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叠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在刻画碳酸盐岩储层内幕结构中的应用——以塔河油田A区为例
1
作者 季辉 韩效忠 +2 位作者 李琦 武丽 王小佳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25年第1期87-96,共10页
塔河油田A区位于塔北隆起带阿克库勒凸起中。该区域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地层由于经历了加里东与海西两期大的构造运动,发育形成了一些列埋藏较深,非均质性较强的缝洞体系。针对这种特点,以约束稀疏脉冲反演为核心技术,综合运用地震、测井... 塔河油田A区位于塔北隆起带阿克库勒凸起中。该区域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地层由于经历了加里东与海西两期大的构造运动,发育形成了一些列埋藏较深,非均质性较强的缝洞体系。针对这种特点,以约束稀疏脉冲反演为核心技术,综合运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重点分析针对碳酸盐岩缝洞体储层的子波提取、井震标定、地质模型建立等关键技术环节。通过研究识别了研究区致密碳酸盐岩顶部风化壳和内幕缝洞体结构,并指出该方法应用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隆起 碳酸盐岩 缝洞体刻画 叠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后地震属性裂缝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
2
作者 苏金鹏 周路 《石化技术》 2025年第2期83-84,82,共3页
随着裂缝性油气藏数量和储量越来越多被发现,裂缝型油气藏近年来已然成为全球探索油气资源的重要区域。裂缝作为油气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对油气最终的产能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对裂缝因子属性、倾角属性、曲率属性、相干属性以及方差... 随着裂缝性油气藏数量和储量越来越多被发现,裂缝型油气藏近年来已然成为全球探索油气资源的重要区域。裂缝作为油气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对油气最终的产能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对裂缝因子属性、倾角属性、曲率属性、相干属性以及方差属性等进行了阐述,并将多种叠后地震属性裂缝预测方法应用于四川盆地蓬莱区块,对比这几种叠后地震属性结果,对裂缝有一定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后地震数据 地震属性 裂缝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后油气检测技术在火成岩储层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苏越 李晶晶 孔令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7-248,共2页
B油田为三凹供烃的复式含油气区,石炭系火成岩储层具有钻井成功率高、埋藏浅、单块圈闭资源量大的特点,2021~2023年,完钻16口,其中多口井试获油流,实现规模储量升级动用,展现了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火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岩相变化快,... B油田为三凹供烃的复式含油气区,石炭系火成岩储层具有钻井成功率高、埋藏浅、单块圈闭资源量大的特点,2021~2023年,完钻16口,其中多口井试获油流,实现规模储量升级动用,展现了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火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岩相变化快,导致油气分布复杂。又由于不同岩性的速度和密度整体差异小,且含油后速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储层 叠后反演 油气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后地震属性在页岩气井区裂缝带预测上的应用
4
作者 冉登伟 周小军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90-192,共3页
基于地震资料的叠后地震属性的裂缝预测方法,是当前了解生产井区断裂发育情况最常用手段。通过对断层和裂缝相关关系进行论述,简要梳理叠后地震属性原理,指出不同属性的优缺点,最后以川南自贡页岩气井区215H3平台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各... 基于地震资料的叠后地震属性的裂缝预测方法,是当前了解生产井区断裂发育情况最常用手段。通过对断层和裂缝相关关系进行论述,简要梳理叠后地震属性原理,指出不同属性的优缺点,最后以川南自贡页岩气井区215H3平台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各种叠后地震属性对研究区O3w顶断裂及裂缝带进行了预测,取得一定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叠后地震属性 裂缝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后反演的深度偏移高精度速度建模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夏勇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45-47,共3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探区广泛发育有二叠系火成岩,火成岩引起的速度变化严重制约着下伏地层成像,火成岩速度准确与否对提升下伏地层成像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对二叠系火成岩测井岩石物理与地震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速度场能够很好的反映火成... 塔里木盆地顺北探区广泛发育有二叠系火成岩,火成岩引起的速度变化严重制约着下伏地层成像,火成岩速度准确与否对提升下伏地层成像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对二叠系火成岩测井岩石物理与地震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速度场能够很好的反映火成岩沉积变化趋势,采用基于速度场约束建模方法构建模型,得到高精度初始速度模型,结合叠后反演明确火成岩速度体空间展布特征,将火成岩速度体应用于深度偏移速度建模,较好解决因测井资料局限而无法开展火成岩速度体精准描述的问题,提高深度偏移速度模型的精确度,深度偏移成像构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火成岩 速度场 叠后反演 速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脆性叠后地震预测方法及应用
