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科研机构布局双层治理的内在逻辑与改革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索朗杰措 韩凤芹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9,共10页
建立合理、合适、长期有效的国家科研机构布局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工作。面对当前国家科研机构布局存在的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各机构设置重复交叉现象突出的宏微观问题,构建了科研机构布局的双层治... 建立合理、合适、长期有效的国家科研机构布局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工作。面对当前国家科研机构布局存在的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各机构设置重复交叉现象突出的宏微观问题,构建了科研机构布局的双层治理体系。宏观布局治理的核心是协调好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形成充分放权赋能的创新制度安排;微观布局治理的核心是在明晰机构定位基础上进行内部体制创新,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宏微观治理需要权责匹配,协作共治,共同推动科研机构布局不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科研机构布局 双层治理 放权赋能 体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薪酬双层治理体系:内涵、困境与改革路径
2
作者 韩凤芹 陈亚平 舒亚琦 《秘书》 2024年第4期12-19,共8页
有效的薪酬治理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保障。但在实践中,政府层面的宏观薪酬治理和高校内部的微观薪酬治理均面临困境。伴随教育、科技、人才的统筹发展,高校薪酬治理更需要兼顾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既要关注宏观层面的改革赋能,也要注... 有效的薪酬治理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保障。但在实践中,政府层面的宏观薪酬治理和高校内部的微观薪酬治理均面临困境。伴随教育、科技、人才的统筹发展,高校薪酬治理更需要兼顾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既要关注宏观层面的改革赋能,也要注重高校内部微观治理体系的构建。基于此,本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出发,构建高校薪酬双层治理体系,系统分析我国高校薪酬制度宏观治理与微观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改革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校薪酬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薪酬 双层治理 宏观治理 微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国际贸易的“良好监管实践”:基于国内和国际双层治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磊 徐琳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0-88,共9页
国内规制主权与自由贸易间关系长期为人关注,对此部分经济体就曾利用"良好监管实践"优化内部规制并形成经验。在近年各类经贸谈判中,原本主要适用于国内的"良好监管实践"正成为重要协定下的新议题,其中CPTPP"... 国内规制主权与自由贸易间关系长期为人关注,对此部分经济体就曾利用"良好监管实践"优化内部规制并形成经验。在近年各类经贸谈判中,原本主要适用于国内的"良好监管实践"正成为重要协定下的新议题,其中CPTPP"监管一致性"、USMCA"良好监管实践"等已成为国际监管合作的重要制度型规范,并呈现国内和国际双层治理相互促进之特征。上述进展体现了国际经贸治理演进新趋势,与RCEP所遵循的传统WTO相关纪律差异较大。随着进入"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中国也应关注参与"良好监管实践"的国际合作,支持促进协调引导型治理范式;针对贸易投资等开展国内监管改革,率先衔接"良好监管实践"国际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规制 良好监管实践 双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大学的双层治理结构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左崇良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5,共5页
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权力分配则是大学治理结构的关键。双层治理结构是西方大学的共同走向,实现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适度结合。董事会遵循公共规则和社会逻辑,通过角色分配和责任制实现治理;评议委员会遵循学术规则和自然... 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权力分配则是大学治理结构的关键。双层治理结构是西方大学的共同走向,实现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适度结合。董事会遵循公共规则和社会逻辑,通过角色分配和责任制实现治理;评议委员会遵循学术规则和自然逻辑,通过大学章程和学术自律实现治理。双层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一种标准范式,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达成了多元利益主体的平衡,既获取了足够的办学资源,又增强了大学的适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 双层治理结构 大学制度 权力分配 平衡机制
原文传递
双层治理结构下村民小组治理机制研究——以陕西D村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曦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期118-122,共5页
