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食用菌双翅目害虫的种类、为害及防治 被引量:27
1
作者 罗佳 庄秋林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7-240,共4页
报道了采集自福建食用菌场的食用菌双翅目害虫共3亚目10科27种,并编制了其分科检索表.平菇厉眼蕈蚊(Lycoriella pleuroti Yang et Zhang)、沪菇迟眼蕈蚊(Bradysia hupleuroti Yang,Zhang et Tan)、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 报道了采集自福建食用菌场的食用菌双翅目害虫共3亚目10科27种,并编制了其分科检索表.平菇厉眼蕈蚊(Lycoriella pleuroti Yang et Zhang)、沪菇迟眼蕈蚊(Bradysia hupleuroti Yang,Zhang et Tan)、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菇蛾蠓(Psychoda sp.)、东亚异蚤蝇(Megaselia spiracularis Schmitz)、真菌瘿蚊(Mycophila fungicola Felt)和广粪蚊[Cobolidia fuscipes(Meigen)]为常见种,并对其发生为害特点进行了描述.背黑狭胸步甲[Stenolophus connotatus(Bates)]和彩纹猎蝽[Euagoras plagiatus(Burmeister)]是眼蕈蚊的捕食性天敌.根据食用菌害虫的为害特点,探讨了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翅目害虫 常见种 检索表 天敌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双翅目害虫的采集和玻片标本制作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晓云 沈登荣 +2 位作者 李正跃 张陶 张宏瑞 《中国食用菌》 2007年第5期56-57,共2页
主要提供了食用菌双翅目标本的采集方法和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标本的采集主要是在菇房用吸虫管采集,或者用毛笔蘸取酒精直接采集;玻片的制作分为5个步骤,即浸解脱色、洗涤、脱水、整姿封盖和干燥。
关键词 食用菌 双翅目害虫 采集方法 玻片标本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反季节栽培中双翅目害虫防治的药剂筛选及综合防控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兰玉菲 蔚承祥 +1 位作者 于清伟 崔晓 《中国食用菌》 2016年第5期48-50,共3页
针对高温季节平菇供需紧张、虫害发生严重、产量低等现状,选用5种农药进行了出菇药剂试验,筛选出2种安全高效的杀虫剂(Bti和菇净),防治效果达45%以上;进一步创新栽培模式,集成平菇反季节栽培及双翅目害虫综合防控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平菇 反季节栽培 双翅目害虫 综合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生物源农药对平菇双翅目害虫的药效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宋爽 刘宇 +3 位作者 王兰青 王守现 许峰 黄晨阳 《食用菌》 2015年第5期57-58,共2页
研究了苦皮藤素、印楝素和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ti)3种生物源农药对平菇双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大棚药效试验表明,0.6%印楝素乳油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1%苦皮藤素乳油和Bti,2次施药5 d后三种药剂防效分别为58.7%、47.5%和26.9%,2次... 研究了苦皮藤素、印楝素和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ti)3种生物源农药对平菇双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大棚药效试验表明,0.6%印楝素乳油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1%苦皮藤素乳油和Bti,2次施药5 d后三种药剂防效分别为58.7%、47.5%和26.9%,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74.3%、58.6%和42.5%。三种生物源药剂对平菇子实体的形成和产量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源 农药 双翅目害虫 药效试验 平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食用菌双翅目害虫的鉴定及优势种分析
5
作者 郭瑞 赵玉卉 +4 位作者 秦鹏 冉永红 路等学 杨阿丽 魏甲乾 《林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6期48-50,共3页
为明确甘肃省食用菌双翅目害虫的种类,对成虫线粒体DNA COI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可知甘肃食用菌双翅目害虫主要种类为厉眼蕈蚊(Lycoriella ingenua)、异迟眼蕈蚊(Bradysia impatiens)、褐色克粪蚊(C... 为明确甘肃省食用菌双翅目害虫的种类,对成虫线粒体DNA COI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可知甘肃食用菌双翅目害虫主要种类为厉眼蕈蚊(Lycoriella ingenua)、异迟眼蕈蚊(Bradysia impatiens)、褐色克粪蚊(Coboldia fuscipes)。对采集的样本进行种类优势度分析,结果表明厉眼蕈蚊(Lycoriella ingenua)为甘肃省食用菌双翅目害虫的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双翅目害虫 鉴定 优势种
原文传递
3种生物农药对秀珍菇双翅目害虫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光辉 林原 +1 位作者 宋金俤 陈剑 《中国食用菌》 2015年第3期66-67,共2页
