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场显微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及超微铂盘电极上的反射吸收光谱测定 被引量:2
1
作者 林祥钦 章宏强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1355-1358,共4页
本文阐述了一种新的光谱电化学技术——现场显微红外光谱电化学法的反射式方法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报告了一种适于水溶剂和非水溶剂的反射式现场显微红外光谱电化学池的设计,并首次在25um直径的超微铂盘工作电极上,对Fe(CN)_6^(4-)/FE(CN)... 本文阐述了一种新的光谱电化学技术——现场显微红外光谱电化学法的反射式方法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报告了一种适于水溶剂和非水溶剂的反射式现场显微红外光谱电化学池的设计,并首次在25um直径的超微铂盘工作电极上,对Fe(CN)_6^(4-)/FE(CN)_6^(3-)进行了现场显微红外光谱电化学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 电化学 微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组织切片的显微反射红外光谱
2
作者 姚杰 李茜 +2 位作者 陈维 刘玉芳 王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37-138,共2页
用电镀法在ITO导电玻璃上制得Co—Ni—Cu金属合金膜,将其用作红外显微反射吸收样品的载玻片,研究了大鼠脑组织切片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该合金镀层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当大鼠脑组织切片在4μm时可得到脑组织中脂类,蛋白质类和磷酸酯类物... 用电镀法在ITO导电玻璃上制得Co—Ni—Cu金属合金膜,将其用作红外显微反射吸收样品的载玻片,研究了大鼠脑组织切片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该合金镀层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当大鼠脑组织切片在4μm时可得到脑组织中脂类,蛋白质类和磷酸酯类物质的的红外光谱信息。其中在1 740和1 718cm-1处的吸收峰为脂类的特征峰;1 648和1 544cm-1的为酰胺Ⅰ带和酰胺Ⅱ的特征峰;1 234和1 070cm-1为磷酸酯的特征峰。谱图还显示大鼠脑干中的磷酸酯含量高于小脑中的含量。与显微衰减全反射模式相比,反射吸收模式所测得的红外光谱谱峰信号更强。而且,该方法不接触样品,对样品无污染,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损无接触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吸收红外显微光谱 Co—Ni—Cu镀层载玻片 大鼠脑组织 AT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吸收红外光谱法研究铝表面硅烷试剂膜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溢 唐守渊 陈立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4-466,共3页
采用反射吸收红外光谱法 (RA IR)研究了铝金属表面涂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VS)、环氧基三乙氧基硅烷 (GS)和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γ APS)溶液成膜后结构及膜与金属表面之间结合状态 ,比较并探讨了不同处理工艺条件下硅烷溶液在金属... 采用反射吸收红外光谱法 (RA IR)研究了铝金属表面涂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VS)、环氧基三乙氧基硅烷 (GS)和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γ APS)溶液成膜后结构及膜与金属表面之间结合状态 ,比较并探讨了不同处理工艺条件下硅烷溶液在金属铝材上成膜后膜的特性 ,以指导硅烷用作金属表面处理新技术的优化和实用化处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吸收红外 表面处理 硅烷膜 结构 性能 防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表面硅烷试剂膜的反射吸收红外光谱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溢 唐守渊 陈立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2-74,共3页
以大角度反射吸收红外光谱 (RA_IR)研究了铁金属表面涂覆乙烯基硅烷、环氧丙氧丙基硅烷成膜后膜的结构及膜和金属表面之间的结合状态 ;比较和探讨了不同条件下处理溶液在金属上成膜后膜的特性 。
关键词 反射吸收红外 硅烷 薄膜 铁基质 金属 表面处理 表面硅烷试剂膜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减全反射—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原位分析煤有机显微组分 被引量:12
5
作者 余晓露 白帆 李志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4-670,共7页
