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旭高噎膈、反胃治法特色及其临床运用浅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章程鹏 孙易娜 戴天木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8-109,共2页
通过分析《王旭高医案》中有关噎膈、反胃的医案,探讨其治法特点。王旭高在该类病证治法上融汇了张仲景的化痰镇逆法以及叶天士滋阴养胃法,同时注重三焦并治、身心同调。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 通过分析《王旭高医案》中有关噎膈、反胃的医案,探讨其治法特点。王旭高在该类病证治法上融汇了张仲景的化痰镇逆法以及叶天士滋阴养胃法,同时注重三焦并治、身心同调。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的辨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旭高 噎膈 反胃 胃食管反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噎膈反胃论略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如辉 王静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43-1445,共3页
从噎膈反胃病名概要及命名依据、噎膈反胃临床表现及其相互关系、噎膈反胃病症的病因病机、噎膈反胃病症的特殊性以及精神调摄的价值等5个方面阐释了历代医学文献有关噎膈反胃的若干重要理论成果。
关键词 噎膈 反胃 文献整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胃辨治溯源 被引量:4
3
作者 周轶群 陈仁寿 《江苏中医药》 CAS 2012年第9期68-70,共3页
历代医家对反胃从病名、病因病机、治法等方面均有论述。在古代文献中,反胃可由饮食不节、内伤七情、脾胃虚寒、肾阳衰微、胸阳不振、阴津亏虚、痰饮积滞、癌瘤瘀阻等致病。在治则方面,古人常运用温脾暖胃、温补肾阳、滋阴生津、化痰导... 历代医家对反胃从病名、病因病机、治法等方面均有论述。在古代文献中,反胃可由饮食不节、内伤七情、脾胃虚寒、肾阳衰微、胸阳不振、阴津亏虚、痰饮积滞、癌瘤瘀阻等致病。在治则方面,古人常运用温脾暖胃、温补肾阳、滋阴生津、化痰导滞、消癌化瘀、重镇降逆、清中止呕等法治疗反胃,此外也有导引、针灸、食疗等法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胃 中医病机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硕甫噎膈反胃证治经验述要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永灿 白钰 +1 位作者 马凤岐 吴娟娟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5期906-908,共3页
文章介绍张硕甫治疗噎膈反胃的临证经验。张氏认为,噎膈反胃病位在胃,病机总属中虚气逆,临床喜用旋覆代赭汤,并体会到若不建中而纯用降气,则虚者益虚,于病无益,强调补益中焦的重要性。具体治疗上,根据疾病的不同证候,处以相应治法。或... 文章介绍张硕甫治疗噎膈反胃的临证经验。张氏认为,噎膈反胃病位在胃,病机总属中虚气逆,临床喜用旋覆代赭汤,并体会到若不建中而纯用降气,则虚者益虚,于病无益,强调补益中焦的重要性。具体治疗上,根据疾病的不同证候,处以相应治法。或滋阴养血,和胃通幽;或通阳散结,开上润下;或温中化饮,启膈开关。法随证立,方依法出,灵活变通,并附验案,予以佐证,堪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硕甫 噎膈 反胃 证治经验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噎膈”“反胃”辨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丁晓洁 董正平 《河南中医》 2017年第6期946-948,共3页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噎膈” 反胃 中焦阳虚 寒湿内生 温中燥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医家论治噎膈反胃的学术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席鹏飞 葛倩 +1 位作者 杨振弢 孟静岩 《四川中医》 2016年第5期23-26,共4页
通过选取清代具有代表性医家治疗噎膈反胃病的理论论述和临证医案,分析研究该时期医家治疗噎膈反胃病的学术特点,以期找出其治疗噎膈反胃病的证治规律,为当代临床治疗食管癌胃癌等疾病提供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 噎膈反胃 调理脾胃 肝气犯胃
原文传递
呕吐、呃逆、噎膈、反胃含义溯源 被引量:1
7
作者 邱模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89年第1期20-20,共1页
呕吐与呃逆:自《金匱要略》提出呕、吐、干呕、哕之名,后世争议颇多。金·《伤寒明理论》以呕吐分轻重。认为,“呕者有声者也,俗谓之惋;吐者吐出其物也:故有干呕而无干吐,是以干呕则日食谷欲呕,及吐则食曰入口即吐……呕吐有轻重可... 呕吐与呃逆:自《金匱要略》提出呕、吐、干呕、哕之名,后世争议颇多。金·《伤寒明理论》以呕吐分轻重。认为,“呕者有声者也,俗谓之惋;吐者吐出其物也:故有干呕而无干吐,是以干呕则日食谷欲呕,及吐则食曰入口即吐……呕吐有轻重可知矣。”《东垣十书》则以气血分呕吐,所谓:“吐属太阳,有物无声,乃血病也。”“呕属阳明有物有声,气血俱病也。”朱丹溪亦从其说。元·王安道《医经溯洄集》认为,“夫呕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呕吐 呃逆 噎膈 反胃 中医名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贯》噎膈反胃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琪 李如辉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20-21,共2页
赵献可所著《医贯》,从病机、症状、发病人群、治疗、预后等方面论述了噎膈、反胃之所当辨,其汲汲于肾命水火所提出的噎膈、反胃之将养原则等,对后世医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医贯 赵献可 噎膈 反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阮怀清噫嗳反胃治法经验举要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永灿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446-448,共3页