为了筛选出对秀珍菇双翅目害虫防治效果较好的生物农药,选用3种生物农药进行了出菇药剂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物农药对秀珍菇双翅目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生产上轮用。
关键词 秀珍菇 双翅目害虫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双翅目主要害虫生物学特性的调查及防治
7
作者 李锦龙 贾秀芬 《甘肃农业》 2005年第10期188-188,共1页
经调查,危害本地食用菌的双翅目主要害虫为瘿蚊、蚤蝇、黑粪蚊。其幼虫在幼嫩子实体或菌丝中蛀食穿行,造成减产。防治应以预防为主,以杀灭成虫为主。
关键词 食用菌 双翅目害虫 生物学特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菇房中的几种害虫
8
作者 程继红 陈金良 陈有兴 《食用菌》 2001年第5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杏鲍菇 菇房 双翅目害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icryIVB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国奇 蒋如璋 张自立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4-56,共3页
采用 PCR方法 ,克隆得到 3 .5kb的开放阅读框架 ( ORF) ,其包括 Bti的杀虫蛋白基因 ,cry IVB结构基因和部分上游启动区 .将结构基因亚克隆到高表达载体 p QE52中 ,构建了高表达质粒 p QE52 B.在 E.coli SG1 3 0 0 9( p REP4 )中 ,1 3 0 ... 采用 PCR方法 ,克隆得到 3 .5kb的开放阅读框架 ( ORF) ,其包括 Bti的杀虫蛋白基因 ,cry IVB结构基因和部分上游启动区 .将结构基因亚克隆到高表达载体 p QE52中 ,构建了高表达质粒 p QE52 B.在 E.coli SG1 3 0 0 9( p REP4 )中 ,1 3 0 k D的蛋白得到表达 ,其对韭菜迟眼蕈蚊 ( Bradysia odoriphaga)三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I cryIVB 基因表达 克隆 双翅目害虫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使用粘虫板四要点
10
作者 张超 《山西果树》 2013年第3期55-55,共1页
一是根据害虫特点选择。黄色板主要用于防治烟粉虱、白粉虱、潜叶蝇、蚜虫、梨茎蜂、黑翅粉虱及多种双翅目害虫;蓝色板防治蓟马、叶蝉等;白色版配合性诱剂可诱杀食心虫、棉铃虫等。 二是正确悬挂。防治害虫时应在害虫发生初期悬挂,... 一是根据害虫特点选择。黄色板主要用于防治烟粉虱、白粉虱、潜叶蝇、蚜虫、梨茎蜂、黑翅粉虱及多种双翅目害虫;蓝色板防治蓟马、叶蝉等;白色版配合性诱剂可诱杀食心虫、棉铃虫等。 二是正确悬挂。防治害虫时应在害虫发生初期悬挂,监测时须在整个生长期悬挂;悬挂高度一般比植株稍高即可;板面以竖向东西悬挂为宜;悬挂数量要充足。 三是需及时维护。使用一段时间后,板面会粘满害虫或尘土,应及时更换或补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板 双翅目害虫 悬挂高度 果园 防治害虫 发生初期 烟粉虱 白粉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闻天 孙海霞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第1期98-98,共1页
毒死蜱又叫乐斯本,是一种高效广谱有机磷类杀虫剂,中等毒性,可广泛用于小麦、棉花、蔬菜等作物上,对鳞翅目、同翅目、双翅目害虫及线虫、螨类等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当前正值农作物用药高峰期,为保证衡水市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 毒死蜱又叫乐斯本,是一种高效广谱有机磷类杀虫剂,中等毒性,可广泛用于小麦、棉花、蔬菜等作物上,对鳞翅目、同翅目、双翅目害虫及线虫、螨类等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当前正值农作物用药高峰期,为保证衡水市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杜绝毒死蜱使用不合理导致农药残留超标事件发生,现将该药剂安全使用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使用技术 毒死蜱 有机磷类杀虫剂 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生产安全 农药残留超标 双翅目害虫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园黄色粘虫板应用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粉妮 张海玲 《西北园艺(果树)》 2011年第3期24-24,共1页
1)产品特点。黄色粘虫板是应用现代生物化学、光物理学特性研发的环保型杀虫产品。主要根据害虫生活习性及对某些化学气味和特定颜色的趋性,由特定波长的专用塑料板和特制的专用无公害粘虫胶、信息素组合加工而成。用于防治潜叶蝇成... 1)产品特点。黄色粘虫板是应用现代生物化学、光物理学特性研发的环保型杀虫产品。主要根据害虫生活习性及对某些化学气味和特定颜色的趋性,由特定波长的专用塑料板和特制的专用无公害粘虫胶、信息素组合加工而成。用于防治潜叶蝇成虫、粉虱、蚜虫、叶蝉、蓟马等小型双翅目害虫,具有快速、简便、无公害、低成本优点。全年应用可大大减少用药次数,有效降低虫口密度,不造成农药残留和害虫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板 应用 黄色 苹果园 双翅目害虫 技术 产品特点 害虫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根蛆防治二措施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玲玲 《乡村科技》 2014年第5期19-19,共1页
