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青霉烯类双联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裘琳琳 丁云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双联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3次/...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双联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3次/天;试验组予以碳青霉烯类双联法,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 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3次/天,注射用美罗培南500 m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3次/天。2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治疗结束后,比较患者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情况、血清指标、白细胞计数、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8.29%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80%较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63.41%相比,试验组临床细菌清除率为85.37%较高(P<0.05)。治疗后2组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以及白细胞计数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以及白细胞计数水平较低(P<0.05)。2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水平升高,生活质量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水平较高,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碳青霉烯类双联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疗效优于头孢哌酮,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 双联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程对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2
作者 王婷 王昆 +2 位作者 张金龙 魏迎丽 邹佳莹 《河北医学》 2025年第2期264-270,共7页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时程对冠状动脉(冠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并诊断为MINOCA患者111例,根据DAPT治疗持续时间分为短程D...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时程对冠状动脉(冠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并诊断为MINOCA患者111例,根据DAPT治疗持续时间分为短程DAPT组(持续1~3个月DAPT组,59例)和长程DAPT组(持续3~6个月DAPT组,52例)。绘制Kaplan-Meier曲线并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估DAPT时程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短程DAPT组和长程DAPT组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3.7%和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6)。Kaplan-Meier分析提示短程DAPT的主要终点结果与长程DAPT相似(log-rank P=0.535)。Cox回归分析显示,与短期DAPT相比,长期DAPT与主要终点事件风险降低无关(风险比[HR]:1.310,95%置信区间[CI]:0.582~2.399,P=0.514)。至于安全性终点,未观察到BARC 1-5型出血事件存在差异(HR:0.439,95%CI:0.080~2.399,P=0.342)。结论:考虑到相似的缺血事件发生率和较低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在MINOCA患者中短程DAPT可能优于长程DA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 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理用药评价
3
作者 乔天然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25-028,共4页
探讨以临床上患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为基础,采用双重抗血小板聚集疗法,对其合理用药价值的探讨与评价。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4年6月,选择河北省宁晋县医院1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00名,采用随机化方法进行分组,并将其分成两... 探讨以临床上患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为基础,采用双重抗血小板聚集疗法,对其合理用药价值的探讨与评价。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4年6月,选择河北省宁晋县医院1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00名,采用随机化方法进行分组,并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包括50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含50例病例,实施常规治疗+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比各组之间的合理用药价值。结果 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呈现数据对比显示无较大差别(P>0.05)。比较两组之间的凝血功能状况,方法 实施前,组间数据差别较小(P>0.05),方法 后,显示观察组病患的纤维蛋白原检验值处于更低水平,其凝血酶时间检测值、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值显示均为更高水平(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血压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资料差异很小(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值、收缩压、舒张压测量值均显示为更低走向(P<0.05)。观察组病患治疗效果评估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临床罹患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实施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不仅治疗安全,还能改善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维持血压水平,增进治疗效果,提高用药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阿托伐他汀 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预后研究
4
作者 乔曼丽 马立萍 +1 位作者 苏崇弘 温雪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01-805,共5页
目的探讨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风险和获益。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128例作为... 目的探讨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风险和获益。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128例作为观察组,有高血压但无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15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PCI术后均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治疗,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疗效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安全性终点为脑出血和主要出血。DAPT时间>12个月为延长DAPT,DAPT时间≤12个月为未延长DAPT。对影响终点事件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病史(P=0.029)、急性心肌梗死(P=0.027)是高血压PCI患者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延长DAPT是其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0.351,P<0.001)。亚组分析中,延长DAPT增加既往高血压脑出血PCI患者主要出血风险(风险比=6.650,P=0.036),但未降低MACCE风险(P=0.349)。延长DAPT未增加既往高血压PCI患者主要出血风险(P=0.538),但能明显降低MACCE风险(风险比=0.356,P=0.044)。结论延长DAPT增加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主要出血风险,DAPT需控制在12个月之内。延长DAPT在降低既往高血压PCI患者MACCE风险的同时,没有增加其主要出血的风险,建议适当延长DAPT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主要出血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中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45例分析
