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5月上旬平均气温预测第1代桑芽瘿蚊发生高峰期
1
作者 章祖武 徐俊 桂干林 《江西植保》 2011年第1期35-35,38,共2页
桑芽瘿蚊(Diplosis mori)是江西省修水县桑树重要害虫,以幼虫寄生桑树顶芽内,咬伤顶芽组织,吸食汁液,轻者造成顶芽畸形弯曲,重者造成"封顶",侧枝丛生,叶质老化,叶片细小,树型杂乱,使桑叶减产30%以上。由于桑芽瘿蚊常在修水桑园暴发... 桑芽瘿蚊(Diplosis mori)是江西省修水县桑树重要害虫,以幼虫寄生桑树顶芽内,咬伤顶芽组织,吸食汁液,轻者造成顶芽畸形弯曲,重者造成"封顶",侧枝丛生,叶质老化,叶片细小,树型杂乱,使桑叶减产30%以上。由于桑芽瘿蚊常在修水桑园暴发成灾,不仅发生面广,为害严重,而且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芽瘿蚊 发生高峰期 气温预测 平均 利用 暴发成灾 修水县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高峰期简易测报
2
作者 苗国兴 《农友》 2002年第4期20-20,共1页
桃小食心虫近年来在北方果区有加重发生趋势,各地应提早预防。以下是笔者根据连续3年对桃小食心虫雄虫田间诱捕的调查资料,和对越冬代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高峰期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的初步结论,在当地应用后有很好的预见效果。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果树害虫 发生高峰期 简易测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预测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 被引量:3
3
作者 程娴 张书平 +7 位作者 余燕 毕守东 周夏芝 邹运鼎 张国庆 张桢 方国飞 宋玉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121,共6页
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一代、二代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报的准确性,为有效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6个数学模型预测安徽省潜山县马尾松毛虫一代、二代幼虫高峰期的发生量,验证预报1989年、1994年、2002年和2017年... 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一代、二代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报的准确性,为有效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6个数学模型预测安徽省潜山县马尾松毛虫一代、二代幼虫高峰期的发生量,验证预报1989年、1994年、2002年和2017年一代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报结果分别为2级、4级、2级和1级,与实况级别完全吻合,预报结果准确。预报1989年、1994年、2002年和2017年二代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报结果依次是4级、5级、2级和1级。同样与实况级别全部相同。预报的准确率为100%,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个运算简便、准确性高的预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幼虫高峰期发生 模糊综合评判法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芝地区温室番茄灰霉病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芝兰 张涪平 周晓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0期291-294,共4页
通过对林芝地区番茄灰霉病的调查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在林芝地区日光温室中流行可分为3个时期,3月初至4月上旬为始发期,4月上旬至4月下旬为上升期,并表现出由下部叶向上部叶、由下层果向上层果发展的趋势,4月下... 通过对林芝地区番茄灰霉病的调查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在林芝地区日光温室中流行可分为3个时期,3月初至4月上旬为始发期,4月上旬至4月下旬为上升期,并表现出由下部叶向上部叶、由下层果向上层果发展的趋势,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该病的发生高峰期;病原菌在5~30℃均能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最佳温度为20℃、相对湿度RH≥80%、pH4.0~7.0、弱光环境下适宜病原菌生长;碳源以果糖对菌丝生长最佳,产孢以葡萄糖溶液中最快,氮源以天门冬酰胺对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缺氮不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 发生规律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病原菌生长 番茄灰霉病 林芝地区 特性研究 日光温室 生物学 发生规律 菌丝生长 发生高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鲁番葡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华 卫莉 +1 位作者 余虹丽 李广华 《农村科技》 2006年第8期37-38,共2页
