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6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阿尔山地区宝力高庙组浅变质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原岩建造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之晟 高天栋 +3 位作者 王洪志 郭恒飞 马振宇 于兵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1-18,共18页
大兴安岭阿尔山地区宝力高庙组为一套以沉积碎屑岩、安山岩为主的陆相沉积-火山岩系,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后转变为低绿片岩相。笔者对宝力高庙组浅变质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的研究,结合岩性岩相学和变质变形特征,试图恢复其原... 大兴安岭阿尔山地区宝力高庙组为一套以沉积碎屑岩、安山岩为主的陆相沉积-火山岩系,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后转变为低绿片岩相。笔者对宝力高庙组浅变质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的研究,结合岩性岩相学和变质变形特征,试图恢复其原岩建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沉积背景。结果表明,阿尔山地区变质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12.1±1.2)Ma,地质时代属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将其厘定为宝力高庙组,原岩组合属典型的滨湖相陆源中酸性火山-沉积建造,沉积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内盆地,与区域上二连—贺根山蛇绿—增生杂岩带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时期的构造环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力高庙组 锆石U-PB定年 原岩建造 弧内盆地 阿尔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澜沧地区澜沧岩群变质岩石类型特征与原岩恢复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启胜 王瑞 +3 位作者 张生泽 李旭俊 王志忠 周听全 《云南地质》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云南澜沧地区澜沧岩群出露于昌宁-孟连结合带西部,划分为曼来岩组片岩,原岩为泥岩、粉砂质泥质岩、泥质粉砂岩类;惠民岩组钠长千枚岩,原岩为流纹岩;南坑河岩组变质石英砂岩,原岩为石英砂岩。为一套含火山陆源碎屑沉积,其沉积环境为被动... 云南澜沧地区澜沧岩群出露于昌宁-孟连结合带西部,划分为曼来岩组片岩,原岩为泥岩、粉砂质泥质岩、泥质粉砂岩类;惠民岩组钠长千枚岩,原岩为流纹岩;南坑河岩组变质石英砂岩,原岩为石英砂岩。为一套含火山陆源碎屑沉积,其沉积环境为被动陆缘。澜沧岩群变质带经历了三期变形变质作用,早期为加里东期,主变质时期为华力西期,后期局部叠加印支期动力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岩群 岩石类型特征 原岩恢复 云南澜沧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喜马拉雅陈塘地区基性麻粒岩变质作用、原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王淑真 张贵宾 刘帅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3-1627,共25页
本文对中喜马拉雅陈塘地区高压基性麻粒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确定了其变质P-T演化、原岩性质和构造背景。陈塘地区基性麻粒岩发生了明显部分熔融,基质中保存有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后成合晶,指示其可能经历... 本文对中喜马拉雅陈塘地区高压基性麻粒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确定了其变质P-T演化、原岩性质和构造背景。陈塘地区基性麻粒岩发生了明显部分熔融,基质中保存有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后成合晶,指示其可能经历了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根据基性麻粒岩的矿物组合识别出三个变质演化阶段:高压麻粒岩相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金红石+石英,温压条件为1.0~1.3GPa、730~800℃;中压麻粒岩相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角闪石+斜长石+钛铁矿+金红石+石英,温压条件为0.78~0.82GPa、820~890℃;而角闪岩相阶段以角闪石的大量出现为特征,变质温压条件为0.6~0.7GPa、660~740℃。