5
作者 肖伟哲 王传强 +3 位作者 杨扬 陈柯 刘婧 肖文良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443-446,共4页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个月内意外中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45例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以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功进行PCI并置入至少1枚支架(除外急性S...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个月内意外中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45例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以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功进行PCI并置入至少1枚支架(除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或非药物球囊治疗以及同时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者487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术后1个月内意外中断DAPT患者45例进行分析,随访其临床结局。结果45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48~80(61.7±15.3)岁。中断DAPT原因包括:出血35例;恶性肿瘤手术3例(含2例出血患者);创伤5例;血液病2例;自行终止DAPT 2例。停药期间有低分子肝素替代治疗的6例患者均未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其他MACE;无抗栓替代治疗的39例患者中,5例发生了支架内血栓和急性心肌梗死(11.1%,5/45),除1例为PCI术后2周自行停用DAPT者,其余4例均为PCI术后2周内合并出血患者,停用DAPT时间均在10 d以上,支架内血栓形成分别发生于停用DAPT后第10天、第11天、第11天、第13天,其中2例并发急性左心衰竭,1例死亡;另有1例因脑干出血死亡。结论PCI术后过早停用DAPT潜在很大风险,停药时间早、停药持续时间长、无替代治疗者风险尤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性与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不良事件的关系
6
作者 张剑波 史琦玉 +1 位作者 胡亚民 李晓红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3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性与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患者出血事件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就诊并完成PCI且门诊随访的22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性与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患者出血事件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就诊并完成PCI且门诊随访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为血小板低反应组(100例)和血小板高反应组(120例),并根据患者PCI后12个月是否发生出血分为出血组(41例)和未出血组(179例)。比较两组患者PCI后12个月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DAPT评分、PRECISE-DAPT评分、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三者联合对患者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PCI后12个月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PCI后12个月,血小板低反应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2.00%,明显高于血小板高反应组的4.17%(P<0.05);血小板低反应组的轻微出血发生率为20.00%,明显高于血小板高反应组的5.00%(P<0.05)。出血组DAPT评分明显低于未出血组(P<0.05),PRECISE-DAPT评分和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DAPT评分、PRECISE-DAPT评分、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三者联合检测预测出血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95%CI(0.777,0.879)],0.641[95%CI(0.574,0.705)],0.891[95%CI(0.842,0.929)],0.949[95%CI(0.911,0.974)],对应的特异度分别为70.39%,77.09%,69.83%,86.59%,灵敏度分别为87.80%,48.78%,90.24%,92.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化道溃疡史、DAPT评分、PRECISE-DAPT评分、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均是PCI后12个月发生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显示,DAPT评分每降低1分,增加10分的权重;PRECISE-DAPT评分每增加5分,增加5.2分的权重;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每增加2分,增加10分的权重;有消化道溃疡史增加19.8分的权重。Bootstrap法内部验证显示,H-L检验结果为χ^(2)=7.541,P=0.563,模型有良好的校准度;Calibration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的出血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间的一致性良好,AUC为0.908[95%CI(0.845,0.970)],预测模型的区分度良好。结论氯吡格雷血小板低反应性可影响PCI后DAPT患者出血事件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DAPT评分、PRECISE-DAPT评分、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对出血事件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性 经皮冠脉介入术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作用
7
作者 李彩榕 李雅超 +7 位作者 雷梦杰 杨彦立 王敬尧 孙雪 安蕾 周海立 赵志刚 薛增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10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时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2022年8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住院行PCI的ACS患者117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12个月的DAPT治疗且未发... 目的探讨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时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2022年8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住院行PCI的ACS患者117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12个月的DAPT治疗且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根据患者是否继续延长DAPT时程,将患者分为标准治疗组545例和延长双抗组630例。标准治疗组DAPT时程为12个月,延长双抗组延长DAPT时程至术后18~24个月,随访至术后24个月。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随访期间发生的MAC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缺血驱动的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出血事件,包括大出血和小出血事件。结果和标准治疗组患者相比,延长双抗组患者MACCE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2,P<0.05)。在安全性方面,延长双抗组出血事件增加(χ^(2)=7.475,P<0.01),主要归因于小出血事件的增加(χ^(2)=6.061,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病变血管支数是MACCE发生的影响因素(HR=0.389,P<0.01)。结论对于行PCI治疗的ACS患者,与标准12个月的DAPT时程相比,延长DAPT时程至18~24个月,可降低患者MACCE的发生但增加了患者小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对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比较
8
作者 张金龙 王岩 +2 位作者 刘彤 孙妮娜 赵丽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22-0025,共4页
