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比通气对病态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减容术呼吸力学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朱丽萍 王凡 +2 位作者 张传武 唐旺 王光磊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165-169,共5页
目的研究反比通气对病态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减容术呼吸力学和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病态肥胖计划行袖状胃减容术的患者,患者年龄18~65岁,BMI≥35kg/m 2且合并糖尿病、高血压、... 目的研究反比通气对病态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减容术呼吸力学和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病态肥胖计划行袖状胃减容术的患者,患者年龄18~65岁,BMI≥35kg/m 2且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或BMI≥40kg/m 2,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PVG组)和反比组(IRV组),两组均采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PCV-VG),调节通气压力以维持潮气量(tide volume,VT)7~8ml/kg,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12次/分钟。其中反比组吸呼比(I∶E)设置为2∶1,对照组I∶E为1∶2,记录气管插管后5min(T 1)、气腹后15min(T 2)、30min(T 3)、60min(T 4)、手术结束(T 5)时的呼吸力学指标包括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Cdyn)、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平台压(plateau pressure,Pplat)和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Pmean)等,抽取麻醉前(T 0)、T 1~T 5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无效腔率(dead space fraction,VD/VT),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第1、2天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7天内累积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反比组T 1~T 5的Cdyn、Pmean、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氧分压(PaO 2)明显升高(P>0.05);T 2~T 5的Ppeak、Pplat、T 3~T 5的VD/VT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均发生肺部并发症,且为1级并发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减容术的病态肥胖患者中,反比通气有效改善了呼吸力学和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比通气 病态肥胖 呼吸力学 袖状胃减容术 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平压力调节通气与反比通气对健康及急性肺损伤犬心肺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洪群英 白春学 +2 位作者 宋元林 方智野 钮善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 :比较双水平压力调节 (BIPAP)通气和反比通气 (IRV)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两种通气模式 0、0 .5和 1.0 k Pa呼气末压 (EEP)时 ,分别测定健康犬及油酸诱发急性肺损伤犬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各参数。结果 :无论有... 目的 :比较双水平压力调节 (BIPAP)通气和反比通气 (IRV)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两种通气模式 0、0 .5和 1.0 k Pa呼气末压 (EEP)时 ,分别测定健康犬及油酸诱发急性肺损伤犬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各参数。结果 :无论有无急性肺损伤 ,BIPAP通气时平均气道压 (m Paw )均明显低于 IRV时(P均 <0 .0 5 )。给健康犬用 IRV通气时 ,上述 3种 EEP水平的 m Paw分别为 (0 .437± 0 .10 3) k Pa、(0 .811±0 .0 93) k Pa和 (1.36 0± 0 .119) k Pa;用 BIPAP通气时则分别降为 (0 .2 2 5± 0 .0 71) k Pa、(0 .6 11± 0 .10 5 ) k Pa和(1.10 7± 0 .0 89) k Pa。油酸诱发急性肺损伤后 ,m Paw分别由 IRV时 (0 .72 5± 0 .2 2 2 ) k Pa、(1.186± 0 .2 98) k Pa和 (1.6 0 0± 0 .10 0 ) k Pa降至 BIPAP时 (0 .35 0± 0 .12 9) k Pa、(0 .6 2 5± 0 .15 0 ) k Pa和 (1.12 5± 0 .0 96 ) k Pa;但两种通气模式中气道峰压、心排血量并无明显差异。另外 ,急性肺损伤时 ,BIPAP通气的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分别为 (9.10± 1.79) k Pa、(11.43± 1.80 ) k Pa和 (13.40± 3.2 0 ) k Pa,较 IRV时 Pa O2 (7.87± 2 .33) k Pa、(9.0 7±3.0 5 ) k Pa和 (9.71± 1.85 ) k Pa增高 (EEP 1.0 k Pa时 ,P <0 .0 5 )。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呼吸 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双水平压力调节通气 反比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比通气联合PEEP对肺叶切除患者单肺通气时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任铭 张望平 祝胜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反比通气联合PEEP对肺叶切除患者单肺通气时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肺叶切除术单肺通气的患者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37~65岁,BMI21~29kg/m^2,ASAⅡ级,随机分为反比通气组与常规通气组,每组40例。支气管插管... 目的探讨反比通气联合PEEP对肺叶切除患者单肺通气时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肺叶切除术单肺通气的患者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37~65岁,BMI21~29kg/m^2,ASAⅡ级,随机分为反比通气组与常规通气组,每组40例。支气管插管全麻后机械通气,反比通气组为I∶E 2∶1,VT7mL/kg,RR 12次/分,PEEP 5mH_2O;常规通气组为I∶E 1∶2,其他参数不变。