锆石U-Pb年代学指示基性麻粒岩高压麻粒岩相的变质时代为15~14Ma,原岩时代为~1800Ma。另外,基于TiO_(2)含量可将基性麻粒岩划分为两组,一组具有低的TiO_(2)和高的ε_(Nd)(t),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E-MORB一致,原岩为弧后盆地玄武岩。第二组基性麻粒岩相比于第一组,具有高的TiO_(2)、REE、Th/Ta和低的Mg^(#)、Nb/La和ε_(Nd)(t),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OIB一致。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高Ti基性麻粒岩的原岩经历了显著的地壳混染,其形成与低Ti组基性麻粒岩原始岩浆上升过程混染壳源物质有关。中喜马拉雅Ama Drime地体-陈塘地区-Arun河谷沿南北方向上均出露的古元古代岩浆记录可能与新生代裂谷活动导致喜马拉雅造山带古元古代基底剥露至地表有关。另外,本研究证实印度大陆北缘在古元古代(1.9~1.8Ga)处于汇聚型板块边缘,伴生有广泛的弧/弧后岩浆作用,而非裂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喜马拉雅 基性麻粒岩 变质作用 原岩特征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体地貌下急倾斜煤层原岩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彦明 《采矿技术》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为掌握山体地貌下急倾斜煤层原岩应力分布规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山体对煤岩层的附加应力分布规律与山体下急倾斜煤层原岩应力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山体中部的煤岩层垂直应力按与埋深的平方成反比的规... 为掌握山体地貌下急倾斜煤层原岩应力分布规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山体对煤岩层的附加应力分布规律与山体下急倾斜煤层原岩应力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山体中部的煤岩层垂直应力按与埋深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而递减;在山体外的煤岩层垂直应力从零逐渐增大,至一定深度后又随着埋深的增加逐渐减小。山体下急倾斜煤岩层同一水平和同一煤岩层的原岩应力分布规律在深部与非山体下的一样,呈线性分布,而在浅部受山体集中应力的影响较大,呈与山体地貌相似的非线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体地貌 急倾斜煤层 原岩应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店煤矿八采区原岩应力测试及分布特征研究
5
作者 王建 郭祺 +2 位作者 李旭智 黄瑞峰 顾士坦 《采矿技术》 2024年第2期88-92,共5页
原岩应力场是影响矿山压力显现剧烈程度的主控因素之一。采用应力解除法实测了鲍店煤矿八采区原岩应力,并研究了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八采区最大主应力为9.03~9.18MPa,中间主应力为6.15~7.01MPa,最小主应力为5.35~6.45MPa;最大主应力方... 原岩应力场是影响矿山压力显现剧烈程度的主控因素之一。采用应力解除法实测了鲍店煤矿八采区原岩应力,并研究了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八采区最大主应力为9.03~9.18MPa,中间主应力为6.15~7.01MPa,最小主应力为5.35~6.45MPa;最大主应力方位角位于97.34°~111.23°之间,且最大主应力为水平应力,应力场类型为σ_(H)>σ_(v)>σ_(h)型;实测中间主应力与垂直应力存在3.61°~29.79°的夹角,且其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加的速度较垂直应力大,用垂直应力估算中间主应力相对保守;八采区8304工作面掘进方向与最大主应力夹角为97.34°~111.23°,中间主应力倾角为-86.39°~-60.21°,两顺槽在掘进和维护过程中易受最大主应力和中间主应力影响,巷道两帮及右肩角需要重点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岩应力 应力解除法 最大主应力 地应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同德石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原岩恢复
6
作者 叶伟 陈超 +5 位作者 朱颖 孔德才 刘治成 郭宇衡 龙波 郑娟 《矿产勘查》 2024年第2期199-211,共13页
