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在细胞死亡及相关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蒋雪雪 曹心宇 +1 位作者 何伟奇 查娟民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第7期110-114,共5页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是一种在多个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信号作用的蛋白激酶,其作为多种受体的下游信号分子,可介导细胞存活、炎症、凋亡等不同过程。RIP1与炎症反应、神经退行性疾病、免疫性疾病...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是一种在多个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信号作用的蛋白激酶,其作为多种受体的下游信号分子,可介导细胞存活、炎症、凋亡等不同过程。RIP1与炎症反应、神经退行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等有较大相关性。RIP1既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也可抑制肿瘤活性,RIP1或可成为治疗肿瘤性疾病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主要就RIP1在细胞死亡中多重作用的具体机制及其与相关肿瘤的关系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细胞程序性死亡 坏死性凋亡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激酶抑制剂的动物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
2
作者 周海蒙 李斌 +4 位作者 王国政 陈士柱 赵新 徐文娟 董玲 《药学前沿》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目的对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激酶抑制剂的体内外生物活性及药动学进行初步研究,为后续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GSK2982772为阳性参照,通过ADP-Glo方法评估新型RIP1激酶抑制剂对重组人源与鼠源RIP1激酶的抑制活性;采用肿瘤坏死因... 目的对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激酶抑制剂的体内外生物活性及药动学进行初步研究,为后续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GSK2982772为阳性参照,通过ADP-Glo方法评估新型RIP1激酶抑制剂对重组人源与鼠源RIP1激酶的抑制活性;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凋亡抑制剂(Q-VD-OPh)建立细胞坏死模型,评估RIP1激酶抑制剂对人组织淋巴瘤细胞(U-937)与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坏死抑制水平;考察RIP1激酶抑制剂经小鼠静脉及口服给药后的药动学;小鼠静脉注射m TNF-α诱导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口服给予RIP1激酶抑制剂通过防止体温损失评估治疗炎症的效果。结果新型RIP1激酶抑制剂RIPK1-093、095、106对重组人源RIP1激酶抑制活性(4.55、7.38、10.93nmol/L)与阳性参照化合物(18.93 nmol/L)相当,对重组鼠源RIP1激酶抑制活性(5.70、8.44、70.58 nmol/L)优于阳性参照化合物(2035.00 nmol/L);对U-937细胞抑制坏死活性(4.92、2.95、6.84 nmol/L)与阳性参照化合物(5.37nmol/L)相当,对L-929细胞抑制坏死活性(8.59、6.54、41.34 nmol/L)优于阳性参照化合物(489.40nmol/L);在小鼠药动学研究中,具有低清除率(P<0.05),且口服暴露量显著提高(P<0.05),其中RIPK1-106口服暴露量提升约4倍;在SIRS模型中,口服治疗10mg/kg剂量组显示,6h时体温损失与阳性参照化合物相当,24h显著抑制体温损失(P<0.05),3 mg/kg剂量组显示,6 h体温损失显著减小(P<0.05),且24 h显著改善动物死亡率。结论新型RIP1激酶抑制剂的体内外活性和药动学的特点,可以作为治疗炎症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药进一步开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激酶抑制剂 坏死 药动学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水平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艳 梁玉美 +1 位作者 冯燕妮 杨松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例和重度NEC组(Ⅱ~Ⅲ级)32例,另选取同期诊治的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明确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EC回肠组织和正常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及联合预测重度NEC的价值。结果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1±0.52)、(3.03±0.64),高于对照组的(1.02±0.21)、(0.93±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C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20±0.21)、(1.13±0.24),高于正常回肠组织的(0.34±0.12)、(0.3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患儿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623,P<0.001)。重度NEC组合并气腹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败血症者占比和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轻度N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是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联合预测重度NEC的曲线下面积大于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预测(Z=4.127、4.261,P<0.05)。结论RIPK3 mRNA、MLKL mRNA在NEC患儿外周血中表达升高,两者均与NEC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重度NEC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表达
4
