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晓年 肖圆圆 +4 位作者 雷冬梅 邹雪琴 李华 戴理慧 曾朝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65-866,共2页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病程较长,容易出现血糖控制不佳或发生药物性低血糖.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商品名诺和锐30,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是一种预混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含有30%可溶性门冬胰岛素和70%精蛋白结合的结晶门冬...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病程较长,容易出现血糖控制不佳或发生药物性低血糖.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商品名诺和锐30,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是一种预混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含有30%可溶性门冬胰岛素和70%精蛋白结合的结晶门冬胰岛素,可以在餐前立刻注射,在控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同时,能更好地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 2型糖尿病 老年 药物性低血糖 胰岛素类似物 疗效 血糖控制不佳 诺和诺德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与双相人胰岛素30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扬 江霞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6年第3期33-34,共2页
选取50例应用BHI30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改为注射BIAsp30;B组25例,继续注射BHI30。结果:A组治疗后的HbA1c较B组低,差异有显著性;A组的血糖情况更加平稳,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日胰岛素总量少于B... 选取50例应用BHI30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改为注射BIAsp30;B组25例,继续注射BHI30。结果:A组治疗后的HbA1c较B组低,差异有显著性;A组的血糖情况更加平稳,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日胰岛素总量少于B组,P<0.05。结论:BIAsp30能够更平稳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更为恰当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BIAsp30) 双相胰岛素30(BHI30) 2型糖尿病
原文传递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董明 钟宁 +3 位作者 陈丽 孙磊 任建民 唐宽晓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系统(CGMS)观察老年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与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BI-Asp30)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T2DM患者22例,分别接受BIAsp30和NPH治疗12w,治疗结束即时进行72h CGMS观察。结果12w时BI-...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系统(CGMS)观察老年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与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BI-Asp30)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T2DM患者22例,分别接受BIAsp30和NPH治疗12w,治疗结束即时进行72h CGMS观察。结果12w时BI-Asp30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低于NPH组(7.46±0.94%vs 7.90±0.93)。CGMS检查显示,BIAsp30组早餐后(9.3±2.4 mmol/L vs 10.3±2.5mmol/L)和晚餐后2h血糖(PG)(9.1±2.2mmol/L vs 10.1±3.1mmol/L)降低更明显,血糖≥10mmol/L时间百分比明显降低(14.5±10.1vs20.8±11.4),凌晨3点PG不过低(5.2±0.8mmol/Lvs4.1±1.0mmol/L)。BIAsp30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例次)显著少于NPH组(3例次),夜间血糖≤3.0mmo/L时间百分比亦明显减少(1.93±1.37 vs 5.03±1.33)。结论BIAsp30治疗更接近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能更好地控制餐后PG,减少低血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 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52例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建渝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550-550,共1页
目的5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均给予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治疗8-12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随访1年,观察其... 目的5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均给予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治疗8-12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随访1年,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患者的FPG、2hPG、HbAIc明显下降(P〈0.01)。HOMA-D上升,HOMA-IR下降(P〈0.05)。结论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快,并能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远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 2型糖尿病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70/30(BIAsp30)强化降血糖治疗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妙琼 谭晓军 邝树均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54-55,57,共3页
目的评价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70/30(BIAsp30)每天3次餐前注射强化降血糖的疗效。方法比较使用BIAsp30每天3次餐前注射和使用门冬胰岛素(AspaR)每天3次餐前注射及诺和灵N睡前1次注射(每天4次注射)强化降血糖治疗4周,观... 目的评价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70/30(BIAsp30)每天3次餐前注射强化降血糖的疗效。方法比较使用BIAsp30每天3次餐前注射和使用门冬胰岛素(AspaR)每天3次餐前注射及诺和灵N睡前1次注射(每天4次注射)强化降血糖治疗4周,观察临床糖化血红蛋白(GHbAlc)达标率、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变化和血脂代谢变化。结果使用BIAsp30每天3次餐前注射组糖化血红蛋白(GHbAlc)的达标率是77.2%,每天4次注射组,达标率是75.1%,两种方法均可以使胰岛B功能有所恢复,第一种方法的空腹c-肽和胰岛素的分泌分别提高18.2%和20.1%,与第二种方法相仿,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分别下降17.14%和25.37%,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T2DM患者使用BIAsp30每天3次注射可以达到强化降血糖的作用,同时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间接改善血脂紊乱,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强化降血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双相门冬胰岛素70/30 糖化血红蛋白 强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的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曲建昌 窦京涛 祝开思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评价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的疗效。方法:32例应用诺和锐30且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进行为期12 w的联用阿卡波糖的临床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24小时动态血糖变化,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程度,全面评估安全性... 目的:评价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的疗效。方法:32例应用诺和锐30且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进行为期12 w的联用阿卡波糖的临床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24小时动态血糖变化,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程度,全面评估安全性、有效性。结果:治疗后患者24 h血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空腹血糖全部达标,餐后2h血糖达标率89.4%,24 h动态血搪总体达标时间增加,平均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HbA1c均有显著降低(P<0.01);24h血糖波动曲线空腹血糖无显著变化,餐后血糖曲线明显下移。结论: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够较好控制餐后血糖血糖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 阿卡波糖 动态血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对比双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8
