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惯性式双并联激振器在地基动力参数测试中的应用
1
作者 赵远程 《建筑机械》 2025年第1期81-84,共4页
地基动力参数测试可以为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提供重要的地基动力参数。文中使用机械惯性式双并联激振器进行竖向、水平回转向和扭转向强迫振动测试,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方法中的傅里叶变换和加汉宁窗处理后,得到幅频响应曲线。其中,机械惯性... 地基动力参数测试可以为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提供重要的地基动力参数。文中使用机械惯性式双并联激振器进行竖向、水平回转向和扭转向强迫振动测试,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方法中的傅里叶变换和加汉宁窗处理后,得到幅频响应曲线。其中,机械惯性式双并联激振器带来的大扰动力,确保了参数采集的准确性。且同地基基础埋置状态下的共振频率大于明置状态;竖向强迫振动的共振频率大于水平回转向和扭转向强迫振动;水平回转向振动下的刚度系数大于扭转向强迫振动,埋置情况下的地基刚度系数大于明置情况。实际质量小的地基基础测得的参振总质量也相对较小。通过采用机械惯性式双并联激振器获取地基动力参数为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动力参数 机械惯性式双并联激振器 强迫振动 幅频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并联Boost-Buck电路的光伏发电系统电压稳定控制 被引量:20
2
作者 和贝 张建成 钟云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0-103,共4页
针对目前光伏发电系统电压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以超级电容器作为储能元件,设计了双并联双向Boost-Buck电路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当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低于额定值时,超级电容器储能单元释放能量传输给直流母线以提高直流母... 针对目前光伏发电系统电压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以超级电容器作为储能元件,设计了双并联双向Boost-Buck电路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当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低于额定值时,超级电容器储能单元释放能量传输给直流母线以提高直流母线电压;当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高于额定值时,将直流母线多余的电能向超级电容器端传输。建立了Boost-Buck电路的状态空间方程,对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的不同运行状态,设计了双并联双向Boost-Buck电路的PI闭环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当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不稳定时,通过控制能量在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与光伏发电系统直流母线之间的相互传递,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储能 光伏发电 电压稳定性 双并联Boost-Buck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双并联主操作手构型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朱延河 赵杰 蔡鹤皋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4-36,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双并联结构的主手构型 ,由于采用了平动与转动分离的两层并联结构 ,在保证了结构紧凑的同时 ,实现了运动空间的最大化 ,平动与转动的完全解耦特性大大减小了空间内出现奇异的可能性。另外 ,采用柔性传动方式实现了转动机... 提出了一种新型双并联结构的主手构型 ,由于采用了平动与转动分离的两层并联结构 ,在保证了结构紧凑的同时 ,实现了运动空间的最大化 ,平动与转动的完全解耦特性大大减小了空间内出现奇异的可能性。另外 ,采用柔性传动方式实现了转动机构运动与驱动部件的分离 ,将所有驱动部件固定于基座 ,有效地减小了运动惯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并联结构 主操作手 构型设计 解耦 柔性传动 虚拟现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并联前向过程神经网络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钟诗胜 丁刚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64-768,共5页
为克服多层前向过程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并联前向过程神经网络模型.在输入空间中引入一组合适的函数正交基,将输入函数和网络权函数表示为该组正交基的展开形式,并利用基函数的正交性简化网络聚合运算过程.... 为克服多层前向过程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并联前向过程神经网络模型.在输入空间中引入一组合适的函数正交基,将输入函数和网络权函数表示为该组正交基的展开形式,并利用基函数的正交性简化网络聚合运算过程.给出了相应的学习算法,并以飞机发动机状态监控中发动机排气温度的预测为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并联前向过程神经网络 飞机发动机状态监控 正交基函数 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并联人工神经网络的汽轮机排汽焓计算 被引量:6
5
作者 孟鑫 丁光彬 唐蕾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5,68,共3页