行政村作为国家政权在农村社会的最基层组织,上连着国家政权;村民小组作为最基本的政治单元,则是国家政权在农村社会基层建设的延伸点。同时,村民小组内部的规则和秩序成为熟人社会中的社会资源,下连着村民生产生活,成为国家政权在农村... 行政村作为国家政权在农村社会的最基层组织,上连着国家政权;村民小组作为最基本的政治单元,则是国家政权在农村社会基层建设的延伸点。同时,村民小组内部的规则和秩序成为熟人社会中的社会资源,下连着村民生产生活,成为国家政权在农村社会基层建设的着力点。乡村社会的双层治理结构与国家政权建设密不可分,村民小组的治理有赖于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分工与合作,充分调动村庄内部的社会资本,实现农村社会的良好治理,利于村民自治体系的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级治理 小组治理 双层治理 社会资本 村民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高水平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双层治理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韩凤芹 陈亚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共9页
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工程,需要宏观和微观多主体参与实现协同共治。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总体目标要求下,科技治理更需要兼顾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以微观主体为核心推进科技创新建设。本文基于新时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 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工程,需要宏观和微观多主体参与实现协同共治。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总体目标要求下,科技治理更需要兼顾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以微观主体为核心推进科技创新建设。本文基于新时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要求,构建科技创新的双层治理体系。其中,宏观治理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系统推进宏观政策改革,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生态环境;微观治理的核心在于通过明晰各主体的功能定位,强化自我组织和协同创新,从而激发内生创新活力。宏微观双层治理需有效贯通,共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 双层治理 微观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公共品的双层治理研究
7
作者 郝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期367-369,372,共4页
在分析农村公共品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公共品的双层治理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的良好运转可确保各主体职责划分的合理性及合作的可能性,通过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职责分工与合作的方式,利用各治理主体公平博弈形成的均衡,... 在分析农村公共品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公共品的双层治理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的良好运转可确保各主体职责划分的合理性及合作的可能性,通过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职责分工与合作的方式,利用各治理主体公平博弈形成的均衡,能形成对农村公共品的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治理 双层治理模型 公平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治理结构:地方治理中的统筹编制 被引量:4
8
作者 叶贵仁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3,共8页
机构编制作为地方治理中的特色组织制度,其正式编制人员与编外人员体现了独特的双层治理结构属性。已有研究大多聚焦于探讨编外用人的选择逻辑,忽视了正式编制人员与编外人员共存的功能作用。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由于治理任务的日益增多,... 机构编制作为地方治理中的特色组织制度,其正式编制人员与编外人员体现了独特的双层治理结构属性。已有研究大多聚焦于探讨编外用人的选择逻辑,忽视了正式编制人员与编外人员共存的功能作用。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由于治理任务的日益增多,刚性约束下的正式编制难以满足需求,地方政府则通过统筹使用各种编制人员,成功应对治理挑战。这种正式编制人员与编外人员共同构成的双层治理结构体现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有机结合,并在地方政府同一层级内部、不同部门间和不同层级间呈现出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没有固定的模式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助于在地方各级政府编制受限的情况下有效完成治理任务。未来,编制改革应更加注重治理任务与治理资源的匹配性,以优化双层治理结构并提升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治理 双层治理结构 统筹编制 编外人员 正式编制人员 非正式制度
原文传递
地方金融系统及其监管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基于央地双层协调治理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江六 崔皓 +1 位作者 吴非 李华民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72,共11页
