡,进而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引起局部促炎因子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提取物 口腔溃疡 口腔菌群 炎性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长16S rRNA测序的电磁辐射环境人群口腔菌群特征研究
13
作者 赵梓汝 李业荣 +2 位作者 王珍 于爱云 贾海英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5期90-97,共8页
目的:描述和比较工作环境中存在电磁辐射人群与普通工作环境人群口腔菌群分布特征及差异,为电磁辐射损伤的早期防护提供潜在筛查方法及依据。方法:2023年10~12月期间随机抽取某两家单位工作人员共130人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工作环境分为电... 目的:描述和比较工作环境中存在电磁辐射人群与普通工作环境人群口腔菌群分布特征及差异,为电磁辐射损伤的早期防护提供潜在筛查方法及依据。方法:2023年10~12月期间随机抽取某两家单位工作人员共130人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工作环境分为电磁辐射工作环境组(JMS组,n=65)与普通工作环境组(BJ组,n=65),收集两组口腔唾液标本并提取DNA,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平台对其16S rRNA进行测序,研究并比较两组口腔菌群构成特征。结果: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JMS组与BJ组口腔菌群结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口腔菌群构成中,在门水平上,两组拟杆菌门、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纲水平上,两组芽孢杆菌纲、梭杆菌纲、梭菌纲的相对丰度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而放线菌纲、红蝽菌纲、蒂西耶氏菌纲和拟杆菌纲的相对丰度有显著差异(P<0.05)。LEfSe差异分析结果表明,JMS组具有独特的菌群结构,有11种菌显著富集,分别为梭菌纲、微黄奈瑟氏球菌A、管道杆菌属、诺曼管道杆菌、细小口腔杆菌、梭杆菌门、梭杆菌纲、梭杆菌目、不解糖口腔杆菌、龈沟产线菌、梭杆菌科。此外,菌群功能预测结果显示,JMS组口腔菌群在免疫系统途径、抗肿瘤药耐药性途径、能量代谢途径上的富集程度高于BJ组;BJ组在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膜传输途径的富集程度高于JMS组。结论:普通工作环境和电磁辐射工作环境下人群具有不同的口腔微生物特征与菌群代谢特征,且表现在多个分类水平上,提示电磁辐射工作环境可能对人口腔菌群分布特征产生影响,未来仍需进一步证实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口腔菌群 16S rRNA测序 辐射损伤 疾病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泼尼松治疗腺周口疮的疗效及对其口腔菌群及唾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谢玮 潘财莲 黄秀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3期2248-2250,共3页
目的:观察口服泼尼松(Pre)治疗腺周口疮的疗效及对口腔菌群及唾液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腺周口疮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基于此,观察组口服Pre治... 目的:观察口服泼尼松(Pre)治疗腺周口疮的疗效及对口腔菌群及唾液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腺周口疮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基于此,观察组口服Pre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口腔菌群(链球菌、奈瑟氏菌、韦荣氏菌)、唾液免疫指标[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溶菌酶(Lys)、人β-防御素2(HβD-2)],随访6个月,比较疾病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奈瑟氏菌与治疗前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链球菌、韦荣氏菌、唾液免疫指标(SIgA、Lys、HβD-2)均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Pre治疗腺周口疮能够提高疗效,改善患者口腔菌群微环境,调节口腔免疫状态,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周口疮 泼尼松 口腔菌群 唾液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菌群微生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15
作者 帅诗 张伟娥 +1 位作者 招少萍 曹迈勋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6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OU)与口腔内菌群变化,为临床ROU防治提供可借鉴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1年5月在某院就诊的130例ROU患者,按病情发展阶段分为溃疡组(65例)、愈合组(65例),并纳入同期6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革...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OU)与口腔内菌群变化,为临床ROU防治提供可借鉴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1年5月在某院就诊的130例ROU患者,按病情发展阶段分为溃疡组(65例)、愈合组(65例),并纳入同期6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革兰阳性球菌(G^(+)c)、革兰阴性球菌(G^(-)c)、革兰阳性杆菌(G^(+)b)、革兰阴性杆菌(G^(-)b)及球菌、直杆菌、梭状菌、丝状菌、弯曲菌、螺旋体百分比在三组的差异。结果三组G^(-)c、球菌、直杆菌和梭状菌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溃疡组和愈合组G^(-)c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溃疡组G^(-)c百分比显著低于愈合组(P<0.05);溃疡组球菌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愈合组(P<0.05),溃疡组直杆菌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溃疡组梭状菌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愈合组(P<0.05)。结论微生物菌群变化可能与ROU发病及预后有一定关联,临床上应重视口腔微生态平衡在ROU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微生态平衡 口腔菌群 革兰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患者口腔菌群的研究
16