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_1)、单肺通气开始(T_2)、单肺通气45 min(T_3)及手术结束(T4)的呼吸力学指标,采集T_0、T_3时的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用纤维支气管镜采集T_1、T_3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8及IL-10浓度的变化。结果与常规通气组比较,T_3时反比通气组PaO_2明显升高(P<0.05);T1~T4时反比通气组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台压(Pplat)明显降低(P<0.05),PEEP和平均气道压(Pmean)明显升高(P<0.05),肺的顺应性(CL)明显增加(P<0.05);T3时反比通气组IL-6、IL-8和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5)。低氧血症常规通气组2例(5.0%),反比通气组1例(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苏醒延迟、肺不张和气胸等并发症。结论反比通气联合PEEP可改善通气和低氧血症,增加肺的顺应性,降低气道平台压,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比通气 单肺通气 肺损伤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比通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徐云燕 张立新 +1 位作者 周春燕 王立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4-415,共2页
目的探讨反比通气(IRV)对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呼吸力学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反比通气组和常规容量控制通气组(对照组),每组30例。建立二氧化碳(CO2)气腹时,反比通气组吸呼比为2∶1,... 目的探讨反比通气(IRV)对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呼吸力学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反比通气组和常规容量控制通气组(对照组),每组30例。建立二氧化碳(CO2)气腹时,反比通气组吸呼比为2∶1,对照组吸呼比为1∶2,通气模式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呼吸频率不变,潮气量7 ml/kg。观察并记录气腹开始前(T0)、气腹后30 min(T1)、气腹后60 min(T2)及气腹解除后5 min(T3)的气道压峰值(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测量T0、T1及T2的动脉血气并计算氧合指数(O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反比通气组T1、T2时间点Ppeak显著降低、Pmean、Cdyn显著升高(P<0.05),T2、T3时间点Pa O_2、OI显著升高(P<0.05)。两组p H值、Pa CO_2及Sa O_2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比通气可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的气道峰压,提高动态肺顺应性并改善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比通气 腹腔镜手术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比通气对单肺通气婴幼儿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罗辉 彭玲莉 +5 位作者 廖泽娟 赵颖 沈杰 李海洋 胡祖荣 刘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反比通气(IRV)对单肺通气(OLV)婴幼儿肺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择期拟行胸腔镜下肺囊腺瘤切除术的婴幼儿64例,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C组)和反比通气组(I组),每组32例,I组OLV期间调整I∶E为1.5∶1,C组不变,于双肺通气(TLV)10 min(T_1)... 目的探讨反比通气(IRV)对单肺通气(OLV)婴幼儿肺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择期拟行胸腔镜下肺囊腺瘤切除术的婴幼儿64例,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C组)和反比通气组(I组),每组32例,I组OLV期间调整I∶E为1.5∶1,C组不变,于双肺通气(TLV)10 min(T_1)、OLV 30 min(T_2)、OLV 60 min(T_3)、恢复TLV 30 min(T_4),记录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力学指标,同时进行血气分析。于术前和术后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灌洗液,检测IL-6、IL-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T1相比,两组患儿T_2~T_4时Ppeak、Pmean、Pplat升高(P <0.05),PaO_2、IO、Cdyn下降(P <0.05);与C组比较,I组Pmean、PaO_2、IO、Cdyn升高(P <0.05),Ppeak,Pplat则降低(P <0.05),T_1、T_2和T_4时两组PaCO_2,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3I组与C组相比PaCO_2升高,pH值下降(P <0.05),La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术后IL-6、IL-8较术前增高(P <0.05),I组比C组降低(P <0.05)。结论婴儿实施OLV时采用IRV可以降低术中气道峰压,改善氧合,增加肺顺应性,并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比通气 单肺通气 婴幼儿 肺功能 IL-6 IL-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一氧化氮联合反比通气治疗感染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少华 徐鑫荣 +2 位作者 许戟 左祥荣 秦萍萍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 :观察吸入一氧化氮 (NO)联合反比通气 (IRV)对感染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羊血流动力学、肺气体交换和机械力学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入小剂量内毒素诱导的羊感染性 ARDS模型 12只 ,随机均分为两组。 NO组吸入 4 0× 10 - ... 目的 :观察吸入一氧化氮 (NO)联合反比通气 (IRV)对感染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羊血流动力学、肺气体交换和机械力学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入小剂量内毒素诱导的羊感染性 ARDS模型 12只 ,随机均分为两组。 NO组吸入 4 0× 10 - 6 NO,复合组联合容量控制反比通气 (VC IRV)和吸入 4 0× 10 - 6 NO。