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反行波幅值比较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方法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小鹏 汤涌 +2 位作者 滕予非 甄威 李旻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95-3101,共7页
直流线路纵联差动保护作为行波保护的后备保护之一,为了躲避区外交流系统故障的影响,存在延时长、动作速度慢的问题。为提高直流线路后备保护的动作速度,在分析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两端反行波的幅值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纵联保护方... 直流线路纵联差动保护作为行波保护的后备保护之一,为了躲避区外交流系统故障的影响,存在延时长、动作速度慢的问题。为提高直流线路后备保护的动作速度,在分析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两端反行波的幅值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纵联保护方法。该方法利用故障发生后一段时间内,线路两端反行波幅值积分的比值来识别区内故障。区内故障时,线路两端反行波幅值积分相差不大;区外故障时,线路两端反行波幅值积分差异明显。基于PSCAD/EMTDC的大量仿真结果表明,该保护方法在各种故障情况下均能可靠、快速地识别区内外故障,对高阻故障也有良好的动作性能,可作为行波保护的快速后备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纵联保护 反行波 幅值比较 高阻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反行波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单端量线路保护 被引量:16
2
作者 戴志辉 刘宁宁 +2 位作者 刘媛 鲁浩 曹虹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87,共8页
针对传统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快速性差、耐受过渡电阻能力有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压反行波的单端电气量直流线路保护。综合考虑线路边界和直流输电线路对高频故障电压行波的衰减作用,结合发生区内、区外故障时故障行波传... 针对传统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快速性差、耐受过渡电阻能力有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压反行波的单端电气量直流线路保护。综合考虑线路边界和直流输电线路对高频故障电压行波的衰减作用,结合发生区内、区外故障时故障行波传输特性发现:发生区内故障时,整流侧保护元件测得的高频电压反行波较大;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元件在研究时段内测得的高频电压反行波较小,甚至近似为0。据此,可判别区内、区外故障。采用改进电压梯度法实现保护的快速、可靠启动。大量仿真结果表明,该保护方案能快速识别区内、区外故障,无需通信,能可靠保护线路全长,且耐过渡电阻能力强,不受分布电容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单端量保护 线路保护 电压反行波 线路边界 高阻接地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行波差值的特高压直流线路纵联保护方案 被引量:11
3
作者 戴志辉 张程 +2 位作者 刘宁宁 王靖宇 潘星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10,共10页
纵差保护作为高压直流线路后备保护,需设置较长延时躲过区外故障时分布电容电流的影响。为提高纵联保护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反行波差值的纵联保护原理。区内故障时,远离故障侧的反行波与近故障侧的前行波不满足线路的传输函数;区外故障时... 纵差保护作为高压直流线路后备保护,需设置较长延时躲过区外故障时分布电容电流的影响。为提高纵联保护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反行波差值的纵联保护原理。区内故障时,远离故障侧的反行波与近故障侧的前行波不满足线路的传输函数;区外故障时,远离故障侧的反行波与近故障侧的前行波满足线路的传输函数。因此根据传输函数与近故障侧前行波计算远故障侧反行波,并将计算所得的反行波与实际反行波比较,识别区内、外故障。在PSCAD/EMTDC中对所提方案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不同故障情况下保护方案均能快速、可靠地识别故障,并具有良好的耐受高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纵联保护 反行波 传输特性 高阻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行波与信号处理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方法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永进 樊艳芳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4-121,共8页
现阶段直流输电线路纵联保护单纯地采用叠加原理,未考虑直流输电系统的强非线性,保护在实际工程中存在适应性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纵联保护新方法。从保护方法的适应性角度出发,提出基于描述函数法的信号线性化处理技术。通过分析... 现阶段直流输电线路纵联保护单纯地采用叠加原理,未考虑直流输电系统的强非线性,保护在实际工程中存在适应性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纵联保护新方法。从保护方法的适应性角度出发,提出基于描述函数法的信号线性化处理技术。通过分析直流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发生后一段时窗内反行波的传输特性,发现发生区内故障时,线路两端反行波波形间相似度较高;发生区外故障时,线路两端反行波波形间相似度较低;进而提出一种基于反行波的纵联保护方法,该方法利用Hausdorff距离算法度量线路两端反行波的相似度,构造直流输电线路故障识别判据。仿真结果表明,该保护方法能可靠区分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且在发生高阻接地故障时具有较高灵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叠加原理 适应性 描述函数法 反行波 HAUSDORFF距离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波速变化的反行波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 被引量:16