作者 唐静 游春芳 邓薇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2255-2258,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人血清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NAFLD病人作为观察组,8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人血清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NAFLD病人作为观察组,8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RIPK3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RIPK3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RIPK3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和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RIPK3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对NAFLD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病人血清RIPK3水平(1.12±0.34)mg/L显著高于对照组(0.69±0.27)mg/L(P<0.05)。NAFLD病人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RIPK3水平与ALT、AST、GGT及肝组织炎症、肝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RIPK3水平、BMI、TG、ALT、AST及GGT均是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RIPK3诊断NAFLD的AUC为0.83、灵敏度为80.56%,特异度为72.50%。血清RIPK3联合肝功能指标诊断的AUC为0.95、灵敏度为89.32%,特异度为91.67%,联合的诊断效能优于各自单独检测(ZRIPK3-联合=3.60,Z_(ALT-联合)=4.37,Z_(AST-联合)=3.41,Z_(GGT-联合)=5.14,均P<0.05)。结论血清RIPK3在NAFLD病人中的表达水平升高,与病人病情呈正相关,联合血清RIPK3与肝功能指标可提高NAFLD的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肝功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调节癌症进展和免疫反应的研究现状
5
作者 张勇 李伟宏 +3 位作者 程志鹏 王斌 王思珩 王毓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794,共7页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是一种多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通过磷酸化特定的蛋白质,引起下游的信号转导和生物效应。近年来,随着对RIPK1的深入研究,学者发现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是一种多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通过磷酸化特定的蛋白质,引起下游的信号转导和生物效应。近年来,随着对RIPK1的深入研究,学者发现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多种实体瘤和血液肿瘤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RIPK1通过激活特定通路如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促进细胞存活及炎症反应。另一方面,RIPK1通过与胱天蛋白酶-8(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8,caspase-8)作用促进凋亡,或与RIPK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作用促进坏死性凋亡的发生。RIPK1作为上游信号在不同肿瘤患者中表达水平不同。其支架功能和激酶活性可以调节癌症进展,也可以启动机体适应性免疫,抑制肿瘤进展;此外,还能产生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而促进肿瘤的发展。其双重作用在调节癌症的发生、发展及机体免疫反应方面都有所展现,可以作为新的治疗靶点控制癌症进展。该文从RIPK1的结构入手,深入探讨其功能,特别是其在调节癌症进展和免疫反应方面的功能,为癌症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坏死性凋亡 坏死复合物 癌症 免疫反应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基因表达对肾透明细胞癌生物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周丽君 刘云龙 张道秀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生物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RNA干扰技术降低RIPK1在ccRCC中的表达后,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情况,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生物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RNA干扰技术降低RIPK1在ccRCC中的表达后,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情况,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发生凋亡、坏死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和RIPK3表达变化。结果小干扰RNA(siRNA)干扰48 h后,RIPK1-siRNA组细胞增殖吸光度值(0.563±0.042)低于NC-siRNA组(0.944±0.039;t=11.550,P=0.003);siRNA干扰72 h后,RIPK1-siRNA组吸光度值(0.408±0.019)低于NC-siRNA组(1.717±0.108;t=20.620,P<0.001)。与NC-siRNA组(72.000±12.120)比较,RIPK1-siRNA组(31.660±10.020)ccRCC细胞的迁移数量明显减少(t=4.442,P=0.011)。与NC-siRNA组(0.360±0.090、0.510±0.060、0.880±0.070)比较,RIPK1-siRNA组ccRCC细胞内cleaved caspase3、MLKL、RIPK3表达明显增加(0.780±0.070、1.490±0.100、1.680±0.130;t=6.380,P=0.003;t=8.656,P=0.001;t=14.150,P=0.001)。结论RIPK1是ccRCC内调控细胞增殖、死亡及迁移能力的重要基因,抑制RIPK1能够促进ccRCC发生凋亡及坏死性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坏死性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素调控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介导的凋亡改善缺氧/复氧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7
作者 韩秀涛 范秀照 +8 位作者 赵志波 赵静宇 李俊虎 张芳 姜改英 张丽君 陈发慧 白梦琦 周晓霜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9期751-759,共9页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的基因芯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探讨虫草素治疗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作用机制。方法从GEO(GSE87025)、GeneCards 2个数据库获得AKI的疾病靶...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的基因芯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探讨虫草素治疗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作用机制。方法从GEO(GSE87025)、GeneCards 2个数据库获得AKI的疾病靶点。从TargetNet、BATMAN和GeneCards 3个数据库获得虫草素相关靶点。对AKI和虫草素相关靶点取并集,筛选出共同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后对虫草素及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细胞实验设计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虫草素组对相关靶点进行实验验证。结果AKI和虫草素共同靶基因共12个,GO功能注释结果表明主要参与凋亡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坏死性凋亡过程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参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坏死性凋亡、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NOD)样受体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等常见信号通路。