四川同德石墨矿床发现较早,矿床规模已达大型,但对其岩石地球化学和变质岩原岩恢复等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全岩地球化学和碳同位素分析,探讨其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岩成矿环境。分析结果表明,矿石SiO_(2)为55.65%~61.68%,... 四川同德石墨矿床发现较早,矿床规模已达大型,但对其岩石地球化学和变质岩原岩恢复等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全岩地球化学和碳同位素分析,探讨其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岩成矿环境。分析结果表明,矿石SiO_(2)为55.65%~61.68%,SiO_(2)/Al_(2)O_(3)比值为4.59~5.42,Ni/Co平均比值8.73,富集Ba、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Nb、Zr、Hf、Th、U等高场强含量高。矿石ΣREE为149×10^(-6)~195×10^(-6),轻稀土较为富集,具有弱的Ce负异常和Eu负异常,代表了极度贫氧—厌氧的海相沉积环境,矿石的原岩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物质。稳定同位素结果显示石墨矿中碳同位素δ^(13)C_(V-PDB)值为-25.0‰~-23.5‰,表明其成矿碳质来源于有机物。综合野外地质调查认识和全岩地球化学原岩恢复结果,推测同德石墨矿床含矿片岩的原岩为一套含碳质黏土质杂砂岩沉积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矿床地球化学 原岩恢复 同德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金属矿原岩应力测量及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7
作者 马瑞峰 黄聪 +1 位作者 刘畅 王忠盛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21期33-35,共3页
为探明江西某矿区内原岩应力场基本情况,获得准确的应力分布特征,采用套孔应力解除法对矿山主要生产区域进行了原岩应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构造应力是该区域原岩应力的第一影响因素;矿区内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南北方向,侧应力系数为2.1~2... 为探明江西某矿区内原岩应力场基本情况,获得准确的应力分布特征,采用套孔应力解除法对矿山主要生产区域进行了原岩应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构造应力是该区域原岩应力的第一影响因素;矿区内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南北方向,侧应力系数为2.1~2.6;各测点水平应力分量σy均大于水平应力分量σx,说明矿山开采区域地应力场分布具有明显的方向差异性;矿区各中段最大主应力及垂直应力随中段深度增加而增加。这些研究成果对后续采矿工程设计、支护优化、围岩稳定性分析计算与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孔应力解除法 原岩应力 空心包体应变计 最大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北二龙地区下石炭统科洛片麻岩岩石学特征及原岩恢复
8
作者 龙建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4期595-601,共7页
北二龙公别拉河沿岸地区出露的下石炭统科洛片麻岩,普遍遭受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塑性流变特征明显,流变褶皱、眼球状构造、拉伸线理发育,原岩特征基本改变。岩石类型有浅粒岩、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二长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 北二龙公别拉河沿岸地区出露的下石炭统科洛片麻岩,普遍遭受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塑性流变特征明显,流变褶皱、眼球状构造、拉伸线理发育,原岩特征基本改变。岩石类型有浅粒岩、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二长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综合分析其岩石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该地区出露的下石炭统科洛片麻岩应为一套基性火山岩-中酸性火山碎屑岩,总体上具有岛弧火山岩和弧后盆地建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洛片麻岩 岩石化学 岩石地球化学 原岩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科右前旗树木沟地区大石寨组变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原岩恢复
9
作者 冯欣 孙浩 郝森 《有色矿冶》 2024年第3期5-10,共6页
