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用最大熵原理研究电介质系统的极化 被引量:3
1
作者 晋宏营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8,共6页
从电介质的微观结构出发,使用最大熵原理分别研究了无极分子电介质和有极分子电介质在电场中的极化规律。研究发现,虽然两类电介质极化的微观机理不同,但宏观效果相同;当电场强度不很大时,电极化强度与场强成正比,但当场强很大时,二者... 从电介质的微观结构出发,使用最大熵原理分别研究了无极分子电介质和有极分子电介质在电场中的极化规律。研究发现,虽然两类电介质极化的微观机理不同,但宏观效果相同;当电场强度不很大时,电极化强度与场强成正比,但当场强很大时,二者不再成线性正比关系,而成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由此可见,不能简单地说某种电介质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这要决定于所加电场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原理 电介质 极化强度 位移极化 取向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中束缚电荷成因的微观机制
2
作者 戴相彬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S1期118-121,共4页
本文通过对两侧电介质极化现象的讨论。
关键词 位移极化 取向极化 束缚电荷 空间电荷 驻入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质极化时有关的能量转换
3
作者 赵超先 《南京高师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5-18,8,共5页
电解质极化时外力做的功一部分转化成电场能量贮存在电场中,另一部分能量转换对不同类型的介质表现形式不同.对无极分子的位移极化,转换成弹性位能;对有极分子的取向极化,能量转换与热的吸收或发出相联系,但在两种情况下都可证明这部分... 电解质极化时外力做的功一部分转化成电场能量贮存在电场中,另一部分能量转换对不同类型的介质表现形式不同.对无极分子的位移极化,转换成弹性位能;对有极分子的取向极化,能量转换与热的吸收或发出相联系,但在两种情况下都可证明这部分转换的能量为1/2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极化 取向极化 极化强度 电偶极矩 玻尔兹曼分布 自由能 热力学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电荷与退极化场
4
作者 高鼎镛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39-42,共4页
把电介质(绝缘体)放入电场中时,由于电场的影响,介质内的电荷将重新分布,且在表面上出现正、负电荷,这种现象叫电介质的极化,介质表面上出现的正、负电荷叫做极化电荷或束缚电荷。 电介质上的极化电荷与导体上的感应电荷一样,起着削弱... 把电介质(绝缘体)放入电场中时,由于电场的影响,介质内的电荷将重新分布,且在表面上出现正、负电荷,这种现象叫电介质的极化,介质表面上出现的正、负电荷叫做极化电荷或束缚电荷。 电介质上的极化电荷与导体上的感应电荷一样,起着削弱电场的作用,但两者产生的机制是迥然不同的,前者是由于组成介质的无极分子或有极分子位移极化或取向极化的结果,而后者是本来存在于导体中的自由电荷的重新分布,即介质表面出现的极化电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电荷 无极分子 自由电荷 退极化 有极分子 感应电荷 电荷分布 介质表面 合场强 取向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油品含水量的电容式传感器机理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敏 杨欣荣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5-17,20,共4页
电容式传感器利用油与水介电常数差别较大的特性 ,可测出油品中水的质量分数。从物质分子结构的特征出发 ,探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分析在交变电场作用下水与油的极化过程以及交变电场频率对极化强度的影响。得出在交变电场频率为 10MHz... 电容式传感器利用油与水介电常数差别较大的特性 ,可测出油品中水的质量分数。从物质分子结构的特征出发 ,探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分析在交变电场作用下水与油的极化过程以及交变电场频率对极化强度的影响。得出在交变电场频率为 10MHz时 ,油与水的介电常数差别最大 ,因而将 10MHz作为传感器的工作频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品 含水量 电容式传感器 位移极化 取向极化 电荷密度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与其周围定向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
6
作者 张光先 张凤秀 +1 位作者 李学刚 张明晓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离子对其周围水分子的取向极化作用能,与离子的带电荷数成线性关系,而与离子半径和离子电荷的正负性无关,离子周围只能排引1层定向水分子。带电荷数为1的离子,与周围水分子的取向极化作用能是:1018,42KJ/mol。
关键词 离子 离子极化 取向极化 能量估算 水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包装鸡胸肉贮藏过程的介电谱分析
7
作者 吴娇 彭睿 陈震 《肉类研究》 2021年第5期36-43,共8页
为探索利用介电弛豫行为的弛豫特征参数表征肉类食品内部品质变化的可行性,以新鲜鸡胸肉为研究对象,于4℃和20℃下真空包装贮藏,采用阻抗分析仪测定不同贮藏时间鸡胸肉在1 MHz~3 GHz频率范围内的介电弛豫行为;结合对导数法解析介电弛豫... 为探索利用介电弛豫行为的弛豫特征参数表征肉类食品内部品质变化的可行性,以新鲜鸡胸肉为研究对象,于4℃和20℃下真空包装贮藏,采用阻抗分析仪测定不同贮藏时间鸡胸肉在1 MHz~3 GHz频率范围内的介电弛豫行为;结合对导数法解析介电弛豫谱以获取所测频率范围内不同介电弛豫行为的特征弛豫参数(弛豫强度Δε及弛豫时间τ);依据各介电弛豫的行为特征及其特征参数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各介电弛豫行为的微观弛豫机制,并初步建立弛豫特征参数与鸡胸肉内部特定组成、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鸡胸肉在所测频率范围内存在3个主要介电弛豫,其中发生在3 MHz附近的低频弛豫主要来自于界面极化,而发生40 MHz附近的中频弛豫及400 MHz附近的高频弛豫分别归因于蛋白质头部基团和紧密结合水分子的取向极化;4℃贮藏时,低频弛豫Δε和τ均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大,中、高频弛豫的Δε和τ均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减小,且均在贮藏9~10 d后不再变化,该变化拐点与感官评价鸡胸肉明显变质时间基本一致;20℃贮藏时,各弛豫特征参数随贮藏时间的变化与4℃贮藏时类似,但拐点出现在贮藏30 h,与感官评价变质时间一致;低频弛豫的变化主要决定于肌细胞的变化,而中、高频弛豫的变化主要来自于鸡胸肉中肌纤维的降解。本研究证明了弛豫特征参数能够有效地反映鸡胸肉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谱 鸡胸肉 真空包装 界面极化 取向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chemical Tuning by Polarized UV Light Induced Molecular Orientation of Chiral Salen-type Mn(II) and Co(II) Complexes in an Albumin Matrix
8
作者 Eirika Tsuda Yuya Mitsumoto +4 位作者 Kazuya Takakura Nobumitsu Sunaga Takashiro Akitsu Taro Konomi Masahiro Katoh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6年第2期53-59,共7页
