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在“臀坐式”骶尾椎急性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1
作者 尚晓情 陈英敏 +3 位作者 刘向 高慧敏 贾秀川 暴云锋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6期725-732,共8页
目的:使用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评估不同经验医师诊断“臀坐式”骶尾椎急性损伤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1月至2024年1月因急性外伤导致骶尾部疼痛的29例患者,共174块椎体(145块骶椎、29块尾椎),获取其MRI及DECT数据;以MRI结果... 目的:使用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评估不同经验医师诊断“臀坐式”骶尾椎急性损伤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1月至2024年1月因急性外伤导致骶尾部疼痛的29例患者,共174块椎体(145块骶椎、29块尾椎),获取其MRI及DECT数据;以MRI结果为参考,3名放射科医师(诊断经验分别为1、4和10年)分别使用常规CT和VNCa彩色编码图进行分析。结果:使用VNCa技术后,3名医师诊断一致性Kappa值显著提升,分别从0.452、0.615、0.735提升至0.775、0.825、0.897,诊断正确率显著提高,分别为92.5%、94.3%和96.6%,3名医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定量分析表明,正常骨髓的平均VNCa CT值为(-84.2±20.3) HU,骨髓水肿(BME)为(-37.4±18.8) HU,两者有显著差异;以MRI为标准,VNCa CT值区分正常骨髓和BME的AUC为0.962,最佳截断值为-57.1 HU,对应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9%和90.2%。结论:DECT VNCa技术显著提高了不同经验医师诊断骶尾椎急性损伤的效能,尤其对经验不足的医师,VNCa CT值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磁共振成像 虚拟去 骶尾骨 骨髓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玉婷 姜永宏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VNCa)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临床拟诊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常规CT、VNCa和MR图像。共172个髋关节,其中股骨头坏死120个,正常股骨头52个。以MRI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阅片者1、2分别进... 目的:探讨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VNCa)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临床拟诊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常规CT、VNCa和MR图像。共172个髋关节,其中股骨头坏死120个,正常股骨头52个。以MRI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阅片者1、2分别进行两次诊断分析:A组仅使用常规CT图像,B组使用常规CT和VNCa图像,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测量并比较股骨头坏死区与正常股骨头在VNCa和常规CT(rCT)图像上的CT值(CTVNCa和rCT),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A组中阅片者1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50、0.962、0.814、0.978和0.577;阅片者2分别为0.791、0.952、0.843、0.979和0.667。B组中阅片者1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33、0.904、0.919、0.957和0.855;阅片者2分别为0.958、0.923、0.948、0.966和0.868。B组的诊断敏感度、符合率和阴性预测值较A组明显提高,曲线下面积分别由0.559、0.545提高到0.899、0.879。两位阅片者测量的股骨头坏死区的CTVNCa值均显著高于正常股骨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294,P<0.0001;Z=-7.876,P<0.0001)。两位阅片者测量的股骨头坏死区和正常股骨头的常规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27,P=0.220;Z=-0.994,P=0.345)。结论:基于双能CT的VNCa技术可用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且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虚拟去 双能ct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评估骨髓损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涂宁 文之 +5 位作者 李洁兰 杨昊 刘博 唐鹏 周洁 吴光耀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CT(dual energy CT,DECT)在评估骨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例病史完整的急性关节损伤患者的MRI和DECT资料。由2位副高级职称的骨关节系统影像科医师(Z和X)采用双盲法对DECT虚拟去钙图像进行评级(4级法),以骨髓水... 目的:探讨双能CT(dual energy CT,DECT)在评估骨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例病史完整的急性关节损伤患者的MRI和DECT资料。由2位副高级职称的骨关节系统影像科医师(Z和X)采用双盲法对DECT虚拟去钙图像进行评级(4级法),以骨髓水肿作为骨髓损伤的图像指标,参照MRI平扫(含抑脂T2WI)图像,评级一致后纳入统计分析。结果:在11例中,纳入统计253个区域。将1级定为阳性,阅片人Z判定DECT图像对骨髓水肿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93.8%、83.30%、89.2%,准确度为87.8%,K=0.681;阅片人X判定相应各值为67.9%、90.9%、76.8%、86.4%,准确度为83.8%,K=0.607。