5
作者 武建卫 邵剑峰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128,共8页
行波法、故障分析法、固有频率法是高压直流输电故障测距中常用的3种方法。行波法因其波头识别问题导致可靠性不高,波速的选择也影响了测距精度的大小;故障分析法受模型精度的影响测距精度不高;固有频率法在线路终点发生故障时存在死区... 行波法、故障分析法、固有频率法是高压直流输电故障测距中常用的3种方法。行波法因其波头识别问题导致可靠性不高,波速的选择也影响了测距精度的大小;故障分析法受模型精度的影响测距精度不高;固有频率法在线路终点发生故障时存在死区。直流线路故障时第一个反行波一般不受反射系数频变的影响,基于反行波波头容易识别的特性,采用反行波进行故障测距,波头的识别采用奇异性检测效果优异的àtrous算法,针对直流线路采用不同型号导线导致波速不一致的情况,对不同型号线路段采用不同的波速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测距精度。相较于现有的故障测距算法,本算法波头识别的可靠性得到提高,且由于计及了波速的变化,在直流线路采用不同型号导线时测距精度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输电线路 反行波 àtrous算法 双端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行波能量熵比较的母线保护新原理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星星 吴浩 叶睿恺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14,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反行波能量熵比较的快速母线保护新算法。通过对故障反向行波进行S变换求取能量熵,分析母线各条关联线路能量熵变化特征构建保护判据。当母线内部故障时,各条关联线路反行波S变换能量熵相同;母线外部故障时,故障线路与非... 提出了一种基于反行波能量熵比较的快速母线保护新算法。通过对故障反向行波进行S变换求取能量熵,分析母线各条关联线路能量熵变化特征构建保护判据。当母线内部故障时,各条关联线路反行波S变换能量熵相同;母线外部故障时,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的能量熵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建立能量熵比值判据识别母线区内外故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母线保护方法能灵敏、可靠的识别母线区内外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线保护 反行波 S变换 能量熵 故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初始反极性行波检测的单端故障测距算法 被引量:34
7
作者 张峰 梁军 +3 位作者 李建超 高红梅 车仁飞 邹贵彬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8-113,共6页
从正、反极性初始故障行波综合利用的角度,提出了检测初始反极性行波实现单端故障测距的新算法。初始反极性行波检测过程中所受干扰相对较少,检测可靠性较高,并且其出现时刻与故障点位置具有特定的分段线性关系。通过"三一类"... 从正、反极性初始故障行波综合利用的角度,提出了检测初始反极性行波实现单端故障测距的新算法。初始反极性行波检测过程中所受干扰相对较少,检测可靠性较高,并且其出现时刻与故障点位置具有特定的分段线性关系。通过"三一类"母线(测量端本端为三类母线,对端为一类母线)初始反极性行波的特征分析并辨识其出现时刻,结合初始故障行波,可有效确定该母线类型下故障点所属线路区段和第2个波头性质,并可初步测量出故障点的位置,依此构造稳定可靠的单端行波测距算法,并确定故障点的精确位置。该算法利用初始正、反极性行波波头,检测可靠性相对较高。仿真验证表明,该算法可有效确定故障点的位置,并将显著提高单端行波故障测距的适应能力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测距 单端 行波 初始极性行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双回线路反向量行波特性新解 被引量:2
8
作者 束洪春 宋晶 田鑫萃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3807-3819,共13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发现:采用两回线路电流构造得到双回线路反向量电流行波,并非不受双回线路以外的系统接线情况的影响,其故障点反射波和对端母线反射波不仅与故障点过渡电阻有关系,还与两端母线的出线数有关。因此,构建基于行波传播... 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发现:采用两回线路电流构造得到双回线路反向量电流行波,并非不受双回线路以外的系统接线情况的影响,其故障点反射波和对端母线反射波不仅与故障点过渡电阻有关系,还与两端母线的出线数有关。因此,构建基于行波传播路径的双回线路行波分析体系。在该体系下,首次推导出双回线路等长和不等长情况下反向量故障初始行波、故障点反射波以及对端母线反射波的表达式以及得到反向量故障点反射波、对端母线反射波与故障点过渡电阻以及母线端出线的数学关系,并提出基于广义双回线路反向量行波的概念。大量仿真和实测数据表明:基于行波传播路径分析反向量行波特性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回线路 模量网络 行波传播路径 同向量行波 向量行波 广义向量行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迫二维广义 KdV 方程的反周期行波解的变分方法(英文)
9
作者 温世良 张世清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80-84,共5页
用变分法研究了受迫二维广义KdV方程的反周期行波解的存在性。
关键词 变分法 KDV方程 周期行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广义非齐次KdV-Burgers方程的反周期行波解
10
作者 李敏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0-380,共11页