提出了基于双并联人工神经网络的汽轮机排汽焓值计算模型。该方法利用汽轮机结构数据和实际监测数据估算焓值。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表达简单、精度高等特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汽轮机 排汽焓 双并联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并联过程神经网络的润滑油金属含量预测 被引量:2
6
作者 栾圣罡 丁刚 钟诗胜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34,37,共4页
润滑油金属含量是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出现磨损及裂纹等情况的表征。通过对其进行预测可提前发现相应部件的机械故障,能保证飞行安全并降低航空发动机维护费用。润滑油金属含量受许多复杂因素影响,传统方法难以预测其变化趋势。为此,提... 润滑油金属含量是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出现磨损及裂纹等情况的表征。通过对其进行预测可提前发现相应部件的机械故障,能保证飞行安全并降低航空发动机维护费用。润滑油金属含量受许多复杂因素影响,传统方法难以预测其变化趋势。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并联过程神经网络的润滑油金属含量预测方法,并给出了基于正交基函数展开的学习算法。将该方法用于某型航空发动机润滑油中铁含量预测,结果表明其预测精度满足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金属含量 预测 航空发动机 双并联过程神经网络 正交基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并联Boost电路的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伟 胡国文 +1 位作者 杨根 李超 《电子设计工程》 2013年第24期98-101,共4页
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取决于外界环境(温度和光照条件)和负载状况,需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电路,才能使光伏电池始终输出最大功率,从而充分发挥光伏器件的光电转换效能。在比较了常用光伏发电系统控制的优缺点后,依据MPPT控制算法的基... 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取决于外界环境(温度和光照条件)和负载状况,需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电路,才能使光伏电池始终输出最大功率,从而充分发挥光伏器件的光电转换效能。在比较了常用光伏发电系统控制的优缺点后,依据MPPT控制算法的基本工作原理,主电路采用双并联Boost电路,具有电压提升功能,并且能够提高DCDC环节的额定功率和减小直流母线电压的纹波。针对传统扰动观察法存在的振荡和误判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双并联Boost电路的改进扰动观察法最大功率跟踪策略。在Matlab/Simulink下进行了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系统能快速准确跟踪此变化,避免算法误判现象的发生,通过改变当前的负载阻抗,使之与光伏电池的输出阻抗等值相匹配来满足最大功率输出的要求,使系统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并且在最大功率点处具有很好的稳态性能。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最大功率点跟踪 双并联Boost电路 改进扰动观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混凝土强度预测的双并联前向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姜新佩 邓子辰 +1 位作者 丁声荣 田新志 《建筑施工》 2006年第4期304-305,315,共3页
为了预测混凝土强度,在分析普通混凝土的28d强度的影响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强度预测的双并联前向神经网络模型,介绍了双并联前向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过程及其学习方法。通过编程用计算机对混凝土强度预测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与鲍罗米公... 为了预测混凝土强度,在分析普通混凝土的28d强度的影响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强度预测的双并联前向神经网络模型,介绍了双并联前向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过程及其学习方法。通过编程用计算机对混凝土强度预测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与鲍罗米公式计算结果比较表明预测精度高,模型可靠。通过与BP网络模型比较发现双并联前向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收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并联前向神经网络 混凝土强度 预测 线性-非线性模型 网络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双并联动态过程神经网络的旅游需求预测 被引量:3
9
作者 戴冰 张培茵 《长春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21-23,共3页
为克服前向过程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并联动态过程神经网络,对于给定的全连接的过程神经网络,通过优化其连接权值和网络结构,删除冗余连接使之成为部分连接的过程神经网络系统,并给出了基于正交基函数... 为克服前向过程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并联动态过程神经网络,对于给定的全连接的过程神经网络,通过优化其连接权值和网络结构,删除冗余连接使之成为部分连接的过程神经网络系统,并给出了基于正交基函数展开的学习算法,从而降低了计算的成本。改进的双并联动态过程神经网络应用于旅游预测问题,结果表明其预测精度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并联 动态过程神经网络 正交基 旅游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台PLC控制双并联电梯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志万 《兵工自动化》 2007年第11期75-76,共2页