将1级和2级定为阳性,阅片人Z相应各值为55.7%、90.6%、83.1%、71.0%、74.7%,K=0.475;阅片人X相应各值为52.2%、88.4%、78.9%、68.9%、71.9%,K=0.418。测量各分区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CT值绘制ROC曲线,若将1级图像定为阳性,则胫骨上段及股骨下段AUC值分别为0.883和0.941。若将1级和2级图像定为阳性,则胫骨上段及股骨下段AUC值分别为0.786和0.943。结论:DECT虚拟去钙技术可去除骨中的钙质,直观显示骨髓水肿,提示骨髓损伤;CT值可作为骨髓水肿程度的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虚拟去 骨髓水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在评估骨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乔波 张小权 常小宁 《影像视觉》 2016年第4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在评估骨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31例骨髓损伤患者,通过MRI及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对患者进行扫查。对比CT虚拟去钙技术与MRI在股骨下端及胫骨上... 目的:探讨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在评估骨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31例骨髓损伤患者,通过MRI及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对患者进行扫查。对比CT虚拟去钙技术与MRI在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骨髓损伤分区的诊断结果,统计CT虚拟去钙技术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CT虚拟去钙技术在股骨下端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5%(35/47)、99.3%(139/140)、97.2%(35/36)、92.1%(139/151),胫骨上端分别为92.3%(60/65)、100.0%(124/124)、100.0%(60/60)、96.1%(124/129)。结论:采用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诊断骨髓损伤具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 MRI 骨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中的应用
5
作者 谷世立 何玉华 +1 位作者 张梦 梁长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74-176,共3页
目的 探究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中应用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选取我院5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患者,依据BASDAI评分进行分组,分为早期急性期(平均分≥6.0分)、慢性活动期(平均分... 目的 探究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中应用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选取我院5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患者,依据BASDAI评分进行分组,分为早期急性期(平均分≥6.0分)、慢性活动期(平均分在4.0-6.0分之间)各25例,均进行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预测,对比其预测价值,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在年龄、病程及SPARCC评分中无差异(P>0.05),且早期急性期ESR、CRP低于慢性活动期(P<0.05)。骨髓水肿SPARCC评分与病情活动性BASDAI评分呈正相关(rs=0.682,P<0.05)。早期急性期VNCa CT、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及rCT值高于慢性活动期(P<0.05)。本次研究以MRI图像显示骨髓水肿区域为“金标准”发现,使用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检测的阳性检出率较低(P<0.05)。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AUC值均较高(P<0.05)。结论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 骨髓水肿 双能ct虚拟去技术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利用虚拟去钙成像技术诊断四肢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的临床应用研究
6
作者 戴顺钦 何晓清 +3 位作者 谭文婵 梁汉欢 彭可雨 梁东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2期64-66,69,共4页
目的:探究双能CT利用虚拟去钙成像技术诊断四肢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的临床应用。方法:择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高州市人民医院四肢关节创伤患者60例,均采用双能CT利用虚拟去钙成像技术诊断,以MRI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研究。分析... 目的:探究双能CT利用虚拟去钙成像技术诊断四肢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的临床应用。方法:择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高州市人民医院四肢关节创伤患者60例,均采用双能CT利用虚拟去钙成像技术诊断,以MRI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研究。