7
作者 史雨清 杨昱 +2 位作者 王苏 朱航毅 王昆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176-182,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德谷门冬双胰岛素(IDegAsp)对比双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 30)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搜集比较IDegAsp与BIAsp 30治... 目的:系统评价德谷门冬双胰岛素(IDegAsp)对比双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 30)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搜集比较IDegAsp与BIAsp 30治疗T2DM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研究结果,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4月10日。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4.0统计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7项RCT研究,共计2256例受试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IDegAsp在改善空腹血糖水平(MD=-1.30,95%CI为-1.50~-1.09,P<0.01)、降低终点日均胰岛素使用剂量(MD=-0.15,95%CI为-0.19~-0.11,P<0.01)方面均优于BIAsp 30,但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及体重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DegAsp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IAsp 30组(RR=0.61,95%CI为0.52~0.71,P<0.01),但两组总体低血糖事件风险及总体不良事件风险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BIAsp 30,IDegAsp能够更显著地降低T2DM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胰岛素使用剂量以及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的风险,且不会增加体重和总体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双相门冬胰岛素30 2型糖尿病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门冬胰岛素30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磊 胡俊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9期74-75,共2页
目的观察双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双相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预混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70/30皮下注射,根据血糖... 目的观察双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双相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预混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70/30皮下注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均治疗2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低密度值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ALT、AST、ALP恢复正常水平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OMA-IR、BMI、LDL-C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LT、AST、ALP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双相门冬胰岛素有较好临床疗效,可以降低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LDL-C、HOMA-IR水平及BMI,缩短患者ALT、AST、ALP达标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双相门冬胰岛素 预混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70/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鲁红云 孙辽 +3 位作者 叶礼红 张艳霞 沈晶 舒晓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观察双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副作用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BIAsp30治疗组(52例)和BHI治疗组(68例),观察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 目的观察双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副作用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BIAsp30治疗组(52例)和BHI治疗组(68例),观察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七点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的发生频率、空腹C肽、餐后2 h C肽的变化。结果BIAsp30和BHI具有显著的降低血糖的作用,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IAsp30组的早餐、晚餐后血糖得到明显改善,低血糖的发生率减少一半,夜间低血糖发作频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需胰岛素量较少,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均未观察到严重副作用。结论每天两次注射BIAsp30较BHI能更好的控制餐后血糖,降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类似物 双相门冬胰岛素30 预混人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健 于瑞萍 +4 位作者 王亚林 代芳 刘波 陈跃星 王金菊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观察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30/70(降血糖药)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初诊或单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30/70(治疗组)60例,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70(... 目的观察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30/70(降血糖药)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初诊或单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30/70(治疗组)60例,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70(对照组)56例,观察各时段血糖变化。结果2组在强化血糖达标后,早、中、晚餐后30,60,120min血糖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1-0.020);且治疗组HbA1C下降更显著(P〈0.05)。血糖控制后24h的胰岛素用量,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约20%(P〈0.05)。结论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30/70降餐后血糖和HbA1C明显优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30/70 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鲁红云 张艳霞 +5 位作者 孙辽 舒晓春 沈晶 叶礼红 孟晓军 谢丹红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750-752,共3页