6
作者 王恩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39-140,共2页
煤的脆性是指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性质,表现为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强度小者,煤易破碎,脆度大;反之,脆度小(李增学,2009)。煤层脆性是煤层气储层压裂区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影响煤岩脆性的因素较多,包括岩石组分、层理和损伤等先存弱面... 煤的脆性是指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性质,表现为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强度小者,煤易破碎,脆度大;反之,脆度小(李增学,2009)。煤层脆性是煤层气储层压裂区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影响煤岩脆性的因素较多,包括岩石组分、层理和损伤等先存弱面结构、孔隙流体及其压力、围压、温度、岩体测量尺度以及受力演化过程等(曹东升等,2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程度 脆性指数 叠后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后地震几何属性融合的煤层大尺度裂缝预测
7
作者 李智 吴海波 +1 位作者 刘钦节 白泽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2期297-304,共8页
煤层大尺度裂缝是导致煤矿瓦斯突出和矿井突水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预测煤层中的大尺度裂缝对于煤层气开发和矿井水害治理至关重要。本文以叠后地震数据为基础,提取能够反映目标层位裂缝几何特征和分布信息的叠后地震几何属性;为避免单... 煤层大尺度裂缝是导致煤矿瓦斯突出和矿井突水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预测煤层中的大尺度裂缝对于煤层气开发和矿井水害治理至关重要。本文以叠后地震数据为基础,提取能够反映目标层位裂缝几何特征和分布信息的叠后地震几何属性;为避免单一地震几何属性在预测煤层大尺度裂缝时出现的多解性或不确定性问题,通过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相结合)模型对相干、曲率、倾角、方差等地震几何属性进行融合,预测得到目标煤层大尺度裂缝分布特征。通过对比预测结果与实际揭露情况,90%的断层位置与大尺度裂缝发育区相一致,融合结果与构造解释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基于地震几何属性融合的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刻画煤层大尺度裂缝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大尺度裂缝 叠后地震几何属性 PCA-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后去噪应注意断层“保护” 被引量:5
8
作者 易宗富 邵雨 +3 位作者 严泽泉 黄毅 谷新平 张立昌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研究表明,三维叠后去噪对断层有较大的影响,并且可以导致地质解释的错误。介绍了常规三维叠后去噪和三维共反射面元叠加(CRA3D)对小断层和断距为一个时间周期的断层的影响实例,指出三维共反射面元叠加(CRA3D)对断层的影响小,是三维地震... 研究表明,三维叠后去噪对断层有较大的影响,并且可以导致地质解释的错误。介绍了常规三维叠后去噪和三维共反射面元叠加(CRA3D)对小断层和断距为一个时间周期的断层的影响实例,指出三维共反射面元叠加(CRA3D)对断层的影响小,是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断层保护的有效叠后去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地震资料处理 断层保护 三维叠后去噪 解释精度 处理方法 叠后偏移 共反射面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后相对保持振幅处理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凌云研究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1-506,共6页