分析阳性及阴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MRI与双能CT利用虚拟去钙成像在显示骨髓水肿区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阳性及阴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关节创伤患者采用双能CT利用虚拟去钙成像技术诊断,与MRI图像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当,且能够直观呈现骨髓水肿情况,清晰显示骨髓水肿区域,诊断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髓水肿 双能ct利用虚拟去成像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与MRI对椎体新鲜骨折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彬 陈士新 张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分析双能量CT虚拟去钙(VNCa)技术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椎体新鲜骨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86例椎体新鲜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MRI、双能量CT对患者进行检查,并以MRI结果作为诊... 目的分析双能量CT虚拟去钙(VNCa)技术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椎体新鲜骨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86例椎体新鲜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MRI、双能量CT对患者进行检查,并以MRI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常规CT、VNCa图主观评价和CT差值评价在椎体新鲜骨折骨髓水肿(BME)中的诊断效能及其检查结果与MRI的Kappa检验一致性;另测量常规CT图和VNCa图椎体新鲜骨折患者真阳性区和真阴性区的CT值,并采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检验VNCa CT值与常规CT值的相关性。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86例患者T 0~L 5水平中共420个椎体,其中260个BME(胸椎64个,腰椎96个);1、2、3、4级信号分别有160、98、76、86个。常规CT评价椎体新鲜骨折BME与MRI成像的Kappa系数为0.715,一致性较强;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241、145、15、19例。VNCa图主观评价椎体新鲜骨折BME与MRI成像的Kappa系数为0.835,一致性很强;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255、157、3、5例。CT差值评价椎体新鲜骨折BME与MRI成像的Kappa系数为0.859;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257、158、2、3例。椎体新鲜骨折真阳性区常规CT值和VNCa CT值分别为278.56±20.64、-72.65±10.12,均高于真阴性区(197.54±20.54、-90.58±1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新鲜骨折患者的骨髓VNCa CT值与常规CT值呈负相关(P<0.05)。常规CT对椎体新鲜骨折患者BME的诊断价值一般,AUC值0.784;VNCa CT和CT差值对椎体新鲜骨折患者BME的诊断价值较高,AUC值分别为0.867、0.874。结论双能量VNCa在鉴别诊断椎体新鲜骨折中具有较为可靠的准确性,且与MRI的一致性较高,有利于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新鲜骨折 双能ct虚拟去技术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用于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8
作者 李土娇 揭育添 +2 位作者 兰莹 林晓锐 龙成 《大医生》 2024年第7期120-122,共3页
目的研究双能量CT虚拟去钙(VNCa)技术在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BME)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骶髂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伴发BME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8... 目的研究双能量CT虚拟去钙(VNCa)技术在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BME)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骶髂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伴发BME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8例,未发生BME)和观察组(40例,骶髂关节炎BME),患者均接受MRI和双能量CT VNCa技术检查,记录CT值,分析其判断骶髂关节炎BME的价值。结果经MRI证实40例伴发BME,双能量CT VNCa技术检查与MRI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687,P<0.05),双能量CT VNCa技术诊断骶髂关节炎BME的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83.33%,准确率为86.21%,阳性预测值为92.11%,阴性预测值为75.00%。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髂骨VNCa CT值判断骶髂关节炎BM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8(P<0.05),敏感度为0.833,特异度为0.525。结论VNCa技术用于骶髂关节炎BME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以髂骨VNCa CT值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虚拟去技术 核磁共振 骶髂关节炎 骨髓水肿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虚拟去钙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指标分析
9
