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发展图式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11,共11页
文章以马克思的文本为基础,通过对学界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有关论点的爬梳,深刻揭示了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进程,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纵向上指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的总体历史进程,横向上指人类... 文章以马克思的文本为基础,通过对学界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有关论点的爬梳,深刻揭示了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进程,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纵向上指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的总体历史进程,横向上指人类进入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以后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专指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世界历史时代;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世界历史纵向发展的根本动力,由生产力发展导致的世界市场和世界交往是推动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机制,由于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有可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并最终实现社会的跨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 发展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科学的世界历史发展图式的方法论功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叶险明 《新视野》 CSSCI 2002年第3期52-55,共4页
关键词 世界历史时代 社会形态 民族 国家 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 发展图式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人口变动下初等教育的发展图式 被引量:1
3
作者 曹伏明 《科教导刊》 2010年第4期15-16,共2页
学龄人口变动对初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是学界及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学龄人口变动对初等教育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我们必须破除通过撤销或扩招来应对学龄人口变动的想法,统筹规划,积极应对。
关键词 学龄人口 初等教育 发展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49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图式及路径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沈冠宇 李双龙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73-76,共4页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整体的教育体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我国对于职业教育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最基础的层次性教育上,从而导致了很多问题,即职业教育科研创新性不够、转化率较低、校企合作还...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整体的教育体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我国对于职业教育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最基础的层次性教育上,从而导致了很多问题,即职业教育科研创新性不够、转化率较低、校企合作还不够完善等。2049年,职业教育将向公平化、具体化、法制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探讨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图式和发展路径,希望能够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继续向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49年 职业教育 发展图式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敦手稿社会发展三形态图式再认识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明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6年第5期17-22,共6页
关键词 马克思 “三形态” 资本主义 亚细亚社会 发展图式 社会发展 发展道路 共产主义 印度社会 社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复兴的青春路向 被引量:10
6
作者 叶子鹏 郑宜帆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42,共10页
中国青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与先锋力量。在历经180余年的求索中,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了从“现代化在中国”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飞跃,中国青年与中国式现代化也逐渐形成了一种同向互塑、良性互促的发展图式。而在马克思主义... 中国青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与先锋力量。在历经180余年的求索中,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了从“现代化在中国”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飞跃,中国青年与中国式现代化也逐渐形成了一种同向互塑、良性互促的发展图式。而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思想武装下,中国青年以独特的比较优势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主体动能,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形成及不断向优、向善发展。在强国复兴的新起点上,中国青年应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实践的根本遵循,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着力练就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硬本领,自觉树立全球思维和世界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 中国式现代化 强国复兴 发展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手卷的图像样式发展和文化功用研究
7
作者 徐小虎 《戏剧之家》 2014年第2期137-138,共2页
中国画的历史发展中,手卷这一表现形式十分悠久,无论是它特殊的构成形式,还是它社会教化作用,都让手卷这一形式成为有中国画以来最为特别的艺术形式,它的图式发展更加是影响了中国画的创作。
关键词 样式 图式发展 文化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的再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剑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6-51,共6页
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的再思考林剑社会发展形态应如何划分?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中最为折磨人的问题,也是历史发展的现实向我们提出的最为紧迫的课题。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此虽作了一些有价值的探讨,提出了不少有启发性的见... 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的再思考林剑社会发展形态应如何划分?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中最为折磨人的问题,也是历史发展的现实向我们提出的最为紧迫的课题。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此虽作了一些有价值的探讨,提出了不少有启发性的见解,但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上尚需作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 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劳动关系 所有制形式 个别劳动 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经济形态 人类社会 社会发展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艺对策