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金融强国战略为地方金融系统演化指明了方向,也为地方金融监管制度重构奠定了基本原则。体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为弥补财政缺口所引致的对于金融资源配置权的需求,以及中央政府对于地方金融系统演化所关联的系统性... 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金融强国战略为地方金融系统演化指明了方向,也为地方金融监管制度重构奠定了基本原则。体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为弥补财政缺口所引致的对于金融资源配置权的需求,以及中央政府对于地方金融系统演化所关联的系统性风险状态的认知,共同决定了地方金融制度和结构的变迁。只要地方政府事权存在,即便现存的地方金融机构被更高阶的金融制度所吸纳,也将会有新的地方金融制度填补空缺,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央地双层协调治理的因果逻辑所决定的。地方金融监管制度重构理应立足于地方金融系统的续存实施顶层设计:央地双层协调治理机制是地方金融系统监管安排的较优选择;从中央监管层面讲,更多关注隔离地方金融风险对于国有金融制度的传染;从风险释解技术而言,建议构建相应的ABS点释机制,以确保地方金融系统在风险释放过程中的运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金融系统 地方金融监管 金融资源配置权 央地双层协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治理评价标准迁移与双层公司治理体系构造
10
作者 王秀华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5-111,共7页
公司治理随着利益相关者影响力和两权分离程度两个因素的变化而迁移,由股东价值最大化转变为内部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在新的标准下,公司治理应该有两项同等重要的任务:服务于所有者的价值创造和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为实现两项任务... 公司治理随着利益相关者影响力和两权分离程度两个因素的变化而迁移,由股东价值最大化转变为内部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在新的标准下,公司治理应该有两项同等重要的任务:服务于所有者的价值创造和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为实现两项任务必须构造新型所有权-董事会双层公司治理体系,所有权治理侧重于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基础上的价值创造,董事会治理侧重于在价值创造中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所有权治理对两项任务的实现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评价标准 所有权-董事会双层治理 利益相关者 集体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足鼎立”的新全球化双层治理体系 被引量:24
11
作者 鞠建东 彭婉 余心玎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3-154,159,160,共34页
20世纪70—90年代,霸权稳定论是学界关于全球治理结构的代表性理论,其认为由一个霸权国家提供全球公共品、主导建立和维持国际秩序才能形成稳定的全球体系。尽管霸权稳定论的相关学术讨论已经式微,但霸权稳定的观念一直影响着对全球治... 20世纪70—90年代,霸权稳定论是学界关于全球治理结构的代表性理论,其认为由一个霸权国家提供全球公共品、主导建立和维持国际秩序才能形成稳定的全球体系。尽管霸权稳定论的相关学术讨论已经式微,但霸权稳定的观念一直影响着对全球治理体系的讨论。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局势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超级全球化”已难以为继,全球治理的失序状态还在凸显,这是美国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与“三足鼎立”的全球化经济基础不匹配的体现,但也预示着创新驱动、区块格局的“新全球化”时代即将开启。解决全球失序问题,应该遵循改革全球化上层建筑,使之适应全球化经济基础的思路。作者基于定量和历史分析,从公共品提供的视角出发,讨论了新全球化背景下构建最优治理体系的现实可能性,并就最优治理结构的特征提出了理论阐述,认为由全球和区域治理机构共同组成的“三足鼎立”的双层治理体系具备现实可能性,该体系对公共品供给效率的提升、国际秩序的稳定以及区域有效竞争的维持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全球化 全球治理 “三足鼎立” 双层治理
原文传递
新时期政权下乡与双层治理结构的形成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海娟 胡守庚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84,共7页
在国家输入大量财政资源推动乡村发展和振兴的新时期,新一轮政权下乡扩大了基层行政的范围和改变了基层治理结构,需要重新探讨国家行政与村民自治有机衔接的体制机制。研究发现,行政扩大化使得村干部职业化和村级治理规范化,增强了村级... 在国家输入大量财政资源推动乡村发展和振兴的新时期,新一轮政权下乡扩大了基层行政的范围和改变了基层治理结构,需要重新探讨国家行政与村民自治有机衔接的体制机制。研究发现,行政扩大化使得村干部职业化和村级治理规范化,增强了村级组织的行政能力;一些农村地区通过自治单位下沉的方式创新村民自治制度,提升了村民自治能力。这些农村地区形成了行政与自治有机衔接的双层治理结构,推进了基层治理现代化。双层治理结构形成的内在动因是国家与农民利益一致化,外在条件是国家行政能力和制度能力的提高。将双层治理结构作为一种理论分析框架,有利于解释资源输入时期的基层治理实践,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权下乡 双层治理结构 行政下乡 村民自治 国家与社会互动
原文传递
构建新型院所的双层治理体系——以江苏产研院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韩凤芹 马羽彤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13-1620,1696,共9页
我国创新发展已进入自立自强新阶段,亟需构建具有新体制的新型院所。本文基于新型院所的"四性"(公益性、经济性、社会性和创新性),构建出体制放权赋能与市场化机制支撑并行的双层治理理论框架;并通过江苏产研院的成功实践进... 我国创新发展已进入自立自强新阶段,亟需构建具有新体制的新型院所。本文基于新型院所的"四性"(公益性、经济性、社会性和创新性),构建出体制放权赋能与市场化机制支撑并行的双层治理理论框架;并通过江苏产研院的成功实践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双层治理模式的有效性与必要性。双层治理本质上达成了治理机制的内外协同、上下联动、多种并用,能够有效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有推广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院所 放权赋能 双层治理模式 协同治理