不同显微组分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谱带位置的定性分析和谱带强度的定量分析,可揭示其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和生烃能力。利用衰减全反射—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我国华北石炭系3个不同成熟度煤的有机显微组分进行原位分析,避... 不同显微组分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谱带位置的定性分析和谱带强度的定量分析,可揭示其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和生烃能力。利用衰减全反射—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我国华北石炭系3个不同成熟度煤的有机显微组分进行原位分析,避免了传统手段采用单组分分离富集过程中物理分选和化学试剂对显微组分造成的影响。煤有机显微组分红外光谱原位分析结果表明:由壳质组、镜质组到惰质组,其脂肪烃含量和含氧基团呈减少趋势,芳香烃含量和芳构化程度呈增加趋势,反映生油潜力逐渐减小。壳质组脂族结构以长链脂肪烃为主,有利于生油;镜质组和惰质组以短链为主,有利于生气。壳质组中孢子体的芳香烃含量相对较高,生烃潜力较差,树皮体、角质体和树脂体的生烃潜力较好。同一种有机显微组分随演化程度的增高,脂肪族含量降低,芳香烃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微组分 衰减全反射(ATR) 微傅立叶变换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立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技术及其在高性能纤维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熊磊 于伟东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2-97,共6页
介绍了傅立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其主要分析技术。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了该技术在高性能纤维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KTIR 红外微光 高性能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辐射红外显微光谱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卫 李承祥 +1 位作者 张国斌 盛六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9-102,共4页
傅立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技术具有测量灵敏度高、微区分析和无损检测等优点,在材料学、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常规红外光源的低亮度、低空间分辨率、得到的显微光谱信噪比差,限制了红外显微光谱技术的应用。同步红外辐... 傅立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技术具有测量灵敏度高、微区分析和无损检测等优点,在材料学、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常规红外光源的低亮度、低空间分辨率、得到的显微光谱信噪比差,限制了红外显微光谱技术的应用。同步红外辐射以其高亮度的特性成为傅立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技术的理想光源,将其分辨率提高到接近红外波长或衍射限,极大地提高了红外显微光谱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红外 微光 微区分析 材料学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浮萍聚合物ES-3LB膜掠角反射-吸收红外光谱的研究
8
作者 王强 徐蔚青 赵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4-177,共4页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掠角反射 -吸收光谱技术对 ES-3LB膜的取向和相变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 ,在金表面上制备的 ES-3LB膜中烷基链基本垂直于基面 .相转变行为的研究表明 ,ES-3LB膜有 3个相变点 ,分别在 6 5 ,1 0 5和 1 4 0℃ ....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掠角反射 -吸收光谱技术对 ES-3LB膜的取向和相变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 ,在金表面上制备的 ES-3LB膜中烷基链基本垂直于基面 .相转变行为的研究表明 ,ES-3LB膜有 3个相变点 ,分别在 6 5 ,1 0 5和 1 4 0℃ .第一个相变过程表现为 LB膜从一种有序状态到另一种有序状态的转变 ;第二个相变过程表现为 LB膜中烷基链的有序 -无序转变 ;第三个相变过程是 LB膜的层状结构坍塌转变为各向同性熔融体的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3LB膜 倒浮萍聚合物 相变 掠角反射-吸收红外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掠角反射吸收红外光谱在有序分子超薄膜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9
作者 周金芳 杨生荣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04年第4期204-209,共6页
综述了掠角反射吸收红外光谱在超薄膜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对掠角反射吸收光谱的测试原理及其与透射光谱相结合在超薄膜分子取向的研究中特色和所取得的结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超薄膜 反射 红外 透射光 吸收 膜分子 有序 研究 综述 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显微光谱法和扫描电镜/X射能谱法在油漆分析中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柳 谢红梅 钟宇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9期154-156,共3页