根蛆是对危害大蒜等作物的双翅目害虫幼虫的统称。根蛆一般聚集在大蒜根及鳞茎等地下部分,主要以取食蒜根造成残缺不全或钻入蒜瓣内取食形成孔洞等方式为害。严重时,蒜肉被蛀食一空,且受害部位呈腐烂状。被害蒜株地上部分矮小,叶片... 根蛆是对危害大蒜等作物的双翅目害虫幼虫的统称。根蛆一般聚集在大蒜根及鳞茎等地下部分,主要以取食蒜根造成残缺不全或钻入蒜瓣内取食形成孔洞等方式为害。严重时,蒜肉被蛀食一空,且受害部位呈腐烂状。被害蒜株地上部分矮小,叶片发黄,严重时植株死亡。根据大蒜根蛆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建议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治策略 大蒜根蛆 为害特点 双翅目害虫 地下部分 地上部分 叶片发黄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花蕾蛆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红梅 《果农之友》 2007年第5期49-50,共2页
花蕾蛆。又叫瘿蝇、花蕾蝇蚋、灯笼花、包花虫,俗称花蛆,在我国各柑桔产区均有分布.是瘿蚊科双翅目害虫。其寄主植物限于柑桔类,成虫在花蕾上产卵,幼虫危害花蕾。被害花蕾成畸形,膨大变短,不能开放。有时被害率可在50%以上。如... 花蕾蛆。又叫瘿蝇、花蕾蝇蚋、灯笼花、包花虫,俗称花蛆,在我国各柑桔产区均有分布.是瘿蚊科双翅目害虫。其寄主植物限于柑桔类,成虫在花蕾上产卵,幼虫危害花蕾。被害花蕾成畸形,膨大变短,不能开放。有时被害率可在50%以上。如不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会严重影响柑桔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花蕾蛆 防治方法 发生规律 双翅目害虫 寄主植物 灯笼花 瘿蚊科 柑桔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医师门诊
15
《湖南林业》 2007年第8期26-26,共1页
花蕾蛆,又叫瘿蝇、花蕾蝇蚋、灯笼花、包花虫,俗称花蛆,在我国各柑橘产区均有分布,是瘿蚊科双翅目害虫。其寄主植物限于柑橘类。成虫在花蕾上产卵,幼虫危害花蕾。被害花蕾成畸形,膨大变短,不能开放。有时被害率可达50%以上。如... 花蕾蛆,又叫瘿蝇、花蕾蝇蚋、灯笼花、包花虫,俗称花蛆,在我国各柑橘产区均有分布,是瘿蚊科双翅目害虫。其寄主植物限于柑橘类。成虫在花蕾上产卵,幼虫危害花蕾。被害花蕾成畸形,膨大变短,不能开放。有时被害率可达50%以上。如不及时防治,会严重影响柑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医师 花蕾蛆 双翅目害虫 寄主植物 灯笼花 柑橘 瘿蚊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根蛆高效防治措施
16
作者 薛玉霞 《农村新技术》 2013年第5期16-16,共1页
根蛆是对为害大蒜等作物的双翅目害虫的幼虫阶段的统称。近年来,大蒜根蛆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根蛆为害可造成大蒜减产,并对大蒜品质有较大影响,受害重时经济损失严重。
关键词 大蒜根蛆 防治 双翅目害虫 经济损失 为害 作物 减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杀虫剂“除尽”(溴虫腈)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17
《农化市场十日讯》 2010年第15期32-32,共1页
10%除尽悬浮剂,中文通用名:溴虫腈,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有显著的杀虫兼杀螨作用,可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双翅目害虫及害螨等,尤其是对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酸酯类产生抗性的害虫有特效,... 10%除尽悬浮剂,中文通用名:溴虫腈,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有显著的杀虫兼杀螨作用,可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双翅目害虫及害螨等,尤其是对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酸酯类产生抗性的害虫有特效,防治小菜蛾有效果好、持效期较长、用药量低,是无公害蔬菜理想药剂。虽然一次用药投入较高,但因杀虫谱广,防治彻底,控制时间长,累计成本仍比用其他杀虫剂合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生产 杀虫剂 溴虫腈 德国巴斯夫公司 双翅目害虫 应用 拟除虫菊酯类 氨基甲酸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美洲斑潜蝇新农药试验示范小结
18
作者 李东才 朱玉良 《上海蔬菜》 2008年第3期78-78,共1页
美洲斑潜蝇属双翅目害虫,最适生长发育的环境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80%~85%,保护地蔬菜5月上旬~6月中旬、8月中旬-10月下旬为发生危害盛期,可危害茄果瓜类、豆类等多种蔬菜品种。成虫、幼虫均可危害,特别是幼虫潜叶造成不规... 美洲斑潜蝇属双翅目害虫,最适生长发育的环境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80%~85%,保护地蔬菜5月上旬~6月中旬、8月中旬-10月下旬为发生危害盛期,可危害茄果瓜类、豆类等多种蔬菜品种。成虫、幼虫均可危害,特别是幼虫潜叶造成不规则白色虫道,破坏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对蔬菜作物生长产生极大危害。为筛选出防治该虫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我们特引进防治美洲斑潜蝇新农药开展示范试验,为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 新农药 试验示范 防治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保护地蔬菜 发生危害 双翅目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the Variety of Fig Tree on Some Biological Parameters of Ceratitis capitata Wied, 1824 (Diptera: Trypetidae) in Some Orchards in the Kabylie