通过肺动脉导管、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气分析 ,测定基础、ARDS和治疗 30 m in后肺气体交换和血流动力学参数 ,记录相应时间点的气道峰压 (PIP)、平均气道压 (Pm)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PEEPi)。结果 :NO组和复合组治疗期间平均肺动脉压较 ARDS时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1) ,动脉血压和心排血量则无明显变化 ;治疗 30 m in后 ,两组均能明显提高 ARDS的 Pa O2 (P均 <0 .0 1) ,减少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P( A a) O2 〕和肺内分流 (Qs/ Qt,P均 <0 .0 1) ,复合组更为显著 (P均 <0 .0 5 ) ;NO组各监测时间点 PIP、Pm均无明显变化 ,复合组的 Pm较治疗前及NO组对应时间点高 (P均 <0 .0 5 ) ,PIP则低 (P均 <0 .0 5 )。复合组治疗时 ,PEEPi为 (2 .5± 0 .5 ) cm H2 O(1cm H2 O=0 .0 98k Pa)。结论 :吸入 NO复合 IRV可协同改善 ARDS肺氧合 ,不影响体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反比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合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术中反比通气对老年患者肺功能及肺泡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望平 祝胜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511-3512,共2页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反比通气对老年患者肺功能及肺泡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全身麻醉后建立CO_2气腹时,实验组采用潮气量(VT=8 ml/kg),呼吸频率(RR=12次/min)吸呼比为2∶1;对照组...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反比通气对老年患者肺功能及肺泡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全身麻醉后建立CO_2气腹时,实验组采用潮气量(VT=8 ml/kg),呼吸频率(RR=12次/min)吸呼比为2∶1;对照组吸呼比为1∶2,观察记录麻醉前5 min(T_0)、气腹开始前2 min(T_1)、气腹后60 min(T_2)及气腹解除后5 min(T_3)不同时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道压力峰值(Peak),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同时测量气腹后60 min(T2)的动脉血气。计算肺的顺应性(CL)。用纤维支气管镜采集气腹后60 min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8水平变化。结果反比通气能明显降低气道压峰值,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 O_2),增加肺的顺应性,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和p H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TNF-α、IL-6、IL-8的浓度显著减少。结论反比通气可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术老年患者机械通气时气道峰压,促进氧合,增加肺的顺应性,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比通气 妇科 腹腔镜术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潮气量反比通气联合PEEP对单肺通气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任铭 张望平 祝胜美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低潮气量反比通气联合PEEP对肺叶切除患者单肺通气时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通气组与反比通气组,每组40例,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行机械通气,反比通气组吸呼比为2∶1,... 目的探讨低潮气量反比通气联合PEEP对肺叶切除患者单肺通气时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通气组与反比通气组,每组40例,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行机械通气,反比通气组吸呼比为2∶1,常规通气组吸呼比为1∶2。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_1)、单肺通气开始(T_2)、单肺通气45min(T_3)及手术结束(T_4)不同时点呼吸力学指标,采集T0、T_3时点的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用纤维支气管镜采集T_1、T_3时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ELISA法检测IL-6、IL-8及IL-1β水平变化。结果与常规通气组比较,反比通气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平均气道压和肺的顺应性(CL)明显增加,同时平台压降低,IL-6、IL-8及IL-1β释放减少(P<0.05)。结论低潮气量反比通气联合PEEP可改善通气和低氧血症,增加肺的顺应性,降低平台压,减少炎症因子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比通气 单肺通气 肺损伤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比通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心肺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望平 祝胜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反比通气(IRV)对肥胖患者心肺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通气组)和IRV组,每组40例,全身麻醉后行机械通气,IRV组吸呼比为2∶1,常规通气组吸呼比为1∶2,两组患者的潮气量(VT)均为8...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反比通气(IRV)对肥胖患者心肺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通气组)和IRV组,每组40例,全身麻醉后行机械通气,IRV组吸呼比为2∶1,常规通气组吸呼比为1∶2,两组患者的潮气量(VT)均为8mL/kg,呼吸频率(RR)均为12次/min。观察并记录麻醉前2min(T0)、麻醉后气腹开始前2min(T1)、气腹后60min(T2)和手术结束(T3)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采集T1、T2时间点的桡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道压力峰值(Ppeak),计算氧合指数(OI)和肺顺应性(CL)。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IL-10水平,并观察并发症(如皮下气肿、误吸、苏醒延迟、气栓、肌肉酸痛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T2时间点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均气道压(Pmean)、Ppeak显著高于同组T1时间点(P值均<0.05)。