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始社会末期的旋律乐器——甘肃玉门火烧沟陶埙初探 被引量:6
1
作者 尹德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39-43,共5页
1976年,在甘肃玉门火烧沟原始社会末期的四坝文化墓葬中发掘出一批有三个音孔的陶埙(经C<sub>14</sub>测定,火烧沟遗址距今约3500年)。计二十多个,出土时已有部分破损,但仍有一部分基本完好。这批陶埙大小各异,高约五、六... 1976年,在甘肃玉门火烧沟原始社会末期的四坝文化墓葬中发掘出一批有三个音孔的陶埙(经C<sub>14</sub>测定,火烧沟遗址距今约3500年)。计二十多个,出土时已有部分破损,但仍有一部分基本完好。这批陶埙大小各异,高约五、六公分——八、九公分;宽约五、六公分不等。主体呈扁圆形。上端收缩为口,稍稍突出,正中有一个直径约五、六毫米大小的吹孔。两侧上方及正面腰下稍偏各有一个略小一些的孔,这便是三个音孔。下端多呈两角对称的鱼尾状,平底。有的似呈对吻二鸟首状造型装饰,中间镂空。两角边或中间多有二个或一个小眼,前后相通,它的作用可能是为了便于携带而穿绳索用的,与乐器本身的发音无关。通体呈淡红色。有的还有彩陶纹饰,黑红相间,十分绚丽。质地光洁坚实。形制小巧精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玉门 原始社会末期 陶埙 旋律乐器 音孔 打击乐器 音乐艺术 发展史 三种类型 出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羿的悲剧看中国原始社会解体期 被引量:2
2
作者 邓启耀 《思想战线》 1981年第1期69-73,共5页
关于羿的神话、传说,见于《楚辞》、《山海经》、《淮南子》的较多。先秦诸子也有记载,不过较为零星。根据这些记载所提供的材料加以比较、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它在神话学、历史学、民俗学等方面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一) 羿与射日猎兽之事... 关于羿的神话、传说,见于《楚辞》、《山海经》、《淮南子》的较多。先秦诸子也有记载,不过较为零星。根据这些记载所提供的材料加以比较、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它在神话学、历史学、民俗学等方面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一) 羿与射日猎兽之事密不可分。以《淮南子·本经训》所记较详: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狳、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狳,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原始社会 淮南子 山海经 先秦诸子 历史学 摩尔根 原始社会末期 凿齿 中国社会研究 酋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社会会计产生及其记帐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于国山 《会计之友》 1997年第3期14-14,共1页
原始社会会计产生及其记帐方法□文\于国山一、原始社会会计的产生据有关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原始会计的产生造就了物质基础;人类逐渐形成的数量观念,并以实物、绘画、结绳、刻契等方式记录客观... 原始社会会计产生及其记帐方法□文\于国山一、原始社会会计的产生据有关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原始会计的产生造就了物质基础;人类逐渐形成的数量观念,并以实物、绘画、结绳、刻契等方式记录客观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的方法,为原始会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会计 记帐方法 地域分布 记录方式 数量关系 绘画 计算方法 大城县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原始社会的人材选拔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宇信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1-6,共6页
我国也和世界其它各民族一样,经历了漫长的没有阶级、没有压迫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虽然原始社会不知与民众相对立的国家机器为何物,但植根于民众之中的氏族部落管理机关,也需要把真正的民众“公仆”选拔到氏族部落的管理机关中去。因此... 我国也和世界其它各民族一样,经历了漫长的没有阶级、没有压迫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虽然原始社会不知与民众相对立的国家机器为何物,但植根于民众之中的氏族部落管理机关,也需要把真正的民众“公仆”选拔到氏族部落的管理机关中去。因此,在长期的实践中,约定俗成,形成了一套与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材选拔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部落 原始社会末期 部落联盟 母系氏族公社 氏族社会 五帝本纪 国家机器 军事民主制 氏族制度 吕氏春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诺族原始社会形态教育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冯春林 崔兴盛 +1 位作者 殷质聪 王其芬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5期3-10,共8页
基诺族是一九七九年六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确定为一个单一民族的。它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北部的基诺山(又名攸乐山),行政区划为基诺公社,东西长约七十五公里,南北宽达五十五公里,面积共达四千一百多平方公里。共有九千余人... 基诺族是一九七九年六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确定为一个单一民族的。它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北部的基诺山(又名攸乐山),行政区划为基诺公社,东西长约七十五公里,南北宽达五十五公里,面积共达四千一百多平方公里。共有九千余人。这个民族的历史缺乏文献记载,传说也纷纭不一。根据一些历史工作者以及我们的调查,解放前这个民族尚处于原始社会农村公社阶段,并开始有了阶级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诺族 社会形态 教育活动 原始社会末期 农村公社 青年人 阶级分化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年轻一代 土地公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
6
作者 李友谋 《史学月刊》 1981年第5期16-21,共6页