兴蒙造山带的大兴安岭地区,前人对火山岩成因和地球动力学演化机制研究较多,而大兴安岭中南段科右前旗的一带有关变质岩的研究还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对树木沟地区大石寨组变质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及年代学研究,认为大石寨组变质岩地质年... 兴蒙造山带的大兴安岭地区,前人对火山岩成因和地球动力学演化机制研究较多,而大兴安岭中南段科右前旗的一带有关变质岩的研究还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对树木沟地区大石寨组变质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及年代学研究,认为大石寨组变质岩地质年代为早二叠世,岩性组合为浅变质的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夹砂岩,变质相为低绿片岩相;原岩主要为中性、中酸性晶屑凝灰岩,同时有少量沉积岩泥岩、砂岩,且原岩含有较多的石英及碳酸盐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原岩 变质作用 大石寨组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岩石化学方法恢复变质岩原岩类型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贺高品 《岩矿测试》 CAS 1984年第3期224-230,共7页
在变质岩的研究工作中,恢复各种变质岩的原岩性质是研究变质岩系的原岩建造和形成环境、进行地层划分和寻找有关矿床的基础。在国内外研究变质岩原岩性质的工作中,应用岩石化学的方法十分普遍,特别是对那些产状特征不明显和原岩组构已... 在变质岩的研究工作中,恢复各种变质岩的原岩性质是研究变质岩系的原岩建造和形成环境、进行地层划分和寻找有关矿床的基础。在国内外研究变质岩原岩性质的工作中,应用岩石化学的方法十分普遍,特别是对那些产状特征不明显和原岩组构已经消失的深变质岩石尤为重要。由于编制中国变质图的需要,笔者根据已有资料,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三十几种岩石化学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化学 地层划分 变质岩系 深变质岩 原岩性质 原岩建造 组构 原岩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尉犁县风屏北山片麻杂岩地质特征及原岩成因探讨
11
作者 刘延军 时玉芹 +2 位作者 王伯勋 郑鹤龄 姚建民 《吉林地质》 2009年第1期18-22,共5页
对风屏北山片麻杂岩进行了同位素年龄确定,采用SHR IMP放射性同位素测年,确定同位素定年结果为2 484±20 Ma。根据岩石化学、稀土、微量元素等特征,对片麻杂岩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片麻岩原岩为I型花岗岩,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
关键词 片麻杂岩 原岩恢复 I型花岗岩 原岩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阿尔金尤努斯萨依高压花岗质片麻岩原岩的形成时代与地球化学特征:对南阿尔金陆壳深俯冲板片属性的进一步限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PAK Sang Wan 马拓 +4 位作者 盖永升 康磊 王超 廖小莹 刘良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97,共22页
南阿尔金尤努斯萨依地区出露的高压花岗质片麻岩的SiO2=71.01%~75.07%,Al2O3=12.31%~14.21%,全碱Na2O+K2O=7.44%~8.37%,MgO=0.26%~0.60%,TFeO=1.75%~2.62%,CaO=0.95%~1.70%,具有高硅、高铝、高碱性的特征,属于钙碱性过铝质花岗质岩石。... 南阿尔金尤努斯萨依地区出露的高压花岗质片麻岩的SiO2=71.01%~75.07%,Al2O3=12.31%~14.21%,全碱Na2O+K2O=7.44%~8.37%,MgO=0.26%~0.60%,TFeO=1.75%~2.62%,CaO=0.95%~1.70%,具有高硅、高铝、高碱性的特征,属于钙碱性过铝质花岗质岩石。其稀土总量为131.15×10^-6~234.34×10^-6,相对富集Rb、Th、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Ba、Ta、Nb、Sr、Ti,∑LREE/∑HREE=5.07~7.67,(La/Yb)N=4.82~9.58,具有强烈的Eu亏损(δEu=0.42~0.63),显示出S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Sr/Ba值(0.11~0.15)较低,CaO/Na2O=0.44~0.75>0.3,显示原岩可能为陆壳沉积的杂砂质岩石。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该花岗质高压岩石原岩的形成时代约为900 Ma,指示其所代表的构造岩浆事件可能与阿尔金及其周缘广泛报道的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汇聚的地质事件相关,并进一步限定其侵入的阿尔金杂岩的形成时代主体应为早新元古代。该高压花岗质片麻岩原岩的形成时代(~900 Ma)远大于其发生高压变质的时代(~500 Ma),表明其原岩就位于地壳约400 Ma之后才发生俯冲遭受高压变质作用。显然,该高压岩石的形成是陆壳俯冲作用的产物,为进一步限定南阿尔金早古生代陆壳俯冲-深俯冲作用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花岗质片麻岩 原岩的形成时代 原岩的地球化学 新元古代 南阿尔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碧溪岭石榴橄榄岩-榴辉岩体的原岩性质及同位素年代学的启示 被引量:54
