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伴呼吸衰竭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疗效评价
1
作者 张赛 陈希 曾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0,共7页
【目的】探讨以呼吸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回顾分析初始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在伴有呼吸衰竭的NMOSD急性发作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NMOSD患者,选取出现中枢性呼... 【目的】探讨以呼吸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回顾分析初始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在伴有呼吸衰竭的NMOSD急性发作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NMOSD患者,选取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观察每例患者急性重症发作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后半年内NMOSD的拓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EDSS)。【结果】对纳入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核磁共振成像证实,本组患者脱髓鞘病灶可广泛累及延髓或(及)高颈段脊髓。本组患者以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作为初始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顺利脱离呼吸机,EDSS评分显著降低(P<0.001)。【结论】NMOSD脱髓鞘病灶累及延髓及高颈段脊髓可导致危及生命的呼吸衰竭,早期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呼吸衰竭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 延髓 高颈段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王增胜 聂玉玲 +4 位作者 郎涛 张晓燕 蔺思颖 王晓敏 毛敏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的疗效。方法采用DFPP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 目的探讨分析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联合脱敏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的疗效。方法采用DFPP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利妥昔单抗脱敏治疗DSA阳性患者,检测移植前后DSA水平,主要评估分析其植入情况。结果8例DSA性患者7例获得供者细胞稳定植入,嵌合率均为100%,1例血小板植入不良。经过DFPP、IVIG、利妥昔单抗脱敏处理后为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3911±2499),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1,P<0.001),8例患者中有3例转为弱阳性。干细胞回输第3天复测MFI(907士997),较干细胞回输前再次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5,P=0.002)。8例患者仅1例发生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脱敏联合大剂量IVIG和利妥昔单抗,尽量输注高剂量的干细胞,可以降低DSA水平促进供者干细胞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 供者特异性抗体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3
作者 张梦鸽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5-7,共3页
近年来,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技术(DFPP)作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在多种疾病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效能。DFPP基于精细的膜分离技术,能有效去除血浆中的病理物质,保留对机体有益的成分,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随着... 近年来,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技术(DFPP)作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在多种疾病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效能。DFPP基于精细的膜分离技术,能有效去除血浆中的病理物质,保留对机体有益的成分,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长,DFPP已从最初仅用于治疗免疫介导性疾病扩展至更广泛的疾病领域,包括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副蛋白血症、严重皮肤病等,并在安全性、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以及成本效益上表现出了明显优势。该文综合分析DFPP在临床应用中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在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 风湿免疫性疾病 肾脏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清除肾移植受者供体特异性抗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廖琪 蒋秋艳 +4 位作者 熊艳 王凤英 晏强 邹贵勉 眭维国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对高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清除效果。方法 4例肾移植高致敏受者共进行了7例次DFPP治疗,采用Luminex技术监测DSA的变化,观察治疗效果、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对高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清除效果。方法 4例肾移植高致敏受者共进行了7例次DFPP治疗,采用Luminex技术监测DSA的变化,观察治疗效果、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DSA的MFI[1 036(0~4 113)]较治疗前[6 446(2 999~12 905)]明显下降(Z=-2.503,P=0.012)。4例高致敏肾移植受者均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仅有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且通过术后DFPP治疗及调整免疫抑制剂得到逆转。受者随访至今移植肾功能良好,未发生排斥反应。DFPP治疗引起白蛋白水平下降。结论 DFPP可以有效清除受者体内的DSA,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高致敏人群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 肾移植 供体特异性抗体(DSA) 受者 高致敏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Luminex技术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 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巨球蛋白血症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军 陈颖 +3 位作者 范秋灵 王力宁 刘林林 冯茂玲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4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治疗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巨球蛋白血症患者1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DFPP组(8例)与常规化疗组(8例)... 目的探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治疗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巨球蛋白血症患者1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DFPP组(8例)与常规化疗组(8例),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DFPP组比常规化疗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M显著下降(t=4.192,P<0.01)。疗效评价:DFPP组8例中,7例DFPP同时联合化疗,2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因肝功能严重异常未联合化疗,未缓解;常规化疗组8例患者仅予MPT方案化疗,0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结论DFPP是治疗巨球蛋白血症的安全、有效、快捷的治疗方法之一。DFPP联合化疗可以迅速缓解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快速改善血生化指标,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球蛋白血症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吴福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9期91-92,共2页