[目的]探析近代浙东名医阮怀清在噫嗳反胃等病症的治法经验,以期对现代临床诊治此类疾病有所启发。[方法]通过对阮怀清著作《阮氏医案》的阅读和研究,以及对其中噫嗳反胃有关医案的整理归类和深入解析,提炼其诊治噫嗳反胃的临床经验。[... [目的]探析近代浙东名医阮怀清在噫嗳反胃等病症的治法经验,以期对现代临床诊治此类疾病有所启发。[方法]通过对阮怀清著作《阮氏医案》的阅读和研究,以及对其中噫嗳反胃有关医案的整理归类和深入解析,提炼其诊治噫嗳反胃的临床经验。[结果]阮氏诊治噫嗳、呕恶、吐酸、嘈杂等病症,重视情志致病因素,治以开郁通降之法,喜用丹溪越鞠丸和仲景旋覆代赭汤。具体临证,结合因机,或开郁疏湿,或和胃降逆,或扶土抑木,或温运通降。诊治反胃、噎膈等脾胃病中病情较重者,对其病机判断和治法处方很有见解。正治之法,以和胃为主;治之变法,以补肾为要。[结论]阮氏诊治噫嗳反胃等病症,医理治法清晰明了,处方用药自出机杼,对现代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怀清 阮氏医案 噫嗳 反胃 噎膈 脾胃病 中医治法 临证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秉慧治疗反胃证医案2则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颢龙 《河南中医》 2011年第4期424-424,共1页
齐秉慧是清代著名医家,其治疗反胃证,善于观察,脉证合参,从肾论治,审病求方,用金匮肾气丸治疗朝食暮吐;旋覆代赭汤合八味地黄汤治疗反胃,效验如神,体现了齐秉惠治胃莫忘责肾的观点。
关键词 齐秉慧 反胃 八味地黄丸 旋覆代赭汤 《齐氏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中祛寒法治疗反胃1例
11
作者 凌晓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0-480,共1页
关键词 反胃 治疗 祛寒 温中 呕吐物 胃部病变 胃失和降 脾胃虚寒 中年患者 精神疲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邱保国研究员论治反胃经验
12
作者 杜文森 《中医研究》 2012年第12期50-52,共3页
邱保国研究员是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临床工作50余a,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学验丰富、造诣颇深,临床善于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疑难性反胃症,效果明显,不易复发。本文讲述了反胃的病因病机,并列举... 邱保国研究员是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临床工作50余a,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学验丰富、造诣颇深,临床善于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疑难性反胃症,效果明显,不易复发。本文讲述了反胃的病因病机,并列举病例3则,以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胃 胃失和降 降逆和胃疏肝 阴阳虚实寒热 中医师 邱保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心反胃
13
作者 张禹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4年第4期59-59,共1页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恶心想吐的体会,这种感觉是由体内致病因素发出的信号传入大脑,兴奋了呕吐中枢的结果.
关键词 恶心 反胃 药物不良反应 妊娠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反胃验案
14
作者 王柱林 《四川中医》 1996年第4期40-40,共1页
徐××,女,38岁,农民.1985年5月7日初诊.自述患反胃吐食症十余年,加重月余.初感食后胃院部胀闷不舒,恶心,纳食不馨.以后渐觉恶心欲呕,吐出为快,以下午及晚上尤甚,吐出宿谷不化兼挟痰涎粘液,数日或隔日一发,反复发作,身体日渐消... 徐××,女,38岁,农民.1985年5月7日初诊.自述患反胃吐食症十余年,加重月余.初感食后胃院部胀闷不舒,恶心,纳食不馨.以后渐觉恶心欲呕,吐出为快,以下午及晚上尤甚,吐出宿谷不化兼挟痰涎粘液,数日或隔日一发,反复发作,身体日渐消瘦.近一月来,症状加重,每日必作.伴神疲欲寐口渴喜热饮,大便稀,腰膝冷痛.在某市级医院作胃肠X线钡餐透视后诊为“不全性幽门梗阻”.经迭服胃得安、丙谷胺、654—2及输液、中药治疗,均无效验,吐食如故.刻诊:形神俱惫,面色晦滞不华,形体消瘦,舌质淡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胃 长期反胃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噎膈、反胃”探讨胃癌病机理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寅 纪薇 +3 位作者 吴朝旭 王玥 栗枭杰 侯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88-90,共3页
胃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患者就诊时大多数处于中晚期,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在控制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疗效尚有待进一步提高。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的核心思想,因此进一步探讨胃癌的病机... 胃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患者就诊时大多数处于中晚期,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在控制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疗效尚有待进一步提高。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的核心思想,因此进一步探讨胃癌的病机理论对于提高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疗效起着关键的作用。基于"噎膈、反胃"的临床表现与胃癌极为相似,因此该文通过对"噎膈、反胃"古籍记载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探讨古代相关胃癌病机理论,以期更好地提高中医药在胃癌治疗中的疗效,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噎膈 反胃 胃癌 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噎膈反胃的用药规律及辨治特色 被引量:7