13
作者 刘若新 樊棋诚 +3 位作者 李惠民 张旗 赵大升 马宝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3-256,共14页
碧溪岭橄榄岩一榴辉岩体的原岩为形成於岛弧环境并经受结晶分离作用的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它们形成于2210±39Ma或更早,于800~1000Ma时经受超高压变质之后上升于壳幔边界附近,并经受多期次高压退变质作用及... 碧溪岭橄榄岩一榴辉岩体的原岩为形成於岛弧环境并经受结晶分离作用的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它们形成于2210±39Ma或更早,于800~1000Ma时经受超高压变质之后上升于壳幔边界附近,并经受多期次高压退变质作用及韧性变形(660~410Ma),于210~250Ma时折返上升至地壳并伴随发生石榴石的重结晶以及随后在地壳条件下榴辉岩的角闪岩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橄榄岩 榴辉岩体 原岩性质 同位素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密实原岩充填物的宜昌砂岩裂隙渗流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杰 李建林 +3 位作者 王瑞红 朱婷 屈建军 赵宗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6-374,共9页
鉴于有无填充物条件下岩体裂隙渗流规律巨大差异,以及工程岩体中大量渗流裂隙为原岩破碎物填充的剪切滑移裂隙,研究加载路径、轴压、围压、裂隙深度、原岩充填物粒径等因素对渗流量的影响对岩质边坡渗流参数的选取及稳定性判别。针对带... 鉴于有无填充物条件下岩体裂隙渗流规律巨大差异,以及工程岩体中大量渗流裂隙为原岩破碎物填充的剪切滑移裂隙,研究加载路径、轴压、围压、裂隙深度、原岩充填物粒径等因素对渗流量的影响对岩质边坡渗流参数的选取及稳定性判别。针对带人工切割裂纹的宜昌地区砂岩裂隙渗流开展试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填充砂粒在没有冲紧密实之前,不但受到轴压的加载路径影响,还受到围压的加载路径影响,其渗流量测量数据是没有可重复性的。经过4次以上围压轴压加卸循环后,渗流数据趋于稳定,具有可重复性。(2)裂隙深度小于2.5cm时,含密实充填物的裂隙渗流量与轴压的关系大致呈线性;裂隙深度达到2.5cm后,两者为非线性关系,这主要是裂隙深度增大导致砂粒位置和结构的改变可能性增大造成。(3)对有充填裂隙岩体,围压影响显著,而对开度较大的无充填的裂隙,围压对渗流量的影响极小,这是因为围压造成的岩体形变量对于开度较大的裂隙过水断面而言量级过小造成。(4)轴压小于0.03MPa或围压小于1MPa时,填充物粒度对渗流量影响呈无序性;轴压大于0.03MPa且围压大于1MPa时,砂粒度越大,对应的渗流量就越大,此时,轴压越大,填充物粒度对渗流量的影响越显著,随着围压的增长,3种不同粒度对应的流量保持的大小关系和相互比例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原岩充填物 剪切滑移裂隙 砂岩 裂隙渗流 加载路径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菖蒲—碧溪岭地区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岩和有关岩石的岩石类型及其原岩性质 被引量:24
15
作者 程裕淇 庄育勋 +1 位作者 高天山 简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3,T001,共14页
安徽岳西菖蒲—碧溪岭地区出露两条北北西向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西带由土桥冲至菖蒲水电站,该带由层状硬玉石英岩类、大理岩及少量的石英深色榴辉岩以及浅色榴辉岩等组成;东带由小南山岭至碧溪岭,主要由层状的浅色榴辉岩系列和层状... 安徽岳西菖蒲—碧溪岭地区出露两条北北西向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西带由土桥冲至菖蒲水电站,该带由层状硬玉石英岩类、大理岩及少量的石英深色榴辉岩以及浅色榴辉岩等组成;东带由小南山岭至碧溪岭,主要由层状的浅色榴辉岩系列和层状深色榴辉岩系列岩石组成。该区发育的层状浅色榴辉岩和层状的深色榴辉岩两种榴辉岩在岩石组合、矿物组合、矿物成分等方面有明显差别。浅色榴辉岩一般由硬玉质绿辉石(Jd 65~45)、+镁铝以及钙铝端元成分(Pyr+Gro,60±)的石榴子石+蓝晶石±多硅白云母±石英及次生的角闪石、绿帘石组成。其中夹有硬玉质绿辉石石英岩、富蓝晶石岩石、石榴子石岩和硬玉石榴白云片岩等岩石薄层。深色榴辉岩由绿辉石(Jd20~50)±富铁铝端元的石榴子石(Alm 50~60)+金红石±石英及次生的角闪石等组成。