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湖凹陷成盆背景、原型盆地演化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76
1
作者 周心怀 蒋一鸣 唐贤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共10页
基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的东亚陆缘背景,结合盆地结构特征,分析了东海西湖凹陷成盆演化过程。在成盆动力背景上,西湖凹陷新生代断陷盆地发育阶段东亚陆缘中段经历了安第斯型陆缘裂解消亡,并向岛弧型陆缘转变的过程,至断陷结束后的渐... 基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的东亚陆缘背景,结合盆地结构特征,分析了东海西湖凹陷成盆演化过程。在成盆动力背景上,西湖凹陷新生代断陷盆地发育阶段东亚陆缘中段经历了安第斯型陆缘裂解消亡,并向岛弧型陆缘转变的过程,至断陷结束后的渐新世才逐步开始发育典型沟-弧-盆体系;在成盆演化过程上,中始新世平湖运动、始新世末玉泉运动、渐新世末花港运动和中新世末龙井运动期是西湖凹陷成盆过程转变的关键期,应力背景分别为伸展方向转变、伸展结束、挤压开始和挤压显著增强;在原型盆地演变上,现今盆地为陆缘背景下的分隔型断陷盆地、整体型断-拗转换盆地、大型拗陷盆地和压陷萎缩盆地的垂向叠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盆地类型对煤系烃源岩及油气运移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成盆背景 原型盆地演化 断陷盆地 盆地类型 勘探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谭庄-沈丘凹陷油气形成条件分析及勘探思路 被引量:8
2
作者 金维平 付代国 张庆甫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谭庄-沈丘凹陷位于周口坳陷中部凹陷带,是一个中、新生代两期断陷叠合的次级构造单元,面积近2800 km2。勘探证实凹陷内沉积了巨厚的中生代早白垩纪地层(分布面积2000 km2),其中暗色泥岩平均厚达1250 m,在多口探井中见到级别不同、层数... 谭庄-沈丘凹陷位于周口坳陷中部凹陷带,是一个中、新生代两期断陷叠合的次级构造单元,面积近2800 km2。勘探证实凹陷内沉积了巨厚的中生代早白垩纪地层(分布面积2000 km2),其中暗色泥岩平均厚达1250 m,在多口探井中见到级别不同、层数不一、厚度不等的油气显示,并在周参10、周11、12、19等多口井见到油气流,显示了该凹陷良好的勘探前景;但至今仍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表明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究其原因,除了生油岩类型不太理想外,后期改造强烈导致保存条件较差及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不过关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何寻找改造弱、破坏小、保存好的构造,是下一步勘探突破的重点,而先进适用的技术方法是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庄-沈丘凹陷 原型盆地演化 石油地质条件 有利地区评价 勘探技术攻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主要盆山耦合系统及其特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凤杰 郑荣才 蒋斌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4期26-32,共7页
在盆地原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盆地的演化过程,将地球动力学环境和板块运动学序列结合起来进行盆山耦合分析和划分盆山耦合类型。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大陆上的盆地和造山带划分为八大主要盆山耦合系统。并对此八大主要盆山耦合系统的特征... 在盆地原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盆地的演化过程,将地球动力学环境和板块运动学序列结合起来进行盆山耦合分析和划分盆山耦合类型。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大陆上的盆地和造山带划分为八大主要盆山耦合系统。并对此八大主要盆山耦合系统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中国大陆构造运动的多期次和多旋回性形成的叠合盆地格局,不但发育有多种类型的盆山耦合关系,而且造成盆山耦合的多阶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耦合系统 盆地原型演化 盆地叠合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