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甘蓝型油菜双低杂交种“云油杂1号”(原96F045D)
1
作者
蒋海玉
严远鑫
+4 位作者
刘其宁
李劲峰
张美华
郑树松
杜燕
《云南农业科技》
2002年第6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杂交种
云油杂1号
96F045D
栽培技术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油菜杂交种向农03的选育
被引量:
6
2
作者
孙超才
王伟荣
+3 位作者
李延莉
周熙荣
庄静
钱小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5-7,共3页
向农03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和高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特性。在2005-2006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向农03平均产量分别为2 815.5 kg/hm2和2 632.5 kg/hm2,比对照沪油15...
向农03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和高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特性。在2005-2006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向农03平均产量分别为2 815.5 kg/hm2和2 632.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分别增产19.1%和5.3%,种子含油量42.6%,芥酸含量0.50%,硫苷含量19.6μ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杂交种
隐性上位核不育
向农0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圣光401选育
3
作者
柴武高
王永生
侯林波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5期10-11,共2页
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圣光401是由雄性不育系206A和恢复系1815DH-1配制而成。2008—2009年甘肃省春油菜区试2 a 12点(次)折合平均产量3 677.1 kg/hm2,比对照品种陇油5号增产16.4%;2009年甘肃省春油菜生产试验折合产量3 271.5 kg/hm2,...
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圣光401是由雄性不育系206A和恢复系1815DH-1配制而成。2008—2009年甘肃省春油菜区试2 a 12点(次)折合平均产量3 677.1 kg/hm2,比对照品种陇油5号增产16.4%;2009年甘肃省春油菜生产试验折合产量3 271.5 kg/hm2,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13.6%。生育期117 d左右,千粒重3.9 g,对菌核病表现轻感。芥酸含量为1.17%、硫苷含量为12.64μmol/g、含油率为45.18%。适宜在甘肃省海拔2 500 m以下有灌溉条件的春油菜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春油菜
双低杂交种
圣光401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蓝型油菜双低三系杂交种云油杂1号的选育
被引量:
6
4
作者
蒋海玉
严远鑫
+4 位作者
刘其宁
李劲峰
张美华
郑树松
杜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0-81,85,共3页
云油杂1号是利用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系96F003A与恢复系96F045C杂交筛选出的优势组合,表现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早熟,耐旱,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22%,硫甙含量38.8μmol/g,含油量43.68%,恢复株率95%以上。1999—2000年...
云油杂1号是利用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系96F003A与恢复系96F045C杂交筛选出的优势组合,表现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早熟,耐旱,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22%,硫甙含量38.8μmol/g,含油量43.68%,恢复株率95%以上。1999—2000年云南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3223.2kg/hm2,比对照品种花油3号增产8.19%,2000—2001年云南省夏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297.1kg/hm2,比对照品种云油21号增产7.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三系
杂交种
云油杂1号品种
选育
产量表现
品质表现
适应地区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产双低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宜油24的选育
被引量:
4
5
作者
林权
张义娟
+2 位作者
刘晓
赵远林
杭淑莲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第6期17-21,共5页
宜油24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利用核不育两用系宜10A为母本,恢复系y05-40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优质新杂交种。该品种生育期适中,产量优势突出,四川省两年区域试验,产量均为试验组第1名,国家冬油菜长江上游2013~2014年区试...
宜油24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利用核不育两用系宜10A为母本,恢复系y05-40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优质新杂交种。该品种生育期适中,产量优势突出,四川省两年区域试验,产量均为试验组第1名,国家冬油菜长江上游2013~2014年区试,产量分别为试验组第3名、第2名。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优质
杂交种
宜油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适优质高产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德天158的选育
被引量:
3
6
作者
杭淑莲
张义娟
+2 位作者
林权
赵远林
余世权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第8期28-29,共2页
德天158系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用隐性核不育系“宜10A”做母本,恢复系“13-8050”做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优质杂交种。该品种2016~2018年参加四川省油菜联合试验,2017~2019年参加陕西汉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苏...
