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Al-Fe体系bcc相扩散系数及原子移动性
1
作者 佟健博 王向东 +3 位作者 聂晶晶 黄毅 白伟民 程军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672-680,共9页
钛合金中合金元素的扩散行为对材料的制备、加工、服役等过程至关重要。研究了1000和1100℃时Ti-Al-Fe体系bcc相中的元素扩散行为,制备了8对bcc-Ti-Al-Fe单相合金扩散偶。分别在1000℃/8.5 h和1100℃/7 h条件下进行扩散,利用EPMA技术测... 钛合金中合金元素的扩散行为对材料的制备、加工、服役等过程至关重要。研究了1000和1100℃时Ti-Al-Fe体系bcc相中的元素扩散行为,制备了8对bcc-Ti-Al-Fe单相合金扩散偶。分别在1000℃/8.5 h和1100℃/7 h条件下进行扩散,利用EPMA技术测定成分-距离曲线。通过得到的成分-距离曲线,采用CALPHAD方法建立了Ti-Al-Fe体系bcc相的原子移动性数据库。在优化过程中,采用HitDIC软件得到了原子迁移率参数和互扩散系数。利用得到的原子移动性参数对扩散偶的扩散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扩散特性(互扩散、组分-距离分布和扩散路径)一致,验证了该数据库的准确性。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钛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移动性 扩散系数 Ti-Al-Fe合金 HitDIC软件 CALPH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Cr体系高温BCC相扩散及原子移动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晨剑 白伟民 +2 位作者 高宁 刘立斌 章立钢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1年第3期189-201,共13页
针对钛及其合金的扩散研究有助于预测钛合金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相组成及微观结构的演变。本文采用扩散偶法研究Ti-Al-Cr三元系BCC相中的扩散行为,制备的一系列扩散偶分别在1373 K和1473 K下退火8 h。通过EPMA获得成分-距离曲线,并使用ERFE... 针对钛及其合金的扩散研究有助于预测钛合金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相组成及微观结构的演变。本文采用扩散偶法研究Ti-Al-Cr三元系BCC相中的扩散行为,制备的一系列扩散偶分别在1373 K和1473 K下退火8 h。通过EPMA获得成分-距离曲线,并使用ERFEX函数拟合。利用Whittle-Green和Hall方法获得互扩散系数和杂质扩散系数,发现在Ti-Al-Cr体系BCC相中Al原子的扩散明显比Cr原子快,同时Al原子的主扩散系数和杂质扩散系数均随Al和Cr浓度升高而增大,Cr则正好相反。使用实验测得的扩散系数评估原子移动性,建立Ti-Al-Cr体系BCC相的原子移动性数据库,通过DICTRA软件模拟得到的成分-距离曲线、扩散通道和主扩散系数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吻合性较好,验证了数据库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Cr合金 扩散偶 扩散系数 Whittle-Green方法 Hall方法 原子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电场下Ni-Al体系FCC相的扩散行为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飞 刘钰玲 +4 位作者 都昌发 闵倩辉 刘辉新 文诗艺 杜勇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1年第5期412-418,共7页
采用熔炼法制备Ni-9Al(摩尔分数,%)合金和纯Ni,然后组成Ni/Ni-Al/Ni FCC单相扩散偶在放电等离子烧结炉中进行扩散退火,结合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lectronic probe micro analysis,EPMA),得到Ni-Al体系FCC相在1 173~1 373 K时SPS电流作用下... 采用熔炼法制备Ni-9Al(摩尔分数,%)合金和纯Ni,然后组成Ni/Ni-Al/Ni FCC单相扩散偶在放电等离子烧结炉中进行扩散退火,结合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lectronic probe micro analysis,EPMA),得到Ni-Al体系FCC相在1 173~1 373 K时SPS电流作用下扩散后的成分距离曲线(即Al含量分布曲线),并采用Sauer-Freise方法与经验公式计算扩散系数,同时基于无外场影响下的原子移动性参数模拟无电流作用的成分距离曲线并计算扩散系数。将模拟的成分距离曲线与实验得到的成分距离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电流对Ni-Al合金原子扩散存在促进作用。电流方向对Ni-Al合金扩散无明显影响,不同电流方向下的成分距离曲线与扩散系数重合度高,故电迁移对Ni-Al合金扩散的影响可忽略。施加电流对扩散频率因子影响不大,但使扩散激活能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S 扩散偶 NI-AL 扩散系数 原子移动性参数 电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n-X(X=Al,Si)三元系合金扩散行为的试验与计算研究
4
作者 李佳媛 郑伟森 鲁晓刚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5-110,共6页
采用CALPHAD方法对Fe-Mn-X(X=Al,Si)三元合金的扩散动力学进行研究。制备了FCC结构Fe-Mn-Al三元合金的扩散偶,通过电子探针(EPMA)技术测定了相应的成分-距离曲线。并通过合理外推子二元系获得了三元系FCC相的扩散动力学描述,计算模拟的... 采用CALPHAD方法对Fe-Mn-X(X=Al,Si)三元合金的扩散动力学进行研究。制备了FCC结构Fe-Mn-Al三元合金的扩散偶,通过电子探针(EPMA)技术测定了相应的成分-距离曲线。并通过合理外推子二元系获得了三元系FCC相的扩散动力学描述,计算模拟的扩散行为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通过收集评估Fe-Mn-Si三元系BCC相扩散试验数据,对原子移动性参数φMn^Fe,Si和φSi^Fe,Mn进行了优化,获得了可靠准确的Fe-Mn-Si三元系BCC相的扩散动力学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Al FE-MN-SI CALPHAD 扩散偶 原子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Cr-Re三元体系FCC相的1373和1473 K扩散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孙元舟 刘微 鲁晓刚 《上海金属》 CAS 2023年第5期17-21,27,共6页