讨论了二维广义非齐次KdV Burgers方程{ut+[f(u) ]x+αuxx+βuxxx} x+δuyy =gt≥ 0 ,x ,y∈R的反周期行波解的连续依赖性、解的有界性以及估计式 .
关键词 KDV-BURGERS方程 周期行波 连续性 有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向行波的电力线路保护与检测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琨 董新洲 《广东电力》 2012年第10期22-27,32,共7页
行波保护与检测技术由于具有超高速的动作特性且不受故障点过渡电阻、系统振荡等因素的影响,在某些故障分析过程中,将行波分解为前行波和反行波这两种单一方向行波是很有必要的。总结国内外基于单一方向行波的故障判别和状态检测原理,... 行波保护与检测技术由于具有超高速的动作特性且不受故障点过渡电阻、系统振荡等因素的影响,在某些故障分析过程中,将行波分解为前行波和反行波这两种单一方向行波是很有必要的。总结国内外基于单一方向行波的故障判别和状态检测原理,分析了行波分解在各种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的故障启动、故障选线、故障选相、故障测距和故障方向判别等领域应用的必要性,并指出了单一方向行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保护 故障检测 方向行波 行波 反行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沿线行波突变的双回线路单端测距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束洪春 宋晶 田鑫萃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5793-5804,共12页
单端行波测距的关键是故障点反射波(对端母线反射波)的辨识,而传统的行波测距仅利用了故障行波到达量测端的一维时刻信息,对于富含干扰的实测故障行波数据,故障行波不易检测辨识。基于此,将双回线路的反向量电流行波波到时刻的一维的信... 单端行波测距的关键是故障点反射波(对端母线反射波)的辨识,而传统的行波测距仅利用了故障行波到达量测端的一维时刻信息,对于富含干扰的实测故障行波数据,故障行波不易检测辨识。基于此,将双回线路的反向量电流行波波到时刻的一维的信息映射到沿线长维度上正向行波与反向行波形成的突变,根据行波突变点与故障位置的关系以及所满足的时间约束和长度约束,辨识出反映故障位置和反映对偶位置的突变点,进而得到故障距离。大量的实测数据表明:该测距算法受量测端健全线路末端反射波影响的范围小于传统单端行波测距,且由故障信号本身构造"检测函数"可以适应不同的故障条件,更易辨识出故障行波,实现双回线路单端自动化行波测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回线路 单端测距 方向行波 突变点 向量行波 测距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波的输电线路保护综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书娴 谭建成 《电气开关》 2015年第6期1-4,共4页
行波保护不受故障点过渡电阻、负荷、CT饱和、系统振荡等因素的影响,能快速出口切除故障元件,行波故障测距技术具有精度高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输电线路采用行波保护及测距一体化装置可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及测距精确度。总结国内外基于行... 行波保护不受故障点过渡电阻、负荷、CT饱和、系统振荡等因素的影响,能快速出口切除故障元件,行波故障测距技术具有精度高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输电线路采用行波保护及测距一体化装置可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及测距精确度。总结国内外基于行波方向的故障判别和状态检测原理,分析行波分解在EHV/UHV输电线路的故障启动、故障方向判别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保护 行波故障测距 方向行波 行波 反行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输电线路新单端暂态量保护元件的实用算法 被引量:31
14
作者 段建东 张保会 +4 位作者 李鹏 罗四倍 薛晶 施明会 程临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5-51,共7页
在线路边界频率特性的分析基础上,深入地分析了区内外故障时的特征差异:就某一类故障而言,区外故障时反行波中(阻塞频带内的)高频分量与(1-10kHz内的)低频分量的比值显著小于区内故障时的比值。据此提出利用反行波构造新型的单端暂态量... 在线路边界频率特性的分析基础上,深入地分析了区内外故障时的特征差异:就某一类故障而言,区外故障时反行波中(阻塞频带内的)高频分量与(1-10kHz内的)低频分量的比值显著小于区内故障时的比值。据此提出利用反行波构造新型的单端暂态量保护原理,即反行波法边界元件,并形成基于小波变换的实用算法。大量ATP仿真表明,该边界元件的算法可行,动作超高速,且性能优于利用电流波的单端暂态量保护方案。文中还指出:对于实际的输电系统,现有的单端暂态量保护方案都难以保护线路全长,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全线速动保护的一种超高速保护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输电线路 线路边界 超高速 单端暂态量保护 边界元件 反行波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研究综述 被引量:62
15
作者 景柳铭 王宾 +4 位作者 董新洲 王海港 俞斌 谢民 陈实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6-123,共8页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连续换相失败是引发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的重要诱因,换相失败的本质原因是晶闸管没有自关断能力。因交流故障难以预测,首次换相失败难以避免,但首次换相失败演化为连续换相失败的过程受高压直流控制系统快速跳变和...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连续换相失败是引发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的重要诱因,换相失败的本质原因是晶闸管没有自关断能力。因交流故障难以预测,首次换相失败难以避免,但首次换相失败演化为连续换相失败的过程受高压直流控制系统快速跳变和交流系统继电保护动作的影响。分析了高压直流连续换相失败的演化机理,介绍了判别连续换相失败的方法,归纳了连续换相失败的处理方式,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单端量保护 线路保护 电压反行波 线路边界 高阻接地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端口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柔性直流电网故障性质识别方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烁 邹贵彬 +1 位作者 魏秀燕 张成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92-1000,共9页
