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完全数据驱动化递归模态参与因子的精细化阻尼调控策略
1
作者 王丽馨 王鑫太 +3 位作者 杨德友 高晗 蔡国伟 江守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161-9173,I0004,共14页
随着互联系统规模和复杂度增大,区域间弱阻尼低频振荡是影响系统安全稳定的关键因素。通过发电机有功定向调制改善区域间模式阻尼时,准确定位调控机组及估计调控量是实现高效阻尼调控的关键。以环境激励下随机响应数据为基础,首先利用... 随着互联系统规模和复杂度增大,区域间弱阻尼低频振荡是影响系统安全稳定的关键因素。通过发电机有功定向调制改善区域间模式阻尼时,准确定位调控机组及估计调控量是实现高效阻尼调控的关键。以环境激励下随机响应数据为基础,首先利用该文提出的递推子空间动态模式分解方法(recursive subspace 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Re-SDMD)在线提取递归模态参与因子(recursive mode participation factor,ReMPF),在线跟踪系统运行动态并量化发电机有功输出与模式阻尼之间关系,准确定位提升弱阻尼模式的关键调控机组。其次,在评估小干扰稳定约束下区域间最大传输功率基础上,精准估计提升系统阻尼至小干扰稳定安全边界所需的最小有功调制量,进而设计了参调发电机组有功调制量最优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全数据驱动化基于发电机有功精准调制的互联电网阻尼提升策略。IEEE 16机5区域系统和某实际电网仿真分析,验证该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阻尼模式 阻尼调控 递推子空间动态模式分解算法 递归模态参与因子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接入弱送端柔直系统次同步振荡主导模式及参与因子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席云烽 唐超 +3 位作者 黄云辉 王栋 易铭 熊斌宇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5-132,共8页
风电接入弱送端柔直系统的场景下,电力电子设备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造成次同步振荡。文中围绕风电接入弱送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建模和稳定性分析,开展以下工作:建立了双馈风机接入弱送端柔直系统的直流电压时间尺度模型,充分体现... 风电接入弱送端柔直系统的场景下,电力电子设备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造成次同步振荡。文中围绕风电接入弱送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小信号建模和稳定性分析,开展以下工作:建立了双馈风机接入弱送端柔直系统的直流电压时间尺度模型,充分体现次同步频段内设备之间的耦合作用;研究不同物理场景下该系统次同步振荡主导模式以及各控制环路的参与因子,分析各控制环路在主导模式中的影响权重,揭示控制环路带宽对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影响规律;在MATLAB中建立时域仿真模型,对以上稳定性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次同步振荡的主导模式与送端电网强度、运行点、控制环路带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弱送端柔性直流输电 次同步振荡 直流电压时间尺度 参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与因子的储能电站一次调频控制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任立腾 张学军 +1 位作者 闫来清 范晟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9,共10页
为使电池储能高效安全地参与电网一次调频过程,考虑储能电站内部组成构造,提出一种储能电站各储能单元动态参与一次调频的控制策略。首先在系统频率跃出调频死区时,基于参与因子确定参与一次调频的主辅出力单元,提高荷电状态(State of c... 为使电池储能高效安全地参与电网一次调频过程,考虑储能电站内部组成构造,提出一种储能电站各储能单元动态参与一次调频的控制策略。首先在系统频率跃出调频死区时,基于参与因子确定参与一次调频的主辅出力单元,提高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保持效果,同时协调虚拟正/负惯性与虚拟下垂3种控制方法依据Logistic函数特性出力,改善一次调频效果;其次当系统频率进入调频死区时,依据超短期负荷预测对储能单元荷电状态进行预恢复,提高储能电站调频容量利用率;最后在两种系统工况下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站 一次调频 参与因子 荷电状态预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变流器参与因子分析及参数优化
4
作者 程爽 李强 +1 位作者 李先允 程煜 《机械与电子》 2024年第7期20-25,30,共7页
针对虚拟同步机(VSG)多机并联系统动态特性分析困难、参数优化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VSG多机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和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基于VSG状态空间模型,采用特征根轨迹、参与因子和时域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特征根的变化情况及影... 针对虚拟同步机(VSG)多机并联系统动态特性分析困难、参数优化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VSG多机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和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基于VSG状态空间模型,采用特征根轨迹、参与因子和时域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特征根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给出VSG系统的稳定裕度,进而对需要改进的参数取不同值,并选择频率动态响应最佳的值作为优化后的参数值,最后通过dSPACE进行半实物仿真验证,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多机并联 参与因子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平均风速参与因子法的区域风资源评估 被引量:12