我国不仅有发达的原始农业,同时也是世界上农业发生最早的国家之一。建国以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祖国辽阔的国土上,发现的原始农业文化遗址,数以千计。尤其是近年来在河北省的武安县和河南省的新郑县,先后发现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早期文... 我国不仅有发达的原始农业,同时也是世界上农业发生最早的国家之一。建国以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祖国辽阔的国土上,发现的原始农业文化遗址,数以千计。尤其是近年来在河北省的武安县和河南省的新郑县,先后发现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从而把我国农业的历史,推到同世界上农业发生最早的国家大致相同的历史年代。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发生农业的西亚,目前发现最早的农业文化,其年代大致也在公元前六、七千年。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都比较复杂,因此,我国原始农业的发生和发展也是复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农业 黄河流域 农业文化 新石器遗址 原始社会末期 农业工具 农业村落 河姆渡遗址 地理条件 仰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原始社会俘虏的命运
7
作者 范传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59-63,共5页
俘虏的出现,最早可以上推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原始社会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畜牧业和农业还没有发明之前,人类食物来源全仗自然生成,经过采集、狩猎、渔捞,没有可能保持人类食物的经常性需要,人类还不能自己生产动植物果实和畜产品来维... 俘虏的出现,最早可以上推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原始社会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畜牧业和农业还没有发明之前,人类食物来源全仗自然生成,经过采集、狩猎、渔捞,没有可能保持人类食物的经常性需要,人类还不能自己生产动植物果实和畜产品来维持生命和部落的存续。更没有条件发现劳动力的价值,因而食掉俘虏之风“曾普遍地流行于世界各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社会末期 马克思恩格斯 古代社会 印第安部落 战俘奴隶 印第安人 战争 摩尔根 中级阶段 奴隶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原始社会质变形式的特点——学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8
作者 林嘉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90-198,共9页
一切事物的发展表现为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原始社会的发展和衰亡同样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从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的过程。原始社会的发展,从一个阶段到另一阶段,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例如母系氏族公社转变为父系氏族公社... 一切事物的发展表现为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原始社会的发展和衰亡同样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从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的过程。原始社会的发展,从一个阶段到另一阶段,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例如母系氏族公社转变为父系氏族公社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人类从会制造细石器进步到会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社会末期 私有制 马克思恩格斯 氏族制度 社会制度 私有财产 一夫一妻制 古代社会 母系氏族公社 血缘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社会是单一的公有制吗?》一文的逻辑错误
9
作者 李教春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94-95,共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即生产资料的归谁所有的问题,它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原始社会所有制形式是原始公社所有制。依照以上两个基本定义,我认为,《衡阳师专学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即生产资料的归谁所有的问题,它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原始社会所有制形式是原始公社所有制。依照以上两个基本定义,我认为,《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萧平汉先生的《原始社会是单一的公有制吗?》一文(下称萧文)存在一些逻辑错误。是否正确,提出来就教萧先生及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社会末期 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 所有制形式 逻辑错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历史唯物主义 采集经济 占有形式 基本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盟佤族原始社会的瓦解
10
作者 杨鹤书 《思想战线》 1980年第6期61-66,98,共7页
佤族人口约二十四万(一九七四年),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澜沧、耿马、双江和镇康等县。其中以西盟和沧源两县为主要居住区。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佤族社会的历史发展很不平衡。解放前,有的地区已踏入封建社会;有的地区却仍处... 佤族人口约二十四万(一九七四年),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澜沧、耿马、双江和镇康等县。其中以西盟和沧源两县为主要居住区。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佤族社会的历史发展很不平衡。解放前,有的地区已踏入封建社会;有的地区却仍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本文根据一九六四年我们在滇西调查的资料并参考云南民族调查组的材料,着重从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发展以及从血缘部落过渡到地域公社,财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社会末期 奴隶主 奴隶制 地域公社 家庭公社 部落 阶级社会 氏族社会 云南民族 封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原始社会个人所有制与私有制的起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74-78,共5页
