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2nm全耗尽型绝缘体上硅器件单粒子瞬态效应的敏感区域
1
作者
张博翰
梁斌
+1 位作者
刘小年
方亚豪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2,共7页
基于3D-TCAD模拟,研究了22 nm全耗尽型绝缘体上硅(fully depleted silicon-on-insulator,FDSOI)器件单粒子瞬态(single-event transient,SET)效应的敏感性区域。对比了使用单管和使用反相器来研究器件SET敏感性区域的方法,从而分析实际...
基于3D-TCAD模拟,研究了22 nm全耗尽型绝缘体上硅(fully depleted silicon-on-insulator,FDSOI)器件单粒子瞬态(single-event transient,SET)效应的敏感性区域。对比了使用单管和使用反相器来研究器件SET敏感性区域的方法,从而分析实际电路中重离子轰击位置对22 nm FDSOI器件SET敏感性的影响,并从电荷收集机制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深入分析发现寄生双极放大效应对重粒子轰击位置敏感是造成器件不同区域SET敏感性不同的原因。而单管漏极接恒压源造成漏极敏感性增强是导致单管与反相器中器件SET敏感区域不同的原因。修正了FDSOI工艺下器件SET敏感性区域的研究方法,与单管相比,采用反相器进行仿真,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这将为器件SET加固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子瞬态
电荷收集
双极放大效应
敏感区域
全耗尽型绝缘体上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界面态的积累对单粒子电荷共享收集的影响
2
作者
陈建军
陈书明
+4 位作者
梁斌
刘必慰
池雅庆
秦军瑞
何益百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09-517,共9页
由于负偏置温度不稳定性和热载流子注入,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pMOSFET)将在工作中不断退化,而其SiO2/Si界面处界面态的积累是导致其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三维器件数值模拟方法,基于130nm体硅工艺,研究了界面态的积累对相...
由于负偏置温度不稳定性和热载流子注入,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pMOSFET)将在工作中不断退化,而其SiO2/Si界面处界面态的积累是导致其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三维器件数值模拟方法,基于130nm体硅工艺,研究了界面态的积累对相邻pMOSFET之间单粒子电荷共享收集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pMOSFETSiO2/Si界面处界面态的积累,相邻pMOSFET漏端的单粒子电荷共享收集量均减少.还研究了界面态的积累对相邻反相器中单粒子电荷共享收集所导致的多瞬态脉冲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pMOSFETSiO2/Si界面处界面态的积累,pMOSFET之间电荷共享收集所导致的多瞬态脉冲压缩,而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之间电荷共享收集所导致的多瞬态脉冲展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偏置温度不稳定性
电荷共享收集
双极放大效应
单粒子多瞬态
原文传递
题名
22nm全耗尽型绝缘体上硅器件单粒子瞬态效应的敏感区域
1
作者
张博翰
梁斌
刘小年
方亚豪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晓庄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出处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974163)。
文摘
基于3D-TCAD模拟,研究了22 nm全耗尽型绝缘体上硅(fully depleted silicon-on-insulator,FDSOI)器件单粒子瞬态(single-event transient,SET)效应的敏感性区域。对比了使用单管和使用反相器来研究器件SET敏感性区域的方法,从而分析实际电路中重离子轰击位置对22 nm FDSOI器件SET敏感性的影响,并从电荷收集机制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深入分析发现寄生双极放大效应对重粒子轰击位置敏感是造成器件不同区域SET敏感性不同的原因。而单管漏极接恒压源造成漏极敏感性增强是导致单管与反相器中器件SET敏感区域不同的原因。修正了FDSOI工艺下器件SET敏感性区域的研究方法,与单管相比,采用反相器进行仿真,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这将为器件SET加固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单粒子瞬态
电荷收集
双极放大效应
敏感区域
全耗尽型绝缘体上硅
Keywords
single-event transient
charge collection
bipolar amplification effect
sensitive region
fully depleted silicon-on-insulator
分类号
TN386.1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界面态的积累对单粒子电荷共享收集的影响
2
作者
陈建军
陈书明
梁斌
刘必慰
池雅庆
秦军瑞
何益百
机构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
出处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09-51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6083600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61006070)资助的课题~~
文摘
由于负偏置温度不稳定性和热载流子注入,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pMOSFET)将在工作中不断退化,而其SiO2/Si界面处界面态的积累是导致其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三维器件数值模拟方法,基于130nm体硅工艺,研究了界面态的积累对相邻pMOSFET之间单粒子电荷共享收集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pMOSFETSiO2/Si界面处界面态的积累,相邻pMOSFET漏端的单粒子电荷共享收集量均减少.还研究了界面态的积累对相邻反相器中单粒子电荷共享收集所导致的多瞬态脉冲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pMOSFETSiO2/Si界面处界面态的积累,pMOSFET之间电荷共享收集所导致的多瞬态脉冲压缩,而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之间电荷共享收集所导致的多瞬态脉冲展宽.
关键词
负偏置温度不稳定性
电荷共享收集
双极放大效应
单粒子多瞬态
Keywords
negative bias temperature instability
charge sharing collection
bipolar amplification effect
single event multiple transient
分类号
TN386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2nm全耗尽型绝缘体上硅器件单粒子瞬态效应的敏感区域
张博翰
梁斌
刘小年
方亚豪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界面态的积累对单粒子电荷共享收集的影响
陈建军
陈书明
梁斌
刘必慰
池雅庆
秦军瑞
何益百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