分析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同时间下,对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以120名(例数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B、C三组,采用不同治疗时间治疗。结果 不同服药时间的患者,临床各种临床指标以及心电图指标方面无差异,而在不良反应发... 分析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同时间下,对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以120名(例数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B、C三组,采用不同治疗时间治疗。结果 不同服药时间的患者,临床各种临床指标以及心电图指标方面无差异,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较高,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切实保障患者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长期治疗 非阻塞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治疗后双联抗栓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
9
作者 孙玉翠 闫增强 +2 位作者 杜荣生 路林峰 张彪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73-477,共5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不同双联抗栓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67例心...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不同双联抗栓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67例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双联抗栓治疗方法将167例患者分为A、B、C 3组。A组56例,采用利伐沙班+氯吡格雷;B组56例,采用达比加群酯+氯吡格雷;C组55例,采用华法林+氯吡格雷。比较3组患者栓塞复合事件、出血事件、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血栓栓塞复合事件总发生率为14.29%,B组为16.07%,C组为32.73%;A、B组血栓栓塞复合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为8.93%,B组为12.50%,C组为25.45%;A、B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治疗后PT、TT、APTT、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消化不良、恶心、呼吸困难、头痛及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血小板药物选择氯吡格雷的基础上,联合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酯可更有效预防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性相对更高、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相对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双联抗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一项单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
10
作者 张萌 马咏馨 +3 位作者 贾琼 张东威 张昕红 徐耀铭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双抗治疗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发病6 h内的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8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双抗治疗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发病6 h内的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8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5]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静脉溶栓分为静脉溶栓组(66例)和双抗组(72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将两组患者按照1∶1进行匹配,匹配后静脉溶栓组(44例)和双抗组(44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临床预后指标及不良事件。主要结局定义为发病后90 d良好功能结局[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0~2分]、发病后90 d mRS评分。次要结局为发病后24 h、72 h、7 d NIHS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比例,发病90 d内颅内出血及系统性出血事件及发病90 d内死亡。结果①匹配前静脉溶栓组年龄、入院时mRS评分均低于双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匹配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房颤、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既往脑卒中病史、吸烟史、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mRS评分、梗死部位、TOAST分型等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静脉溶栓组与双抗组患者发病后90 d良好功能结局患者比例和发病后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6%(39/44)vs 93.2%(41/44),P=0.458、P=0.308];③静脉溶栓组发病后24 h、72 h中位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双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vs 2.5、1 vs 2,P=0.018、0.043],其余有效性结局和安全性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能够为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带来显著的短期获益,有助于缩短恢复至良好神经功能结局的时间,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和病死率。然而,在发病后90 d良好功能结局方面,其效果与双抗治疗相似,尽管如此,亟需开展更大样本、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起搏器植入术中囊袋应用凝血酶对术后短期囊袋血肿发生率的影响
11
作者 臧小彪 赵智晗 +7 位作者 陈珂 宋卫锋 马继芳 周游 梁二鹏 付海霞 赵永辉 王现青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 在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简称双抗)治疗且需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中评估起搏器植入术中囊袋应用凝血酶对术后短期囊袋血肿的影响。方法 纳入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因冠心病需行双抗治疗的患者101例,根据术中囊袋是否应用凝血酶将其分为... 目的 在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简称双抗)治疗且需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中评估起搏器植入术中囊袋应用凝血酶对术后短期囊袋血肿的影响。方法 纳入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因冠心病需行双抗治疗的患者101例,根据术中囊袋是否应用凝血酶将其分为凝血酶组(57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短期囊袋血肿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冠心病双抗治疗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短期囊袋血肿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凝血酶组术后短期发生囊袋血肿与术后住院超7天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短期发生囊袋血肿患者较未发生囊袋血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增加(P<0.05)。结论 冠心病双抗治疗患者起搏器植入术中囊袋应用凝血酶可很好地减少术后短期囊袋血肿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冠心病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囊袋血肿