9
作者 张政文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83-85,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当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迅速向纵深发展,中国当代文化发生了急剧变化.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和国家意志为核心的社会主导意识形态仍是当代文化的中心、主干,另一方面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日常生活在电视媒体、...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当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迅速向纵深发展,中国当代文化发生了急剧变化.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和国家意志为核心的社会主导意识形态仍是当代文化的中心、主干,另一方面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日常生活在电视媒体、流行音乐、歌舞晚会、电子游艺、商业娱乐活动等综合作用下形成游离于主导意识形态之外的强大的文化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条件 主旋律文化 工业化社会 文化艺术 社会发展图式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主导意识形态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四、五十年代社会形态理论考察
10
作者 刘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6年第9期1-7,共7页
一、引言 近年来,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日益引起我国学术界的重视,人们围绕着“五形态”或“三形态”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既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对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日趋深入、细致的结果。总括我国学... 一、引言 近年来,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日益引起我国学术界的重视,人们围绕着“五形态”或“三形态”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既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对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日趋深入、细致的结果。总括我国学术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主要有如下两种:一是认为“五形态”说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其适用于一切民族和地区。这也是传统的观点,在哲学教科书以及许多论著中都不难见到。随着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形态理论 亚细亚社会 社会发展图式 资本主义 “三形态” 五形态 五十年代 共产主义 东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恩范式——库恩时代的支撑
11
作者 王世军 《科教文汇》 2006年第4期124-125,共2页
在“妖魔化”的后现代,库恩以其‘范式’理论为后现代注入了一股思想洪流,引领了库恩时代的到来,成为当时后现代理论的一座里程碑;虽然其理论在后现代的科学战中暴露出历史时代的理论缺陷,尽管如此,库恩时代的到来仍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 后现代 范式 科学发展图式 科学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示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均宜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第20期65-65,共1页
图示理论是当前英语教学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激活图式的方法对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图示 图式理论 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 走历史必由之路
13
作者 武培权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1-4,共4页
马克思在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社会发展形态作了如下概括:"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 马克思在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社会发展形态作了如下概括:"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关系 商品经济 依赖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 自然经济 社会发展图式 产品经济 社会发展过程 社会发展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文地理学角度看湾区文艺的意义
14
作者 高建平 《粤海风》 2022年第5期4-8,共5页
近年来,出现了众多将人文地理学用于文学艺术史研究的成果。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思路,许多过去被归结于时间的现象,实际上可用基于空间的理论来解释。纵向的历史发展,与横向的地区间差异的形成和相互影响,是交织在一起的。一些过去呈... 近年来,出现了众多将人文地理学用于文学艺术史研究的成果。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思路,许多过去被归结于时间的现象,实际上可用基于空间的理论来解释。纵向的历史发展,与横向的地区间差异的形成和相互影响,是交织在一起的。一些过去呈现出的历时性线性发展图式,在进入到历史细部时,却发现亦具有共时性的网状互动图式的存在。世界文化就像一张网,历史变迁常常呈现为网上各文化结点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历时性 历史变迁 发展图式 一张网 文化结点 共时性 创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图式的解读
15
作者 龚群 《伦理学术》 2019年第1期114-125,共12页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对于哈贝马斯的交往伦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哈贝马斯认为人的道德资质需要一个道德发展心理学的证明,而这正是科尔伯格提供给他的。但哈贝马斯并非完全搬用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个发展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首先...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对于哈贝马斯的交往伦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哈贝马斯认为人的道德资质需要一个道德发展心理学的证明,而这正是科尔伯格提供给他的。但哈贝马斯并非完全搬用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个发展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首先,他承认科尔伯格的三个水平六个发展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的有效性,其次,他用他的交往理论重新解释了这个发展理论。尤其重要的是,哈贝马斯还在第六阶段论之后,提出了第七阶段论。从话语伦理学的话语交往视域重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使哈贝马斯得出话语交往是合乎逻辑地建构在反思性的第六阶段之上,交往主体的普遍呈现以及话语伦理交往的新阶段,使哈贝马斯的伦理学超越了科尔伯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伯格 哈贝马斯 道德发展阶段图式 话语伦理学
原文传递
Three dimensional image-based brachytherapy:evaluating the true impact on treatment outcome 被引量:1
16
作者 Omar Abdel-Rahman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4年第3期135-139,共5页