5
作者 吉平 周孝信 武守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0-15,179,共6页
目前多依据风能特征指标对单个风电场进行风资源评估,评估结果对区域能源规划所起到的参考作用比较有限。对此,提出了基于平均风速参与因子的区域风资源评估方法。按照风速观测站的位置进行地理划分,在各站风速历史数据中合理取样;在假... 目前多依据风能特征指标对单个风电场进行风资源评估,评估结果对区域能源规划所起到的参考作用比较有限。对此,提出了基于平均风速参与因子的区域风资源评估方法。按照风速观测站的位置进行地理划分,在各站风速历史数据中合理取样;在假设风速服从2参数威布尔(Weibull)分布的基础上,采用矩量法计算出各样本的风速分布参数;之后建立多维自回归模型,求得各样本风速序列的相互影响系数,应用所提平均风速参与因子方法求得区域等效风速分布参数,进行区域风资源评估。以某地10个风速观测站实测数据为样本,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风资源评估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统计结果较为接近,能有效解决区域风能能源规划中风资源评价的瓶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 风资源评估 平均风速 参与因子 威布尔分布 多维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节点排序灵敏度法与奇异参与因子法的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徐志友 余贻鑫 +1 位作者 于继来 柳焯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9-393,共5页
针对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弱节点排序问题,对灵敏度法和奇异参与因子法进行了比较.对系统运行点离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较近时,灵敏度法与基于潮流雅克比矩阵和降阶雅克比矩阵的奇异参与因子法所得到的弱节点排序相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针对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弱节点排序问题,对灵敏度法和奇异参与因子法进行了比较.对系统运行点离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较近时,灵敏度法与基于潮流雅克比矩阵和降阶雅克比矩阵的奇异参与因子法所得到的弱节点排序相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用算例说明当系统运行点离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较远时,灵敏度法与奇异参与因子法所得到的弱节点排序可能不同,但就改善电压稳定性而言,奇异参与因子法与灵敏度法的差别并不大.鉴于灵敏度法的计算量比奇异参与因子法小得多,因此在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弱节点排序中应优先采用灵敏度法,并且只由负荷节点组成的降阶雅克比矩阵与潮流雅克比矩阵求取的负荷节点灵敏度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稳定性 弱节点排序 灵敏度 奇异参与因子 减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动态信息模型的机床结合部动刚度参与因子辨识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孙明楠 殷国富 +1 位作者 胡腾 胡晓兵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1-69,共9页
针对在广义刚度场中研究结合部对机床动态特性的影响以及动力学参数优化设计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机床广义动态信息模型的结合部动刚度参与因子的概念和辨识计算方法。采用响应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建立描述广义刚... 针对在广义刚度场中研究结合部对机床动态特性的影响以及动力学参数优化设计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机床广义动态信息模型的结合部动刚度参与因子的概念和辨识计算方法。采用响应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建立描述广义刚度场中机床轴端动刚度与结合部动力学参数关系的广义动态信息模型;以结合部动刚度单位变化值为广义动态信息模型的输入量,计算轴端动刚度变化值作为结合部动刚度参与因子的辨识依据。以精密卧式加工中心为对象,将该方法应用于立柱-主轴系统的导轨、滚珠丝杠结合部动刚度参与因子辨识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对机床动态特性影响较大的关键结合部,从而为结合部动力学参数的定量优化设计提供一种技术上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动态信息模型 结合部 动刚度参与因子 参数辨识 响应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模态分析中的参与因子与贡献因子 被引量:24
8
作者 彭谦 马晨光 +1 位作者 杨雪梅 范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2-96,共5页