IRV组在T2时间点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OI和CL均显著高于常规通气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Ppeak、TNF-α、IL-6、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通气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结论 IRV可有效降低行妇科腹腔镜术的肥胖患者机械通气时Ppeak,促进氧合,增加CL,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比通气 妇科 腹腔镜 肺损伤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比通气与常规通气治疗犬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的呼吸动力学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蹇华胜 毕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索反比通气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反比通气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犬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Siemens900C呼吸机和HP1165A监护系统,观察反比通气时的气道峰压、... 目的:探索反比通气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反比通气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犬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Siemens900C呼吸机和HP1165A监护系统,观察反比通气时的气道峰压、气道阻力、平均气道压和动态胸肺顺应性变化。结果:反比通气组的气道峰压和气道阻力显著低于常规通气组(P均<0.01),平均气道压和动态胸肺顺应性显著高于常规通气组(P均<0.01~0.05)。结论:反比通气在改善ARDS呼吸动力学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通气,对ARDS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比通气 呼吸动力学 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反比通气与常规通气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亚玲 苏平 李超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9期558-559,共2页
我们应用反比通气(IR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并与常规通气作比较,探索其临床价值。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40岁~78岁,平均51岁。原发病:急性坏死性胰... 我们应用反比通气(IR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并与常规通气作比较,探索其临床价值。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40岁~78岁,平均51岁。原发病:急性坏死性胰腺炎3例,胃癌根治术后并多脏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通气 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反比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控制反比通气在I-gel喉罩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家武 李娟 +2 位作者 唐朝亮 康芳 黄祥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1717-1719,共3页
目的观察吸呼比(I∶E)比为1∶2的压力通气(PCV)和I∶E比为1.5∶1的压力控制反比通气(PCIRV)在I-gel喉罩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择60例做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I∶E比为1∶2的压力控制通气组(PCV组... 目的观察吸呼比(I∶E)比为1∶2的压力通气(PCV)和I∶E比为1.5∶1的压力控制反比通气(PCIRV)在I-gel喉罩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择60例做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I∶E比为1∶2的压力控制通气组(PCV组)和I∶E比为1.5∶1的压力控制通气组(PCIRV组)。观察T0(CO2气腹前)、T1(达到理想的腹腔内压力时)、T2(气腹20 min时)、T3(气腹关闭前)、T4(手术结束即刻)血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peak)、潮气量(VT)、平均气道压(PAW)、动态监测肺顺应性(CRS)。于CO2气腹前、气腹20 min和手术结束即刻(即T0、T2、T4)测量动脉血气。结果与PCV组比较,PCIRV组T2,T3时VT和PAW升高(P<0.05)。两组患者气腹前动态肺顺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立气腹后PCIRV组动态肺顺应性高于PCV组。PCIRV组动脉氧分压(PaO2)大于P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E为1.5∶1的压力控制通气在I-gel喉罩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是一种有效的通气模式,与I∶E为1∶2的压力通气相比,它可以提供更高的潮气量、改善动态肺顺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反比通气 喉面罩 妇科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比通气对超体重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望平 祝胜美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反比通气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超体重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建立CO2气腹时,实验组采用反比通气,吸呼比为2∶1,对照组吸呼比为1∶2,潮气量,呼吸频率不变,观察记录麻醉前... 目的探讨反比通气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超体重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建立CO2气腹时,实验组采用反比通气,吸呼比为2∶1,对照组吸呼比为1∶2,潮气量,呼吸频率不变,观察记录麻醉前5min(T0)、气腹开始前2min(T1)、气腹后60min(T2)及气腹解除后5min(T3)不同时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道压力、呼吸道压力峰值(Ppeak)、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同时测量气腹前2min,气腹后60min的动脉血气。结果反比通气能明显降低气道压峰值,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但动脉血二氧化碳的分压(PaCO2)和PH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反比通气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优于常规通气模式,能有效降低腹腔镜手术中高气道压峰值,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比通气 肥胖 妇科 腹腔镜术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比通气与常规通气模式对急性肺损伤犬心肺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秀玉 林建东 +3 位作者 肖雄箭 黄惠斌 柯珣 阮伟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5期73-75,78,共4页