应用并联技术使1台PLC控制2台并联电梯,以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并节约成本。将2台电梯的呼梯信号、井道信号全送至PLC,经PLC内的控制程序与并联调度程序集中处理后向门机系统、变频器和各类显示器适时地发出开关量控制信号,由此对两台电梯... 应用并联技术使1台PLC控制2台并联电梯,以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并节约成本。将2台电梯的呼梯信号、井道信号全送至PLC,经PLC内的控制程序与并联调度程序集中处理后向门机系统、变频器和各类显示器适时地发出开关量控制信号,由此对两台电梯实施并联控制。在PLC向变频器发出开关量控制信号同时,为满足电梯运行的要求,安装在曳引电动机轴上编码器向变频器返回脉冲信号,形成速度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 控制 双并联电梯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耦双并联主操作手的优化尺度综合
11
作者 朱延河 赵杰 蔡鹤皋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8期75-79,共5页
优化过程综合考虑了主操作手(简称主手)的运动范围、平均力学性能及最差力学性能,将运动空间体积、全局灵巧度以及灵巧度最小值3个因素的加权和作为机构性能评价指标。根据工作空间内点的使用频率不同,提出了基于空间使用频度的灵巧... 优化过程综合考虑了主操作手(简称主手)的运动范围、平均力学性能及最差力学性能,将运动空间体积、全局灵巧度以及灵巧度最小值3个因素的加权和作为机构性能评价指标。根据工作空间内点的使用频率不同,提出了基于空间使用频度的灵巧度定义方法,使优化结果更有实际意义。优化前后的主手力传递性能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双并联主操作手 优化 尺度综合 机构运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的新型恒压双并联模块电源的设计
12
作者 马学军 董超 +1 位作者 李滦 杨义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3,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DSP的恒压双并联型高频开关模块电源的系统设计方案。控制电路以dsPIC30F4011为核心,构成电流内环、电压外环的双闭环数字控制模式,实现了系统稳压与双模块负载电流按设定比例自动分配的功能,使模块并联的灵活性更好。
关键词 双并联 dsPIC30F4011 PI调节器 比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双并联神经网络在混合气体浓度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汉卿 戚金清 +2 位作者 王兢 征进 吴微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4-747,共4页
BP神经网络在混合气体浓度预测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并列隐层双并联神经网络结构,这种网络首先对输入数据进行二维离散小波变换,然后用双并联神经网络对变换后两组数据进行训练... BP神经网络在混合气体浓度预测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并列隐层双并联神经网络结构,这种网络首先对输入数据进行二维离散小波变换,然后用双并联神经网络对变换后两组数据进行训练,确定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实验结果证明,相对传统的BP及双并联神经网络,基于小波变换的双并联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加快2~3倍;对混合气体浓度的预测精度也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浓度预测 双并联神经网络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QR的双并联倒立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万青 魏利胜 费敏锐 《自动化仪表》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共4页
研究了一种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高阶次和开环绝对不稳定等复杂特性的双并联倒立摆(加弹簧链接)控制系统。依据动力学原理建立了系统状态空间数学模型,并利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设计了双并联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两个... 研究了一种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高阶次和开环绝对不稳定等复杂特性的双并联倒立摆(加弹簧链接)控制系统。依据动力学原理建立了系统状态空间数学模型,并利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设计了双并联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两个摆杆可以很好地稳定在垂直位置附近,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研究结果对复杂工业过程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并联倒立摆 线性二次型调节器 稳定控制 多变量 抗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并联Boost电路的功率预测改进电导增量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亚茹 韩春成 王立地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年第6期248-252,共5页
