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化身份的迷失与确证——从《祝福》看叙述者“我”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
何小平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2
|
为叙事而存在——论鲁迅小说中的叙述者“我” |
安凌
|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3
|
异质文化中的身份建构——从叙述者“我”的出场与缺席看严歌苓小说的创作 |
李燕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
2008 |
1
|
|
4
|
“出门人”的自我救赎——浅论《祝福》的叙述者“我” |
叶军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0 |
2
|
|
5
|
《百合花》中叙述者“我”的重要作用 |
纳张元
|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
2005 |
0 |
|
6
|
从双重叙述者“我”中读出的“小我”现在时 |
郭文元
|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7
|
论虚构叙事中的不在场叙述者、零叙述者与无叙述者 |
谭君强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论叙述者的功能与形态:“框架”与“人格化” |
赵毅衡
孙少文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他者视域下陶渊明咏史诗“叙述者”形态刍议 |
李琳
罗扬扬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0
|
融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我”——解读《一个人的村庄》中的叙述者 |
何家辉
|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1
|
基于语料库的《泄密的心》叙述者思维风格分析 |
周珊
|
《海外英语》
|
2024 |
0 |
|
12
|
叙述者的戏剧张力 话剧独角戏《一条红围巾》读后感 |
谢子丑
|
《福建艺术》
|
2024 |
0 |
|
13
|
抵抗常规叙述格局:先锋小说的叙述者 |
庄陶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
3
|
|
14
|
吕蓓卡:你是另一个分裂的“我”——《蝴蝶梦》中吕蓓卡和叙述者形象分析 |
许绮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8 |
2
|
|
15
|
“说书人”叙述者的个性化——中国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的一条线索 |
申洁玲
刘兰平
|
《广东社会科学》
|
2003 |
10
|
|
16
|
叙述者问题及其功能研究——以《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为例 |
赖骞宇
刘济红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17
|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一个不可信的叙述者 |
李增
龙瑞翠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8
|
论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可靠与不可靠性 |
谭君强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7
|
|
19
|
作者·叙述者·说书人——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主体之演进 |
孟昭连
|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6
|
|
20
|
论《黑暗之心》的叙述者、叙述接受者和“陌生化” |
赖辉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