作者 王树昌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2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双能量CT虚拟去钙(VNCa)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指标分析。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阳信县商店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均进行腰椎双能量CT和MRI检查,根据Pfirrmann分级评估腰... 目的:观察双能量CT虚拟去钙(VNCa)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指标分析。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阳信县商店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均进行腰椎双能量CT和MRI检查,根据Pfirrmann分级评估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并进行分级,比较不同Pfirrmann分级(PG)患者VNCa灰度图及彩色编码图结果。结果:100例患者共检查336个腰椎间盘,不同PG级别的患者VNCa视觉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NCa视觉分型与PG呈正相关(r=0.703,P<0.001);VNCa图上,PG各级间髓核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量CT虚拟去钙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和诊断腰椎间盘退变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双能ct 虚拟去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代双源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检测胸腰椎骨髓水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林 陈佳佳 +5 位作者 龚沈初 崔志明 阮席武 保国锋 徐冠华 孙郁雨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技术在胸腰椎骨髓水肿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4名胸腰椎外伤患者的DECT和MR图像。在syngo via后处理工作站中使用Bone Marrow软件对椎体骨髓水肿进行检测和评分,同时测量椎体虚拟去钙后...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技术在胸腰椎骨髓水肿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4名胸腰椎外伤患者的DECT和MR图像。在syngo via后处理工作站中使用Bone Marrow软件对椎体骨髓水肿进行检测和评分,同时测量椎体虚拟去钙后的CT值(VNCa)和常规CT值(rCT),并测量椎体MR信号强度与椎间盘信号强度的比值(VDR)。以MR图像作为"金标准",评估主观评分(VS)和各测量结果对胸腰椎骨髓水肿的检测能力。结果:共分析了147个椎体,骨髓水肿和无骨髓水肿椎体的VNCa、rCT间存在显著差异(均为P=0.00),各CT测量参数均与VDR呈显著相关并存在线性关系(均为P=0.00)。VS、VNCa、rCT均可诊断胸腰椎骨髓水肿,其中VS、VNCa的检测效能高于rCT,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4),VS、VNCa对椎体骨髓水肿的检测效能间无显著性差异(P=0.68)。结论:第3代DECT虚拟去钙技术可显示胸腰椎椎体内的骨髓水肿,从而为临床区分椎体陈旧性或新鲜骨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水肿 第3代双源双能ct 虚拟去技术 椎体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在胸腰椎骨髓水肿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景欣 杨丽 +2 位作者 陈小玫 刘彪 黎军强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10期58-61,共4页
目的:探究在胸腰椎骨髓水肿检测中,选择双源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DSCT)取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胸腰椎骨髓水肿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在我院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进行诊断检查,并选择同期收治的体格检查未见阳性、DR及CT未见异常征象... 目的:探究在胸腰椎骨髓水肿检测中,选择双源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DSCT)取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胸腰椎骨髓水肿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在我院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进行诊断检查,并选择同期收治的体格检查未见阳性、DR及CT未见异常征象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2组实施双源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检查。对比分析2组图像诊断骨髓水肿检测价值情况。结果:观察组胫骨上端、股骨下端骨髓水肿诊断特异性分别为96.81%、97.43%,敏感性分别为97.79%、69.0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5%、86.0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55%、96.66%;对照组胫骨上端、股骨下端骨髓水肿诊断特异性分别为100.00%、98.79%,敏感性分别为91.10%、72.7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34%、91.7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98.89%。2组骨髓水肿分级具有极高的一致性,均较好,但是对比差异(PsO.05)。且2组胫骨上端、股骨下端阳性、阴性预测值,以及敏感性、特异性对比(P>0.05);观察组胫骨上端、股骨下端阴性区骨髓水肿CT值分别为(55.58±23.19)HU、(55.88±23.08)HU,阳性区骨髓水肿CT值分别为(59.64±22.97)HU、(59.61±22.87)HU;对照组胫骨上端、股骨下端阴性区骨髓水肿CT值分别为(54.86±22.95)HU、(55.55±22.30)HU,阳性区骨髓水肿CT值分别为(56.44±23.10)HU、(56.77±23.09)HU。椎体压缩性骨折骨髓水肿CT值在阴性和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胫骨、股骨,无骨髓水肿出现,则CT值测量应该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骨髓水肿患者,采用双源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诊断检查,能够取得较好诊断效果,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改善生活质量,检测胸腰椎骨髓水肿时意义重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髓水肿 检测 价值 双源双能ct虚拟去技术