在未来柔性直流电网朝着多端、大容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采用经济性更好的架空线路和多端口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是解决直流侧故障清除与隔离问题的一种优选方案。由于架空线路瞬时性故障概率远高于电缆,因此通常需要为架空线路配置重合闸。为... 在未来柔性直流电网朝着多端、大容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采用经济性更好的架空线路和多端口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是解决直流侧故障清除与隔离问题的一种优选方案。由于架空线路瞬时性故障概率远高于电缆,因此通常需要为架空线路配置重合闸。为了避免直流断路器重合于永久性故障,提出一种基于多端口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故障性质识别方法,为重合闸决策提供依据。该方法通过控制多端口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主断开关将行波信号注入故障线路,当线路为瞬时性故障时反行波首波极性与注入行波信号极性相同,当线路为永久性故障时反行波首波极性与注入行波信号极性相反,据此构建故障性质识别判据。在四端柔性直流电网仿真模型中的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灵敏、可靠地识别故障性质,易于实现,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强,无判别死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电网 架空线路 多端口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故障性质识别 反行波 重合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能量比的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故障识别
17
作者 杨亮 吴浩 +3 位作者 陈佳豪 顾小平 杨杰 刘益岑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56,共9页
为提高行波保护的灵敏性和可靠性,在分析同杆双回线路发生区内/外故障后一段时窗内反行波电流幅值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小波能量比的故障识别方法。利用小波分解将故障后一段时窗内的反行波电流分解到6个尺度上,提取两端各尺度下... 为提高行波保护的灵敏性和可靠性,在分析同杆双回线路发生区内/外故障后一段时窗内反行波电流幅值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小波能量比的故障识别方法。利用小波分解将故障后一段时窗内的反行波电流分解到6个尺度上,提取两端各尺度下的小波能量比组成特征向量,针对样本的不平衡性,使用SMOTE算法对少数类样本进行扩充后,训练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区内外故障进行识别。实验表明,该方法不受故障位置、故障类型、过渡电阻和故障初始角的影响,在CT饱和、噪声干扰的情况下也能较好地识别区内外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杆双回线路 反行波电流 小波能量比 SMOTE算法 支持向量机 故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DE-ELM的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故障识别
18
作者 邹西 吴浩 +2 位作者 邓思敬 漆知渊 宋弘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41-50,共10页
为了提升同杆双回输电线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对区内/外故障电压反行波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差分进化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VMD-DE-ELM)的同杆双回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识别新方法。首先对发生故障后两端的电... 为了提升同杆双回输电线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对区内/外故障电压反行波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差分进化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VMD-DE-ELM)的同杆双回输电线路区内/外故障识别新方法。首先对发生故障后两端的电压、电流进行相模变换;再利用VMD将故障后一段时窗内的电压反行波分解到5个尺度上;用特征提取对应尺度下的能量熵组成特征向量;最后针对区内/外故障样本具有不平衡性,通过使用SMOTE算法对区外样本进行扩充后,将特征向量集输入到DE-ELM分类器进行训练和测试。大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故障类型、不同过渡电阻、不同故障初始角以及不同故障位置情况下能有效实现区内外故障识别,且在CT饱和、噪声干扰等情况下也能较好识别区内外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杆双回 电压反行波 变分模态分解 SMOTE算法 差分进化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 故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utational Tools for the Integrated Design of Advanced Nuclear Reactors 被引量:2