汽车油漆是道路交通事故案中重要的物证信息之一,对现场收集的油漆物证进行比对检验检测,对事故的调查和认定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本文对油漆事故认定中的物证进行红外显微光谱和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联合分析,其中红外显微光谱法可以... 汽车油漆是道路交通事故案中重要的物证信息之一,对现场收集的油漆物证进行比对检验检测,对事故的调查和认定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本文对油漆事故认定中的物证进行红外显微光谱和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联合分析,其中红外显微光谱法可以对事故现场收集的物证和嫌疑车辆样本进行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和官能团比对分析,可以分析油漆的有机成分和种类;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法可以对事故现场收集的物证和嫌疑车辆样本的显微形态和无机元素成分进行比对。通过对实际案例中的样品分析,详细说明了红外显微光谱法和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法在物证分析中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红外显微光谱和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联合分析,可以对油漆物证进行快速、微量、无损检测,在目前油漆物证的分析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漆物证 红外微光 扫描电镜/X射线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分析微塑料 被引量:14
11
作者 汤庆峰 李琴梅 +2 位作者 王佳敏 张裕祥 高峡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2-180,共9页
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鉴别了不同粒径及不同种类的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纤维或橡胶碎片),系统阐述了反射、透射、衰减全反射3种测量模式及其微区成像技术在微塑料鉴别分析中的优缺点。基于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 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鉴别了不同粒径及不同种类的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纤维或橡胶碎片),系统阐述了反射、透射、衰减全反射3种测量模式及其微区成像技术在微塑料鉴别分析中的优缺点。基于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技术,分析了北京景观水样中的微塑料,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微‐傅里叶变换红外 反射 透射 衰减全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辐射显微红外光谱研究6-OHDA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海马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红艳 吴凌燕 +3 位作者 裴虓 戚泽明 王玉银 刘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利用同步辐射红外显微光谱研究6-hydroxydopamine(6-OHDA)毁损内侧前脑束所致帕金森病大鼠脑海马区神经元的生物化学成分改变。研究样本为6-OHDA诱导的帕金森大鼠模型海马区神经元。与正常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比较,PD大鼠样品在属于脂类的... 利用同步辐射红外显微光谱研究6-hydroxydopamine(6-OHDA)毁损内侧前脑束所致帕金森病大鼠脑海马区神经元的生物化学成分改变。研究样本为6-OHDA诱导的帕金森大鼠模型海马区神经元。与正常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比较,PD大鼠样品在属于脂类的CH2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的2 924和2 850cm-1的振动吸收积分面积以及在峰值位于1 736cm-1的伸缩振动吸收积分强度比正常大鼠都有增加,提示PD样品脂质含量升高,而在属于核酸的PO2反对称伸缩振动和对称伸缩振动的强度比正常大鼠样品下降,提示PD样品中核酸的含量比正常样品减少。蛋白质的振动没有发现异常。该研究表明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存在生物化学成分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神经元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海马神经元 生物化学成分 同步辐射红外微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检测改性沥青的SBS掺量及其老化降解程度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珲 陈小江 +3 位作者 张新玉 颜川奇 任东亚 艾长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11-2220,共10页