提高分辨率处理是地震数据处理中重要的步骤 ,随着岩性地震勘探的逐步深入 ,人们开始认识到相对保持振幅是高分辨率处理的重要基础。其中 ,叠前提高分辨率主要是通过地表一致性统计方法达到相对保持振幅的目的。然而 ,叠后提高分辨率也... 提高分辨率处理是地震数据处理中重要的步骤 ,随着岩性地震勘探的逐步深入 ,人们开始认识到相对保持振幅是高分辨率处理的重要基础。其中 ,叠前提高分辨率主要是通过地表一致性统计方法达到相对保持振幅的目的。然而 ,叠后提高分辨率也是提高分辨率处理步骤之一 ,但叠后相对保持振幅的重要性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中并非叠后就不存在保持振幅问题 ,而是叠后相对保持振幅提高分辨率往往被人们忽视。为此本文特别研究了叠后提高分辨率的相对振幅保持问题 ,并提出叠后相对保持振幅提高分辨率处理的基本条件 ,以及判断一个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方法是否满足相对保持振幅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后相对保持振幅处理 分辨率 地震数据处理 岩性地震勘探 叠后谱白化 叠后反Q 最小熵反褶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页岩应力场约束的叠后地震裂缝预测技术——以焦石坝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明飞 苏克露 +3 位作者 肖伟 陈超 刘晓晶 王静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8-206,共9页
针对泥页岩整体"小尺度,低角度"裂缝地震预测难度较大的特点,以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页岩气储层为例,探索了应力场约束的叠后地震裂缝预测技术方法。首先,进行叠后地震数据增强裂缝响应效果的针对性处理... 针对泥页岩整体"小尺度,低角度"裂缝地震预测难度较大的特点,以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页岩气储层为例,探索了应力场约束的叠后地震裂缝预测技术方法。首先,进行叠后地震数据增强裂缝响应效果的针对性处理,以提高断裂及裂缝识别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展表征裂缝发育程度的高精度地震体曲率追踪;其次,模拟现今应力场分布特征,分析裂缝发育方向及应变强度;最后,将体曲率及应力场预测成果归一化,建立归一化应力场与体曲率相乘的裂缝预测模型,从而较有效地预测泥页岩裂缝发育的方向及强度。综合预测结果表明,焦石坝箱状背斜主体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发育北东向为主的中-弱程度裂缝,构造翼部及断裂(褶)带局部发育北东及北西向中-强程度规模裂缝,预测结果符合地质规律。井-震标定结果显示,裂缝综合预测成果与钻井工程裂缝性漏失段具有一一对应关系,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该方法对页岩气储层综合评价及钻井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场约束 叠后地震 裂缝预测 泥页岩 龙马溪组 焦石坝区块 涪陵页岩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哈拉哈塘油田新垦区块为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闫玲玲 刘全稳 +1 位作者 张丽娟 祁红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7-184,共8页
以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为依托,重点论述了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储层划分及统计学参数分析、地质统计学反演和等效孔隙度协模拟等关键技术。针对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难题进一步研究,系统地优化了反演的相关参数,通过井震精细标定,提高... 以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为依托,重点论述了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储层划分及统计学参数分析、地质统计学反演和等效孔隙度协模拟等关键技术。针对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难题进一步研究,系统地优化了反演的相关参数,通过井震精细标定,提高了储层预测的准确性。本次共有35口井参与试验,结合本区地质特征对总孔隙度大于1.8%的储层进行储层厚度和积分厚度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储层及非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直观、清楚,与测井解释结果符合程度高,目的层段已钻井储层与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的储层吻合率达80%以上,说明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预测的远离井的储层分布合理,接近实际地质特征。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能更好地反映储层的非均质性,这是常规波阻抗反演无法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拉哈塘油田 新垦区块 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 变差函数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后地震油气检测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25
12
作者 高建虎 雍学善 刘洪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4期385-389,共5页
叠前油气检测属性主要来自于AVO分析,但叠前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工作不仅量大,且叠前数据还存在着反射能量弱、大偏移距拉伸畸变等缺陷,为此,探讨了叠后地震油气检测的技术方法。从地震资料检测油气的原理出发,对有效吸收系数、地震波动力... 叠前油气检测属性主要来自于AVO分析,但叠前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工作不仅量大,且叠前数据还存在着反射能量弱、大偏移距拉伸畸变等缺陷,为此,探讨了叠后地震油气检测的技术方法。从地震资料检测油气的原理出发,对有效吸收系数、地震波动力学参数和振幅谱等参数对油气的反映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叠后地震油气检测技术,认为呈现有效带宽能量增强、吸收系数加大、平均频率变低(“两高一低”)特征的储层,含油气的可能性较大。在X油田XP区块,利用叠后地震油气检测技术对M砂组的含油气性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部署的X3井在M砂组获得了工业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后地震数据 油气检测 有效吸收系数 动力学参数 振幅谱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后地震反演方法联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宏 杨春峰 +3 位作者 常炳章 张驰 任军战 吴官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6-249,共4页
