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乡村是如何争取政策资源的——一个“发展型村庄”的解释框架
被引量:
2
1
作者
吕方
颜晓婷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8,M0006,共14页
政策下乡是推动中国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这一背景下,处于相同宏观制度环境的村庄,虽然具有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特征,但在资源争取的结果和效率上却相去甚远,有的村庄甚至实现了从“缺资源”到资源“多”且“优”的转变...
政策下乡是推动中国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这一背景下,处于相同宏观制度环境的村庄,虽然具有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特征,但在资源争取的结果和效率上却相去甚远,有的村庄甚至实现了从“缺资源”到资源“多”且“优”的转变。因此,观察村干部究竟是如何有效争取更多政策资源的,具有特殊意义。以河南省兰考县Z村为个案,尝试挖掘村庄争取政策资源的经验事实背后的“隐秘”维度,提炼出“发展型村庄”的解释框架,即以村治为主、以政绩为辅,确保争取政策资源优势的可持续性。这是一种脱胎于国家干预主义、有助于激发村庄内生动能的制度性实践,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政策资源
资源争取
发展型村庄
村庄
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惯习的力量:村庄的不平衡发展与乡村振兴
2
作者
符平
李国卉
《学术月刊》
2025年第3期137-150,共14页
探索村庄不平衡发展的根源是分类施策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起点。村庄惯习在乡村振兴研究的强解释和弱解释路径之外因循中间路径,突破了以往片面强调宏观制度结构或微观行动逻辑的解释局限,是分析中国村庄不平衡发展的重要视角。村庄惯习...
探索村庄不平衡发展的根源是分类施策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起点。村庄惯习在乡村振兴研究的强解释和弱解释路径之外因循中间路径,突破了以往片面强调宏观制度结构或微观行动逻辑的解释局限,是分析中国村庄不平衡发展的重要视角。村庄惯习塑造了村民的理性观、利益观、市场观和风险观及生产经营观念,建构了主导性的经济行为和产业发展模式,强有力地构造了村庄的生计模式、集体经济和发展机会,进而产生了村庄发展的不同结果,也导致了村庄不同的乡村振兴态势。村庄的主导性惯习与其发展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互为因果。重塑欠发展型村庄的惯习,提升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结强度,是降低村庄的不平衡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社会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
发展型村庄
发展
中
村庄
发展型村庄
不平衡
发展
惯习
原文传递
题名
乡村是如何争取政策资源的——一个“发展型村庄”的解释框架
被引量:
2
1
作者
吕方
颜晓婷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8,M0006,共14页
文摘
政策下乡是推动中国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这一背景下,处于相同宏观制度环境的村庄,虽然具有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特征,但在资源争取的结果和效率上却相去甚远,有的村庄甚至实现了从“缺资源”到资源“多”且“优”的转变。因此,观察村干部究竟是如何有效争取更多政策资源的,具有特殊意义。以河南省兰考县Z村为个案,尝试挖掘村庄争取政策资源的经验事实背后的“隐秘”维度,提炼出“发展型村庄”的解释框架,即以村治为主、以政绩为辅,确保争取政策资源优势的可持续性。这是一种脱胎于国家干预主义、有助于激发村庄内生动能的制度性实践,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政策资源
资源争取
发展型村庄
村庄
能动性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governance
policy resources
resource striving
developmentoriented villages
village dynamics
分类号
D63-3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F32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惯习的力量:村庄的不平衡发展与乡村振兴
2
作者
符平
李国卉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出处
《学术月刊》
2025年第3期137-150,共1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乡村振兴的中国道路与中国理论研究”(22JJD84001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探索村庄不平衡发展的根源是分类施策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起点。村庄惯习在乡村振兴研究的强解释和弱解释路径之外因循中间路径,突破了以往片面强调宏观制度结构或微观行动逻辑的解释局限,是分析中国村庄不平衡发展的重要视角。村庄惯习塑造了村民的理性观、利益观、市场观和风险观及生产经营观念,建构了主导性的经济行为和产业发展模式,强有力地构造了村庄的生计模式、集体经济和发展机会,进而产生了村庄发展的不同结果,也导致了村庄不同的乡村振兴态势。村庄的主导性惯习与其发展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互为因果。重塑欠发展型村庄的惯习,提升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结强度,是降低村庄的不平衡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社会工程。
关键词
欠
发展型村庄
发展
中
村庄
发展型村庄
不平衡
发展
惯习
Keywords
underdeveloped villages
developing villages
development-oriented villages
unbalanced development
habitus
分类号
C911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乡村是如何争取政策资源的——一个“发展型村庄”的解释框架
吕方
颜晓婷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惯习的力量:村庄的不平衡发展与乡村振兴
符平
李国卉
《学术月刊》
202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