目的观察预混双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2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BIAsp30治疗组和口服降糖药(OHD)治疗组,治疗6个月,检测两组中层得治疗前后空腹及75克葡萄糖负荷后... 目的观察预混双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2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BIAsp30治疗组和口服降糖药(OHD)治疗组,治疗6个月,检测两组中层得治疗前后空腹及75克葡萄糖负荷后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I/△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情况。结果BIAsp30和OHD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之间比较,BI-Asp30组在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方面,明显优于OHD组(P<0.01),且血糖达标所需时间短于OHD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给予每日两次注射BIAsp30强化治疗能更好的控制血糖,改善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强化治疗 胰岛Β细胞功能 胰岛素类似物 双相门冬胰岛素30
原文传递
双相门冬胰岛素三次强化治疗与传统四次强化治疗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比较
12
作者 吴强鹏 沈丽新 +2 位作者 刘朝仁 刘莉 魏莱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09年第5期34-34,共1页
目的:比较双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诺和锐?30)每15三次强化治疗与传统四次强化治疗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诺和锐?30每日三次,皮下注射,对... 目的:比较双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诺和锐?30)每15三次强化治疗与传统四次强化治疗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诺和锐?30每日三次,皮下注射,对照组予传统的胰岛素每日四次皮下注射,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体重指数。结果:双相门冬胰岛素30可减少注射次数,患者依从性更好,可作为简单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且此方案不增加低血糖风险、胰岛素剂量和体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双相门冬胰岛素30 强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与双相门冬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7
13
作者 贺亚峰 郑皓 杨庚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412-1413,共2页
目的探讨双相门冬氨酸联合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在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片治疗)和对照组(双相门冬氨酸联合胰岛素治疗)各80例。两组患者连续治疗... 目的探讨双相门冬氨酸联合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在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片治疗)和对照组(双相门冬氨酸联合胰岛素治疗)各80例。两组患者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相关指标;完成治疗后对患者的血糖控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行组间比较,收集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并比较不良反应率。结果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FB、HbA1c、HOMA-β均较确诊时降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完成治疗后血糖控制疗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药物不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新诊2型糖尿病与双相门冬氨酸联合胰岛素治疗方案在临床疗效、血糖控制水平方面效果相当,但前者药物不良反应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诊2型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 瑞格列奈 双相门冬氨酸 普通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动态研究
14
作者 李菁爽 马永文 +4 位作者 吴宏 王华 张玉 黄晓玲 盛艳丽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3年第2期31-33,共3页
为期12周的随机、开放式试验,1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皮下注射2次、3次、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皮下注射2次及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动态监测4组观察病例胰岛素应用前后微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变化... 为期12周的随机、开放式试验,1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皮下注射2次、3次、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皮下注射2次及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动态监测4组观察病例胰岛素应用前后微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变化。结果:诺和锐30皮下注射3次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诺和锐30皮下注射2次组及诺和灵30R皮下注射2次组,轻度高于胰岛素强化治疗组,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诺和锐30皮下注射3次治疗组控制餐后血糖与胰岛素强化治疗相比更理想,更具患者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胰岛素类似物 诺和锐30 诺和灵30R 2型糖尿病
原文传递
双相门冬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观察
15
作者 王艳 郑春兆 +2 位作者 曾娅 王宏祥 茆小霞 《中国厂矿医学》 2007年第5期483-483,共1页
目的比较双相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对2型糖尿病(2DM)病人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影响。方法2005年2月至2006年5月对盐城市红十字会医院59例年龄35~65岁的未使用过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 目的比较双相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对2型糖尿病(2DM)病人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影响。方法2005年2月至2006年5月对盐城市红十字会医院59例年龄35~65岁的未使用过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分别使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16周,比较2组餐后1h、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经过16周的治疗,血糖下降幅度尤其餐后血糖下降幅度诺和锐30组显著大于诺和灵30R组,HbA1c水平诺和锐30组较诺和灵30R组有明显下降(P〈0.001)。诺和灵30R治疗期间发生2例轻度低血糖反应,2组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与诺和灵30R相比,诺和锐30能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曲线,降低餐后血糖,使HbAlc达标,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双相门冬胰岛素 预混人胰岛素30R 糖化血红蛋白 生理性胰岛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类似物在治疗血糖不达标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煦 李洪焱 罗燕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4811-4813,共3页