石英深色榴辉岩由绿辉石(Jd 40~45)+镁铝端元的石榴子石(Pyr 10~30)+石英+金红石及次生的角闪石、长石组成。深色榴辉岩与石榴橄榄岩分布上紧密相随。浅色榴辉岩的原岩为基性凝灰质沉积岩,相伴随的硬玉石英岩、硬玉岩、白云片岩的原岩大致分别为粉砂岩、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深色榴辉岩为基性凝灰质熔岩。大理岩的原岩为灰岩。同时,本文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变质作用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相岩石 岩石类型 原岩性质 大别山 超高压变质岩 石榴子石 绿辉石 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双湖地区蓝闪片岩原岩Sm-Nd同位素定年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才 李永铁 +3 位作者 林源贤 王天武 杨德明 和钟铧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55-359,共5页
西藏双湖纳若地区蓝片岩中青铝闪石40Ar/39Ar定年为222.5Ma,其原岩时代争论颇大,以往多数研究者认为早于泥盆纪,甚至为中新元古代,称阿木岗群。在1∶10万填图和实测剖面的基础上,系统采集了相关样品,获得了蓝片岩原岩Sm-Nd法等时线年龄... 西藏双湖纳若地区蓝片岩中青铝闪石40Ar/39Ar定年为222.5Ma,其原岩时代争论颇大,以往多数研究者认为早于泥盆纪,甚至为中新元古代,称阿木岗群。在1∶10万填图和实测剖面的基础上,系统采集了相关样品,获得了蓝片岩原岩Sm-Nd法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72±7Ma,268±5.6Ma和252±4.6Ma,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和双湖地区蓝片岩的产状,认为双湖地区的蓝片岩原岩时代为二叠纪,将双湖地区原定为前泥盆纪或中新元古代阿木岗群时代重新划定为二叠纪,恰格勒拉蛇绿杂岩时代确定为早二叠世晚期,为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的演化提供了重要年代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原岩 SM-ND同位素定年 二叠世 西藏 双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尔腾山群”的解体及其原岩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景春 赵爱林 +2 位作者 王力 崔克英 金成洙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4-80,共7页
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表明,色尔腾山地区出露的"色尔腾山群"由片状无序变质岩带和变形变质侵入岩区组成,因而认为"色尔腾山群"主体并不具有层序地层特征,应将其解体为色尔腾山岩群和点力素太组及变质斜长花岗岩... 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表明,色尔腾山地区出露的"色尔腾山群"由片状无序变质岩带和变形变质侵入岩区组成,因而认为"色尔腾山群"主体并不具有层序地层特征,应将其解体为色尔腾山岩群和点力素太组及变质斜长花岗岩。文中阐述了色尔腾山岩群地质特征并根据地质特征及同位素测年结果将其划定为新太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尔腾山岩群 解体 内蒙古 原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别黄土岭长英质麻粒岩的原岩、变质作用及源区热事件年龄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约束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能松 刘嵘 +4 位作者 孙敏 李惠民 何蕾 王勤燕 张宏飞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4-300,共7页
本研究应用激光剥蚀技术测定了北大别黄土岭高温-高压长英质麻粒岩锆石3个结构域的UPb年龄.变质锆石成因的碎屑锆石域的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2493±54)Ma~(2500±180)Ma,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域的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2628~2... 本研究应用激光剥蚀技术测定了北大别黄土岭高温-高压长英质麻粒岩锆石3个结构域的UPb年龄.变质锆石成因的碎屑锆石域的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2493±54)Ma~(2500±180)Ma,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域的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2628~2690Ma,其最大的206Pb/238U年龄为(2790±150)Ma,变质增生或变质重结晶锆石域的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2044.7±29.3)Ma.