目的比较反正通气模式(IRV)与常规通气模式(IPPV)对急性肺损伤犬的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油酸复制犬的急性肺损伤模型,各组动物分别以相应的呼吸模式进行机械通气30 min后,测定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各参数。结果当PEEP=0 cmH2O时,两组... 目的比较反正通气模式(IRV)与常规通气模式(IPPV)对急性肺损伤犬的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油酸复制犬的急性肺损伤模型,各组动物分别以相应的呼吸模式进行机械通气30 min后,测定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各参数。结果当PEEP=0 cmH2O时,两组IRV通气的气道峰压值低于IPPV通气时;两组IRV通气的动物在各种PEEP水平时的平均气道压均显著高于IPPV组。若不施加外源性PEEP,高比例反比通气的PaO2升高,但若施加一定水平的PEEP则PaO2下降。反比通气与传统通气模式IPPV相比,各种循环系统的指标无明显的差异;当PEEP水平为15 cmH2O时,IPPV组与IRV(1.5:1)组的CI值较PEEP为0 cmH2O时有明显下降,IRV(3:1)组的CI值下降更显著。LVSWI均随PEEP水平的增加而下降。结论应用IRV通气模式治疗ARDS可以起到良好的呼吸支持作用,维持较高的平均气道压(Pmean),保证良好的氧合状态,减少肺损伤的发生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比通气(IRV) 机械通气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比通气和PEEP对肺损伤TNF-α,IL-8,ET-1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鑫 刘又宁 +1 位作者 陈良安 陈天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267-1269,共3页
目的:探讨反比通气(IRV)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油酸所致急性肺损伤肺泡灌洗液及外周血中TNFα,IL8,ET1的影响.方法: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IRV组,呼吸频率30次/min,I∶E=3∶1,潮气量12mL/kg,PEEP=0;PEEP组,呼吸频... 目的:探讨反比通气(IRV)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油酸所致急性肺损伤肺泡灌洗液及外周血中TNFα,IL8,ET1的影响.方法: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IRV组,呼吸频率30次/min,I∶E=3∶1,潮气量12mL/kg,PEEP=0;PEEP组,呼吸频率40次/min,I∶E=1∶2,潮气量10mL/kg,PEEP=20cmH2O(1cmH2O=0.098kPa).两组均以容量控制通气.吸氧浓度(FiO2)=0.5.在0,30,60,90及120min由右颈外静脉导管采集混合静脉血各3mL,放免法测定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内皮素1(ET1)的含量.实验结束后放血处死动物,右肺用于肺湿质量/干质量比率测定.结果:两组BALF中TNFα,IL8,ET1浓度,IRV组明显高于PEEP组(P均<0.05);两组血清中TNFα,IL8,ET1浓度,在肺损伤后30min均显著升高,明显高于肺损伤前(P<0.05).各组随着时间延长,三种细胞因子逐渐增加.PEEP组三种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低于对应时间点的IRV组(P均<0.05);PEEP组肺干质量占肺湿质量(62±1)%,显著低于IRV组的(79±1)%(P<0.01).BALF中三种因子含量也与肺水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r1=0.8972,r2=0.9518,r3=0.8978).结论:PEEP比IRV能更好地减少急性肺损伤的肺部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肺/损伤 反比通气 正压呼吸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内皮缩血管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潮气量容量控制反比通气改善急诊重度吸入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早期氧合功能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邵素花 曾尟枚 唐忠志 《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 2011年第6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呼吸机小潮气量容量控制反比通气(LTVC-IRV)改善急诊重度吸入性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早期氧合功能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重度吸入性肺炎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呼吸机小潮气量容量控制反比通气(LTVC-IRV)改善急诊重度吸入性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早期氧合功能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重度吸入性肺炎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护理措施,统计对比分析LTVC-IRV治疗前后股动脉血气指标?平均气道压(mAP)及右上肢袖带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LTVC-IRV治疗1 h及4 h后与治疗前(CMV治疗1 h)相比:①PaO2/F iO2比值在1 h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4 h后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②1 h及4 h后较治疗前的PAP显著降低,mAP逐渐显著增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1 h及4 h后的MA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TVC-IRV治疗重度吸入性肺炎合并ARDS时,早期降低PAP及增加mAP,数小时后可明显改善患者肺氧合功能而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潮气量 容量控制反比通气 吸入性肺炎 ARDS 氧合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比通气与呼气末正压通气在急性肺损伤中的应用比较