叠后地震反演方法很多,不同的反演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用途。在叠后反演过程中,通常只选用一种方法进行一次反演,反演效果往往难以满足储层预测的精度要求。通过采用递推反演、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神经网络反演3种方法联合反演,不断... 叠后地震反演方法很多,不同的反演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用途。在叠后反演过程中,通常只选用一种方法进行一次反演,反演效果往往难以满足储层预测的精度要求。通过采用递推反演、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神经网络反演3种方法联合反演,不断提高反演结果的分辨率,增加信息量。反演获得高精度的波阻抗、储层地球物理特征参数等多种数据体,可为储层预测提供高精度的资料。实际应用表明,该反演技术流程是可行、有效和实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后地震反演 递推反演 稀疏脉冲反演 神经网络反演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表散射波的叠后衰减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郭向宇 凌云 魏修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1-208,共8页
近地表的地形起伏变化和岩性变化可能引发近地表的散射波 ,这种次生干扰波在时距关系、频率特性等方面都与反射波和绕射波相似 ,在记录上的识别和压制有一定的困难。利用散射波的波动特性 ,在叠后通过波场延拓使其聚焦成像 ,然后通过压... 近地表的地形起伏变化和岩性变化可能引发近地表的散射波 ,这种次生干扰波在时距关系、频率特性等方面都与反射波和绕射波相似 ,在记录上的识别和压制有一定的困难。利用散射波的波动特性 ,在叠后通过波场延拓使其聚焦成像 ,然后通过压制强噪声的手段将其衰减 ,是我们对这种噪声研究的一种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散射波 叠后衰减 散射波 次生干扰 波场延拓 偏移成像 中值滤波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后地震信号透射损失的补偿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兆湖 刘财 +3 位作者 王建民 徐仲达 高振山 韩志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7-221,127-128+246,共8页
为了恢复地震波的真振幅,提高叠后波阻抗反演的精度,尤其是在上覆层存在强反射界面的情况下,透射损失补偿是不可忽略的。为此本文通过对厚层模型和薄层模型分别用几何理论和波动理论计算相应的透射衰减系数,阐述了两者的物理本质差异。... 为了恢复地震波的真振幅,提高叠后波阻抗反演的精度,尤其是在上覆层存在强反射界面的情况下,透射损失补偿是不可忽略的。为此本文通过对厚层模型和薄层模型分别用几何理论和波动理论计算相应的透射衰减系数,阐述了两者的物理本质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直接利用速度谱和地震道计算透射衰减系数的叠后透射损失补偿技术,经过理论地震道数据验证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的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衰减系数 视衰减 叠后透射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叠后联合反演技术在油气藏精细描述中的应用——以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永3井区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慎国强 汤婕 +2 位作者 王玉梅 钮学民 陈松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7-90,117,共4页
不同的地震反演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叠前和叠后反演成果在单独应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永3井区地质情况复杂,油气藏精细描述过程中的储层发育特征难以识别的问题,在岩石物理特征分析、约束模型和算法应用、... 不同的地震反演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叠前和叠后反演成果在单独应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永3井区地质情况复杂,油气藏精细描述过程中的储层发育特征难以识别的问题,在岩石物理特征分析、约束模型和算法应用、叠前及叠后成果综合解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叠前及叠后反演在储层预测和流体描述方面的不同侧重点,选用统一的地质约束模型和反演算法控制2种反演方法的关联性,加强了叠前及叠后反演处理成果的一致性和可对比性。开展叠前叠后联合反演技术的研究,实现了油气藏储层特征及流体特性的精细描述。在永3井区沙二段复杂断块油气藏精细描术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沙二段5砂层组的油层预测准确率达到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后联合反演 岩石物理特征 约束模型 地质统计学 油气藏精细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演模拟分析叠后反演预测薄储层的能力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百军 边婧 赵海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4-158,共5页