原文传递
以双层治理推动基础研究类院所改革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凤芹 李丹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8-203,共6页
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我国迫切需要提升原创性基础研究水平。近几年我国基础研究财政投入持续增加,但现行竞争项目制的科研组织方式与基础科研规律不匹配,阻碍了基础研究整体水平的提升。本文从整体治理的角度构建基... 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我国迫切需要提升原创性基础研究水平。近几年我国基础研究财政投入持续增加,但现行竞争项目制的科研组织方式与基础科研规律不匹配,阻碍了基础研究整体水平的提升。本文从整体治理的角度构建基础研究院所双层治理理论体系,从政府外层治理和院所内层治理两个方面阐述了双层治理体系的理论逻辑。双层治理体系包括政府外层治理明晰院所独立法人权责,院所内层治理建立以人才为核心的治理机制,二者优势互补,内外联动,有效促进了基础研究院所发展。在此基础上,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成功经验为典型案例,分析政府和院所主体分别在治理体系中的职能和作用,验证了基础研究院所双层治理体系的有效性。本文在总结制约基础研究发展的突出问题基础上,构建与基础研究科研规律相匹配的院所双层治理理论体系,以北生所为例验证了双层治理体系的有效性,为我国新时代基础研究院所治理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院所 双层治理体系 院所自主治理模式 内外互动机制
原文传递
一个政府—企业双层优化环境治理模型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长英 李飞 董锁成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19年第6期69-74,共6页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治理体系,落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任务。目前地方政府环境监管亟待改善,需要加强企业生产规制,基于“污染者付费”原则促使“三废”达标排放。本研究抓住政府和企业两大主体,建立...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治理体系,落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任务。目前地方政府环境监管亟待改善,需要加强企业生产规制,基于“污染者付费”原则促使“三废”达标排放。本研究抓住政府和企业两大主体,建立以政府为上层、企业为下层的双层优化环境治理模型,确定上层—下层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研究地方政府环境奖罚政策与企业利润及环境行为的关联性,提出模型“乐观最优解”与“悲观最优解”及地方政府奖惩机制最优解。该模型可反映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博弈过程,为寻求合理的污染奖惩方式和税费比例,促使企业在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积极治理“三废”污染,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长期粗放式生产排污严重、地方政府环境监管有待加强、西北生态安全屏障和黄河流域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的宁蒙沿黄地带及类似地区环境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废”排放 环境治理 双层优化环境治理模型 最优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政府双层一体化治理界面的建构思维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詹绍文 刘鹏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在界面理论导向下,数字政府治理重在同时以公民和决策者为对象重构双层治理界面。双层治理界面的核心在于很好地协调处理民众与政府关系,整合多部门资源与多样化需求。双层治理界面框架可以分前端的面向公众的治理界面和后端的面向决策... 在界面理论导向下,数字政府治理重在同时以公民和决策者为对象重构双层治理界面。双层治理界面的核心在于很好地协调处理民众与政府关系,整合多部门资源与多样化需求。双层治理界面框架可以分前端的面向公众的治理界面和后端的面向决策者的治理界面。前端层为公众治理界面,由公共服务、公民服务以及企业服务共同组成,其界面形式有“接诉即办”、“一网通办”、数字公众平台;后端层为决策者治理界面,由环境、医疗、交通、城管、旅游等方面构成,其界面形式有“城市大脑”、“一网通管”、数字政府平台等。西安市构建“一网通办”和城市大脑数字政府的实践证实了双层界面治理体系在城市治理变革中的突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双层一体化治理 界面治理 框架思维 治理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门安全治理的跨界性:双层跨域治理框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菲易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7-156,160,共31页
国门安全是指口岸监管部门在进出境口岸通过履行其法定职能和被授权执行的法律法规所维护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没有危险、不受威胁的状态以及在进出境环节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国门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国家其他方面... 国门安全是指口岸监管部门在进出境口岸通过履行其法定职能和被授权执行的法律法规所维护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没有危险、不受威胁的状态以及在进出境环节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国门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国家其他方面安全及整个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国门安全是一种国际性的国内安全,具有跨境性与弥散性、动态性与线流性、建构性与主动性、外溢性与共生性以及虚拟性与无界性的特点,这就使国门安全风险的防控时空从口岸沿着跨境供应链前推后移,进而使国门安全表现出跨国公共产品的属性。