深入分析了参与因子和贡献因子的概念,并指出参与因子实质上是特征值灵敏度概念。参与因子只与系统结构特性有关,而与扰动特性无关;而贡献因子不仅与系统结构有关,还与扰动有关。分析了机电相关比、参与因子和特征值灵敏度的关系。通过... 深入分析了参与因子和贡献因子的概念,并指出参与因子实质上是特征值灵敏度概念。参与因子只与系统结构特性有关,而与扰动特性无关;而贡献因子不仅与系统结构有关,还与扰动有关。分析了机电相关比、参与因子和特征值灵敏度的关系。通过对比时域响应Prony分析结果、参与因子和贡献因子三者描述各模态的幅值相对大小,验证了在实际扰动情况下参与因子和贡献因子的不同。这为实际工程准确应用这2个物理概念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动态 参与因子 贡献因子 PRONY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式参与因子的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兴勇 张秀彬 王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108,共6页
基于电力系统动态分析的微分代数模型,提出一种动态稳定性分析和失稳类型判别方法。利用带预测-校正步骤的延拓算法追踪平衡解流形,并采取考虑流形曲率大小的自适应策略控制步长;在计及元件动态特性的基础上,利用小扰动法在每个平衡点... 基于电力系统动态分析的微分代数模型,提出一种动态稳定性分析和失稳类型判别方法。利用带预测-校正步骤的延拓算法追踪平衡解流形,并采取考虑流形曲率大小的自适应策略控制步长;在计及元件动态特性的基础上,利用小扰动法在每个平衡点分析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并用数值摄动法计算状态矩阵;根据状态变量的模式参与因子可方便判断系统的动态失稳类型。利用本文所提方法对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时域仿真进行了比较,所得结果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稳定性 延拓法 自适应控制 小扰动分析法 模式参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应变的时域模态参与因子识别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伟钢 刘志明 +1 位作者 王曦 林浩博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51,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优化结构表面应变测点实现结构振动模态参与因子的时域识别方法,该方法针对激励频率接近或高于结构基频的复杂结构振动响应测试问题,通过有限元模态分析,选择合适的应变测点数,利用D优化设计理论在适宜测试候选区内优化最... 提出一种基于优化结构表面应变测点实现结构振动模态参与因子的时域识别方法,该方法针对激励频率接近或高于结构基频的复杂结构振动响应测试问题,通过有限元模态分析,选择合适的应变测点数,利用D优化设计理论在适宜测试候选区内优化最佳测点位置和方向,结合优化测点组的模态应变矩阵,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构振动模态参与因子,由模态叠加基本原理,得到结构整体应变响应。通过悬臂梁试件激振扫频试验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对高速列车某型齿轮箱箱体加15%幅值误差的仿真动态应变进行模态参与因子估计,模态参与量总和为98.9%的三阶模态参与因子估计的RMS误差最大为3.66%,箱体的模态参与因子识别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参与因子 D优化设计 时域识别法 齿轮箱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和模态参与因子的低噪声油底壳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俊红 王健 +3 位作者 孙少军 毕凤荣 李忠鹏 朱传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5-110,共6页
进行了流固耦合油底壳模型的振声预测,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结合模态参与因子和声功率级曲线确定了优化目标,采用多目标形貌优化对油底壳进行低噪声结构优化设计,通过合理增添加强筋,优化后总辐射声功率级降低了2.1dB。对塑化后的PA66... 进行了流固耦合油底壳模型的振声预测,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结合模态参与因子和声功率级曲线确定了优化目标,采用多目标形貌优化对油底壳进行低噪声结构优化设计,通过合理增添加强筋,优化后总辐射声功率级降低了2.1dB。对塑化后的PA66工程塑料油底壳进行了噪声预测,与原金属油底壳相比,塑料油底壳减重30%,噪声降低了3.4dB,综合性能优异。研究结果表明:对油底壳进行结构优化和塑化均取得明显降噪效果,为低噪声油底壳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油底壳 流固耦合 模态参与因子 多目标形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节点排序参与因子的等价判据与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志友 王胜辉 +1 位作者 许晓峰 张铁岩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8-52,63,共6页
将降阶潮流雅可比矩阵的最小奇异值(最小特征值)指标与节点电压/无功灵敏度指标相结合,给出了按参与因子进行弱节点排序的等价判据,即最小奇异值(最小特征值)对节点灵敏度的偏导数,拓展了参与因子应用于弱节点排序的物理意义。在IEEE 3... 将降阶潮流雅可比矩阵的最小奇异值(最小特征值)指标与节点电压/无功灵敏度指标相结合,给出了按参与因子进行弱节点排序的等价判据,即最小奇异值(最小特征值)对节点灵敏度的偏导数,拓展了参与因子应用于弱节点排序的物理意义。在IEEE 30节点系统上的仿真表明:降阶潮流雅可比矩阵得出的特征参与因子和奇异参与因子相等,因此对弱节点排序的作用完全相同。对于降阶潮流雅可比矩阵和由潮流雅可比矩阵的对称部分得到的对称降阶潮流雅可比矩阵,按灵敏度和参与因子得到的若干个关键弱节点相同,但排序略有差异。为简化有关计算,建议采用对称降阶潮流雅可比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阶潮流雅可比矩阵 参与因子 灵敏度分析 最小奇异值 最小特征值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激励下发电机有功参与因子提取及其在阻尼调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丽馨 杨德友 +1 位作者 蔡国伟 高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4-1203,共10页
