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患沟通学”课程叙事转向的意义与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婷 骆庆萍 +1 位作者 韦宇宁 朱江英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1-296,共6页
通过在“医患沟通学”课程中融入中国叙事医学理念和有关模型及工具,阐述“新医科”与“大健康”语境下中国叙事医学教育与实践的价值,阐明“医患沟通学”课程叙事化转向在学术前沿、社会需求和实践需要三个方面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分析... 通过在“医患沟通学”课程中融入中国叙事医学理念和有关模型及工具,阐述“新医科”与“大健康”语境下中国叙事医学教育与实践的价值,阐明“医患沟通学”课程叙事化转向在学术前沿、社会需求和实践需要三个方面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分析叙事医学作为学科前沿、历史积淀、教育哲学、职业本领为“医患沟通学”课程提供的前、后、上、下四个维度的创新,探索该课程叙事转向可实现的有效路径。以期达到通过教学创新提升学生人文医学技能与素养,实现医教协同、胜任力导向,适应心理、社会之增量,人民、健康之转变,推进医学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医患沟通学 叙事转向 叙事能力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赋能动画艺术叙事转向新路径探索
2
作者 徐磊 王晓俊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70-172,184,共4页
元宇宙的兴起为动画艺术叙事转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元宇宙的技术性应用于分析动画艺术叙事转向,并从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参与、分布式网络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方面,赋能动画艺术叙事转向新路径。案例分析验证元宇宙在动画艺术叙事转向中的... 元宇宙的兴起为动画艺术叙事转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元宇宙的技术性应用于分析动画艺术叙事转向,并从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参与、分布式网络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方面,赋能动画艺术叙事转向新路径。案例分析验证元宇宙在动画艺术叙事转向中的实践意义,并展望元宇宙动画艺术叙事转向的未来发展前景,旨在为今后的动画艺术叙事转向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动画艺术 叙事转向 沉浸式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合农民画的当代叙事转向研究
3
作者 苏佳 《民间文化论坛》 CSSCI 2024年第5期114-123,共10页
六合农民画经历了1976—1989年的初创高峰期,1990—2005年的发展瓶颈期和2006年至今的再发展时期,完成了从传统民俗生活到现代民间绘画,再到当代生产生活的叙事内容转向。对六合农民画叙事主体进行个人生活史的回顾,对发展过程中六合农... 六合农民画经历了1976—1989年的初创高峰期,1990—2005年的发展瓶颈期和2006年至今的再发展时期,完成了从传统民俗生活到现代民间绘画,再到当代生产生活的叙事内容转向。对六合农民画叙事主体进行个人生活史的回顾,对发展过程中六合农民画家的身份建构与社会调适进行分析发现农民画家不仅经营了自身的精神世界,获取了职业机会与画家身份,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农民画家主动承担了发展农民画文化事业的责任,并结合时代调整农民画叙事策略。六合农民画在当代的叙事策略与发展方向对其他民间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合农民画 历时发展 叙事转向 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斋影视改编的历史衍化、叙事转向及品牌塑造
4
作者 齐立森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3期113-128,共16页
《聊斋志异》改编为电影已有百年之久,回望聊斋影视改编的历史衍化过程,了解社会文化的浸渗、镜射和流变,洞悉名著改编的创作路径、艺术旨归和当代价值。聊斋影视改编起步于忠于原著、节选与挪用的搬演模式,久历形神取意、嫁接与杂糅的... 《聊斋志异》改编为电影已有百年之久,回望聊斋影视改编的历史衍化过程,了解社会文化的浸渗、镜射和流变,洞悉名著改编的创作路径、艺术旨归和当代价值。聊斋影视改编起步于忠于原著、节选与挪用的搬演模式,久历形神取意、嫁接与杂糅的拼贴模式,及至颠覆原义、重构与置换的整合模式。新时代语境下的聊斋影视创作,应在提升研究氛围、开掘文化资源、创新叙事方式、拓展影视旅游、创生优质内容等方面深耕细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文化品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 影视改编 历史衍化 叙事转向 品牌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中的叙事:叙事转向中的又一转向 被引量:16