采用透射法和衰减全反射法(ATR)分别对不同SBS掺量(质量分数为0,3.0%,4.5%,6.0%和7.5%)和不同老化状态的改性沥青样品进行检测,并使用荧光显微研究改性沥青微观相态变化对光谱检测结果的影响。针对改性沥青的老化行为研究,提出适用于AT... 采用透射法和衰减全反射法(ATR)分别对不同SBS掺量(质量分数为0,3.0%,4.5%,6.0%和7.5%)和不同老化状态的改性沥青样品进行检测,并使用荧光显微研究改性沥青微观相态变化对光谱检测结果的影响。针对改性沥青的老化行为研究,提出适用于ATR法的改性沥青老化评价指标IB/S。研究结果表明:ATR法作为一种表面化学分析手段,其穿透深度(约1μm)远比透射法的小(约30μm),因此,改性沥青不均匀的微观相态可能干扰ATR检测,且SBS掺量越高,干扰越明显。在研究SBS改性沥青时,ATR法与透射法的检测结果不完全等同。当待测样品的SBS掺量较高时,建议采用透射法。IB/S指数并不以SBS浓度为基准,同时适用于透射法与ATR法,且可以评价未知SBS掺量改性沥青的老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衰减全反射红外 SBS改性沥青 老化 荧光 透射法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藻类显微光谱成像分类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宁 周新勇 +2 位作者 徐晓轩 梁骏 张存洲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4-958,共5页
通过显微成像光谱技术对淡水藻类进行成像光谱的测量,并试图同时从形貌和化学成分两个方面给出藻类识别的综合方法。首先利用显微图像技术对单个藻种进行观察测量,进行形貌学分类,再通过成像光谱仪获得藻类的吸收光谱立方体,然后利用小... 通过显微成像光谱技术对淡水藻类进行成像光谱的测量,并试图同时从形貌和化学成分两个方面给出藻类识别的综合方法。首先利用显微图像技术对单个藻种进行观察测量,进行形貌学分类,再通过成像光谱仪获得藻类的吸收光谱立方体,然后利用小波变换对光谱进行处理,得到区分形貌相近的不同藻类的光谱特征参数,在化学成分上将其区分。本方法对准确进行藻类识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藻类 微光成像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辐射显微红外光谱研究6-OHDA诱导帕金森病细胞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红艳 裴虓 +4 位作者 吴凌燕 戚泽明 王玉银 刘波 周厚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6-689,共4页
神经毒素6-hydroxydopamine(6-OHDA)处理的人神经瘤母细胞系SH-SY5Y是一种经典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利用同步辐射红外显微光谱研究6-OHDA处理的SH-SY5Y细胞系的生物化学成分。与正常细胞相比较,所含磷脂的平均饱和水平显著提高,蛋白质... 神经毒素6-hydroxydopamine(6-OHDA)处理的人神经瘤母细胞系SH-SY5Y是一种经典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利用同步辐射红外显微光谱研究6-OHDA处理的SH-SY5Y细胞系的生物化学成分。与正常细胞相比较,所含磷脂的平均饱和水平显著提高,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的β-sheet的比例明显增高,核酸的含量明显下降,提示神经毒素6-OHDA对细胞造成了严重的氧化损伤。同步辐射红外显微光谱能够精确有效的检测到细胞生化成分的改变,从而对细胞的病理损伤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SH-SY5Y细胞 生物化学成分 同步辐射红外微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岩心显微红外光谱成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乔松 于肇贤 +1 位作者 李静 陈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1-454,共4页
虽然用红外光谱显微探针方法研究岩心中碳质物已有很多工作,但是通常对诸如岩心等样品物性的光谱学微探针实验研究多是局限于对经过复杂处理分离出的微小样品或样品中个别位点所得的结果,缺乏对复杂样品各组分(或基团)的空间分布及其相... 虽然用红外光谱显微探针方法研究岩心中碳质物已有很多工作,但是通常对诸如岩心等样品物性的光谱学微探针实验研究多是局限于对经过复杂处理分离出的微小样品或样品中个别位点所得的结果,缺乏对复杂样品各组分(或基团)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光谱成像分析系统将光谱技术与成像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可在光谱和空间两个方面对目标样品进行分析和识别并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用红外显微成像光谱研究岩心的工作则少有报道。文章报道了应用透射和衰减全反射(ATR)两种方式对含油岩心进行了显微红外光谱成像(Mapping)的研究。从灵敏度、信噪比、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以及工作效率等方面对两种方式所得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 红外成像 透射 衰减全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琼瑶 《现代仪器》 2001年第6期22-24,共3页