作者 杨甜 赵巧飞 张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3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与健康人群口腔唾液菌群的构成及差异,探讨早期食管癌的发生与口腔唾液菌群的关系,以期为早期食管癌的筛查提供潜在标志物。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39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早期食管癌组)和51名健康人群(健康... 目的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与健康人群口腔唾液菌群的构成及差异,探讨早期食管癌的发生与口腔唾液菌群的关系,以期为早期食管癌的筛查提供潜在标志物。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39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早期食管癌组)和51名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的唾液标本,提取总DNA,采取Illumina测序实验流程,将测序数据进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聚类、物种组成分析、多样性分析及物种差异分析。结果两组唾液标本共获得3012385条序列,平均有效序列数为33471,其中早期食管癌组聚类OTU为(378±48),健康对照组聚类OTU为(345±53)。物种分析表明,两组唾液菌群的菌落构成基本相同,多样性差异小,但相对丰度不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早期食管癌组门水平上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及梭杆菌门丰度比例升高,而变形菌门比例明显降低;属水平上的普雷沃菌属、链球菌属、韦荣氏球菌属丰度比例升高,而奈瑟菌属比例明显降低。早期食管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早期食管癌组唾液中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及梭杆菌门的菌群丰度相对升高,而变形菌门、奈瑟菌属的菌群丰度相对减少,推测口腔唾液菌群失衡与早期食管癌发病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菌群 早期食管癌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雪茄烟气浓度暴露对小鼠口腔菌群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范静苑 罗菁 +4 位作者 胡婉蓉 贾云 廖雪 王新 李东亮 《微生物前沿》 2024年第4期277-287,共11页
目的:本项目计划构建不同雪茄烟气浓度暴露下的小鼠实验模型,探讨雪茄烟气暴露对小鼠口腔菌群的影响。方法:将40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均分到对照组、雪茄烟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以及高剂量组下进行4周饲养,收集小鼠口腔唾液样本,... 目的:本项目计划构建不同雪茄烟气浓度暴露下的小鼠实验模型,探讨雪茄烟气暴露对小鼠口腔菌群的影响。方法:将40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均分到对照组、雪茄烟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以及高剂量组下进行4周饲养,收集小鼠口腔唾液样本,利用16S核糖体RNA (16S ribosomal RNA, 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菌群的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雪茄干预组小鼠口腔菌群Ace指数以及Shannon指数显著增加(p p p p Objective: This project aimed to develop a mouse model subjected to varying concentrations of cigar smok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igar smoke exposure on the oral microbiome of mice. Method: Forty male C57BL/6 mice, aged 8 week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four groups: control group, low-dose cigar smoke group, medium-dose group, and high-dose group for a feeding period of four weeks. Oral saliva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ice, and 16S ribosomal RNA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technology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oral microbiome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Ace and Shannon index of the oral microbiome in all cigar intervention groups exhibit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p p p p < 0.05). Conclusion: Cigar smoke exposure and exposure concentrations can affect the microbial composition of the oral microbiome. Additionally,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igars exert specific effects on oral bacteria genera in mice. This study enhances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cigar smoke influences oral health and provides critical data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prevention strategies as well as improving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o cig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 烟气暴露 口腔菌群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一款后生元牙膏对口腔菌群的影响
18
作者 李颖甜 张文瑾 +2 位作者 王梦雪 黄正梅 赵化冰 《微生物前沿》 2024年第4期267-276,共10页