16
作者 廖彩捷 周岱翰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0年第4期7-10,共4页
《临证指南医案》收录了33则叶天士治疗噎膈反胃的医案,包含38首处方、65味中药,使用≥5次的药物依次为半夏、姜汁、茯苓、川连、人参等12味。其中以半夏、人参、川连为主药的方剂过半,药物配伍灵活多样。叶氏提出“阴枯而阳结”为噎膈... 《临证指南医案》收录了33则叶天士治疗噎膈反胃的医案,包含38首处方、65味中药,使用≥5次的药物依次为半夏、姜汁、茯苓、川连、人参等12味。其中以半夏、人参、川连为主药的方剂过半,药物配伍灵活多样。叶氏提出“阴枯而阳结”为噎膈反胃的基本病机,全篇可归纳出5类证型及治法,其辨治特色可总结为以辛开苦降甘润法为主。叶氏善用经方化裁和药汁,认为调情志、慎饮食也是治疗的关键,还顾及其转归与预后。本文通过探析《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噎膈反胃的用药规律,分析总结叶天士辨治噎膈反胃的经验与特色,以期为临床治疗噎膈反胃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噎膈反胃 《临证指南医案》 用药规律 辨治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反胃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春华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29期92-93,共2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治疗脾胃虚寒型反胃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脾胃虚寒型反胃的肿瘤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恩丹西酮加隔姜灸双侧足三里、中脘、神厥、气海,对照组采用单纯恩丹西酮治... 目的:观察艾灸对治疗脾胃虚寒型反胃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脾胃虚寒型反胃的肿瘤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恩丹西酮加隔姜灸双侧足三里、中脘、神厥、气海,对照组采用单纯恩丹西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对肿瘤脾胃虚寒型反胃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虚寒证 反胃 隔姜灸 护理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辨治浅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园园 刘培民 +1 位作者 段海瑞 郭军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第9期96-98,共3页
反胃、噎膈、关格为三种不同的病症,综合历代医家对三者的描述,认为三者可出现于食管癌的不同发展阶段。《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篇记载反胃、噎膈、关格三种病证,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叶天士的学术思想。文章以医案为依托,治法为主... 反胃、噎膈、关格为三种不同的病症,综合历代医家对三者的描述,认为三者可出现于食管癌的不同发展阶段。《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篇记载反胃、噎膈、关格三种病证,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叶天士的学术思想。文章以医案为依托,治法为主线,总结反胃治则:益火之源、温暖脾胃;噎膈治则:噎证-甘寒以救阴,膈证-化痰降逆、通络祛瘀、通补胃阳;关格治则:交通阴阳。同时叶天士注重顾护肺胃之津液,善用辛开苦降之法,用药多选用苦辛甘之品,为后世医家治疗食管癌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 反胃 噎膈 关格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胃验案三则
19
作者 赵智恭 游弋 《北京中医》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7-18,共2页
反胃又称“翻胃”,又名“胃反”。大致包括消化系统的食道、贲门、胃小弯、幽门等部位的病变。笔者临床多年,经治食道癌、胃癌、幽门梗阻各一例,疗效甚为满意,今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案一、韦××女70岁1973年8月15日来诊。... 反胃又称“翻胃”,又名“胃反”。大致包括消化系统的食道、贲门、胃小弯、幽门等部位的病变。笔者临床多年,经治食道癌、胃癌、幽门梗阻各一例,疗效甚为满意,今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案一、韦××女70岁1973年8月15日来诊。自诉:食物不下,食后腹胀,口渴不欲饮,饮水即呛,腹中漉漉作响,口吐涎沫,头晕目眩,极度消瘦,面色黧黑,舌胖润水滑,层层剥脱,吸烟熏之则痛,脉象沉弦。查体:剑突下有一个7×10cm左右的肿物,推之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胃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仲景反胃病证治规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章浩军 刘启华 《中医药通报》 2019年第6期14-16,共3页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伤寒论》均有论及"胃反",认为该病特征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笔者对其所论"胃反"条文进行归类、分析研究,探寻张仲景"胃反"病辨治规律,结合...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伤寒论》均有论及"胃反",认为该病特征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笔者对其所论"胃反"条文进行归类、分析研究,探寻张仲景"胃反"病辨治规律,结合六经辨证理论,将其分为太阳误治反胃证、阳明饮停反胃证等二大证型,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反胃 证治规律 研究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