5
作者 詹姆斯·费伦 王安(译) 程锡麟(校)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9-56,共8页
本文认为,在叙事转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转向,即:将对个体叙事的分析置于一个更大的、通常是隐含的多种叙事选择的竞争中。作者认为叙事之间具有潜在的竞争是叙事的本质特征,并通过分析乔治·莱考夫对施瓦辛格如何赢得2003年加州州长... 本文认为,在叙事转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转向,即:将对个体叙事的分析置于一个更大的、通常是隐含的多种叙事选择的竞争中。作者认为叙事之间具有潜在的竞争是叙事的本质特征,并通过分析乔治·莱考夫对施瓦辛格如何赢得2003年加州州长选举的描述、宋飞关于奥运会银牌的"栋笃笑"节目与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在异乡》,得出可通过关注这种竞争加深对各种不同叙事的理解的结论。作者指出:"目的"一词是理解各种叙事竞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转向 叙事选择 竞争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研究的叙事转向 被引量:46
6
作者 丁钢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6,共7页
与国内外人文社会学科的反思观点相一致,复杂多变的中国教育状况同样要求研究者调整自己的视野,也就是将研究对象真正转向中国教育空间内的各种人物、机构与事件上,实验现实主义的教育叙事。由此必然还要涉及叙述风格的转换,这一转换意... 与国内外人文社会学科的反思观点相一致,复杂多变的中国教育状况同样要求研究者调整自己的视野,也就是将研究对象真正转向中国教育空间内的各种人物、机构与事件上,实验现实主义的教育叙事。由此必然还要涉及叙述风格的转换,这一转换意在克服运用理论语言进行教育学写作的局限,为普通教师、学生以及其他读者提供一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生活语言风格的研究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转向 教育叙事 中国教育 生活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体系与叙事转向 被引量:17
7
作者 谢龙新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47,共7页
当前,学界主要从社会及其思潮的转变来探讨叙事转向的原因。这种社会诊断揭示了叙事转向的外部原因,能够充分说明叙事转向前后的"不同",但不能很好地说明转向前后的"联系"。因此,有必要从叙事理论内部对叙事转向进... 当前,学界主要从社会及其思潮的转变来探讨叙事转向的原因。这种社会诊断揭示了叙事转向的外部原因,能够充分说明叙事转向前后的"不同",但不能很好地说明转向前后的"联系"。因此,有必要从叙事理论内部对叙事转向进行探讨,以揭示转向前后的有机联系。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提供了这种观照视角,元语言符号学到含蓄意指符号学的转变反映了叙事转向的内在逻辑。元语言符号学局限于文本本身的意指关系,而含蓄意指符号学则指向文本之外的世界,其所指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这两种符号学与叙事研究的两种方式具有一种对应关系。同时,罗兰·巴特关于两种元语言的论述不仅包容了社会诊断,而且给叙事研究带来了多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转向 罗兰·巴特 符号学 元语言 含蓄意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屏时代视频广告的叙事转向 被引量:12
8
作者 何平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9-136,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及信息技术领域内的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21世纪初,随着户外广告对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中国进入一个"多屏时代",构成德波所谓的"景观文明"。媒介革命令中国电视广告和其他视频广告的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及信息技术领域内的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21世纪初,随着户外广告对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中国进入一个"多屏时代",构成德波所谓的"景观文明"。媒介革命令中国电视广告和其他视频广告的发展成为"碎片化"文化的典型表征。它表现为:时间的瓦解和空间的拼贴;在叙事美学的嬗变上经历了由现代性时期以文本叙事为特征的"时间中心观"到后现代时期以话语叙事为特征的"空间中心观"的转向,由故事性叙事向结构性叙事转向。符号属性和叙事美学的变化,直接影响媒介阐释及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屏时代 视频广告 叙事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转向:内涵与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尚必武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6年第2期-,共20页