目的比较每日晚饭前1次双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口服降糖药(OADs)和每日睡前1次地特胰岛素联合OADs方案治疗口服降糖药失败的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南川区人民医院50例口服降糖药失败的T2DM患者,... 目的比较每日晚饭前1次双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口服降糖药(OADs)和每日睡前1次地特胰岛素联合OADs方案治疗口服降糖药失败的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南川区人民医院50例口服降糖药失败的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日晚饭前1次双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OADs组(双相门冬胰岛素30组,n=20)和每日睡前1次地特胰岛素联合OADs组(地特胰岛素组,n=30),共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血脂的变化和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及HbA1c达标率(<7%)。结果经24周治疗后,两组HbA1c、FBG均较前显著下降(P<0.01),但两者的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A1c的达标率(<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双相门冬胰岛素30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BMI均较入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门冬胰岛素30组发生10例(50%)轻度低血糖事件,地特胰岛素组发生3例(10%)轻度低血糖事件,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但双相门冬胰岛素30组轻度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地特胰岛素组(P=0.002)。结论每日晚饭前1次双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OADs和每日睡前1次地特胰岛素联合OADs均能有效降低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但前者的低血糖发生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低血糖症 双相门冬胰岛素30 地特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泽华 肖蓉 +4 位作者 何煦 瞿文娟 杨刚毅 李伶 李志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53-956,共4页
目的:评估3种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双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口服降糖药用于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73例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被分为3组:每日睡前1次地特胰岛素组(n=23),每日睡... 目的:评估3种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双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口服降糖药用于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73例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被分为3组:每日睡前1次地特胰岛素组(n=23),每日睡前1次甘精胰岛素组(n=27)和每日早晚餐前各1次双相门冬胰岛素30组(n=23),各组均联合使用口服降糖药,共治疗16周。分析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变化。评估3组间HbA1c、FBG、PBG下降幅度、HbA1c达标率(<7%)和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HbA1c、FBG、PBG均无显著差异。经16周治疗,3组HbA1c、FBG、PB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治疗前后BMI均无显著变化(P>0.05)。地特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组、双相门冬胰岛素30组HbA1c达标率(<7%)分别为43%、59%、5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地特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组、双相门冬胰岛素30组分别发生3例(13%)、2例(7%)、5例(22%)轻度低血糖,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各组间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本研究人群中,有效控制FBG是HbA1c降低及达标的有效手段,3种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口服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可达到同样的降糖效果,并且体质量无明显增加、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类似物 甘精胰岛素 地特胰岛素 双相门冬胰岛素30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8
作者 王小楠 付冉 +3 位作者 李颖 孟璐 丁琮洋 董占军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09-813,共5页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IDegAsp)由长效德谷胰岛素和速效门冬胰岛素按固定配比7∶3组成,是首个可溶性预混胰岛素,其中德谷胰岛素控制基础血糖、门冬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两种组分独立作用、互不干扰。本文总结了IDegAsp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与...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IDegAsp)由长效德谷胰岛素和速效门冬胰岛素按固定配比7∶3组成,是首个可溶性预混胰岛素,其中德谷胰岛素控制基础血糖、门冬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两种组分独立作用、互不干扰。本文总结了IDegAsp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与预混胰岛素、基础胰岛素、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以期为临床医师和药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门冬双相胰岛素30 甘精胰岛素 地特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的选择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红霞 刘安东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9期1539-1539,1632,共2页
目的:探究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的选择分析。方法:以口服降糖药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原有口服降糖药基础上,每天加用一次诺和锐(?)30注射(晚餐前注射),开始注射的剂量为12U,根据测定的血糖值... 目的:探究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的选择分析。方法:以口服降糖药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原有口服降糖药基础上,每天加用一次诺和锐(?)30注射(晚餐前注射),开始注射的剂量为12U,根据测定的血糖值调整胰岛素剂量,直至血糖达标。结果:采用双相门冬胰岛素在早餐后与晚餐后2h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治疗前后血糖与HbAlc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天注射一次双相门冬胰岛素能有效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 糖尿病 双相门冬胰岛素 BIAsp 30 诺和锐^(■)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降糖药联合不同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少伟 柳海霞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研究口服降糖药联合不同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口服降糖药物,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 目的研究口服降糖药联合不同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口服降糖药物,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利用电脑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占60例,给予观察组二甲双胍+双相门冬胰岛素30降糖方案,给予对照组患者二甲双胍+地特胰岛素降糖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血糖水平与脱失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各项血糖指标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明显(P>0.05);治疗后相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FPG、2hPG及HbAlc水平均呈现降低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PG、2hPG及HbA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OMA-β、HOMA-IR胰岛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OMA-β、HOMA-I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单纯口服降糖药物而造成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并联合不同胰岛素类似物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稳定其血糖水平,降糖效果相当,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降糖药 血糖控制 2型糖尿病 双相门冬胰岛素30 地特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