光伏电池输出功率易受光照强度和外界温度的影响,需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电路,才能使光伏电池始终输出最大功率,是提高光伏电池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传统电导增量方法,提出一种新型双并联Boost电路的功率预测改进电导增量法... 光伏电池输出功率易受光照强度和外界温度的影响,需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电路,才能使光伏电池始终输出最大功率,是提高光伏电池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传统电导增量方法,提出一种新型双并联Boost电路的功率预测改进电导增量法最大功率跟踪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建模与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跟踪速度更快、稳态性能更好、纹波系数更小,减小振荡的同时又能避免发生误判,可有效实现对太阳能发电系统输出特性的优化,对于光伏发电系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池 MPPT INC 双并联Boost电路 MATLAB/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并联机构耦合连续体机械臂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灌伦 施光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9-817,共9页
设计并实现了具有5个定位自由度的连续体机械臂,以提高连续体机构在诸如腔内作业、轻物品抓取、人机协作等场景中的灵活定位能力.设计中,引入了二段定曲率模型,用旋量方法从几何上解释了该设计的自由度分配.两段可伸缩式并联机构的串联... 设计并实现了具有5个定位自由度的连续体机械臂,以提高连续体机构在诸如腔内作业、轻物品抓取、人机协作等场景中的灵活定位能力.设计中,引入了二段定曲率模型,用旋量方法从几何上解释了该设计的自由度分配.两段可伸缩式并联机构的串联耦合,形成二段弯曲结构,其每一段有两个方向的弯曲自由度和一个伸缩自由度,从而组合出末端的5个自由度.围绕手臂的高动态性能,制作了样机的机电运动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样机实现了连续体机械臂末端的自由度控制,可在2 s内到达极限姿态,其定位精度约为臂长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体机器臂 双并联机构 耦合 大变形 定曲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逆变器供电的双并联永磁同步电机转矩预测控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洋 杨伟 《微特电机》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53,共4页
将转矩预测控制策略应用于单逆变器供电的双并联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通过分析双机系统运行特点,并对两电机的转矩和磁链预测进行统一规划,实现了在一个价值函数中对双永磁同步电机的灵活控制。所提方法具有很好的同步稳定性,即使在负... 将转矩预测控制策略应用于单逆变器供电的双并联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通过分析双机系统运行特点,并对两电机的转矩和磁链预测进行统一规划,实现了在一个价值函数中对双永磁同步电机的灵活控制。所提方法具有很好的同步稳定性,即使在负载转矩不同情况下,仍然能够确保两个电机获得相同的转速。最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其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逆变器 双并联永磁同步电机 转矩预测控制 价值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并联神经网络在线梯度算法的收敛性
18
作者 王健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20-24,共5页
双并联前馈神经网络是一个单层前向网络和一个多层前向网络的并向联接,在实现线性映射的同时也能够反应非线性映射,尤其对于弱非线性问题效果更为明显。在线梯度算法是训练神经网络的一种常见、高效的训练算法。研究了双并联前馈神经网... 双并联前馈神经网络是一个单层前向网络和一个多层前向网络的并向联接,在实现线性映射的同时也能够反应非线性映射,尤其对于弱非线性问题效果更为明显。在线梯度算法是训练神经网络的一种常见、高效的训练算法。研究了双并联前馈神经网络在线梯度学习算法的确定性和收敛性,证明了误差函数单调性质,给出了双并联前馈神经网络弱(强)收敛性结果,即误差函数的梯度趋于零,权值序列收敛于固定点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并联前馈神经网络 单调性 梯度法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并联电机的变频凋速
19
作者 周万清 《实用能源》 1991年第4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电动机 双并联 变频 调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拖拉机双电源并联控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初香港 王宝超 陈叶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4-238,共5页
电动拖拉机具有结构简单和节能减排等优点,但现有电动拖拉机作业时采用单一动力电池能源,存在续航时间短的问题。为了提高电动拖拉机长续航供电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下垂控制的直流双电源并联均流联合供电方案,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 电动拖拉机具有结构简单和节能减排等优点,但现有电动拖拉机作业时采用单一动力电池能源,存在续航时间短的问题。为了提高电动拖拉机长续航供电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下垂控制的直流双电源并联均流联合供电方案,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系统模型。仿真试验表明:单电源可以实现升压稳压控制;基于下垂控制的双电源并联均流能够实现双电源的电流均流;当切换不同功率负载时,系统电压随功率增加按比例下调,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拖拉机 电源并联 下垂控制 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