弱阻尼低频振荡是制约区域间传输功率、影响系统安全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区间弱阻尼模式,提出一种随机数据驱动的基于发电机有功调制的区间模式阻尼提升策略。首先,以环境激励下系统随机响应为输入信号,利用... 弱阻尼低频振荡是制约区域间传输功率、影响系统安全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区间弱阻尼模式,提出一种随机数据驱动的基于发电机有功调制的区间模式阻尼提升策略。首先,以环境激励下系统随机响应为输入信号,利用子空间动态模式分解(SubDMD)算法在线提取弱阻尼模式下各发电机有功功率的参与因子,量化分析系统发电机有功出力在对应模式中的参与程度。进而,在Sub-DMD模态振型辨识结果基础上,依据模态相角将机组划分为两群,并结合区间断面潮流确定两群机组出力调整方向,准确定位送端区域和受端区域有功调制关键机组。最后,按照送端机组减出力,受端机组增出力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参调发电机功率限额约束及实际调度操作可行性,构建仅依赖随机响应数据的互联电网阻尼在线提升策略。IEEE16机5区域系统和某实际电网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互联电网阻尼提升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阻尼模式 随机响应 子空间动态模式分解 有功参与因子 有功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业余体育参与因子对大学生特质焦虑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房蕊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7-130,共4页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中的特质焦虑量表(T-AI)和自编大学生业余体育参与调查问卷,对21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并对数据进行偏相关及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业余体育参与持续时间周、频度次、时间分、强度4个因子对特质焦虑的影响。结果...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中的特质焦虑量表(T-AI)和自编大学生业余体育参与调查问卷,对21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并对数据进行偏相关及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业余体育参与持续时间周、频度次、时间分、强度4个因子对特质焦虑的影响。结果显示,排除其他因子的影响后,持续时间周、强度与特质焦虑均呈显著性负相关,时间分与特质焦虑呈显著性正相关,频度次与特质焦虑无线性关系。持续时间周、时间分、强度因子对预测特质焦虑做出了贡献,三者能解释特质焦虑4.9%的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余体育 参与因子 特质焦虑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和参与因子的可视化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庆红 Thomas J.Overbye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4-78,共5页
对电力系统振荡研究而言,振荡模态和参与因子是最重要的2个信息,但在实际大系统中快速、准确地把握这2个关键信息是难点。文章研究了采用各种可视化手段展现振荡模态和参与因子的方法,使系统调度员能很快获取系统振荡的关键信息,确定引... 对电力系统振荡研究而言,振荡模态和参与因子是最重要的2个信息,但在实际大系统中快速、准确地把握这2个关键信息是难点。文章研究了采用各种可视化手段展现振荡模态和参与因子的方法,使系统调度员能很快获取系统振荡的关键信息,确定引起系统振荡的关键机组并定量评估其影响。并以美国东南部200台发电机系统为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模态 参与因子 可视化 低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偏差估计主导区间模式下的参与因子与参与方向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松 徐政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74,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功率偏差估计主导区间模式下参与因子与参与方向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参数化时域辨识方法提取受测振荡功率信号中的各模式分量,并由一个新的指标(模式能量级E)确定主导区间模式。然后,计算该模式对应的右特征向量的归一... 提出一种基于功率偏差估计主导区间模式下参与因子与参与方向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参数化时域辨识方法提取受测振荡功率信号中的各模式分量,并由一个新的指标(模式能量级E)确定主导区间模式。然后,计算该模式对应的右特征向量的归一化幅值和相对相位,继而估算各大区机群和主力电厂的参与因子。最后,借助Δω振型相位引入参与方向信息,形成新的概念——参与度振型。它可以为运行人员提供主导区间模式下区域同调机群和主力电厂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向的合成信息,亦可为在线准实时识别或分类强相关区域、电厂甚至机组提供参考。利用一个扩展的IEEE3机9节点算例对文中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并讨论了工况与模型详细程度对结果的影响。案例分析在一个华东电网规划系统中展开,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模式 参与因子 模式能量级 参与度振型 功率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与因子的多源协调紧急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玲 周野 +2 位作者 宋晓芳 薛峰 李祝昆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4年第12期53-59,共7页