虫草素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分子对接的最优结合能为-7.1,表明两者有较强的结合活性。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虫草素可下调RIPK1、Bcl-2相关X蛋白、凋亡指标胱天蛋白酶表达、上调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虫草素可下调RIPK1表达。结论虫草素可通过调控RIPK1介导的凋亡缓解缺氧/复氧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以达到治疗AKI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虫草素 缺氧/复氧 网络药理学 凋亡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特异性抑制剂GSK872联合伊木萨克片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培 牛立盼 +3 位作者 朱兵兵 杨承霞 金秀芳 刘凤霞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特异性抑制剂GSK872联合伊木萨克片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MED)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20只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余130只通过连续2 d注射链脲佐菌素(45 mg/kg)建立DMED... 目的探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特异性抑制剂GSK872联合伊木萨克片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MED)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20只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余130只通过连续2 d注射链脲佐菌素(45 mg/kg)建立DMED大鼠模型。造模8周后筛选出DMED大鼠115只,随机选取80只分为DMED模型组(DMED组)、GSK872干预组(RIP3i组)、伊木萨克片干预组(Y组)及GSK872与伊木萨克片联合干预组(RIP3i+Y组),每组20只。干预14 d后,通过随机血糖检测、阿扑吗啡(APO)实验和性行为学实验综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与N组比较,DMED组大鼠随机血糖升高,阴茎勃起能力和性功能降低(P<0.05);与DMED组比较,RIP3i组、Y组及RIP3i+Y组大鼠随机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阴茎勃起能力和性功能升高(P<0.05),其中RIP3i+Y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RIP3特异性抑制剂GSK872和伊木萨克片干预均可改善DMED大鼠勃起功能,而二者联合的干预效果优于单独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GSK872 伊木萨克片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核受体视黄酸X受体a及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易华 罗艳 +2 位作者 田强 曾冬梅 许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36-40,共5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核受体视黄酸X受体a(RXRA)、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NRIP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过程中取得的癌组织标本纳入结直肠癌组(n=106),对应...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核受体视黄酸X受体a(RXRA)、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NRIP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过程中取得的癌组织标本纳入结直肠癌组(n=106),对应癌旁组织标本纳入癌旁组(n=106)。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XRA、NRIP1表达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RXRA、NRIP1表达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组RXRA、NRI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04%、69.81%,高于癌旁组的33.96%、3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期为Ⅲ期、低分化、有浆膜浸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RXRA阳性表达率、NRIP1阳性表达率高于病理分期为Ⅱ期、中高分化、无浆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期为Ⅱ期、低分化、无浆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RXRA阴性、NRIP1阴性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高于病理分期为Ⅲ期、中高分化、有浆膜浸润、有淋巴结转移、RXRA阳性、NRIP1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有浆膜浸润(HR=2.687,95%CI:1.531~3.156)、RXRA阳性(HR=3.743,95%CI:2.217~5.992)和NRIP1阳性(HR=2.641,95%CI:1.124~4.757)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RXRA、NRIP1在结直肠癌中呈高表达,与肿瘤分期、分化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辅助评估患者预后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受体视黄酸X受体a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3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邓文宏 易斌 +3 位作者 邱振东 项明伟 何小波 王卫星 《微循环学杂志》 2019年第3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3(RIP1、RIP3)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01—2017-0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直肠癌及20例非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使用免疫组化检测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3(RIP1、RIP3)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01—2017-0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直肠癌及20例非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使用免疫组化检测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RIP1、RIP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直肠癌组织中RIP1、RIP3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40例直肠癌样本中,RIP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5.00%(26/40),RIP