一、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 1.葡萄斑叶蝉 又名葡萄二星叶蝉。在吐鲁番两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葡萄园附近的树皮下、土墙缝、砖缝中越冬,翌年春天,越冬成虫在发芽早的榆、杏、梨、桑等树上活动取食,葡萄展叶后再迁移到葡萄上产卵。... 一、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 1.葡萄斑叶蝉 又名葡萄二星叶蝉。在吐鲁番两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葡萄园附近的树皮下、土墙缝、砖缝中越冬,翌年春天,越冬成虫在发芽早的榆、杏、梨、桑等树上活动取食,葡萄展叶后再迁移到葡萄上产卵。5月中旬是第1代若虫发生高峰期,6月中下旬到9月中下旬是第2、3、4代若虫发生期。9月底10月初越冬代成虫出现。葡萄斑叶蝉以成虫、若虫聚集在葡萄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好隐蔽、喜潮湿。叶片被害后,出现失绿的白色斑点,严重时,白色斑点连片,叶片整个失绿变白变薄,其分泌物还污染葡萄果实,影响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葡萄 病虫害种类 发生规律 葡萄斑叶蝉 越冬成虫 防治 葡萄叶片 白色斑点 发生高峰期 越冬代成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防治措施下转Bt基因棉田绿盲蝽的发生与为害 被引量:39
6
作者 郭建英 周洪旭 +2 位作者 万方浩 刘小京 韩召军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428,共5页
2002年在河北省南皮县对2种防治措施下转Bt基因田绿盲蝽LyguslucorumMayre的发生与为害进行的系统调查表明,采用生物农药和低毒化学农药防治4次,Bt棉田绿盲蝽的发生为害较为严重,9月上旬发生高峰期种群密度为7.2头10株,显著高于防治指标... 2002年在河北省南皮县对2种防治措施下转Bt基因田绿盲蝽LyguslucorumMayre的发生与为害进行的系统调查表明,采用生物农药和低毒化学农药防治4次,Bt棉田绿盲蝽的发生为害较为严重,9月上旬发生高峰期种群密度为7.2头10株,显著高于防治指标,第2代绿盲蝽为害高峰期,叶片被害率为19.4%;采用当地棉农化学防治方法施用农药7次,Bt棉田绿盲蝽发生为害较轻,发生高峰期(8月中旬)种群密度为2.0头10株,第2代绿盲蝽为害高峰期,叶片被害率为4.8%。讨论指出绿盲蝽已成为转Bt基因棉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应加快绿盲蝽在转Bt基因棉田的生态调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绿盲蝽 发生动态 化学防治 综合防治 转BT基因 发生为害 BT棉田 防治措施 发生高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用桑树开叶数预测桑瘿蚊幼虫发生期的方法(初报)
7
作者 黄传书 《蚕学通讯》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在积温预测法的基础上,经研究发现桑瘿蚊(Ep imyia sp)从成虫盛发日到幼虫盛发日经过的历期,在同一地理种群中的“桐乡青”桑树将生长出2.04开叶,以此作为预测桑瘿蚊幼虫发生高峰期,以便提出对其幼虫防治时期。我场通过多年应用此法预... 在积温预测法的基础上,经研究发现桑瘿蚊(Ep imyia sp)从成虫盛发日到幼虫盛发日经过的历期,在同一地理种群中的“桐乡青”桑树将生长出2.04开叶,以此作为预测桑瘿蚊幼虫发生高峰期,以便提出对其幼虫防治时期。我场通过多年应用此法预测桑瘿蚊幼虫高峰期其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开叶数 预测 桑瘿蚊 蚊幼虫 预测法 桑树 发生 发生高峰期 初报 叶数 试用 地理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二化螟和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8
作者 张志武 《天津农林科技》 2007年第3期41-42,共2页
7、8月份为水稻生长关键期,也是水稻病虫害发生高峰期。我市水稻常年种植面积1.67万hm^2左右,做好水稻重发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稻飞虱和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常发害虫,也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害虫。7、8月份控... 7、8月份为水稻生长关键期,也是水稻病虫害发生高峰期。我市水稻常年种植面积1.67万hm^2左右,做好水稻重发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稻飞虱和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常发害虫,也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害虫。7、8月份控制好这两种虫害是确保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广大农民朋友和植保技术人员应早准备、早动手,备足防治农药,认真做好监测工作,一旦达到防治指标应及时防治。现将稻飞虱和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关键技术做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 发生与防治 稻飞虱 病虫害防治工作 水稻病虫害 技术人员 发生高峰期 水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望兰上大袋蛾的发生特点与防治