长英质麻粒岩的矿物组合成分、主量元素地球化学,尤其是锆石副矿物内部结构特征显示其原岩为沉积岩.这表明,麻粒岩原岩物质来自具有复杂热历史的蚀源区,该蚀源区曾发生过~2.8Ga的岩浆作用和~2.5Ga变质作用,因此其原岩的沉积年龄不应早于2.5Ga.高温-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精确年龄为(2.04±0.03)Ga,表明黄土岭麻粒岩是一个晚古元古代超高温变质岩之残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锆石U-Pb年 原岩和麻粒岩相变质年龄 蚀源区 长英质麻粒岩 北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毛屋镁铁-超镁铁岩块的原岩与超高压变质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樊祺诚 刘若新 +2 位作者 马宝林 赵大升 张旗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9-47,共19页
毛屋镁铁-超镁铁层状岩体由方辉橄榄岩、橄榄方辉岩、含石榴石方辉岩、石榴二辉岩、石榴透辉岩、榴辉岩、绿辉石岩等不同岩性的岩石组成的变层状堆晶岩。岩石主要由贫铝辉石、橄榄石和石榴石组成,根据矿物变质重结晶特点与岩石P-T... 毛屋镁铁-超镁铁层状岩体由方辉橄榄岩、橄榄方辉岩、含石榴石方辉岩、石榴二辉岩、石榴透辉岩、榴辉岩、绿辉石岩等不同岩性的岩石组成的变层状堆晶岩。岩石主要由贫铝辉石、橄榄石和石榴石组成,根据矿物变质重结晶特点与岩石P-T平衡条件估计,以及钛粒硅镁石、钛斜硅镁石和菱镁矿高压矿物的发现,推测毛屋镁铁-超镁铁岩原岩相当于一套侵入于地壳的富镁基性岩浆结晶分异形成的堆晶岩。原始富镁基性岩浆结晶演化序列是:辉橄岩→橄辉岩→橄长岩→辉长岩→富斜辉长岩。在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俯冲过程中,高压下发生尖晶石相向石榴石相的转变(>2.0GPa)、橄榄石和斜方辉石向钛粒硅镁石、钦斜硅镁石和菱镁矿的转变(>3.0GPa)和超高压下发生富铝辉石向贫铝辉石和石榴石的相转变(~5.0GPa)。在快速抬升过程中,高压下(地幔)发生钛粒硅镁石、钛斜硅镁石退变为橄榄石和钛铁矿,在下地壳条件下绿辉石分解出钠长石十透辉石后成合晶,上升到中、上地壳环境,镁铁-超镁铁岩与围岩同步进入角闪岩相(0.7-0.8GPa)和绿片岩相(地壳浅部)区域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岩 镁铁岩块 超镁岩块 超高压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北段牛头沟金矿区围岩的原岩恢复、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20
作者 宋新华 李红宇 +5 位作者 郭合伟 张连昌 孙文坤 谷守江 陈志广 张晓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25-1632,共8页
牛头沟金矿区位于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贺兰山北段之基底杂岩带,赋矿地层为一套古元古界宗别立群第二亚群(Pt1Z2)中-深程度变质岩系,主要岩石类型是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变粒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原岩恢复说明,蚀变岩型金矿体的... 牛头沟金矿区位于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贺兰山北段之基底杂岩带,赋矿地层为一套古元古界宗别立群第二亚群(Pt1Z2)中-深程度变质岩系,主要岩石类型是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变粒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原岩恢复说明,蚀变岩型金矿体的围岩由正、副变质岩类共同组成,其中变粒岩的原岩为沉积碎屑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原岩为花岗闪长质侵入岩。离子探针锆石U-Pb定年表明,表壳岩的形成时代小于2120Ma,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1950±8.9Ma,辉绿岩脉的侵入与花岗闪长岩属同期。综合研究表明,矿区变质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不是前人认为的晚太古代,而是古元古代。同时应将属于正变质岩类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为花岗闪长岩)从宗别立群(Pt1Z)地层中分离出来,作为侵入岩单元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原岩恢复 牛头沟金矿区 古元古代 宁夏贺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