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0.00%(24/40);20例正常组织中,RIP1的阳性表达率为70.00%(14/20),RIP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0.00%(12/20),直肠癌组织中RIP1、RIP3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组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肠癌组织低+未分化、Ⅲ+Ⅳ期、合并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及神经侵犯的RIP1和RIP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脉管侵犯及无神经侵犯者(P<0.05),RIP1和RIP3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大小肿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显示,直肠癌组织中RIP1、RIP3的表达较正常组织减少(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RIP1、RIP3表达变化可能是判断直肠癌患者预后一个潜在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直肠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甲状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5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特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永德 张新 +6 位作者 宋怀东 姜春玲 曲建 陈名道 胡仁明 陈家伦 韩泽广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3-568,共6页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RT PCR技术 ,从人垂体cDNA文库中克隆到甲状腺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15(hTRIP15)的全长cDNA ,长度 1963bp ,编码 4 4 3氨基酸 ,同时克隆该基因不同剪接方式所形成的新的异构体 ,长度 1984bp ,编码 4 50氨基酸 .与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RT PCR技术 ,从人垂体cDNA文库中克隆到甲状腺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15(hTRIP15)的全长cDNA ,长度 1963bp ,编码 4 4 3氨基酸 ,同时克隆该基因不同剪接方式所形成的新的异构体 ,长度 1984bp ,编码 4 50氨基酸 .与基因组序列比较显示该基因具有 12个外显子 ,5号外显子 3′端具有 2个剪切的接点 (-ag) .搜寻UniGene数据库作染色体定位于D15S146 D15S117,该基因在生物进化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从单细胞藻类到人类均有该基因同源物表达 ,亚细胞定位为核内 .Northern杂交显示 ,该基因具有 3种不同大小的转录本 ,分别约为 2 0、3 5及 4 0kb ,且在人体各组织中均有一定表达 ,其中骨骼肌、心脏及肾脏组织为高表达 .半定量RT PCR显示在一些内分泌组织均有表达 ,以肾上腺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RIP15 CDNA克隆 亚细胞定位 组织表达谱 染色体定位 人甲状腺素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雷传江 焦艳 +2 位作者 王关嵩 戢福云 王建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1-857,共7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140,RIP140)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140,RIP140)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致脓毒症肺损伤3、6、12、24 h组。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RIP140在肺组织的表达分布;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观察肺泡巨噬细胞RIP140的表达变化及定位;RT-q PCR测定肺泡巨噬细胞IL-1β、TNF-α、IL-6 mRNA水平变化。结果 CLP组可见明显肺损伤病理改变且随时间进展逐渐加重。RIP140在脓毒症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炎性渗出细胞,且随时间进展,表达RIP140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多。CLP术后6 h大鼠肺巨噬细胞RIP140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开始升高(P〈0.05),至12~24 h维持一较高水平,且主要表达于细胞核。CLP术后3 h大鼠肺巨噬细胞IL-1β、TNF-α、IL-6 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开始升高(P〈0.05),至12~24 h维持一较高水平,下调肺泡巨噬细胞RIP140的表达可明显抑制IL-1β、TNF-α、IL-6 mRNA的表达。结论脓毒症肺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可通过上调RIP140表达增强肺组织炎症反应,从而参与早期急性肺损伤的炎症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 急性肺损伤 肺泡巨噬细胞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的基因克隆及其免疫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桂月 张鹏宇 +5 位作者 王奭骥 台桂香 劳凤学 杨煜 崔雪玲 柳忠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13,118,共6页
目的:研究新克隆的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ActR IP3)的免疫学特性和其介导Ser/Thr激酶型受体胞内信号传导的作用。方法:以酵母双杂交法发现的ActR IP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从小鼠脑cDNA文库中克隆ActR IP3基因。EIA法分析其与激活素ⅡA型... 目的:研究新克隆的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ActR IP3)的免疫学特性和其介导Ser/Thr激酶型受体胞内信号传导的作用。方法:以酵母双杂交法发现的ActR IP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从小鼠脑cDNA文库中克隆ActR IP3基因。EIA法分析其与激活素ⅡA型受体(ActRⅡA)结合能力,W estern b lot杂交检测成熟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采用pcDNA-ActR IP3与CAGA-lux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分析信号传导作用。结果:克隆的Ac-tR IP3基因全长1 197 bp,编码101个氨基酸残基,EIA分析显示ActR IP3与ActRⅡA具有特异性结合作用,这种作用与Ac-tR IP3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有关。W estern b lot杂交显示天然ActR IP3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 000,在多种组织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以海马及下丘脑为主。通过表达ActR IP3可促进激活素诱导的特异性基因转录活性。