德天158系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用隐性核不育系“宜10A”做母本,恢复系“13-8050”做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优质杂交种。该品种2016~2018年参加四川省油菜联合试验,2017~2019年参加陕西汉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六省多点试验,产量优势均表现突出。2019年取得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证书编号GPD油菜(2019)510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优质
杂交种
德天15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位山旱地特早熟杂交油菜青杂三号高产栽培技术
7
作者
李洪晓
姜秀清
《青海农技推广》
2006年第2期27-27,32,共2页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双低
杂交
油菜
特早熟
山旱地
青海
农林科学院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位
计划项目
双低杂交种
白菜型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菜显性核不育应用研究初报
8
作者
张璞
田建华
李殿荣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87-90,共4页
利用显性核不育材料 (杂合型 6CA、纯合型 6AB)进行广泛的测交试验 ,从中筛选出了临保系和恢复系。以现有的双低品种为回交父本 ,将双高核不育材料转育成双低核不育系 ,并已配制出了双低杂交种。以两型系 6AB中可育株为父本经过连续回...
利用显性核不育材料 (杂合型 6CA、纯合型 6AB)进行广泛的测交试验 ,从中筛选出了临保系和恢复系。以现有的双低品种为回交父本 ,将双高核不育材料转育成双低核不育系 ,并已配制出了双低杂交种。以两型系 6AB中可育株为父本经过连续回交 ,已将核不育基因导入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 ,创建了细胞核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显性核不育
临保系
恢复系
双低杂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天宇种业2009年小春优势品种
9
作者
肖代红
易文灵
+1 位作者
徐雄
屈义伟
《四川农业科技》
2009年第7期21-22,共2页
内麦836(国审麦2008001)一、选育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二、特征特性春性,中熟,全生育期188天左右,比对照川麦107早熟3天。幼苗半直立,分蘖力中等,长势旺,冬季苗叶轻微黄尖。株高79cm左右,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
关键词
亩基本苗
病毒病
特征特性
株高
病毒传染病
传染病
双低杂交种
一次有效分枝
硫苷含量
菌核病
芥酸含量
防治病虫害
抗倒伏
甘蓝型油菜
春性
白壳
角果数
种业
产量表现
对照品种
标准品种
全生育期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博油6号
10
《乡村科技》
2013年第7期7-7,共1页
审定编号 豫审油2009001 选育单位 陈震、汪萍、林祖恩 品种来源97A×油恢26 特征特性 属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杂交种,生育期227.1天,比对照杂98009晚熟1天。幼茎绿色,花黄色,叶深绿色,琴状裂叶;株高173.7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
审定编号 豫审油2009001 选育单位 陈震、汪萍、林祖恩 品种来源97A×油恢26 特征特性 属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杂交种,生育期227.1天,比对照杂98009晚熟1天。幼茎绿色,花黄色,叶深绿色,琴状裂叶;株高173.7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5个,单株有效角果322.8个,角粒数22.8个;千粒重3.5克,单株产量20.9克。不育株率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株产量
双低杂交种
选育单位
品种来源
不育株率
半冬性
甘蓝型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菜缺硼症状及补救措施
11
作者
康惠仙
《临沧科技》
2012年第4期33-33,共1页
硼是促进油菜生长发育,获得高产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一般亩施1公斤左右即可。但近年来,推广的双低杂交种德油早1号需硼量较大,对硼特别敏感;另一方面是市场上销售的硼肥有效含量较低,亩需要3—5公斤才能满足油菜正常生长的需要。
关键词
缺硼症状
油菜
补救
生长发育
双低杂交种
微量元素
硼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蓝型油菜双低杂交种“云油杂1号”(原96F045D)
1
作者
蒋海玉
严远鑫
刘其宁
李劲峰
张美华
郑树松
杜燕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油料所
出处
《云南农业科技》
2002年第6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杂交种
云油杂1号
96F045D
栽培技术
特征特性
分类号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油菜杂交种向农03的选育
被引量:
6
2
作者
孙超才
王伟荣
李延莉
周熙荣
庄静
钱小芳
机构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出处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5-7,共3页
基金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农科攻字2004-2-4)资助
文摘
向农03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和高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特性。在2005-2006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向农03平均产量分别为2 815.5 kg/hm2和2 632.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分别增产19.1%和5.3%,种子含油量42.6%,芥酸含量0.50%,硫苷含量19.6μmol/g。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杂交种
隐性上位核不育
向农03
Keywords
Brassica napus L.