The authors have prepared supramolecular systems as artificial metalloproteins composed of several chiral salen-type Mn(II) and Co(II) complexes in a HSA (human serum albumin) matrix. The docking was discussed b... The authors have prepared supramolecular systems as artificial metalloproteins composed of several chiral salen-type Mn(II) and Co(II) complexes in a HSA (human serum albumin) matrix. The docking was discussed by UV-vis spectral changes and a ligand-protein docking simulation program. After linearly polarized UV light irradiation, that anisotropy of molecular orientation of the complexes increased was confirmed by polarized IR spectra. The authors have observed that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the aligned complexes incorporating diphenyl groups in HSA can be tuned without UV radiation damage of HSA higher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ox potential Schiff base Mn(II) complex Co(II) complex album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modeling analysis of molecular orientation at interfaces by polarization-dependent 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9
作者 Xia Li Günther Rupprechter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55-1667,共13页
Sum frequency generation(SFG)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has been proven an excellent tool to measure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symmetries and orientations at surfaces/interfaces because of its strong polarization depen... Sum frequency generation(SFG)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has been proven an excellent tool to measure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symmetries and orientations at surfaces/interfaces because of its strong polarization dependence. However, a precis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FG spectral intensity and molecular orientation at interfaces must be carefully performed. In this work, we summarized the parameters and factors that are often ignored and illustrated them by evaluating studies of CO adsorption on the(111) facet of platinum(Pt) and palladium(Pd) single crystals at the gas(ultra-high vacuum, UHV)/solid interfaces and methanol(water) adsorption at the air/liquid(solid/liquid) interfaces in the presence of sodium iodide(chloride) salts. To intuitively estimate the influence of incidence angles and refractive indices on the SFG intensity, solely a defined factor of|Fyyz| was discussed, which can be individually separated from the macroscopic second-order non-linear susceptibility χ yyz^(2) term and represents the SSP intensity. Moreover, effects of refractive indices and the molecular hyperpolarizability ratio(R) were discussed in the orientational analysis of interfacial CO and methanol molecules. When IPPP/ISSP was identical, molecules with a larger R had smaller tilting angles(q) on Pt(assuming q < 51°), and CO molecules on Pd would tilt much closer to the surface than they did on Pt. A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TIR) geometry enhanced the SFG intensity, but it also amplified the influence of refractive index on SFG intensity at the solid(silica)/liquid interface. The refractive index and R-value had similar influence on the methanol orient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sodium iodide salts at air/liquid and solid/liquid interfaces. This work should provide a guideline for analyzing the orientation of molecules with different R, which are adsorbed on catalysts or located at liquid interfaces involving changes of refractive ind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spectroscopy Surface/interface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Molecular orientation Refractive index Incidence angles Molecular hyperpolarizability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内电子转移溶剂重组能计算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克祥 李象远 +1 位作者 朱权 吕申壮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1期1624-1627,共4页
根据电磁理论和球孔穴近似,通过解在边界条件限制下的电势方程,得到非平衡和平衡溶剂化条件下体系的Gibbs自由能.在处理非平衡溶剂化问题时,考虑到溶剂分子取向极化对电子转移的慢响应,将平衡溶剂化取向极化产生的面电荷作为非平衡条件... 根据电磁理论和球孔穴近似,通过解在边界条件限制下的电势方程,得到非平衡和平衡溶剂化条件下体系的Gibbs自由能.在处理非平衡溶剂化问题时,考虑到溶剂分子取向极化对电子转移的慢响应,将平衡溶剂化取向极化产生的面电荷作为非平衡条件下的固定电荷处理,从而得到溶剂重组能的解析表达式.将这种新方法运用到一些电子转移体系,NO+/NO,NO2+/NO2,NO2+/NO,获得了这些络合物中电子转移的溶剂重组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转移 溶剂重组能 取向极化 电子极化 溶剂效应 计算方法 分子物理学
原文传递
难道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吗
11
作者 施育峰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3年第23期43-44,共2页
介绍了有极分子和无极分子在电场中的两种极化,解释了初中物理静电实验出现"同种电荷相互吸引"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 有极分子 无极分子 取向极化 位移极化 库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