原文传递
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9
12
作者 蒲学佳 胡元明 +2 位作者 吕涵青 段柯 林建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0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技术(VNCa)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有明确外伤史及膝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且临床诊断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病例40例,同一天行膝关节DECT和MRI平扫检查。将每个膝关节分成12个区...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技术(VNCa)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有明确外伤史及膝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且临床诊断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病例40例,同一天行膝关节DECT和MRI平扫检查。将每个膝关节分成12个区域(胫骨近端及股骨远端分别被分成6个区域),由两名独立的放射科医师评估膝关节VNCa图像是否存在骨髓损伤,在冠状位图像上测量正常区域和损伤区域VNCa图的CT值,并计算出两种CT值的差值。以MR图像作为“金标准”,评估主观评价和CT差值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检测能力。通过ROC曲线观察两种方法对膝关节骨髓损伤评价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使用Kappa值来检验两位放射医师对膝关节骨髓损伤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40个膝关节共480个区域,MRI显示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分别有74个和166个区域出现骨髓损伤。虚拟去钙图显示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分别有77和171个区域出现骨髓损伤。VNCa图CT差值显示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分别有76和174个区域出现骨髓损伤。VNCa图对膝关节骨髓损伤主观评价及CT差值客观客观评价分别与MRI成像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829和0.867)。主观评价及CT差值客观评价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876和0.885、92.0%和95.6%、92.2%和95.2%、84.2%和90.8%。结论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对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与MRI有较高的一致性,为临床诊断隐匿性骨折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隐匿性骨折 骨髓水肿 双能ct 虚拟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对肩关节区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荣育威 许文杰 +3 位作者 易大勇 殷咏强 李芳 饶文浩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9期5-9,共5页
目的探索研究利用双能量CT技术中的虚拟去钙(VNCa)技术应用于肩关节周围骨隐匿性骨折区的实际价值。方法整理分析30例有确切外伤史肩关节活动障碍症状等,同时临床对应诊断为肩关节周围骨隐匿性骨折的病例。对患者肩关节,行双能量CT和MR... 目的探索研究利用双能量CT技术中的虚拟去钙(VNCa)技术应用于肩关节周围骨隐匿性骨折区的实际价值。方法整理分析30例有确切外伤史肩关节活动障碍症状等,同时临床对应诊断为肩关节周围骨隐匿性骨折的病例。对患者肩关节,行双能量CT和MRI技术检查。将肩关节分割为9个部分(锁骨、肱骨上段、肩胛骨为三个大区,每个大区又细分为三个小区)。经放射科两位深资质副主任医师分别独立评估关于肩关节部位的VNCa图像的骨髓损伤情况和严重程度,并在冠状位像或矢状位像上对正常区域和骨髓损伤区域的VNCa图的CT值进行检测,最后得出正常区域CT值和损伤区域CT值,并对二者进行计算,得到二者的差值。将MR检查作为评判标准来评估医师的主观评价和正常区域与损伤区域的CT差值对肩关节隐匿性骨折病例的诊断效果。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两种方法对肩关节周围骨骨髓损伤评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使用Kappa值来检测两位诊断医师对肩关节周围骨髓损伤诊断的一致性。结果35个肩关节共350个区域,MRI显示锁骨、肱骨上段、肩胛骨共出现255个区域骨髓损伤。VNCa图中显示锁骨、肱骨上段、肩胛骨256个区域骨髓损伤。VNCa图CT差值显示锁骨、肱骨上段、肩胛骨258个区域出现骨髓损伤。在诊断肩关节骨髓损伤的主观评价中,VNCa图病灶与MRI对应的一致性指数Kappa值为0.831。在客观评价方面,即肩关节周围骨骨髓损伤的CT差值,VNCa图病灶与MRI对应的一致性指数Kappa值为0.859。主观分析与客观评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和0.889。二者的特异性分别为92.2%和95.4%,敏感性分别为92.1%和95.3%,准确度分别85.4%和90.6%。结论双能量CT VNCa技术在诊断肩关节区骨挫伤时与MRI比较有很高的一致性,为佐证临床诊断隐匿性骨折提供了很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虚拟去技术 双能ct 骨挫伤 肩关节 隐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虚拟去钙诊断骶髂关节骨髓水肿的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丹丹 王荣华 +1 位作者 武志峰 鄂林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6期1234-1239,1245,共7页