一、私有制是如何产生的? 私有制的产生过程是原始社会史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最初的私有制是对动产的私有,比如牲畜,个人劳动工具等等;但是这些物品是经过什么途径成为私有财产的,却有不同的解释。比较流行的一派意见认为,原始社会末期... 一、私有制是如何产生的? 私有制的产生过程是原始社会史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最初的私有制是对动产的私有,比如牲畜,个人劳动工具等等;但是这些物品是经过什么途径成为私有财产的,却有不同的解释。比较流行的一派意见认为,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分工的扩大,生产相对专门化,劳动生产率相应提高,剩余产品相对增加,于是产品的交换也发展起来。起初,氏族首领掌握氏族间的交换事务,但那时交换的产品归氏族所共有,并平均分配给氏族成员。到了后来,氏族首领利用职权把交换得来的集体财产变为私有,于是出现了私有财产。”氏族首领就是在私有观念的支配下,利用职权把公共财产据为己有,由此产生了私有财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个人所有制 私有制的起源 私有财产 氏族首领 利用职权 劳动生产率 原始社会末期 公共财产 社会 劳动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代益作后”:原始社会末期的一场冲突——学习恩格斯名著,试解《天问》难句 被引量:2
12
作者 萧兵 《社会科学战线》 1978年第3期275-280,共6页
《楚辞·天问》下列一节素称难解: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身矢)?,而无害厥躬;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众说纷纭,猜臆百出。这里试图根据恩格斯的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参用一些考古学、民俗学资... 《楚辞·天问》下列一节素称难解: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身矢)?,而无害厥躬;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众说纷纭,猜臆百出。这里试图根据恩格斯的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参用一些考古学、民俗学资料,提出较新的解释,供讨论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社会末期 恩格斯 天问 竹书纪年 楚辞 战国策 冲突 黄帝四经 说文 史记
原文传递
僜人的原始宗教及其社会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江华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63-69,共7页
僜人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二万多人。其中一千余人居住在察隅县境内的贡日呷布曲(曲,藏语河流之意)沿岸。他们聚族而居,不与当地藏族杂处。其余的□人居住在察隅县以南的察隅曲、格都曲和杜菜曲流域。这些地方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僜人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二万多人。其中一千余人居住在察隅县境内的贡日呷布曲(曲,藏语河流之意)沿岸。他们聚族而居,不与当地藏族杂处。其余的□人居住在察隅县以南的察隅曲、格都曲和杜菜曲流域。这些地方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至今仍在印度占领之下。 □人自称“代巴麦”,“巴麦”有“族”的含义,故可译作“代族”,“□”是“代”的变音。故汉语称作□人,藏族称他们的为□巴,印度人称他们为米什米(mishmi)。□人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西藏民主改革前,□人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发展阶段。在清末的汉文文献中,对□人有过这样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麦 察隅县 聚族而居 麦克马洪线 汉文文献 西藏民主改革 社会影响 布曲 藏缅语族 原始社会末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渤海国的社会性质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博泉 程妮娜 《学习与探索》 1982年第5期130-134,共5页
渤海国的社会性质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以前有人提出渤海自建国之日起就进入了封建社会;也有人认为渤海表面是封建化了,但实际上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家长奴役制时期。对于这两种意见,我们不敢苟同。我们认为渤海的社会性质前后发... 渤海国的社会性质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以前有人提出渤海自建国之日起就进入了封建社会;也有人认为渤海表面是封建化了,但实际上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家长奴役制时期。对于这两种意见,我们不敢苟同。我们认为渤海的社会性质前后发生很大变化,前期是奴隶制社会,后期则是封建社会。粟末靺鞨(初为勿吉粟末部),隋及唐初为高勾丽所役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人 渤海国 社会性质 原始社会末期 封建化 种族奴隶制 封建制度 封建社会 唐朝 奴隶制残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共产主义的遗留不是直接过渡的优势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复兴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5年第5期57-61,共5页
解放初期,我国尚有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独龙族、怒族、傈僳族、佤族、景颇族、布朗族、崩龙族、拉祜族、纳西族、基诺族、黎族和珞巴族等民族的全部或一部分,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原始公社制残余.他们有的从事游猎经济... 解放初期,我国尚有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独龙族、怒族、傈僳族、佤族、景颇族、布朗族、崩龙族、拉祜族、纳西族、基诺族、黎族和珞巴族等民族的全部或一部分,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原始公社制残余.他们有的从事游猎经济,辅以采集和捕鱼,靠攫取大自然现成的野兽和野果为生;有的靠“刀耕火种”从事原始的农业.共同劳动和平均分配是他们基本的生产关系.在有的民族中虽然产生了私有制,出现了阶级和剥削,但总的来说,他们并未跨入阶级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传统观 习惯势力 原始社会末期 民族地区 直接过渡 鄂伦春族 社会主义过渡 共产主义 “刀耕火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班牙人入侵前菲律宾的巴朗盖社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平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96年第1期46-52,共7页