各国的国门安全相互依存,国门安全治理日益呈现跨越国家边界、职能边界、层级边界、公私边界和时间边界的跨界性,不断提出国内和国际跨域治理的双重需求。然而,当下的国门安全治理存在着“碎片化”困境,体现为治理部门分散化、政策措施割裂化、政策执行差别化和国家间合作机制扩散拥堵等特点。因此,治理国门安全,应构建国内与国际同构的双层跨域治理框架,国际层面由双边和多边机制构成,国内层面由结构性、程序性和技术性机制组成,以实现对国门安全风险的全过程防控和精准化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门安全 国际性的国内安全 跨国公共产品 双层跨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治理体制下政府碳排放监管博弈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吴士健 孙向彦 杨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30,共10页
中国式分权管理、官员晋升考核的经济锦标赛制度使得地方政府在多目标决策时更关注于经济增长而非环境保护,致使环境规制政策难以有效落到实处。基于国家和企业面临的日趋严峻的碳排放约束和2017年后逐渐形成的阶梯式碳税体系,构建了中... 中国式分权管理、官员晋升考核的经济锦标赛制度使得地方政府在多目标决策时更关注于经济增长而非环境保护,致使环境规制政策难以有效落到实处。基于国家和企业面临的日趋严峻的碳排放约束和2017年后逐渐形成的阶梯式碳税体系,构建了中央、地方双重治理体制下,中央、地方环保部门同碳排放企业间的三方博弈模型,分析了双层治理体制下实施阶梯式碳税政策对不同主体行为的影响。模型均衡分析和仿真研究发现:双重治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对经济绩效的追求会导致地方环保部门放松环境监管,弱化了环境规制的碳减排绩效;实施阶梯式碳税时,企业偷排行为与地方环保部门的检查成本和中央环保部门的审查成本正相关,与偷排惩罚系数反相关,合理的碳排放标准对约束企业的偷排倾向和偷排量有重要影响;实行阶梯式碳税比单一的标准碳税对提升地方环保部门的监管绩效具有更好的激励效果,而单纯的经济手段无法激发地方环保部门的检查积极性,还应辅之以行政手段等其他约束措施。为强化环境规制政策效果,切实达成预期的碳减排目标,必须从制度上打破环境规制的中央-地方双层治理体制,改变政府官员的晋升考核标准。探索实行环保部门的中央垂直管理并合理划分双方权限,将环保指标纳入官员晋升考核,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地方环保部门的检查激励;尽快建成完善的碳税体系和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科学制定阶梯式碳税标准和配额标准;同时还应加大执法力度和中央环保部门的审查力度,引入第三方参与以降低环境规制的监管成本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治理体制 中国式分权管理 阶梯式碳税 碳减排 政策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宗教的治理与利用宗教进行社会治理——基于需求溢出理论对宗教的治理认知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太刚 龚志文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39,共8页
我国社会对宗教的认知经历了从政治认知到文化认知的转变,还将转变到融合上述两种认知的治理认知。基于需求溢出理论双层公共事务观,涉及宗教的治理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国家对宗教的直接治理,即把宗教作为治理对象的治理;第二层... 我国社会对宗教的认知经历了从政治认知到文化认知的转变,还将转变到融合上述两种认知的治理认知。基于需求溢出理论双层公共事务观,涉及宗教的治理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国家对宗教的直接治理,即把宗教作为治理对象的治理;第二层面是国家利用宗教对社会事务的治理,也就是把宗教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即把宗教组织作为治理主体)而对社会事务的治理。其中,前一治理层面强调国家在治理方面的主体性,强调国家以公共利益原则为依归,依法管理宗教组织及其信众,以防范或抑制宗教的消极面;后一治理层面强调宗教(包括宗教组织及信教人员)在治理方面的主体性,强调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宪权保障下充分利用宗教在心灵治理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发挥宗教的积极面。同时,以公共利益原则协调双层治理之间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抑制宗教的消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治理 治理认知 双层治理 需求溢出 心灵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权博弈中的双层股权结构探析——以破解股权融资与稀释的困境为视角 被引量:26
20
作者 彭真明 曹晓路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78,共10页
双层股权治理结构使初创企业在获得外部融资的同时,保住了创始人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提升了公司治理的效率。但这种治理模式可能导致对公众投资者利益的侵害以及公司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总体而言,轻资产类的互联网科技企业采用双层股权... 双层股权治理结构使初创企业在获得外部融资的同时,保住了创始人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提升了公司治理的效率。但这种治理模式可能导致对公众投资者利益的侵害以及公司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总体而言,轻资产类的互联网科技企业采用双层股权结构利大于弊。鉴于目前我国互联网科技企业迅猛发展的态势,我国有必要借鉴美国双层股权结构的立法经验,考虑在未来引入双层股权的相关制度来破解互联网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的股权融资与稀释的难题与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股权治理结构 控制权 投票权 同股同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