目的:初探双能CT(DECT)虚拟去钙(VNCa)诊断骶髂关节骨髓水肿(BME)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9年1月~2020年8月于本院进行MRI与DECT(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orce)检查骶髂关节的45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34岁)。DECT扫描... 目的:初探双能CT(DECT)虚拟去钙(VNCa)诊断骶髂关节骨髓水肿(BME)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9年1月~2020年8月于本院进行MRI与DECT(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orce)检查骶髂关节的45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34岁)。DECT扫描后,经VNCa处理后得到骨髓伪彩图,骨髓伪彩图由两名医师共同评估,以MRI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ECT VNCa技术在骶髂关节骨髓水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DECT VNCa技术定性诊断髂骨、骶骨骨髓水肿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0.6%、85.2%、78.4%、86.8%、83.3%及100.0%、64.9%、32.5%、100.0%、70.0%。DECT VNCa图定量测量显示的水肿面积较MRI图测量的面积小。髂骨水肿区VNCa CT值[(−71.66±72.97)Hu]高于无水肿区[(−90.27±65.85)Hu]、骶骨水肿区VNCa CT值[(−62.90±46.87)Hu]高于无水肿区[(−101.08±134.02)Hu],VNCa定量诊断髂骨、骶骨骨髓水肿的最佳截断值(cut-off value)分别为−66.40 Hu、−50.60 Hu,髂骨、骶骨的接收器工作特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0、0.706。水肿区髂骨、骶骨VNCa CT值与常规CT值存在中度负相关性。结论:DECT VNCa技术对于骶髂关节骨髓水肿诊断有一定效能,其在髂骨骨髓水肿诊断中的效能优于骶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骨髓水肿 双能ct 虚拟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虚拟平扫技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赵艳强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5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双能量CT虚拟平扫技术诊断骨质疏松症(OP)的效果。方法:将山东省沂水县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疑似患有OP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量CT虚拟平扫技术对这些患者进行检查,然后将该检查结果与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ualen...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双能量CT虚拟平扫技术诊断骨质疏松症(OP)的效果。方法:将山东省沂水县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疑似患有OP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量CT虚拟平扫技术对这些患者进行检查,然后将该检查结果与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对其进行检查的结果相比较,总结用双能量CT虚拟平扫技术诊断其病情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用双能量CT虚拟平扫技术对这80例患者进行检查的结果显示,其中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有61例。用DXA对这80例患者进行检查的结果显示,其中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有62例。用双能量CT虚拟平扫技术诊断这80例患者病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8.71%(55/62)、66.67%(12/18)和83.75%(67/80)。结论:用双能量CT虚拟平扫技术诊断OP的敏感性和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虚拟平扫技术 骨质疏松症 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双能量CT视觉评估和定量分析对椎体骨髓水肿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张发平 束玲玲 +3 位作者 戴春宏 邢斌 宋方 朱通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VNCa)技术中视觉评估(VE)和定量分析对椎体骨髓水肿(BM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60例胸腰椎新鲜骨折(观察组)及60例陈旧性骨折(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MRI结果...