17
作者 王钧 孙滨 +1 位作者 刘林英 王佐忠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1-122,共2页
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是目前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主要措施。我们采用犬盐酸吸入肺损伤模型,观察反比通气(IRV)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动力学的影响,并与呼气末正压... 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是目前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主要措施。我们采用犬盐酸吸入肺损伤模型,观察反比通气(IRV)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动力学的影响,并与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间歇正压通气(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肺损伤 反比通气 呼气末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呼吸窘迫综合征反比通气与常规通气氧代谢及心肺效应的比较
18
作者 蹇华胜 罗顺平 +3 位作者 于长青 沈康强 彭博 汤轶姝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76-1077,共2页
目的比较反比通气与常规容量控制通气(常规通气)时氧代谢、心排血功能、呼吸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探讨反比通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复制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通气组和反比通气组,机械通气6h后测定氧... 目的比较反比通气与常规容量控制通气(常规通气)时氧代谢、心排血功能、呼吸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探讨反比通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复制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通气组和反比通气组,机械通气6h后测定氧转运、氧消耗、氧合指数、心排指数、吸气峰压、平均气道压、气道阻力、胸肺动态顺应性等。结果反比通气组氧转运、氧消耗、氧合指数、心排指数、平均气道压和胸肺动态顺应性显著高于常规通气组,气道峰压、气道阻力显著低于常规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比通气在氧代谢、心排血功能、呼吸动力学、氧代谢方面优于常规通气,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反比通气 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比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9
作者 利汉其 汤耀斌 廖友明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8期31-32,共2页
目的 探讨反比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27例需机械通气(CMV)的重症NRDS患儿,在正常吸呼时比(正比1:1.0—1.5)下,当所需吸入氧浓度(FiO2)>10.8,平均气道压(MAP)≥16cmH2O,吸气峰压(PiP)≥28cmH2... 目的 探讨反比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27例需机械通气(CMV)的重症NRDS患儿,在正常吸呼时比(正比1:1.0—1.5)下,当所需吸入氧浓度(FiO2)>10.8,平均气道压(MAP)≥16cmH2O,吸气峰压(PiP)≥28cmH2O,治疗1h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仍<0.85者,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15例改用反比通气治疗,吸呼时比为1:0.4-0.8。另一组为对照组12例继续用正比通气治疗。结果 实验组用反比通气治疗后1h内SaO2均上升至≥0.85。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至2h后实验组的SaO2上升与对照组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MAP和FiO2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改善也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PiP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重症NRDS用反比通气治疗可迅速提高血氧浓度,改善缺氧,并于短期内使MAP、PiP和FiO2下降,没有增加气道损伤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比通气 治疗 新生儿 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气道正压结合反比通气应用于麻醉患者临床观察
20
作者 王秀芹 王培民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观察双相气道正压结合反比通气应用于麻醉患者时对术中患者各项呼吸参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探讨对正常肺如何实施肺保护策略。方法随机选择腹部肿瘤手术患者26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45岁。美国麻醉学会... 目的观察双相气道正压结合反比通气应用于麻醉患者时对术中患者各项呼吸参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探讨对正常肺如何实施肺保护策略。方法随机选择腹部肿瘤手术患者26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45岁。美国麻醉学会(ASA)Ⅱ~Ⅲ级,术前无重大心肺疾病。全身麻醉,先以容量控制方式通气,吸呼比=1∶2,90 min后转换到双相气道正压结合反比通气,吸呼比=2∶1。呼气终末正压(PEEP)从0.392 kPa(4 cmH2O)开始,吸气压(Pin)从0.686 kPa(7 cmH2O)开始,根据潮气量和呼气末CO2分压调整ΔP,保持与容量控制通气相同的潮气量。记录气道峰值压(Pmax)、平均气道压(Pmean)、呼气末CO2分压,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变化,计算肺顺应性并在每一种通气方式90 min稳定后抽取桡动脉血测血气分析。结果双相气道正压结合反比通气时,Pmean明显升高,肺顺应性明显升高,与容量控制通气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Pmax及动脉血CO2分压、氧分压、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相气道正压结合反比例通气应用于全身麻醉患者,Pmean显著升高,肺顺应性明显改善,对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可安全用于全身麻醉患者术中机械通气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气道正压 反比通气 容量控制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