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酸酯-硅氧烷)杂化乳胶粒子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继生 米扬 +4 位作者 王艳 赵磊 秦甜甜 孟凡成 刘国军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15-220,共6页
采用半连续-核壳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硬核-软壳且直链型双乙烯基封端的聚硅氧烷(VPS)沿半径方向非均匀分布的聚(丙烯酸酯-硅氧烷)杂化乳胶粒子。通过TEM、粒径分析、DSC、正置金相显微镜、EDS、ATR-FTIR、接触角(CA)等对杂化乳胶粒子及... 采用半连续-核壳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硬核-软壳且直链型双乙烯基封端的聚硅氧烷(VPS)沿半径方向非均匀分布的聚(丙烯酸酯-硅氧烷)杂化乳胶粒子。通过TEM、粒径分析、DSC、正置金相显微镜、EDS、ATR-FTIR、接触角(CA)等对杂化乳胶粒子及其膜的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杂化乳胶粒子呈核壳结构,随壳层VPS含量增加,其平均粒径由119.4 nm增大到138.4 nm;VPS可迁移、富集到乳胶膜表面形成尺寸约1μm的VPS相,VPS含量增加和退火处理可提高杂化乳胶膜表面VPS的富集程度和相畴尺寸;杂化乳胶膜双重玻璃化转变的微相分离结构及VPS相畴的形成使其抗黏连性、柔韧性和硬度均得到提高,水接触角由61°提高到104°,疏水性显著增强,吸水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乙烯基聚硅氧烷 杂化乳胶粒子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在分散染料免水洗印花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庆权 王云云 +1 位作者 张奇鹏 吴明华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5期572-578,共7页
为了提高分散染料免水洗印花织物的得色量和耐干湿摩擦色牢度,采用自制含氟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将其应用于分散染料免水洗印花。探讨了含氟聚硅氧烷改性剂的氟硅摩尔比例和改性剂用量对印花织物得色量和耐干湿摩擦色牢度的影... 为了提高分散染料免水洗印花织物的得色量和耐干湿摩擦色牢度,采用自制含氟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将其应用于分散染料免水洗印花。探讨了含氟聚硅氧烷改性剂的氟硅摩尔比例和改性剂用量对印花织物得色量和耐干湿摩擦色牢度的影响,并通过研究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用量、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涤纶免水洗印花织物的K/S值和耐干湿摩擦色牢度的影响,优化了印花工艺条件;测定含氟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的印花效果,并与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和聚丙烯酸酯所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改性剂中氟硅摩尔比为1∶10,用量为9%时,印花织物得色量高、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好;当乳液用量14%,焙烘温度190℃、焙烘时间3 min时,印花织物K/S值为31.87,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分别为4~5级和3~4级。相对于未改性聚丙烯酸酯和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含氟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印花织物有较高的得色量、良好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优异的抗泳移性和良好的耐洗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水洗印花 双端乙烯基封端含氟聚硅氧烷 聚丙烯酸酯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粘合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邢平平 崔松松 +1 位作者 张奇鹏 吴明华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20,共6页
为了提高聚丙烯酸酯类粘合剂的耐水性,改善涂料印花织物耐摩擦色牢度和手感,采用自制的乙烯基封端含氟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并应用于涂料印花。研究了乙烯基封端含氟聚硅氧烷用量和分子质量对胶膜性能以及印花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改性... 为了提高聚丙烯酸酯类粘合剂的耐水性,改善涂料印花织物耐摩擦色牢度和手感,采用自制的乙烯基封端含氟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并应用于涂料印花。研究了乙烯基封端含氟聚硅氧烷用量和分子质量对胶膜性能以及印花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改性聚丙烯酸酯涂料印花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当乙烯基封端含氟聚硅氧烷用量为6%,分子质量为6 240时,胶膜的水接触角为96.8°,吸水率为8.2%,胶膜具有较大的断裂功,印花织物的耐干摩擦色牢度达到4级,耐湿摩擦色牢度达到了4~5级,手感柔软。相对未改性聚丙烯酸酯和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含氟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印花织物具有较高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较柔软的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含氟聚硅氧烷 聚丙烯酸酯 改性 涂料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硅有机-无机杂化光学增透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吕程程 杨丽 +7 位作者 买重阳 赵烈伦 顾钦天 胡建 郭雅雯 张志远 张洪文 姜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共6页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SiO_(2));通过开环反应制备了乙烯基封端的聚硅氧烷(V-PDMS),再将两者单独及共同与丙烯酸酯类MMA和HEMA共聚,制备了3种聚合物...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SiO_(2));通过开环反应制备了乙烯基封端的聚硅氧烷(V-PDMS),再将两者单独及共同与丙烯酸酯类MMA和HEMA共聚,制备了3种聚合物,通过提拉浸渍法将聚合物涂覆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上。红外光谱表明成功制备了V-PDMS和功能化纳米SiO_(2)。研究了功能化纳米SiO_(2)的粒径与含量、V-PDMS含量对PET膜表面性能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透光率/雾度测定仪测试表明,薄膜透光率随着SiO_(2)和V-PDM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接触角测试仪表明,水接触角随着两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共聚物中V-PDMS的含量为40%、SiO_(2)含量为1%时,透光率最高达到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纳米二氧化硅 乙烯基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 透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