9
作者 孔桂芝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5年第6期31-31,共1页
鹤望兰,属旅人蕉科鹤望兰属,别名天堂鸟花,极乐鸟之花.自2001年以来,在大棚中发现少量的大袋蛾为害鹤望兰,到2004年危害已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据笔者调查,发生高峰期有虫株率达67.2%,百株虫量78头.据观察发现,大袋蛾不仅能取食鹤望... 鹤望兰,属旅人蕉科鹤望兰属,别名天堂鸟花,极乐鸟之花.自2001年以来,在大棚中发现少量的大袋蛾为害鹤望兰,到2004年危害已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据笔者调查,发生高峰期有虫株率达67.2%,百株虫量78头.据观察发现,大袋蛾不仅能取食鹤望兰的叶片,还能咬食花序的佛焰总苞片、萼片、花瓣及花亭,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望兰 大袋蛾 发生特点 防治 2001年 2004年 发生高峰期 产量和品质 有虫株率 百株虫量 旅人蕉 天堂鸟 极乐鸟 为害 大棚 取食 苞片 花序 萼片 花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克苏市麦田杂草发生种类及防治技术措施
10
作者 富艳荣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4-64,共1页
小麦是阿克苏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约5 hm2(15万亩)左右,杂草危害是影响阿克苏市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杂草不断上升为麦田主要杂草,给生产和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关键词 麦田杂草 发生种类 防治 小麦 除草剂 高产稳产 发生高峰期 主要杂草 阔叶杂草 杂草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拉尔垦区黄地老虎种群监测与发生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婧 刘蓉 +2 位作者 梁虎军 罗树凯 罗凤君 《中国棉花》 2021年第7期26-28,36,共4页
2000―2020年,使用佳多虫情测报灯对地老虎成虫种群动态进行了持续监测。结果表明,黄地老虎是当地最主要的地老虎类害虫,种群数量呈现增加的趋势,成虫优势度平均为51.11%;平均雌雄比为1∶0.93。各月黄地老虎蛾量比例在年份间变化较大,... 2000―2020年,使用佳多虫情测报灯对地老虎成虫种群动态进行了持续监测。结果表明,黄地老虎是当地最主要的地老虎类害虫,种群数量呈现增加的趋势,成虫优势度平均为51.11%;平均雌雄比为1∶0.93。各月黄地老虎蛾量比例在年份间变化较大,且不同月份的21年均值差别大,4月最低,8月最高。从始见日到越冬代高峰日的间隔时间平均为25.56 d;越冬代高峰日至第一代高峰日的间隔时间平均为48.00 d;第一代高峰日至第二代高峰日间隔时间平均为64.19 d;第二代高峰期至末见日的时间平均为30.7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地老虎 蛾量 种群监测 优势度 发生高峰期 间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腐烂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史继东 李建国 张虹 《果农之友》 2011年第8期32-34,共3页
苹果树腐烂病是我国北方苹果产区的主要病害.半个多世纪以来,病情几经起伏。目前,我国苹果园又处在第5次腐烂病发生高峰期.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权威调查显示.全国范围内腐烂病的发生率高达52%,并且病情呈蔓延之势,
关键词 苹果腐烂病 综合防治技术 发生规律 苹果树腐烂病 发生高峰期 苹果产区 产业技术 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2003年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被引量:1
13
《农药快讯》 2003年第18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广西 2003年 病虫害 发生趋势预报 软腐病 霜霉病 疫病 病毒病 青枯病 炭疽病 蚜虫 黄曲条跳甲 小菜蛾 菜螟 夜蛾类 美洲斑潜蝇 豆荚螟 粉虱 螨类 发生高峰期 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 药荆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椰菜主要鳞翅目害虫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
14
作者 黄淼 刘淑文 张瑜 《长江蔬菜》 2014年第17期46-47,共2页
