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双侧垂直错位穿刺法”与“双侧水平裂隙穿刺法”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Ⅰ期Kümmell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
作者 郝国兵 朱泽兴 +5 位作者 刘昆 杨勇 张楠 闫双宝 陈福文 乔林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6期30-37,共8页
目的探究采用“双侧垂直错位穿刺法”与“双侧水平裂隙穿刺法”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I期Kümmell病中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接受PVP治疗的I期Kümmell病患... 目的探究采用“双侧垂直错位穿刺法”与“双侧水平裂隙穿刺法”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I期Kümmell病中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接受PVP治疗的I期Kümmell病患者53例,其中采取“双侧垂直错位穿刺法”治疗25例(A组),采取“双侧水平裂隙穿刺法”治疗28例(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分布及并发症情况,并记录术前与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视觉评分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通过X线或CT检查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伤椎前缘与中线高度和Cobb角,并观察骨水泥松动或移位及伤椎再骨折发生情况,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的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定期随访。A组较B组手术时间相当(P>0.05),骨水泥注入量更多(P<0.05);A组术中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渗入椎间盘1例、椎体前侧1例,无临床症状;B组术中9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渗入椎间盘6例、椎体前侧3例,无临床症状;A组术中骨水泥渗漏率较低(P<0.05),术后椎体裂隙及骨折线周围骨水泥分布更广泛(P<0.05);两组术中均无脊髓、椎前大血管损伤,无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VAS、ODI显著降低(P<0.05);A组与B组比较,术前、术后VAS、ODI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伤椎前缘与中线高度显著增加(P<0.05),Cobb角测量值显著降低(P<0.05);A组与B组比较,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伤椎前缘与中线高度变化、伤椎Cobb角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无骨水泥松动或移位及伤椎再骨折情况发生,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A组优23例、良2例,B组优19例、良9例,A组优秀率高于B组(P<0.05)。结论治疗Ⅰ型Kümmell病时,与“双侧水平裂隙穿刺法”经皮椎体成形术相比,“双侧垂直错位穿刺法”经皮椎体成形术术中的骨水泥渗漏率更低,骨水泥分布更广泛,术后早期治疗效果相当,中期效果更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Kümmell病 骨水泥 双侧垂直错位穿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弯角椎体骨水泥注射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上1/3压缩骨折
2
作者 刘少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218-221,共4页
揭示指向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上1/3压缩骨折患者推进经皮弯角椎体骨水泥注射成形治疗处置的作用价效。方法 2021年10月-2024年2月,将9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上1/3压缩骨折患者分两组,各46例,参照组执行双侧垂直错位穿刺法经皮椎体成... 揭示指向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上1/3压缩骨折患者推进经皮弯角椎体骨水泥注射成形治疗处置的作用价效。方法 2021年10月-2024年2月,将9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上1/3压缩骨折患者分两组,各46例,参照组执行双侧垂直错位穿刺法经皮椎体成形处置,研究组执行经皮弯角椎体骨水泥注射成形处置,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测算数据值。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测算数据值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上1/3压缩骨折患者执行经皮弯角椎体骨水泥注射成形治疗处置,价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上1/3压缩骨折 经皮弯角椎体骨水泥注射成形治疗 双侧垂直错位穿刺法经皮椎体成形治疗 临床效能 测算比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