Imaging is now a well established component of radiation therapy with all major imaging modalities represented and numerous examples in which these modalities have been used in treatment planning to allow increased ac... Imaging is now a well established component of radiation therapy with all major imaging modalities represented and numerous examples in which these modalities have been used in treatment planning to allow increased accuracy and precision in the delivery of dose.While these developments are well established since a fairly long time for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they are yet to be firmly established in many brachytherapy units all over the world particularly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We will review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mage-based brachytherapy and explore the potential clinical opportunities behind this innovative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CHYTHERAPY image guid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clus' Ontological Arguments concerning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e Forms
17
作者 Christos Terezis Elias Tempelis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1年第3期180-188,共9页
In his commentary on the Platonic Parmenides, the Neoplatonist philosopher Proclus (ca. 411-485) offers a systematic defense of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e Forms by means of the use of distinctive arguments, four... In his commentary on the Platonic Parmenides, the Neoplatonist philosopher Proclus (ca. 411-485) offers a systematic defense of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e Forms by means of the use of distinctive arguments, four of which are ontological. In contrast with Aristotle, Proclus clearly accepts that the Forms exist as principles of the world and not as posterior concepts describing the common elements of the sensible entities. Thus, he argues first that the ontological presuppositions of the sensible beings are placed in the area of the self-subsistent beings,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categories of the Second Hypothesis of the Parmenides. The Forms belong to this area as well. In this respect, Proclus refers to the way of production of the sensible beings, aiming at a strict definition of this process. Secondly, he proves that the existence of the Forms, which possess ontological completeness, is prior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sensible things. This is possible since the Forms are generated by the Demiurge of the whole world, by means of an internal reflection upon himself. Thirdly, in order to prove that the sensible world cannot be attributed to mere chance, he argues that the external activity, i.e.,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 depends on the internal activity, i.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ms in the divine intellect. Fourthly, he implements the concept of hierarchy in the realm of the Forms, through an extensive reference to the ontological priority of the imparticipable over the participable. Thus, he shows how the existence of the primary and intelligible Forms is prior to that of the substantiated Forms. Interestingly enough, the above-mentioned arguments exercised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the commentaries of the members of the school of Ammonius, son of Hermi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O Proclus Ammonius FORMS ONTOLOGY METAPHYS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的“诗和远方”
18
作者 吴吉民 《朱子文化》 2020年第3期1-1,共1页
儒家道统学说是历史,还是信仰?这个问题可以从孔子所处的时代及其学说渊源中得到解答。朱本源先生认为:"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所以它必须尽可能地排除偶然事件,压缩多元性,以便描绘出一幅统一的(‘多样的统一的’)合乎规... 儒家道统学说是历史,还是信仰?这个问题可以从孔子所处的时代及其学说渊源中得到解答。朱本源先生认为:"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所以它必须尽可能地排除偶然事件,压缩多元性,以便描绘出一幅统一的(‘多样的统一的’)合乎规律的,至少有一定趋势的历史发展图式;不管这种发展模式是直线的,圆周的(循环论的)或者是‘螺旋式的前进的’,但是不可能是意外的和偶然的集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道统 螺旋式 循环论 偶然事件 孔子 发展图式 朱本源 多元性
原文传递
洞察儿童审美心理特征,保护儿童原生性表现
19
作者 黄华(图/文) 《少儿美术》 2021年第8期13-14,16,共3页
儿童的每个图式期都有其审美意义与审美特质。简单的对称图式有宁静的美,粗野的线条有稚拙的美,奇特的造型有灵动的美。根据图式发展期来设计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儿童审美心理特征 审美图式发展
原文传递
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20
作者 王格 《时代人物》 2023年第19期10-12,共3页
波普尔批判了归纳主义和逻辑经验主义的证实原则,划分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并通过对这两者的批判建立了自己的“证伪主义”,而他的证伪主义的核心内容就是证伪原则。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他划分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提出了科学发展的... 波普尔批判了归纳主义和逻辑经验主义的证实原则,划分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并通过对这两者的批判建立了自己的“证伪主义”,而他的证伪主义的核心内容就是证伪原则。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他划分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四段图示发展模式,并进一步发展了他的世界三理论和进化认识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普尔 证伪主义 科学发展的四段图式 世界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