从学科史的角度来说,叙事学的兴起和繁荣皆与叙事转向密不可分.同西方叙事学界对叙事转向的积极讨论相比,国内叙事学界对之普遍采取了想当然或漠视的态度,鲜有学者对其具体内涵与意义做出阐释.何时发生了叙事转向?哪些领域发生了叙事... 从学科史的角度来说,叙事学的兴起和繁荣皆与叙事转向密不可分.同西方叙事学界对叙事转向的积极讨论相比,国内叙事学界对之普遍采取了想当然或漠视的态度,鲜有学者对其具体内涵与意义做出阐释.何时发生了叙事转向?哪些领域发生了叙事转向?叙事转向的主导范式是什么?哪些学者是叙事转向的主要引领者与倡导者?叙事转向有何影响与意义?叙事转向与诸如“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认知转向”、“伦理转向”、“情感转向”、“语境主义转向”等其他转向之间有何关系?本文围绕这些问题,从历时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叙事转向的三个阶段,并分别考察其在每个阶段的发生场域、主导范式、作用与影响,以及叙事转向与其他转向之间的关系,希图由此把握这一概念的内涵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转向 叙事 范式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络文学的叙事转向与文化输出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俊蕾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24-125,共2页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凭借便利技术和迅疾传播而呈现出几何倍数增长的中国网络文学,在内容主题上发生了显著改变。它由初始阶段的私密情爱叙事,越来越多地转入关于国家、民族、历史的想象和书写,并在内容转型升级后获得更为广阔的海外传播...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凭借便利技术和迅疾传播而呈现出几何倍数增长的中国网络文学,在内容主题上发生了显著改变。它由初始阶段的私密情爱叙事,越来越多地转入关于国家、民族、历史的想象和书写,并在内容转型升级后获得更为广阔的海外传播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践行着文化输出的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叙事转向 文化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年代的小说叙事转向--以陈忠实《白鹿原》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俊虎 李柔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79,共7页
《白鹿原》展现了社会转型时期乡村世界不断遭受创伤的社会历史,白嘉轩、鹿子霖所代表的宗族利益与鹿兆鹏、白灵所展现的对理想的追求和奉献的对立之间形成了新旧时代之间的巨大反差;战争造成的历史不稳定导致不能形成稳定的社会话语体... 《白鹿原》展现了社会转型时期乡村世界不断遭受创伤的社会历史,白嘉轩、鹿子霖所代表的宗族利益与鹿兆鹏、白灵所展现的对理想的追求和奉献的对立之间形成了新旧时代之间的巨大反差;战争造成的历史不稳定导致不能形成稳定的社会话语体系,但不稳定的同时也为新生力量不断壮大提供了支持。个人的主体性在乡村世界与现代意识的纠缠之下不断彰显,在个体生命与社会历史的联系程度十分紧密的境况之下,作者对人物的主体性也做出了足够的表现。多种元素的对峙为文本内涵赋予了深意,也为人物形象的饱满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忠实 《白鹿原》 1990年代 叙事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构死亡:张翎近年来的叙事转向与文本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6,共9页