目的探究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取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免疫抑制剂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抗核抗体(ANA)、双链DNA抗体(抗-ds DNA)、免疫球蛋白A(Ig A)、Ig G... 目的探究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取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免疫抑制剂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抗核抗体(ANA)、双链DNA抗体(抗-ds DNA)、免疫球蛋白A(Ig A)、Ig G、Ig M、白蛋白和C3、C4等指标情况。结果 20例患者治疗前后抗核抗体、ANA抗体、Ig A、Ig G、Ig M、白蛋白和C3、C4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患者好转,3例持续活动。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通过DFPP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能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的致病因子,同时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近期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症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吴燕红 贺西南 +4 位作者 马晓露 庞学丰 刘欢 黄仁发 蒙宇华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年第4期22-24,28,共4页
目的:观察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症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例,对照组8例,均采用标准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同时治疗组予以双重... 目的:观察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症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例,对照组8例,均采用标准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同时治疗组予以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术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血小板、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补体C3、血沉、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皮肤紫癜及女性患者月经量过多现象均有好转。治疗2周后治疗组抗双链DNA抗体及抗核抗体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天后及治疗1周后血小板计数较前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2天后及治疗1周后患者血小板计数较前稍有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复查血Ig均下降,血沉、C3均升高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IgA下降、血沉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重症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初急性期,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辅以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术治疗,可起到短期内迅速缓解症状效果,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从病因上为治疗创造时机,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血浆置换 双重滤过 血小板减少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谦受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2期115-116,共2页
目的为运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收治的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DFPP联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资料。比较治疗2~3周后抗核抗体、双链DNA抗体、IgA、IgG、Ig... 目的为运用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收治的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DFPP联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资料。比较治疗2~3周后抗核抗体、双链DNA抗体、IgA、IgG、IgM、白蛋白、C3、C4等指标的变化,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DFPP治疗前后ANA、抗-dsDNA、IgA、IgG、IgM、白蛋白、C3、C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DFPP联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清除血液中与免疫有关的致病因子,改善血生化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降低肾移植受者供体特异性抗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玉荣 杨宁 《黑龙江医学》 2020年第2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究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降低肾移植受者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例肾移植致敏受者进行DFPP治疗,时间段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其DSA的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肾存活率达到100.00%;... 目的探究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降低肾移植受者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例肾移植致敏受者进行DFPP治疗,时间段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其DSA的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肾存活率达到100.00%;平均置换血浆量与弃浆量分别为(4552±485)ml与(935±110)ml;相比治疗前,治疗后的补体、免疫球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结论对肾移植受者给予DFPP治疗,便于将其体内的DSA有效清除,安全性较高,可有效预防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值得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受者 特异性抗体 血浆置换 双重滤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研究
10
作者 李晓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7期29-32,共4页
近年来,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该技术可清除人体内的致病物质,替代肝肾发挥解毒的作用,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DFPP技术最初用于治疗免疫紊乱介导的各类疾病,近... 近年来,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该技术可清除人体内的致病物质,替代肝肾发挥解毒的作用,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DFPP技术最初用于治疗免疫紊乱介导的各类疾病,近年来该技术的治疗范围已扩大到200多种疾病(包括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副蛋白血症、严重的皮肤病等)。现阶段,DFPP技术已成为继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后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第三大手段。现就DFPP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 风湿免疫性疾病 肾脏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珊 杨爽 +5 位作者 王力宁 谭明旗 范秋灵 姚丽 栗霄立 马健飞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68-570,共3页
目的评价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98-04-30—2006-04-20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的5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DFPP组(治疗组25例)与非DFPP组(对照组25例)。治疗组全部应用DFPP治... 目的评价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98-04-30—2006-04-20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的5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DFPP组(治疗组25例)与非DFPP组(对照组25例)。治疗组全部应用DFPP治疗,同时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照组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时间为2~3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补体C4、白蛋白升高,IgG、IgA、IgM、γ-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IgG、红细胞沉降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ANA抗体及ds-DNA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FPP联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SLE可改善血生化指标,降低自身抗体,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
原文传递
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被引量:2