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VNCa)技术中视觉评估(VE)和定量分析对椎体骨髓水肿(BM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60例胸腰椎新鲜骨折(观察组)及60例陈旧性骨折(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MRI结果为参考,将DECT的VE结果与之对比,分析1.75和1.45斜率对BME的诊断效能;比较新鲜与陈旧性骨折的定量参数(vCT、rCT、CaD、FF、ΔvCT)差异并绘制ROC曲线,采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差异;进一步评估VE与定量参数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1.75与1.45斜率VE诊断新鲜与陈旧性骨折的敏感度分别为88.0%、69.3%,特异度分别为93.8%、87.5%,1.75斜率的诊断符合率为90.3%,高于1.45斜率的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7,P<0.05)。椎体新鲜与陈旧性骨折的vCT、rCT、FF、Δv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ΔvCT值的AUC值最高(0.96),诊断阈值为28.5 HU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3%、96.2%,与其他定量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的Youden指数(0.82)高于vCT(0.62)而略低于ΔvCT(0.86);VE与定量参数联合的AUC值(0.95)低于ΔvCT。结论:VNCa技术VE和定量分析对椎体骨髓水肿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两者联合的诊断价值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骨髓水肿 双能ct 虚拟去技术 骨折 压缩性 视觉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技术在肌骨成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健 赵宏伟 苏京锁 《当代医学》 2018年第29期182-186,共5页
近年来,双能CT成像技术的发展及新型双能CT设备的研发促进了该技术在临床的快速推广及应用。与传统CT成像技术相比较,双能CT技术可对组织成分进行分析,减少伪像,进行图像优化,且较常规CT能大幅提高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密度对比分辨... 近年来,双能CT成像技术的发展及新型双能CT设备的研发促进了该技术在临床的快速推广及应用。与传统CT成像技术相比较,双能CT技术可对组织成分进行分析,减少伪像,进行图像优化,且较常规CT能大幅提高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密度对比分辨率,因此具有极大的应用优势。本文将对双能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肌骨成像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简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肌骨成像 痛风 虚拟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价值研究
18
作者 李雯雯 张翼 +2 位作者 刘锴 李勃 丁娟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4年第5期305-310,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VNCa)技术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24年2月至2024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收治的膝关节急性骨外伤患者30例,均有明确外伤史及膝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患者均行...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VNCa)技术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24年2月至2024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收治的膝关节急性骨外伤患者30例,均有明确外伤史及膝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患者均行膝关节DECT和MRI平扫检查。将每个膝关节分为12个区域(胫骨上端及股骨下端分别6个区域),在VNCa图像上评估膝关节的骨髓水肿情况,记录分区骨髓水肿的检出率,以MRI检查图像作为参考标准,评估DECT对隐匿性骨折的定性诊断效能;测量融合系数为0.5的混合加权图像(类似于120 kV常规图像,以下简称为常规图像)及VNCa图像股骨下端骨髓水肿阳性区域、胫骨上端骨髓水肿阳性区域及相对应正常区域的CT值,计算CT值差值并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ECT对膝关节骨髓水肿的诊断价值。结果30例患者膝关节共360个区域,MRI显示股骨下端67个、胫骨上端102个区域出现骨髓水肿,VNCa图像显示股骨下端72个、胫骨上端112个区域。以MRI图像为判断标准,DECT VNCa诊断股骨下端骨髓水肿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2.54%、91.15%、86.11%、95.37%、91.67%,与MRI诊断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747,P<0.05);DECT VNCa诊断胫骨上端骨髓水肿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4.12%、79.49%、85.71%、91.18%、87.78%,与MRI诊断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824,P<0.05)。VNCa图像股骨下端骨髓水肿区域CT值为(-19.30±20.31)Hu,高于同层面对应正常区域的(-90.30±13.08)Hu;VNCa图像胫骨上端骨髓水肿区域CT值为(-11.25±15.98)Hu,高于同层面对应正常区域的(-97.02±14.01)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VNCa图像CT值诊断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骨髓水肿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0.857,灵敏度分别为85.70%、78.10%,特异度分别为78.57%、93.33%;常规图像CT差值诊断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骨髓水肿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0.740、0.734,灵敏度分别为64.30%、76.69%,特异度分别为92.86%、68.75%;VNCa图像CT值差值诊断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骨髓水肿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0.804、0.859,灵敏度分别为71.40%、93.32%,特异度分别为85.71%、84.38%。