崇明县花椰菜苗期和莲座期正处鳞翅目害虫的发生高峰期,易遭受多种鳞翅目害虫的混发为害,防治不当的移栽田块缺棵率达10%以上,损失惨重。因此本文调查分析了上海市崇明县2005-2013年花椰菜主要鳞翅目害虫的种类、消长规律及为害特点,提... 崇明县花椰菜苗期和莲座期正处鳞翅目害虫的发生高峰期,易遭受多种鳞翅目害虫的混发为害,防治不当的移栽田块缺棵率达10%以上,损失惨重。因此本文调查分析了上海市崇明县2005-2013年花椰菜主要鳞翅目害虫的种类、消长规律及为害特点,提出了以农业、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治技术,达到提高花椰菜质量安全、减少用药次数和降低农药残留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害虫 花椰菜 害虫发生规律 防控 为害特点 防治技术 发生高峰期 消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矢尖蚧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15
作者 陈强 《福建农业》 1997年第10期15-15,共1页
近年来,柑桔矢尖蚧的发生为害日趋严重,逐渐上升为柑桔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受害枝叶常枯死;果实受害,轻者影响外观,重者出现落果,甚至造成整株树枯死,成为桔园内较难防治的虫害之一。 一、调查方法 选矢尖蚧发生量较多的果园,于3月中旬(... 近年来,柑桔矢尖蚧的发生为害日趋严重,逐渐上升为柑桔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受害枝叶常枯死;果实受害,轻者影响外观,重者出现落果,甚至造成整株树枯死,成为桔园内较难防治的虫害之一。 一、调查方法 选矢尖蚧发生量较多的果园,于3月中旬(预计若蚧初见前1—2周)开始,剪取有蚧枝条放入试管内,用棉花塞紧管口保湿,每天在镜下检查观察幼蚧始见期。室内幼蚧始见后,进行田管调查,每3天调查1次,每次从不同的有蚧树上取5张有蚧叶片,共取25张观察田间幼蚧始见期,并逐次分别记载虫量,到各代雌蚧腹下若蚧始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矢尖蚧 幼蚁 防治技术 发生规律 始见期 若蚁 若蚜 发生高峰期 发生 棉花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的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周夏芝 王振兴 +7 位作者 余燕 李尚 毕守东 张国庆 方国飞 邹运鼎 张桢 宋玉双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1-1043,共13页
【目的】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发生量预测预报结果的准确性,为选用合适的预测模型提供依据。【方法】本文用平稳时间序列法、回归预测法、BP神经网络法、马尔科夫链法和列联表多因子多级分析预测法研究建立... 【目的】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发生量预测预报结果的准确性,为选用合适的预测模型提供依据。【方法】本文用平稳时间序列法、回归预测法、BP神经网络法、马尔科夫链法和列联表多因子多级分析预测法研究建立安徽省潜山县1983—2016年33年的马尾松毛虫1代和2代幼虫高峰期发生量的预测模型,并对5种模型进行比较。【结果】以卵高峰期卵量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相差0.21~0.31头/株,其它8个一元回归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相差1.06~1.58头/株。平稳时间序列预测2015和2016年的结果与实际值完全相符。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若以误差标准为1头/株,1983—2014年预报准确率1代为90.32%,2代为100%。马尔科夫链预测2015和2016年,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完全相符,均为1级。列联表多因子多级综合相关分析法预测2015和2016年的结果与实际值完全相符,1983—2014年1代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测的历史符合率均为90.32%,2代为83.47%。为了研究不同分级标准对预测值的影响,将2代幼虫高峰期发生量的1级标准改为小于3.5头/株,则历史符合率为74.19%。【结论】上述方法中,回归预测法自变量的选择是预报准确的关键;时间平稳序列法适用于害虫发生过程符合平稳时间序列的标准;马尔科夫链法和列联表分析法分级标准科学与否直接影响预测结果的准确性;BP神经网络法可用于自变量与预报量非线性关系的研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预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 平稳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回归预测模型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 列联表多因子多级分析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量的方差分析周期外推预报——一代幼虫发生量和高峰期发生量预报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娴 张书平 +7 位作者 余燕 毕守东 周夏芝 邹运鼎 张国庆 张桢 方国飞 宋玉双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8-1107,共10页