目的:探究一款后生元牙膏对健康人群口腔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30名口腔健康人群,在使用牙膏前(0 d)和使用30天后(30 d)分别采集唾液,测定PLI值和CAT值,并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两组菌群结构及多样性差异。结果:与使用前相比,使用牙膏后... 目的:探究一款后生元牙膏对健康人群口腔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30名口腔健康人群,在使用牙膏前(0 d)和使用30天后(30 d)分别采集唾液,测定PLI值和CAT值,并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两组菌群结构及多样性差异。结果:与使用前相比,使用牙膏后的PLI值和CAT值均显著降低(P Capnocytophaga)和孪生球菌属(Gemella)导致。结论:该款后生元牙膏能够有效减少牙菌斑,降低龋病风险,并能够调节口腔微生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 postbiotic toothpaste on the oral microbiota of healthy people. Methods: A total of 30 oral health individuals were enrolled, and saliva was collected before (0 day) and 30 days after 30 days (30 days) of toothpaste, and PLI and CAT values were measured, and 16S rDNA sequencing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before use, the PLI value and CAT valu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using toothpaste (P < 0.0001). The dominant bacteria in the oral microbiota were basically the same before and after the use of toothpaste, bu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relative abundance. Compared with the before use, the alpha diversity index Ace and Chao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using toothpaste (P < 0.0001). The results of PC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oral microbiota composition before and after toothpaste use were mainly caused by Capnocytophaga and Gemella. Conclusion: This postbiotic toothpast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dental plaque, reduce the risk of caries, and regulate the oral microec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生元牙膏 PLI CAT 16S rDNA测序技术 口腔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60岁及以上吸烟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后口腔菌群的变化
19
作者 聂晶晶 冯加飞 《北京口腔医学》 2024年第6期407-414,共8页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探讨60岁及以上吸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口腔不同位点菌群的变化及生物学功能。方法将行牙周基础治疗的60岁及以上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倾向评分匹配后比较临床疗效;分析龈下菌斑、唾液...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探讨60岁及以上吸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口腔不同位点菌群的变化及生物学功能。方法将行牙周基础治疗的60岁及以上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倾向评分匹配后比较临床疗效;分析龈下菌斑、唾液、舌背样本α和β多样性;Mann Whitney试验明确菌种丰度;Spearman分析菌群相关性;ANOVA+Duncan检验分析生物学功能。结果吸烟组显效率低于不吸烟组(41.38%vs 60.34%)(P<0.05),总有效率无差异(91.38%vs 96.55%)(P>0.05)。不吸烟组治疗后龈下菌斑α多样性下降。吸烟组物种间相关性复杂,致病菌聚集性增强,龈下菌群变化对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较早,而唾液、舌背菌群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吸烟者具有更复杂的微生态网络,致病菌种间协同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菌群 吸烟 慢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泻心汤联合益生菌芦荟发酵凝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菌群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20
作者 王晶 殷邦成 +1 位作者 常圣 张莉雅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2期179-181,共3页
目的:分析甘草泻心汤联合益生菌芦荟发酵凝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菌群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93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7)。... 目的:分析甘草泻心汤联合益生菌芦荟发酵凝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菌群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93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7)。对照组采用益生菌芦荟发酵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疼痛缓解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口腔菌群(链球菌、韦荣氏菌)相对丰度、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免疫指标(CD3^(+)、CD4^(+)、CD8^(+))水平;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口腔溃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缓解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TNF-α、IL-6、CRP、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链球菌、韦荣氏菌相对丰度以及CD3^(+)、CD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的口腔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联合益生菌芦荟发酵凝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口腔微生态菌群水平、减少炎性反应以及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甘草泻心汤 益生芦荟发酵凝胶 口腔菌群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