近年来张翎的小说中大量出现"死亡"意象和虚构死亡的不同方式,通过灵魂、自杀、绝境等不同形式的"死亡"书写,使得"虚构"死亡成为创设生命的"非常态"的手段,也成为小说的戏剧性和命运感的来源... 近年来张翎的小说中大量出现"死亡"意象和虚构死亡的不同方式,通过灵魂、自杀、绝境等不同形式的"死亡"书写,使得"虚构"死亡成为创设生命的"非常态"的手段,也成为小说的戏剧性和命运感的来源。并通过叙事视角、物语转换和代际构型的整合,体现出别有意味的故事内核。"虚构死亡"这种叙事新变呈示出张翎在创作技法上的转型和努力,在张翎个人写作历程中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张翎借助死亡叙事深入人性的探索和哲学的探讨,对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在艺术本体和思想深度的推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翎 虚构死亡 叙事转向 文本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转向与身份隐喻——谈当代日常生活写作的文化生态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秀金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23,共4页
中国当代文学叙事的话语实践长期凸显人的社会意识和群体生活,个人的日常生活被视为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补充、说明,是意识形态化的日常生活。八十年代以后,当代文学叙事转向为对个人日常生活碎片式、表象式表述,对理想化、精神化生活空间... 中国当代文学叙事的话语实践长期凸显人的社会意识和群体生活,个人的日常生活被视为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补充、说明,是意识形态化的日常生活。八十年代以后,当代文学叙事转向为对个人日常生活碎片式、表象式表述,对理想化、精神化生活空间的建构转变为对个人自然性日常生活空间的呈现,在自然性的日常生活内容中显现个人存在的当下意义。当代文学日常生活写作的流变意味着当代文化生态中文学叙事的转向,隐喻了写作者文化身份的重新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写作 商品经济 叙事转向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转向·空间想象·身份意识——新世纪以来韩国谍战片的美学指向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燕 陈良栋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18-25,共8页
新世纪以来,韩国谍战片在叙事上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其本质上是后冷战格局下叙事思维的镜像转化。其谍战片在空间想象上走出了“三八线”一侧的臆想,叙事情境拓展为对朝鲜与韩国的现实观照,叙事动力由反特的防御战升级为寻求半岛和平途径... 新世纪以来,韩国谍战片在叙事上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其本质上是后冷战格局下叙事思维的镜像转化。其谍战片在空间想象上走出了“三八线”一侧的臆想,叙事情境拓展为对朝鲜与韩国的现实观照,叙事动力由反特的防御战升级为寻求半岛和平途径的主动姿态。其空间形态变化喻示了朝鲜半岛局势晴雨表的指针摆荡,对空间的想象提供了朝鲜和韩国对话的可能性,也将朝鲜由危险的“他者”重新纳入“我们”的范畴。间谍被置于叙事空间的前景,其身份意识经由国家/政治书写向民族/个人意识转变,获得了自反性的情感烛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谍战片 叙事转向 空间想象 身份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依恋视角下美食体验的叙事转向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旗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6,48,共5页
网依恋是人们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形成的生活习惯与情感。新媒体改变了消费者对美食的体验方式,消费者利用新媒体的高参与性与互动性,将美食载体化、体验个性化、评论扁平化。消费者通过直播与围观,将体验空间时间化、体验主体客体化。... 网依恋是人们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形成的生活习惯与情感。新媒体改变了消费者对美食的体验方式,消费者利用新媒体的高参与性与互动性,将美食载体化、体验个性化、评论扁平化。消费者通过直播与围观,将体验空间时间化、体验主体客体化。在新媒体的渲染下,美食体验过程出现了故事与美食之间的相互转化,让消费者更容易生成有意义的个人体验空间,从而把吃从生理行为升格为更适合传播的叙事行为。叙事转向中也出现了过度叙事等现象,对美食体验的真实感有一定遮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依恋 新媒体 美食体验 美食传播 叙事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安—临安:唐宋“都城故事”叙事转向——基于经典作品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永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76,共11页