结论:ActR IP3属于ActR IP家族新成员,具有特异结合ActRⅡA的能力,并具有促进激活素信号传导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索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信号传导 免疫印迹杂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若兰 沈沉 +1 位作者 沈晓燕 田峻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Aβ25-35所致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后膜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AMPA)受体相关蛋白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GRIP)1、GRIP2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 目的探讨电针对Aβ25-35所致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后膜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AMPA)受体相关蛋白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GRIP)1、GRIP2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海马CA1区注射寡聚态Aβ25-35制备模型,假手术组在相同部位用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电针组选取双侧肾俞、百会穴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周6次,共2周。治疗结束后行免疫组化检测GRIP1、GRIP2的表达量。结果正常组与假手术组GRIP1、GRIP2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t<1.7438,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GRIP1、GRIP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t>9.5928,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GRIP1、GRIP2蛋白表达升高(t>9.5326,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增加与AMPA受体定位插入相关的突触后蛋白GRIP1、GRIP2的数量,使突触后膜上的AMPA受体数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 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5的基因克隆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红军 台桂香 +2 位作者 杨清 杨琼 柳忠辉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克隆新的小鼠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5(ActRIP5)基因。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出与激活素ⅡA型受体(ActRⅡA)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片段,再以此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从小鼠脑cDNA文库中钓取ActRIP5cDNA。采用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系统... 目的克隆新的小鼠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5(ActRIP5)基因。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出与激活素ⅡA型受体(ActRⅡA)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片段,再以此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从小鼠脑cDNA文库中钓取ActRIP5cDNA。采用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系统,进一步确定ActRIP5与ActRⅡA的相互作用。采用RT-PCR检测ActRIP5mRNA在组织中的转录。结果克隆的ActRIP5全编码基因长1839bp,编码145个氨基酸残基,与ActRⅡA具有特异结合作用。ActRIP5mR-NA在小鼠多种组织中均可检出。结论ActRIP5属于ActRIP家族新成员,可以与ActRⅡA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素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relin对脓毒血症大鼠肺脏炎症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域2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志友 封小美 +1 位作者 薛庆生 于布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6-589,565,共4页
目的研究ghrelin对脓毒血症大鼠肺脏中性粒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域2(NOD2)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 目的研究ghrelin对脓毒血症大鼠肺脏中性粒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域2(NOD2)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ghrelin组(Sham+ghrelin组)、脓毒血症组(CLP组)和脓毒血症+ghrelin组(CLP+ghrelin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的方法建立脓毒血症大鼠模型。Sham+ghrelin组和CLP+ghrelin组分别于假手术或CLP后即刻经尾静脉注射10 nmol/kgghrelin,Sham组和CLP组于相应时间点尾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给药速率为0.2 mL/min。于假手术或CLP后6 h麻醉下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TNF-α和IL-6水平以及NOD2和RIP2 mRNA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和Sham+ghrelin组比较,CLP组和CLP+ghrelin组肺组织MPO活性、TNF-α和IL-6水平、NOD2和RIP2 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CLP+ghrelin组肺组织MPO活性、TNFα-和IL-6水平、NOD2和RIP2 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CLP组(P值均<0.05)。结论 ghrelin可改善脓毒血症大鼠肺脏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下调肺组织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其作用可能与抑制NOD2/RIP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RELIN 脓毒血症 核苷酸结合寡聚域2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方琳 刘海岩 +2 位作者 崔雪玲 葛敬岩 柳忠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3,F0002,共4页
