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口传史诗诗学的几点思考——兼评朝戈金《口传史诗诗学》 |
钟敬文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3
|
|
2
|
口传史诗的口承性特征——对瓦尔特·翁提出的口传思维和表述特征的诠释与思考 |
秋喜
冯文开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3
|
开创中国民族史诗研究新局面——论朝戈金口传史诗研究 |
王佑夫
|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
2016 |
1
|
|
4
|
口传史诗的历史叙事嬗变及史学价值——以苗族史诗《亚鲁王》为例 |
李一如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2
|
|
5
|
动静相合:中国史诗研究的结构民俗学转向——朝戈金《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读后 |
孟令法
|
《河池学院学报》
|
2017 |
2
|
|
6
|
苗语地名与口传史诗中的杉树文化 |
吴正彪
郭俊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7
|
口传史诗田野案例若干评析 |
冯文开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8
|
口传史诗的传承与当代形态——以《玛纳斯》为例 |
荣四华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2 |
3
|
|
9
|
口头诗学的中国“旅行”——从朝戈金的《口传史诗诗学》谈起 |
刘艳超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0
|
“回到声音”的口头诗学:以口传史诗的文本研究为起点 |
朝戈金
|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6
|
|
11
|
口传史诗诗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
朝戈金
|
《民族艺术》
|
2000 |
32
|
|
12
|
口传史诗文本的类型──以蒙古史诗为例 |
朝戈金
|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6
|
|
13
|
口传史诗的田野作业问题──南斯拉夫和蒙古史诗田野作业评述 |
朝戈金
|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6
|
|
14
|
取法民间:口传史诗的搜集、整理及抄写机制——以“玉树抄本世家”为例 |
央吉卓玛
|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5
|
转译在口传史诗对外传播中的叙事价值——以柯尔克孜文《玛纳斯》与汉英译本对比为例 |
马丽娟
|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6
|
《苗族史诗》英语译介与研究述略 |
胡作友
孙月朋
|
《大理大学学报》
|
2024 |
0 |
|
17
|
口传史诗的误读──朝戈金访谈录 |
廖明君
|
《民族艺术》
|
1999 |
12
|
|
18
|
朝戈金的《口传史诗诗学》 |
施爱东
|
《民俗研究》
CSSCI
|
2007 |
4
|
|
19
|
田野工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十年史诗田野工作回顾与思索 |
郎樱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20
|
口头传统史诗的内涵和特征 |
尹虎彬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