制备了8对Co-Cr-Re体系FCC相的扩散偶样品,采用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测量其成分-距离曲线,利用Whittle-Green方法获得互扩散系数。在评估并确定了该体系子二元系的原子移动性参数后,结合热力学数据库与互扩散系数试验数据,评估优化... 制备了8对Co-Cr-Re体系FCC相的扩散偶样品,采用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测量其成分-距离曲线,利用Whittle-Green方法获得互扩散系数。在评估并确定了该体系子二元系的原子移动性参数后,结合热力学数据库与互扩散系数试验数据,评估优化三元系的原子移动性参数。通过对比成分-距离曲线、扩散通道和主扩散系数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验证了Co-Cr-Re三元体系原子移动性参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PHAD 方法 Co-Cr-Re 体系 EPMA 互扩散系数 原子移动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Al和Cr-V体系BCC相的扩散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靳有良 刘钰玲 +6 位作者 杜勇 刘辉新 文诗艺 闵倩辉 都昌发 张书彦 初铭强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1年第5期396-403,共8页
实验制备Cr/Cr-Al和Cr/Cr-V扩散偶,结合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通过Sauer-Freise方法计算获得Cr-Al和Cr-V体系体心立方相(BCC相)在1 273~1473 K温度范围内随成分变化的互扩散系数,并利用误差传递公式计算互扩散系数的误差区间。同时基于... 实验制备Cr/Cr-Al和Cr/Cr-V扩散偶,结合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通过Sauer-Freise方法计算获得Cr-Al和Cr-V体系体心立方相(BCC相)在1 273~1473 K温度范围内随成分变化的互扩散系数,并利用误差传递公式计算互扩散系数的误差区间。同时基于文献报道的Cr-Al和Cr-V体系的热力学参数、自扩散和杂质扩散原子移动性参数以及实验获得的互扩散系数,采用CALPHAD(calculation of phase diagrams)方法在DICTRA(diffusion controlled transformation)软件中优化获得Cr-Al和Cr-V体系BCC相的原子移动性参数,并进一步预测扩散偶在不同条件下扩散退火后的互扩散系数和成分距离曲线。通过将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预测的互扩散系数和成分距离曲线与实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利用DICTRA软件优化获得的原子移动性参数可靠,可以很好地预测Cr-Al和Cr-V体系BCC相在不同温度下的扩散过程。本文对Cr-Al和Cr-V体系BCC相扩散动力学的研究结果丰富了钛基合金的动力学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动力学 原子移动性参数 CALPHAD CR-AL CR-V 互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ycling synthesis of single-atom Zn-nitrogen-carbon catalyst for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O_(2)to H_(2)O_(2) 被引量:4
7
作者 Jialun Tang Shuhui Xu +5 位作者 Kai Sun Xueqing Gao Aibing Chen Shubo Tian Daojin Zhou Xiaoming Sun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3490-3496,共7页
Portable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H_(2)O_(2),which is widely used for disinfection,sterilization,and waste treatment,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However,low atomic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by-product disp... Portable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H_(2)O_(2),which is widely used for disinfection,sterilization,and waste treatment,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However,low atomic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by-product disposal during the synthesis of electrocatalysts are inevitable.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single-atom catalysts(SACs)towards H_(2)O_(2)synthesis via a 2e−transfe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this work presents the synthesis of ZnNC SACs as excellent oxygen reduction catalysts with high atomic use efficiency and almost no generated waste by using formamide and metal powder as precursors.The ZnNC SACs exhibit H_(2)O_(2)selectivity exceeding 80%when working continuously for 10,000 s.The synthetic strategy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be used as a supplement to the synthesis of metal-nitrogen-carbon SACs with high atomic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low waste generation for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atom catalysts formamide pyrolysis recycling fabrication H_(2)O_(2)produ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