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包括高压金刚石池、红外显微镜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联用技术,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快速测定微量物质的高质量红外光谱。
关键词 红外技术 法庭科学 微光级固体物证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红外光谱在摩擦学中的应用
18
作者 胡志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61-763,共3页
用显微红外光谱测定了羟基植物油脂肪酸在摩擦过程中生成聚酯的特征吸收峰νasC—O—C 的波数 ,由聚酯的折合质量分析了特征吸收峰νasC—O—C 的波数位移 ,据此导出了羟基植物油脂肪酸的抗磨性顺序规律与振动吸收峰位置的内在联系 ,合... 用显微红外光谱测定了羟基植物油脂肪酸在摩擦过程中生成聚酯的特征吸收峰νasC—O—C 的波数 ,由聚酯的折合质量分析了特征吸收峰νasC—O—C 的波数位移 ,据此导出了羟基植物油脂肪酸的抗磨性顺序规律与振动吸收峰位置的内在联系 ,合理解释了νasC—O—C 从小到大的顺序 (13,14 二羟基廿二酸 <13(14) 羟基廿二酸 =9,10 二羟基十八酸 <9,10 ,12 三羟基十八酸 <9(10 ) 羟基十八酸 )与羟基酸的抗磨性从好到差的顺序(13,14 二羟基廿二酸 >13(14) 羟基廿二酸 =9,10 二羟基十八酸 >9,10 ,12 羟基十八酸 >9(10 ) 羟基十八酸 )的一致性。 13,14 二羟基廿二酸形成网状聚酯膜 ,9(1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 摩擦学 应用 羟基植物油脂肪酸 聚酯 特征吸收 润滑剂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生化分子的同步辐射显微红外光谱成像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玉晓 劳文文 +4 位作者 王子逸 邝平 林伟德 朱红艳 戚泽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4-458,共5页
癫痫是影响所有年龄段的慢性脑功能障碍,主要特征为整个或局部脑区神经元异常同步化高频群集动作电位发放。利用神经毒素海人藻酸(KA)立体定位注射入大鼠海马,诱导大鼠产生癫痫持续状态,建立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应用同步辐射显微光谱和... 癫痫是影响所有年龄段的慢性脑功能障碍,主要特征为整个或局部脑区神经元异常同步化高频群集动作电位发放。利用神经毒素海人藻酸(KA)立体定位注射入大鼠海马,诱导大鼠产生癫痫持续状态,建立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应用同步辐射显微光谱和同步辐射显微光谱成像分析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后24小时的颞叶癫痫大鼠海马角(CA)1区神经元生物化学分子的胞内浓度和分布是否改变。结果显示反映蛋白质二级结构的酰胺Ⅰ在1 655cm-1的振动频率和属于脂类功能集团的2 800~3 000cm-1振动频率,在正常对照大鼠海马CA1神经元胞体内呈高浓度分布,但在癫痫大鼠海马CA1神经元胞体,反映蛋白质二级内呈低浓度分布,并且以细胞核分布浓度最低,但在神经元胞体外围分布浓度相对较高。属于核酸集团的1 055~1 054cm-1 PO2反对称拉伸振动在正常和癫痫大鼠海马CA1神经元胞体内分布趋势没有差异,都在胞体内呈高浓度分布,尤其在细胞核分布浓度最高。对属于酰胺Ⅰ的吸收频率进行二级导数分析显示癫痫海马神经元的酰胺Ⅰ相对于正常对照多出1个1 653cm-1附近的负峰。以上结果提示在发生癫痫持续发作后海马神经元生物化学分子的细胞分布会出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红外微光成像 生物化学成分 癫痫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R-FTIR成像技术的川贝母粉末显微光谱鉴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月 刘傲雪 +3 位作者 张久旭 李小阳 陈建波 王晶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4期421-425,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贝母粉末鉴定方法,以准确区分川贝母与其他贝母粉末,保证川贝母粉末的真实性。方法:使用ATR-FTIR成像技术直接测量贝母粉末的显微红外光谱,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归一化相对峰强度法对测量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解析,寻...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贝母粉末鉴定方法,以准确区分川贝母与其他贝母粉末,保证川贝母粉末的真实性。方法:使用ATR-FTIR成像技术直接测量贝母粉末的显微红外光谱,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归一化相对峰强度法对测量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解析,寻找川贝母与其他贝母粉末的显微红外光谱差异特征。结果:不同品种贝母粉末的显微红外光谱图像中均存在三类主要像素,分别具有淀粉粒、蛋白质和细胞壁的特征吸收信号,而川贝母粉末中主要对应于淀粉粒的第一类像素数量最多。以1200~900 cm^(-1)区域吸收峰面积为目标峰,以1700~1500 cm^(-1)区域吸收峰面积为参比峰,计算像素平均归一化相对峰强度Rm值。川贝母粉末的Rm值稳定在0.70左右,显著高于其他贝母粉末,可以作为区分川贝母和其他贝母粉末的量化指标。结论:使用ATR-FTIR成像技术,可以建立简便快速、客观量化的贝母粉末显微光谱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 川贝母 微鉴定 红外 衰减全反射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