从唐到宋的“都城故事”发生了明显的叙事转向。若基于典型作品的比较视角,可以揭示出从长安故事到东京故事,再到临安故事的演进轨迹。从《开元天宝遗事》到《大宋宣和遗事》,可以窥见作者视角、叙事口吻、细节描述等文本形态的转变;从... 从唐到宋的“都城故事”发生了明显的叙事转向。若基于典型作品的比较视角,可以揭示出从长安故事到东京故事,再到临安故事的演进轨迹。从《开元天宝遗事》到《大宋宣和遗事》,可以窥见作者视角、叙事口吻、细节描述等文本形态的转变;从“长安曲江叙事”到“临安西湖叙事”,则表明叙事场景从宫闱下移走向民间,故事主体和空间属性都发生了重大的转换;《华州参军》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分别作为“曲江叙事”和“西湖叙事”中的经典名篇,揭示了在都城风月叙事方面,叙事转向是如何细致地发生,前者是唐风的变奏,后者是宋调的成熟;在文化心态上,如果说唐代长安叙事表达的是“都”“国”同构的心理图式,那么,南宋临安叙事所持的则是本土化、在地化的民间立场,其所建构的地方情感乃成为后世“地方认同”的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 临安 都城故事 叙事转向 文化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的戏剧化:论娄烨电影的叙事转向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立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57-60,共4页
娄烨电影经历了一个叙事转向,从早期自我表达冲动下的青春叙事转向他人和社会,讲述“他们”的故事,剧情增加了悬疑、侦凶等商业电影的元素,在日常生活的戏剧化中去发现人,在看似离奇的剧情和人物关系中昭示了日常现实的诡异和强硬,生活... 娄烨电影经历了一个叙事转向,从早期自我表达冲动下的青春叙事转向他人和社会,讲述“他们”的故事,剧情增加了悬疑、侦凶等商业电影的元素,在日常生活的戏剧化中去发现人,在看似离奇的剧情和人物关系中昭示了日常现实的诡异和强硬,生活的容量增大了,话题涉及面更广,触发的.思考更尖锐。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剧情内在的情感浓度和叙事的开放性等方面丰富了当代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内涵,为艺术电影在现实主义方向的探索和突围做出了有价值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娄烨电影 叙事转向 纪实 日常生活戏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做宣传到讲故事:中国外宣亟需叙事转向 被引量:6
18
作者 邓建国 《对外传播》 2018年第11期33-35,共3页
一、信息超载时代,碎片化传播只能获得碎片化注意力 信息爆炸导致网民信息超载.进而导致其有效注意力时间(attention span)大幅缩短.据调查,互联网上有17%的网页.网民在其上的停留时间少于4秒。
关键词 叙事转向 讲故事 有效注意力 外宣 中国 信息超载 停留时间 信息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舞台美术创意的叙事转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狄野 《艺术科技》 2016年第1期117-117,共1页
当代戏剧演艺及舞台美术在"新媒体"时代趋势下,加剧了"舞台美术革新"。新媒体技术推动了舞台美术创意观念的转变,其功能超越了过去简单的对剧本的视觉读解,而出现了更为主动的叙事转向。舞台美术在戏剧演出活动中... 当代戏剧演艺及舞台美术在"新媒体"时代趋势下,加剧了"舞台美术革新"。新媒体技术推动了舞台美术创意观念的转变,其功能超越了过去简单的对剧本的视觉读解,而出现了更为主动的叙事转向。舞台美术在戏剧演出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多的"导演"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美术 叙事转向 新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奇幻爱情电影的叙事转向研究
20
作者 张燕 孙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42-46,共5页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韩国电影市场开放后,在好莱坞电影的强势侵袭与竞争压迫下,韩国商业电影在借鉴好莱坞的类型经验中艰难探索发展。新世纪之初,随着金大中国民政府、卢武铉参与政府等多届民选政府持续推进文化支援振兴政策,韩国文化创意...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韩国电影市场开放后,在好莱坞电影的强势侵袭与竞争压迫下,韩国商业电影在借鉴好莱坞的类型经验中艰难探索发展。新世纪之初,随着金大中国民政府、卢武铉参与政府等多届民选政府持续推进文化支援振兴政策,韩国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韩国“软实力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立国”的战略下,尤其2003年卢武铉提出“韩国力争发展为世界第五大电影强国”目标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电影 爱情电影 电影强国 文化创意产业 商业电影 叙事转向 好莱坞电影 振兴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