19
作者 Sadoudi-Ali Ahmed Djamila Nabila Rezoug +1 位作者 Ferroudja Saiki Noreddine Soltani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2年第3期312-319,共8页
The Mediterranean fruit fly, Ceratitis capitata Wied. (1824)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st that can infest orchards if its spread is not controlled. Among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recommended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Mediterranean fruit fly, Ceratitis capitata Wied. (1824)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st that can infest orchards if its spread is not controlled. Among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recommended in the fight against this pest, we are interested in looking for varieties that are less favor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est among different varieties of fig trees in our region. The b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fruit fly which were followed in this study are duration of pupation, rate of emergence, sex ratio and longevity of males and fema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parameters vary depending on the variety of fru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atitis capitata varieties of figs PUPAE PUPATION emergence sex ratio longe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New Pest Scatella tenuicosta Collin (Diptera: Ephydridae) for Spirulina Ponds
20
作者 G. Aydin O. Isik +3 位作者 L. Hizarci Y. Bulut H. Oguz M. Koks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年第5期83-86,共4页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over Scatella tenuicosta Collin (Diptera: Ephydridae) for the first time as a pest on blue-green algae Spirulina platensis. This algae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very important comme...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over Scatella tenuicosta Collin (Diptera: Ephydridae) for the first time as a pest on blue-green algae Spirulina platensis. This algae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very important commercial product in the world today an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ones among the other microscopic algae due to its richness 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s well as in gamma-linolenic acid (GLA), and in pigments including phycocyanin, myxoxanthophyll and zeaxanthin. Both immature and adult development stages ofS. tenuicosta have been studied under the temperature of 15±2℃. The development times for eggs, larval stages, including first, second, and third one, and for pupae as well as for adults were found to be 1.4, 1.0, 1.1, 1.1, 3.0 and 8.7 respectively. Some pest control practices ofS. tenuicosta on S. platensis have been also examined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YDRIDAE CONTROL blue-green algae Spirulinaplaten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