依据勘探地质目标以及大庆长垣油田北部薄互储层的地质、测井信息建立正演模型。首先采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得到地震合成记录,然后分别进行确定性反演和随机反演,进而分析利用叠后地震信息进行储层预测的潜力。结果表明,常规叠后确定... 依据勘探地质目标以及大庆长垣油田北部薄互储层的地质、测井信息建立正演模型。首先采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得到地震合成记录,然后分别进行确定性反演和随机反演,进而分析利用叠后地震信息进行储层预测的潜力。结果表明,常规叠后确定性反演对薄层的刻画能力有限,而充分利用开发阶段井网密度大的优势并采用随机反演能够提高地震资料对井间薄储层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模拟 叠后反演 储层预测 薄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场须四段叠后裂缝综合预测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丹 贾跃玮 +1 位作者 魏水建 郑文波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038-1044,共7页
叠前裂缝预测方法主要针对垂缝和高角度缝,而川西新场须四下亚段致密砂岩储层裂缝以低角度缝为主,叠前方法在本工区不再适用;而单一叠后属性的裂缝预测方法可靠性差,因此,笔者提出了一套叠后裂缝综合预测新方法:首先基于多属性聚类分析... 叠前裂缝预测方法主要针对垂缝和高角度缝,而川西新场须四下亚段致密砂岩储层裂缝以低角度缝为主,叠前方法在本工区不再适用;而单一叠后属性的裂缝预测方法可靠性差,因此,笔者提出了一套叠后裂缝综合预测新方法:首先基于多属性聚类分析进行裂缝地震相分级,并利用实测资料进行监控,从而实现多属性、多尺度裂缝综合定性预测;然后对滤掉基质相的曲率数据计算蚂蚁体,减小基质相对蚂蚁追踪的影响,从而得到能识别小尺度裂缝且裂缝形态更加清晰的高精度蚂蚁体;最后,基于高精度蚂蚁体建立三维裂缝模型,对裂缝发育特征进行半定量预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叠后资料的新一套裂缝综合预测思路在新场地区应用效果好,有效解决了低角度缝难预测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预测 叠后 地震相分级 曲率 蚂蚁体 新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正交多项式拟合去噪在叠后地震资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邹梦 冯民富 +3 位作者 张华 朱瑞 罗鲲 谭英谊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7-543,444,共7页
根据叠后地震信号在横向上连续的性质,可以构建合适的多项式来拟合地震信号以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但利用传统的二维多项式拟合三维地震数据往往会造成能量突跳。三维正交多项式拟合能有效地避免能量突跳现象的发生,但该方法需要大量的... 根据叠后地震信号在横向上连续的性质,可以构建合适的多项式来拟合地震信号以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但利用传统的二维多项式拟合三维地震数据往往会造成能量突跳。三维正交多项式拟合能有效地避免能量突跳现象的发生,但该方法需要大量的人机交互,拟合三维地震资料的运算量十分巨大。提出一种隐式的正交多项式拟合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计算出正交多项式的表达式,采用新的快速扫描技术使得整个拟合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因而能够快速自动地处理大数据量的三维地震数据。实际地震资料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三维叠后地震资料有很好的去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叠后地震资料 多项式拟合 正交多项式 去噪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约束的叠前叠后联合反演方法和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郎晓玲 彭仕宓 +1 位作者 康洪全 凌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8-222,共5页
常规叠后地震反演方法不能正确预测储层岩性和流体性质;而经典的叠前AVO反演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地震资料的叠前信息,能较好的区分含流体砂岩与泥岩的分布,但并不能有效区分油气水的分布。研究分析了叠后、叠前AVO反演的优缺点,讨论... 常规叠后地震反演方法不能正确预测储层岩性和流体性质;而经典的叠前AVO反演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地震资料的叠前信息,能较好的区分含流体砂岩与泥岩的分布,但并不能有效区分油气水的分布。研究分析了叠后、叠前AVO反演的优缺点,讨论了多尺度约束的叠前叠后联合反演方法,可同时得到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和密度数据体,进而计算泊松比等岩石弹性参数,通过井上测井响应特征的标定,利用AVO角度交汇技术进行纵波阻抗和泊松比交汇分析后,可准确、快速得到油气水的空间分布。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抗噪能力和较高的分辨率,能更准确地表征岩石孔隙中流体的性质,为识别储层流体性质提供了新的预测方法,也是地震反演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后联合反演 AVO 角度 泊松比 颜色编码交汇 流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