【目的】 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发生量预报结果的准确性,以期为提高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周期外推预报法研究安徽省潜山县1991-2016年25年的马尾松毛虫一代幼虫发生量和一代幼虫高峰... 【目的】 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发生量预报结果的准确性,以期为提高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周期外推预报法研究安徽省潜山县1991-2016年25年的马尾松毛虫一代幼虫发生量和一代幼虫高峰期发生量,并对预报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一代幼虫发生量的预报值与实况值相比,历史符合率达96%,只有2008年预报值与实况值差1级。一代幼虫高峰期发生量的预报值与实况值相比,25年中完全相同的有22年,历史符合率达88%。预报结果不同的是1996年、2005年和2016年,预测值与实况值均相差1级。【结论】 方差分析周期外推预报法对马尾松毛虫发生量的预报是一种较理想的预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一代幼虫发生 一代幼虫高峰期发生 方差分析周期外推预报
原文传递
茶园中色板应用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江新凤 杨普香 +2 位作者 石旭平 李文金 张瑶 《中国茶叶》 2015年第3期14-15,共2页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又名浮尘子,是我国茶区分布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茶树害虫。田间调查显示,在江西南昌茶同小绿叶蝉全年有两个发生高峰,第1个高峰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个高峰发生在9月中旬。茶蓟马(De...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又名浮尘子,是我国茶区分布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茶树害虫。田间调查显示,在江西南昌茶同小绿叶蝉全年有两个发生高峰,第1个高峰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个高峰发生在9月中旬。茶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又称棘皮茶蓟马,2013年发展成为江西省茶园主要害虫之一。危害严重时,茶园茶树新稍全部脱落,茶园减产严重。在江西南昌茶园一般在6月份始见,8月份为其发生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假眼小绿叶蝉 发生高峰期 技术 应用 色板 茶树害虫 田间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扬州地区蔬菜烟粉虱寄主调查及种群动态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孙伟 杜予州 +2 位作者 沈媛 尹建国 王敏 《华东昆虫学报》 2005年第1期38-43,共6页
2002-2003年对江苏扬州地区露地蔬菜上的烟粉虱寄主植物、危害,及主要蔬菜上的烟粉虱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共查到烟粉虱寄主植物10科39种(变种),主要分布在葫芦科、十字花科、豆科、茄科和菊科等蔬菜上,其中以黄瓜、豇豆、花菜和长茄发... 2002-2003年对江苏扬州地区露地蔬菜上的烟粉虱寄主植物、危害,及主要蔬菜上的烟粉虱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共查到烟粉虱寄主植物10科39种(变种),主要分布在葫芦科、十字花科、豆科、茄科和菊科等蔬菜上,其中以黄瓜、豇豆、花菜和长茄发生较为严重;露地蔬菜上的烟粉虱发生在6月上旬至11月中旬,发生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随着蔬菜的种类、季节和年份的不同,田间烟粉虱的发生为害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动态 扬州地区 烟粉虱 江苏 主调 寄主植物 露地蔬菜 2003年 发生高峰期 十字花科 发生为害 葫芦科 豆科 菊科 茄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举肢蛾的生物学习性与温湿度的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芳洁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270-272,共3页
2009—2010年,在山西省左权县核桃产区进行野外调查,利用美国DeltaTRAK温湿度记录仪记录温湿度变化对核桃举肢蛾的影响,以掌握核桃举肢蛾的发生规律及其发生高峰期与环境温湿度的关系。调查分析表明,温度变化对核桃举肢蛾的发生影响不大... 2009—2010年,在山西省左权县核桃产区进行野外调查,利用美国DeltaTRAK温湿度记录仪记录温湿度变化对核桃举肢蛾的影响,以掌握核桃举肢蛾的发生规律及其发生高峰期与环境温湿度的关系。调查分析表明,温度变化对核桃举肢蛾的发生影响不大,而湿度对核桃举肢蛾的发生影响十分明显。依记录仪结果分析,到6月中旬当空气湿度达到60%以上时,核桃举肢蛾成虫即会出现,且发生时期相对集中,每年成虫发生期出现的时间早晚随空气湿度的变化提早或推迟;同时也确定了发蛾高峰期在7月6日左右。在左权大部分地区,树冠第1次喷药的防治适期应掌握在7月12日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度 生物学特性 核桃举肢蛾 预测预报 发生高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