Hybrid variety with double low
Recessive epistatic GMS
Xiangnong 03
分类号
S331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圣光401选育
3
作者
柴武高
王永生
侯林波
机构
甘肃省民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圣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5期10-11,共2页
文摘
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圣光401是由雄性不育系206A和恢复系1815DH-1配制而成。2008—2009年甘肃省春油菜区试2 a 12点(次)折合平均产量3 677.1 kg/hm2,比对照品种陇油5号增产16.4%;2009年甘肃省春油菜生产试验折合产量3 271.5 kg/hm2,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13.6%。生育期117 d左右,千粒重3.9 g,对菌核病表现轻感。芥酸含量为1.17%、硫苷含量为12.64μmol/g、含油率为45.18%。适宜在甘肃省海拔2 500 m以下有灌溉条件的春油菜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关键词
甘蓝型春油菜
双低杂交种
圣光401
选育
Keywords
Brassica napus L.
Double-low hybrid seed
Shengguang 401
Breeding
分类号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蓝型油菜双低三系杂交种云油杂1号的选育
被引量:
6
4
作者
蒋海玉
严远鑫
刘其宁
李劲峰
张美华
郑树松
杜燕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出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0-81,85,共3页
基金
云南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1NG19)
文摘
云油杂1号是利用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系96F003A与恢复系96F045C杂交筛选出的优势组合,表现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早熟,耐旱,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22%,硫甙含量38.8μmol/g,含油量43.68%,恢复株率95%以上。1999—2000年云南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3223.2kg/hm2,比对照品种花油3号增产8.19%,2000—2001年云南省夏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297.1kg/hm2,比对照品种云油21号增产7.07%。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三系
杂交种
云油杂1号品种
选育
产量表现
品质表现
适应地区
栽培技术
Keywords
Brassica napus L.
CMS hybrid
Double low
Yunyouza No.1
分类号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产双低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宜油24的选育
被引量:
4
5
作者
林权
张义娟
刘晓
赵远林
杭淑莲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油料所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第6期17-21,共5页
基金
四川省"十二五"育种攻关项目(编号2011YZGG005-1)
文摘
宜油24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利用核不育两用系宜10A为母本,恢复系y05-40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优质新杂交种。该品种生育期适中,产量优势突出,四川省两年区域试验,产量均为试验组第1名,国家冬油菜长江上游2013~2014年区试,产量分别为试验组第3名、第2名。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优质
杂交种
宜油24
分类号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适优质高产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德天158的选育
被引量:
3
6
作者
杭淑莲
张义娟
林权
赵远林
余世权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第8期28-29,共2页
基金
科技部七大作物育种项目(2018YFD0100503-04)
四川省“十三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2016NYZ0031)项目资助
四川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油菜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项目(SCNYCXTD-3-2020)。
文摘
德天158系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用隐性核不育系“宜10A”做母本,恢复系“13-8050”做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优质杂交种。该品种2016~2018年参加四川省油菜联合试验,2017~2019年参加陕西汉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六省多点试验,产量优势均表现突出。2019年取得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证书编号GPD油菜(2019)510114。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优质
杂交种
德天158
分类号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位山旱地特早熟杂交油菜青杂三号高产栽培技术
7
作者
李洪晓
姜秀清
机构
大通县朔北乡人民政府