结论DECT VNCa能直观观察隐匿性骨折骨髓水肿区域,且在评价膝关节骨髓水肿方面与MRI有很高的一致性,为临床诊断隐匿性骨折提供依据。VNCa图像上测量CT值可用于骨髓水肿的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骨折 虚拟去技术 双能ct 骨髓水肿 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的虚拟去钙技术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周围骨髓水肿的检出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淑辉 李天然 +5 位作者 卢晶 武艳斌 张鹏举 尚柳彤 钟燕 杨本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3-539,共7页
目的以MRI为参考标准,评价双能CT的虚拟去钙(VNCa)技术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NFH)周围骨髓水肿(BME)的检出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非创伤性ONFH患者,分析其MRI及双能CT图像。以MRI图像的... 目的以MRI为参考标准,评价双能CT的虚拟去钙(VNCa)技术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NFH)周围骨髓水肿(BME)的检出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非创伤性ONFH患者,分析其MRI及双能CT图像。以MRI图像的评价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计算两名放射科医师在VNCa彩色编码图像上主观判断ONFH周围BME的诊断效能。比较VNCa图像和MRI显示的BME范围的差异,并比较正常骨髓和BME的传统CT值及VNCa CT值的差异。对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CT值勾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找出区分正常骨髓和BME的阈值,评价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ONFH患者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9±12)岁;其中双侧髋关节18例,单侧髋关节12例,共48个髋关节,其中34个髋关节在MRI上显示BME。两名医师在VNCa彩色编码图上主观检出BME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准确度分别为97.1%(33/34)和97.1%(33/34)、92.9%(13/14)和71.4%(10/14)、97.1%(33/34)和89.2%(33/37)、92.9%(13/14)和90.9%(10/11)、95.8%(46/48)和89.6%(43/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NCa彩色编码图像与MRI对BME范围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160)。两名放射科医师测量的传统CT值和VNCa CT值的一致性较好,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48(95%CI:0.908~0.971)、0.982(95%CI:0.969~0.990)。正常骨髓的传统CT值为(400.7±82.8)HU,BME的传统CT值为(443.7±65.7)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正常骨髓的VNCa CT值为(-103.1±27.8)HU,BME的VNCa CT值为(-32.9±25.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基于VNCa CT值区分正常骨髓和BME的AUC为0.958(95%CI:0.857~0.995),最佳截断值为-74.5 HU,当VNCa CT值>-74.5 HU时,诊断BME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和准确度分别为97.1%、92.9%、97.1%、92.9%和95.8%。结论双能CT的VNCa技术对非创伤性ONFH周围BME的检出效能较高,且能准确显示BME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髓水肿 虚拟去 双能ct
原文传递
双能量CT虚拟去钙技术检测胸腰椎骨髓水肿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张静 王晓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02-105,共4页
评估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技术(VNCa)在胸腰椎区域骨髓水肿检测中的实际应用效能。 方法 2023年1月至6月期间,收集我院骨科收治的30例胸腰椎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患者DECT与MRI影像数据,利用影像专业软件对椎体骨髓水肿进行... 评估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技术(VNCa)在胸腰椎区域骨髓水肿检测中的实际应用效能。 方法 2023年1月至6月期间,收集我院骨科收治的30例胸腰椎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患者DECT与MRI影像数据,利用影像专业软件对椎体骨髓水肿进行自动识别与量化评分。计算比较虚拟去钙后的CT值(VNCa)以及混合能量图像的常规CT值(rCT),分析其与椎体与椎间盘信号强度的比值(VDR)的相关性。以MRI作为诊断基准,分析主观评分(VS)及各项CT测量指标在检测胸腰椎骨髓水肿中的效能。结果 筛选出131个胸腰椎椎体样本,骨髓水肿椎体的VNCa、rCT值均显著高于无骨髓水肿椎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NCa、rCT值与VDR呈线性相关性,ROC结果显示,VS与VNCa的AUC值均高于rCT。 结论 DECT的VNCa技术能够有效揭示胸腰椎椎体内的骨髓水肿情况,为临床医师在区分椎体骨折新旧程度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虚拟去技术 胸腰椎骨髓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