12
作者 宫超 田嘉玲 +2 位作者 李庆周 刘伯英 黄克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双重滤过 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1
13
作者 宫超 田嘉玲 +2 位作者 李庆周 刘伯英 周惠芳 《河北医药》 CAS 2000年第10期758-759,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行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彦珊 《医疗装备》 2020年第21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行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 目的探讨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行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血细胞分离机行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肌酐、尿酸水平及治疗安全性、卡氏评分(KPS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行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整体效果较优,可降低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细胞分离机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 化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和血浆置换对ABO血型不容肾移植受者术前血型抗体去除效果单中心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昊 董树岭 +5 位作者 杨乾坤 韩月 王书亚 靳慧芳 郑露 唐悦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3期325-331,共7页
目的 对比研究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对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ABO incompatible kidney transplantation,ABOi-KT)术前血型抗体去除效果。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 对比研究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对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ABO incompatible kidney transplantation,ABOi-KT)术前血型抗体去除效果。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2月—2023年12月ABOi-KT术前36例单纯DFPP和27例单纯PE受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每次治疗前后抗体效价,并对其进行差异化分析。结果 DFPP组和PE组分别进行了98次和82次治疗;DFPP和PE治疗后血型抗体效价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DFPP和PE均显示出对高效价抗体较好的去除效果,DFPP对效价≥32组IgG抗-A、IgG抗-B和IgM抗-B抗体去除效果优于效价≤16组(P<0.05),PE治疗对效价≥32组IgM抗-A和IgM抗-B抗体去除效果优于效价≤16组(P<0.05);整体上,DFPP和PE对不同类型抗体去除效果均无显著差异,但当效价≥32时,DFPP和PE均显示出对IgM类抗体较好的去除效果,PE更为明显;PE对抗-A抗体去除效果优于DFPP,这种优势主要表现为,当效价≤16时,PE较DFPP表现出对IgG抗-A抗体较好的去除效果(P<0.05),当效价≥32时,PE较DFPP表现出对IgM抗-A抗体较好的去除效果(P<0.05),两种方法对其他血型抗体的去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FPP和PE均可显著降低血型抗体效价,两种方法均对高效价抗体去除效果较好。除PE对低效价IgG抗-A和高效价IgM抗-A抗体去除效果较DFPP好外,两种方法对其他血型抗体去除效果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 ABO血型不相容 肾移植 抗体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93例临床观察
16
作者 宫超 刘伯英 +2 位作者 田嘉玲 李庆周 马志琴 《四川医学》 CAS 2000年第11期982-983,共2页
关键词 双重滤过 血浆置换疗法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血透机进行双重滤过膜式血浆成分分离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宝顺 徐显章 +2 位作者 刘玉英 陈娟 闫秀红 《天津医药》 CAS 1996年第6期373-375,共3页
血浆置换疗法(plasma exchang,PE)近年发展较快,1979年Agishi首次将双重滤过膜式血浆成分分离(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用于临床,由于可选择地去除血液中某些特定物质,使置换疗法的效果及安全性大大提高。但进行DFPP需... 血浆置换疗法(plasma exchang,PE)近年发展较快,1979年Agishi首次将双重滤过膜式血浆成分分离(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用于临床,由于可选择地去除血液中某些特定物质,使置换疗法的效果及安全性大大提高。但进行DFPP需要膜式血浆成分分离机,价格昂贵。1992年起笔者根据血浆成分分离技术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机 双重滤过 血浆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
18
作者 杨永祥 徐显章 李宝顺 《透析与人工器官》 1996年第Z1期5-6,共2页
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天津市民族医院血浆置换研究室杨永祥,徐显章,李宝顺我院近年来采用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DFPP)对3例狼疮性肾炎(LN)进行17次的治疗。方法:使用自行研究的DF... 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天津市民族医院血浆置换研究室杨永祥,徐显章,李宝顺我院近年来采用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DFPP)对3例狼疮性肾炎(LN)进行17次的治疗。方法:使用自行研究的DFPP治疗系统,血流量100m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双重滤过 选择性 狼疮性肾炎 循环免疫复合物 高丙球蛋白血症 肾脏病 免疫病理学 民族医院 治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膜过滤血浆置换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伴高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永新 尹青松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7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双重膜过滤血浆置换(DFP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伴高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MM伴高球蛋白血症患者采用DFPP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其血清白蛋白、球蛋白、M蛋白、血沉(ESR)、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 目的探讨双重膜过滤血浆置换(DFP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伴高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MM伴高球蛋白血症患者采用DFPP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其血清白蛋白、球蛋白、M蛋白、血沉(ESR)、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β2-微球蛋白(β2-M)变化,记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置换前比较,置换后患者血清球蛋白、M蛋白、ESR明显下降(P均<0.05);而Fib、β2-M及D-D下降及白蛋白升高不明显(P均>0.05),Hb无明显变化;均未出现严重过敏、血小板减少、低钙血症、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DFPP治疗短期内MM伴高球蛋白血症患者的多种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可为MM的有效治疗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高球蛋白血症 双重血浆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双重膜式血浆置换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八例报告
20
作者 李宝顺 徐显章 《天津医药》 CAS 1994年第11期674-675,共2页
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DFPP)是选择性除去或减少病理性血浆成分的血浆分离方法。Agishi 1979年首次用于临床,已在多学科领域发挥其独特的治疗作用,尤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脂血症等疗效肯定。我院自1992年起... 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DFPP)是选择性除去或减少病理性血浆成分的血浆分离方法。Agishi 1979年首次用于临床,已在多学科领域发挥其独特的治疗作用,尤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脂血症等疗效肯定。我院自1992年起对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进行了38次DFPP治疗,疗效满意。 对象与方法 一、本组8例均符合ARA的RA诊断标准。男2例、女6例,年龄26~65岁,平均40岁。其中1例合并干燥综合征。病程0.5~16年,平均8.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浆置换 双重滤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