或许是由于资料缺乏之故,在我国的东南亚史研究领域,对于东南亚社会史的研究显得比较薄弱,特别是对于东南亚古代社会史的研究更是如此,而其中对于菲律宾群岛古代社会史的研究尤显薄弱.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憾,本文在所能接触到的资料的基... 或许是由于资料缺乏之故,在我国的东南亚史研究领域,对于东南亚社会史的研究显得比较薄弱,特别是对于东南亚古代社会史的研究更是如此,而其中对于菲律宾群岛古代社会史的研究尤显薄弱.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憾,本文在所能接触到的资料的基础上,拟对西班牙人入侵前的菲律宾群岛社会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群岛 西班牙人 奴隶制 原始社会末期 东南亚 社会 民族群体 《岛夷志略》 劳动力 文化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徽州农村社会契约初探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和惠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4-33,共10页
契约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在历史上出现很早,追根求源,可以上溯至原始社会末期。不过,民间契约的出现要晚得多。民间契约的出现,是契约成熟的标志,它由社会上层扩展至社会下层,成为社会人际之间一定物质利益和双务关系取信的凭证。因此... 契约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在历史上出现很早,追根求源,可以上溯至原始社会末期。不过,民间契约的出现要晚得多。民间契约的出现,是契约成熟的标志,它由社会上层扩展至社会下层,成为社会人际之间一定物质利益和双务关系取信的凭证。因此,在中国,在西方,不约而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契约 明代 徽州 社会下层 当事人 中国封建社会 民间 农村社会 原始社会末期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的原始手工业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友谋 《史学月刊》 1983年第1期8-14,共7页
一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的物质生产有农业和手工业两个主要部门。从某种意义来说,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可以说是从手工业领域里首先发生的。人类最初是从古猿演变而来的,人和猿的区别之一是能不能从事劳动;而劳动又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 一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的物质生产有农业和手工业两个主要部门。从某种意义来说,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可以说是从手工业领域里首先发生的。人类最初是从古猿演变而来的,人和猿的区别之一是能不能从事劳动;而劳动又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人类是会制造工具的动物,而猿只会使用工具,决不会制造工具,这个问题,恩格斯已经说过。他说:“没有一只猿手曾经制造过一把哪怕是最粗笨的石刀。”因此,创造工具,是人类从事物质生产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手工业 手工业者 新石器时期 手工业生产 原始社会末期 新石器时代 制陶业 仰韶文化 石器制造场 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奴隶制社会形态的研究——兼论凉山彝族的奴隶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耀华 《思想战线》 1987年第4期75-84,共10页
(一) 一八五九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首先提出关于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学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性质,我国学术界... (一) 一八五九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首先提出关于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学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性质,我国学术界有原始社会说、奴隶社会说、封建社会说、混合阶段说、东方特有的阶级社会说、经济形式说诸种,但古代的生产方式为奴隶制社会,这已基本成为定论。我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指的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即私有制和阶级产生阶段的社会形态,它是先于古代的,即奴隶制的社会生产形态而存在的。在这里,马克思大体上提出了五种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为了肯定奴隶制是一个单独的社会发展阶段,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指出:“奴隶制是同其他任何经济范畴一样的一个经济范畴。”“因为奴隶制是一个经济范畴,所以它总是列入各民族的社会制度中。”一八四四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制生产方式 奴隶主贵族 生产奴隶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末期 奴隶制社会 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 生产形态 摩尔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来关于奴隶社会历史地位的讨论综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殷永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122-128,121,共8页
奴隶社会是不是继原始社会之后人类社会普遍必经的一个社会阶段,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议的问题。1957年,雷海宗、李鸿哲二同志,曾从生产力(生产工具)、奴隶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等方面,论证了奴隶社会并不是人类社会普遍必经的阶段,奴隶... 奴隶社会是不是继原始社会之后人类社会普遍必经的一个社会阶段,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议的问题。1957年,雷海宗、李鸿哲二同志,曾从生产力(生产工具)、奴隶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等方面,论证了奴隶社会并不是人类社会普遍必经的阶段,奴隶社会在历史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经历过。但在当时他们的观点被看作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以后流行于我国学术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社会 奴隶制国家 原始社会末期 封建社会 奴隶主 奴隶制社会 生产工具 学术界 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