19
作者 Nicholas W. Touran John Gilleland +2 位作者 Graham T. Malmgren Charles Whitmer William H. Gates III 《Engineering》 SCIE EI 2017年第4期518-526,共9页
Advanced nuclear reactors offer safe, clean, and reliable energy at the global scale.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devices relies heavily upon computational models, from the pre-conceptual stages through detailed design, l... Advanced nuclear reactors offer safe, clean, and reliable energy at the global scale.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devices relies heavily upon computational models, from the pre-conceptual stages through detailed design, licensing, and operation. An integrated reactor modeling framework that enables seamless communication, coupling, automation,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brings significant new capabilities and efficiencies to the practice of reactor design. In such a system, key performance metrics (e.g., optimal fuel management, peak cladding temperature in design-basis accidents, levelized cost of electricity) can be explicitly linked to design inputs (e.g., assembly duct thickness, tolerances), enabling an exceptional level of design consistency. Coupled with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thousands of integrated cases can be executed simultaneously to analyze the full system, perform complete sensitivity studies, and efficiently and robustly evaluate various design tradeoffs. TerraPower has developed such a tool-the Advanced Reactor Modeling Interface (ARMI) code system-and has deployed it to support the TerraPower Traveling Wave Reactor design and other innovative energy products currently under development. The ARMI code system employs pre-existing tools with strong pedigrees alongside many new physics and data management modules necessary for innovative design.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against previous and new physical measurements, which remain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any sound design, are being carried ou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tegrated core engineering tools and practices in production at Terra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ation Nuclear energy Electricity generation Advanced reactor Traveling wave re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periodic traveling wave solution to a forced two-dimensional generalized KdV-Burgers equation 被引量:1
20
作者 谈骏渝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3年第2期97-100,共4页
The anti-periodic traveling wave solutions to a forced two-dimensional generalized KdV-Burgers equation are studied. Some theorems concerning the boundness,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the solution to this equation ar... The anti-periodic traveling wave solutions to a forced two-dimensional generalized KdV-Burgers equation are studied. Some theorems concerning the boundness,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the solution to this equation are 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V-Burgers equation anti-periodic traveling wave solution boundness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