提出了基于参与因子的多源协调紧急控制方法。从EEAC理论出发,分析了紧急控制的原理,考虑新能源并网机组的特性,比较了对不同类型发电机组实施紧急控制时OMIB等值机紧急控制时刻功率差的变化量,由此引入了紧急控制的参与因子,并结合紧... 提出了基于参与因子的多源协调紧急控制方法。从EEAC理论出发,分析了紧急控制的原理,考虑新能源并网机组的特性,比较了对不同类型发电机组实施紧急控制时OMIB等值机紧急控制时刻功率差的变化量,由此引入了紧急控制的参与因子,并结合紧急控制参与因子,以最优控制代价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紧急控制数学模型。通过简单电网和实际电网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EAC 多源协调 紧急控制 参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直驱风机经柔直并网系统相近次同步振荡模式参与因子的弱鲁棒性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邵冰冰 赵峥 +2 位作者 肖琪 杨之青 孟潇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54-769,共16页
多台直驱风电机组运行工况相似的情况下,直驱风电场经柔直并网系统中存在相近的次同步振荡(SSO)模式,这些SSO模式的参与因子对参数变化极为敏感,从而影响阻尼控制器的最优安装位置。针对这一特殊现象,首先基于矩阵摄动理论,揭示相近SSO... 多台直驱风电机组运行工况相似的情况下,直驱风电场经柔直并网系统中存在相近的次同步振荡(SSO)模式,这些SSO模式的参与因子对参数变化极为敏感,从而影响阻尼控制器的最优安装位置。针对这一特殊现象,首先基于矩阵摄动理论,揭示相近SSO模式的参与因子对参数变化敏感的原因;然后,呈现了这一特殊现象对阻尼控制器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参与因子灵敏度的概念,分析了关键因素对多直驱风机经柔直并网系统相近SSO模式的参与因子灵敏度;最后,提出了存在相近SSO模式情况下消除/减小参与因子弱鲁棒性危害的多种方案。通过在PSCAD/EMTDC中搭建多直驱风机经柔直并网系统的时域仿真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机 次同步振荡 相近振荡模式 摄动理论 参与因子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参与因子的电压稳定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茂林 黄宋波 +4 位作者 刘双全 王睿琛 邢玉辉 周娜 王国平 《智慧电力》 2017年第10期37-42,共6页
提出了基于节点参与因子的电压稳定分析原理和指标,以某省220 kV以上电压等级网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无功平衡情况,分别采用恒阻抗-恒电流-恒功率静态负荷模型(下称ZIP负荷模型)和感应电动机综合负荷模型,对其薄弱母线和薄弱区域... 提出了基于节点参与因子的电压稳定分析原理和指标,以某省220 kV以上电压等级网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无功平衡情况,分别采用恒阻抗-恒电流-恒功率静态负荷模型(下称ZIP负荷模型)和感应电动机综合负荷模型,对其薄弱母线和薄弱区域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系统电压临界运行状态时的薄弱母线和薄弱地区,并提出了相应的电压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稳定 负荷特性 静态稳定 暂态稳定 节点参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参与因子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振动分析与抑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伟明 杨艳 +1 位作者 刘泽远 刘程子 《微电机》 2022年第10期8-15,共8页
本文采用模态叠加法求解了12/8极单绕组宽转子齿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Bearingless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with Wider Rotor Teeth,BSRMWR)在不对称径向磁拉力作为激励力下的振动位移响应,针对BSRMWR振动大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模... 本文采用模态叠加法求解了12/8极单绕组宽转子齿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Bearingless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with Wider Rotor Teeth,BSRMWR)在不对称径向磁拉力作为激励力下的振动位移响应,针对BSRMWR振动大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模态参与因子的壳体结构优化方法来抑制其振动。通过对模态参与因子的分析,可以确定各阶模态对BSRMWR振动响应的贡献量,基于此对BSRMWR壳体进行加筋优化处理。在加强筋均匀分布的情况下,保持总用量一定,对壳体加强筋的厚度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单向加强筋和双向加强筋模型下的振动位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BSRMWR壳体合理添加加强筋对其振动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RMWR 径向电磁力 振动特性 模态参与因子 加强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