原文传递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况惠平 余建凡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7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樟树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IS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抗组...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樟树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IS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抗组(32例,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氯吡格雷片治疗)和联合组(33例,丁苯酞软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氯吡格雷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双抗组的75.00%(χ^(2)=4.861,P=0.027)。治疗1个月后,2组BI评分升高,mRS评分下降,且联合组升高/下降幅度大于双抗组(P<0.01);2组APTT、PT较治疗前延长,Fib水平与血清CRP、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延长/降低幅度大于双抗组(P<0.01)。双抗组与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8%vs.15.15%,χ^(2)=0.110,P=0.741)。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AIS可取得良好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降低炎性指标表达,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软胶囊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治疗效果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VAF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与单药抗血小板治疗临床疗效的荟萃分析
13
作者 郭蕊 郭晓岚 +3 位作者 王黎红 席小立 薛凯 陈蕊蕊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51-558,共8页
目的荟萃分析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antiplatelet therapy,DAPT)与单药抗血小板治疗(single-antiplatelet therapy,SAPT)高出血风险或不耐受口服抗凝药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取... 目的荟萃分析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antiplatelet therapy,DAPT)与单药抗血小板治疗(single-antiplatelet therapy,SAPT)高出血风险或不耐受口服抗凝药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取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进行文献检索,主题词检索时采用扩展检索组配全部副主题词,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交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讨论解决,或交由第三名研究者协助判断。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纳入2012年1月1日~2023年4月1日对比LAAC术后DAPT与SAPT抗栓治疗的临床研究。研究观察终点包括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a stroke,IS),大出血以及器械相关血栓(device-related thrombus,DRT)。本研究共纳入18项非随机对照试验共3637例患者,其中DAPT组2479例,DES组1158例。结果DAPT组IS发生率有低于SAPT组的趋势(2.5%vs.3.3%,OR:0.75,95%CI:0.40~1.42,P=0.380,I^(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APT组大出血发生率有高于SAPT组的趋势(5.4%vs.4.3%,OR:0.91,95%CI:0.46~1.79,P=0.790,I^(2)=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去除异质性来源Vignali-2023研究后,高质量文献亚组,DAPT组大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SAPT组(6.5%vs.2.3%,OR:2.64,95%CI:1.23~5.68,P=0.010,I^(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T组与SAPT组DRT发生率相近(2.5%vs.2.7%,OR:0.68,95%CI:0.42~1.12,P=0.130,I^(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出血风险或无法耐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NVAF患者,LAAC术后DAPT与SAPT预防IS与DRT事件同样有效,SAPT大出血发生率低于DAP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术 缺血性脑卒中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单药抗血小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减少卒中复发风险临床效果
14
作者 王美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09-0012,共4页
分析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卒中患者共158例,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9例。单抗干预组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双抗干预组在该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分析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卒中患者共158例,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9例。单抗干预组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双抗干预组在该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得分、炎症因子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卒中复发率。结果 双抗干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得分、炎症因子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单抗干预组(P<0.05)。双抗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单抗干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双抗干预组卒中复发率1例,低于单抗干预组的9例(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卒中的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可降低卒中复发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卒中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张金龙 王昆 +2 位作者 王婷 杨海玲 于晓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00-0103,共4页
探究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的纳入对象均来源于承德市中心医院,病种类型为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按照不同治疗药物进行分组,一组以传统的双联疗法进行治疗,将其作为本文的对照组,一组选择最新的... 探究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的纳入对象均来源于承德市中心医院,病种类型为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按照不同治疗药物进行分组,一组以传统的双联疗法进行治疗,将其作为本文的对照组,一组选择最新的双联疗法,将其作为本文的观察组。结果 1提示: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的数据更占据优势(P<0.05)。结果 2提示:和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相比,观察组的所占比更低(P<0.05)。结果 3提示: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的优势明显(P<0.05)。结论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心肌梗死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胸痛患者快速诊断流程的建立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李艳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90-0093,共4页
探讨急诊科胸痛患者快速诊断流程的建立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64名急诊科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 探讨急诊科胸痛患者快速诊断流程的建立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64名急诊科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流程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快速诊断流程。比较两组在诊断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诊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诊救治中,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地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胸痛 快速诊断流程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急性非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17