目的:制备抗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ARIP1)抗体并探讨其应用。方法: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GST-ARIP1融合蛋白,以该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抗ARIP1的多克隆抗体。应用该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ARIP1在小鼠脑组织的分布... 目的:制备抗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ARIP1)抗体并探讨其应用。方法: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GST-ARIP1融合蛋白,以该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抗ARIP1的多克隆抗体。应用该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ARIP1在小鼠脑组织的分布。结果:制备的兔抗ARIP1多克隆抗体可以特异识别ARIP1,而与ARIP2无交叉反应。初步应用制备的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RIP1在小鼠大脑组织主要表达在下丘脑及海马。结论:成功地制备了抗ARIP1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可用于ARIP1成熟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融合蛋白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76c-3p通过靶向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超 高雨婷 +5 位作者 刘子瑶 李涛 王晶哲 刘璐 谢岩 孙晓春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380-385,共6页
目的:探讨miR-376c-3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生物学功能及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上皮MCF-10A细胞及乳腺癌细胞中miR-376c-3p表达水平;然后,用miR-376c-3p mimic转染乳腺癌MCF-7与MDA-MB-231细胞,用平板克隆... 目的:探讨miR-376c-3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生物学功能及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上皮MCF-10A细胞及乳腺癌细胞中miR-376c-3p表达水平;然后,用miR-376c-3p mimic转染乳腺癌MCF-7与MDA-MB-231细胞,用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其增殖与迁移能力。利用Starbase数据库预测miR-376c-3p的下游靶基因,并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进行验证。结果:与人乳腺上皮MCF-10A细胞相比,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中miR-376c-3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平板克隆实验显示,过表达miR-376c-3p可以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P均<0.05);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表明,miR-376c-3p表达上调可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结果显示miR-376c-3p可以与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glutamate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1,GRIP1)结合,且蛋白质印迹实验证实过表达miR-376c-3p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GRIP1表达,同时波形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E-钙黏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在乳腺癌细胞中,miR-376c-3p表达下调;在体外,过表达miR-376c-3p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可能通过靶向GRIP1调节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76c-3p 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乳腺癌 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增殖与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1在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莉 闫言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65-1167,共3页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可以通过激活NF-κB、活化caspase-8、参与活性氧的产生等,在细胞凋亡、细胞存活及细胞程序性坏死等信号传导中起关键作用,其功能受泛素化、锌指蛋白及热休克蛋白等的调节。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肿瘤坏死因子 凋亡 程序性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激酶3通过上调整合素β3促进骨关节炎相关病变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锦 蒋艳芳 +4 位作者 段小宁 傅欣 张继英 胡晓青 敖英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1-400,共10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慢性致残性关节疾患,目前尚无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程序性坏死在多种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3)是程序性坏死进程的关键调控...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慢性致残性关节疾患,目前尚无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程序性坏死在多种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3)是程序性坏死进程的关键调控因子。有研究显示,RIP3在人与鼠骨关节炎退变软骨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提示程序性坏死的发生,但RIP3在软骨中的具体病生理角色仍不明确。本研究拟对过表达RIP3前后的软骨细胞转录物组进行测序分析,探索RIP3在骨关节炎进程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RNA测序结果显示,RIP3的过表达诱发软骨细胞中244个基因表达上调,277个表达下调。通过进一步构建基因间共表达作用网络,筛选出16个候选靶基因在mRNA水平进行验证,证实RIP3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单位5(phosphoinositide-3-kinase,regulatory subunit 5,Pik3r5)、整合素β3(integrin subunit beta 3,Itgb3)及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MYB proto-oncogene like 2,Mybl2)的表达上调作用最为显著。CCK-8以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利用siRNA沉默Itgb3的表达可显著抑制RIP3诱发的软骨细胞活力下降及程序性坏死,同时也抑制了RIP3对软骨细胞中分解代谢相关基因Mmp1、Mmp13与Il6的表达上调作用,以及其对合成代谢相关基因Acan、Col2a1与Sox9的下调作用。本研究证实,RIP3通过上调软骨细胞中Itgb3的表达诱发软骨细胞坏死与软骨基质代谢紊乱,并最终导致软骨退变,为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程序性坏死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激酶3 整合素Β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