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青海农技推广》
2006年第2期27-27,32,共2页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双低
杂交
油菜
特早熟
山旱地
青海
农林科学院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位
计划项目
双低杂交种
白菜型油菜
分类号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菜显性核不育应用研究初报
8
作者
张璞
田建华
李殿荣
机构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出处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87-90,共4页
文摘
利用显性核不育材料 (杂合型 6CA、纯合型 6AB)进行广泛的测交试验 ,从中筛选出了临保系和恢复系。以现有的双低品种为回交父本 ,将双高核不育材料转育成双低核不育系 ,并已配制出了双低杂交种。以两型系 6AB中可育株为父本经过连续回交 ,已将核不育基因导入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 ,创建了细胞核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显性核不育
临保系
恢复系
双低杂交种
Keywords
Brassica napus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ity(DGMS)
Temporary maintainer
Genic and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GCMS)
分类号
S634.301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天宇种业2009年小春优势品种
9
作者
肖代红
易文灵
徐雄
屈义伟
机构
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09年第7期21-22,共2页
文摘
内麦836(国审麦2008001)一、选育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二、特征特性春性,中熟,全生育期188天左右,比对照川麦107早熟3天。幼苗半直立,分蘖力中等,长势旺,冬季苗叶轻微黄尖。株高79cm左右,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
关键词
亩基本苗
病毒病
特征特性
株高
病毒传染病
传染病
双低杂交种
一次有效分枝
硫苷含量
菌核病
芥酸含量
防治病虫害
抗倒伏
甘蓝型油菜
春性
白壳
角果数
种业
产量表现
对照品种
标准品种
全生育期
四川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博油6号
10
出处
《乡村科技》
2013年第7期7-7,共1页
文摘
审定编号 豫审油2009001 选育单位 陈震、汪萍、林祖恩 品种来源97A×油恢26 特征特性 属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杂交种,生育期227.1天,比对照杂98009晚熟1天。幼茎绿色,花黄色,叶深绿色,琴状裂叶;株高173.7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5个,单株有效角果322.8个,角粒数22.8个;千粒重3.5克,单株产量20.9克。不育株率2.O%。
关键词
单株产量
双低杂交种
选育单位
品种来源
不育株率
半冬性
甘蓝型
生育期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菜缺硼症状及补救措施
11
作者
康惠仙
机构
临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临沧科技》
2012年第4期33-33,共1页
文摘
硼是促进油菜生长发育,获得高产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一般亩施1公斤左右即可。但近年来,推广的双低杂交种德油早1号需硼量较大,对硼特别敏感;另一方面是市场上销售的硼肥有效含量较低,亩需要3—5公斤才能满足油菜正常生长的需要。
关键词
缺硼症状
油菜
补救
生长发育
双低杂交种
微量元素
硼肥
分类号
S432.32 [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甘蓝型油菜双低杂交种“云油杂1号”(原96F045D)
蒋海玉
严远鑫
刘其宁
李劲峰
张美华
郑树松
杜燕
《云南农业科技》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油菜杂交种向农03的选育
孙超才
王伟荣
李延莉
周熙荣
庄静
钱小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圣光401选育
柴武高
王永生
侯林波
《甘肃农业科技》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甘蓝型油菜双低三系杂交种云油杂1号的选育
蒋海玉
严远鑫
刘其宁
李劲峰
张美华
郑树松
杜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高产双低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宜油24的选育
林权
张义娟
刘晓
赵远林
杭淑莲
《四川农业科技》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广适优质高产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德天158的选育
杭淑莲
张义娟
林权
赵远林
余世权
《四川农业科技》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高位山旱地特早熟杂交油菜青杂三号高产栽培技术
李洪晓
姜秀清
《青海农技推广》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油菜显性核不育应用研究初报
张璞
田建华
李殿荣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四川天宇种业2009年小春优势品种
肖代红
易文灵
徐雄
屈义伟
《四川农业科技》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博油6号
《乡村科技》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油菜缺硼症状及补救措施
康惠仙
《临沧科技》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