作者 孟晓敏 田莉 +1 位作者 贾强 郭志丽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6期89-94,共6页
目的探究丹参多酚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急性非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非心源性急性非大面积脑梗死,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采取... 目的探究丹参多酚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急性非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非心源性急性非大面积脑梗死,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采取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抗凋亡因子(Livin)、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脑血流灌注情况、Kelch样环氧氯丙胺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_(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原件(ARE)信号通路[Keap1、Nrf2、醌氧化还原酶(NQO1)、(ARE)]蛋白表达、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FIB、Hcy、sFas、sFasL以及Keap1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T长于对照组,Nrf2、NQO1、ARE蛋白表达以及Livin水平高于对照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后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mRS、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急性非大面积脑梗死效果确切,可通过调控凝血功能、脑微循环、Keap1-Nrf2/ARE信号通路而改善神经功能和预后,且具备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丹参多酚酸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时间 凋亡诱导因子 微循环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18
作者 张丽 《大医生》 2024年第20期41-44,共4页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9月莒南县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行PCI治疗的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9月莒南县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行PCI治疗的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双抗组(45例,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和替罗非班组(45例,在双抗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心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 d,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红细胞沉降率(ESR)均降低,且替罗非班组均低于双抗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且替罗非班组高于双抗组;两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减小,且替罗非班组均小于双抗组(均P<0.05)。替罗非班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双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双抗组,MACE总发生率低于双抗组(均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应用于PCI后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良好,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血小板功能,增强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梗死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功能检测在PCI术后双抗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9
作者 黄鹏 洪庆超 +3 位作者 农桂敏 李家海 蒙芝健 吴媚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7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功能检测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双联(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行PCI患者300例,根据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反应性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正... 目的探讨血小板功能检测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双联(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行PCI患者300例,根据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反应性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正常反应性(NPR)组:经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血小板反应性处于正常范围患者;血小板反应性正常化(PNPR)组:调整治疗方案至血小板反应性呈正常状态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HPR)组:保持血小板高反应性患者。统计血小板反应情况,比较三组基线资料以及调整治疗方案前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水平,分析MAR水平预测PCI术后HPR双抗联治疗结局的价值。结果经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有76例(25.33%)患者出现HPR;调整治疗方案后,血小板反应性为正常范围者占比为13.67%(41/300);出现HPR者占比为11.67%(35/300)。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PR组、PNPR组未调整方案前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A-MAR),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MAR)均高于NPR组,且HPR组高于PNPR组(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CI术后HPR双抗联治疗调整前血清AA-MAR、ADP-MAR单一以及联合预测HPR治疗结局的AUC分别0.887、0.741、0.941,联合预测价值相对理想。结论通过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为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有利于精准化调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功能检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高反应性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钛夹联合医用胶与单用钛夹治疗双联抗血小板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比较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郎海波 王平 +2 位作者 陈雪 张诗琪 张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2-404,409,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钛夹联合医用胶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0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61例,按随机数字奇、偶... 目的评价内镜下钛夹联合医用胶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0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61例,按随机数字奇、偶数分为单独钛夹治疗组和钛夹联合医用胶治疗组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2组在性别、年龄、出血量、溃疡大小、部位及Forrest分级方面无明显差异,在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种类、剂量、疗程等方面均无差异。监测术后72 h内有无再出血。结果治疗后72 h内,单独钛夹治疗组再出血率是钛夹联合医用胶治疗组的5.4倍[17.2%(5/29)vs.3.2%(1/31),χ2=1.898,P=0.168]。结论内镜下钛夹联合医用胶治疗双联抗血小板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与单纯应用钛夹止血相比,再出血率有降低趋势,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消化道出血 内镜治疗 医用胶 钛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