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胀患者腹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尹利华 王颖 +2 位作者 韦中余 杨立娥 闫晓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156-2158,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降低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胀患者腹内压的方法.方法: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胀患者20例,给予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分别在注射前5min,注射后60min监测患者肠鸣音及腹内压变化情况,准确记录患者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患者用药后排气/...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降低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胀患者腹内压的方法.方法: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胀患者20例,给予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分别在注射前5min,注射后60min监测患者肠鸣音及腹内压变化情况,准确记录患者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患者用药后排气/便时间为43±7.21min,足三里新斯的明注射后60min,患者腹内压由19.62±5.31cmH2O下降到15.27±4.61cmH2O,肠鸣音由0.85±0.08次/min增加到6.12±2.08次/min,与注射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可促进肠蠕动,显著降低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胀患者腹内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斯的明 足三里 原位肝移植术 腹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处理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健 罗朝志 +1 位作者 刘斌 王泉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6-77,共2页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和处理。方法  2 1例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 ,在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术 ,采用Swan Ganz漂浮导管监测无肝前期、无肝期及新肝期血液动力的变化。结果 无肝前期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变化。...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和处理。方法  2 1例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 ,在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术 ,采用Swan Ganz漂浮导管监测无肝前期、无肝期及新肝期血液动力的变化。结果 无肝前期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变化。无肝期心排血量明显下降 (P <0 0 5 ) ,但仍维持在正常水平。外周血管阻力和肺血管阻力转流 3 0分钟后明显增加 (P <0 0 5 ) ,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变化。新肝早期平均动脉压和心排血量明显下降 ,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明显增加。结论 原位肝移植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术有助于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 ,但在新肝早期仍有明显血液动力学变化 ,需要通过快速输血输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动力学 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术 原位肝移植术 复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位肝移植术后监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颖 李建国 +8 位作者 刘月洁 单诗山 甘丽云 张万蕾 薛利芳 舒京敏 强沁晨 马小舟 宋弈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6期708-709,共2页
目的 探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位肝移植术后监护中早期发现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应用Sonosite彩色多普勒便携式超声诊断仪对 69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腹部及胸腔进行系统检查 ,重点观察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及胆管。结果 超... 目的 探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位肝移植术后监护中早期发现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应用Sonosite彩色多普勒便携式超声诊断仪对 69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腹部及胸腔进行系统检查 ,重点观察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及胆管。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的主要并发症有胸水 ,腹水 ,门静脉、下腔静脉及肝动脉狭窄 ,血栓 ,胆道淤胆及胆瘘 ,血肿及脓肿形成等。结论 床旁超声检查在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现并发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原位肝移植术 术后监护 床旁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腔静脉 门静脉 E彩 便携式 胆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后近期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16
4
作者 严律南 李波 +11 位作者 卢实春 文天夫 曾勇 赵继春 程南生 林琦远 马玉奎 赵永恒 胡伟明 田伯乐 周勇 贾乾斌 《临床外科杂志》 2002年第6期33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 3年来所施行的 72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数量 ,以及诊治处理方法。结果  72例肝移植病人中 ,原发病为良性疾病 5 0例 (其中...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 3年来所施行的 72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数量 ,以及诊治处理方法。结果  72例肝移植病人中 ,原发病为良性疾病 5 0例 (其中终末期乙肝肝硬变 3 4例 ) ,恶性疾病 2 2例 (其中HCC19例 )。术后发生并发症 5 4例次 ,因凝血功能紊乱致术后腹腔内继发性出血 4例 ,术前腹水感染未能控制致术后腹水严重感染 2例 ,激素用量过大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穿孔 1例 ,胆漏 6例 ,肺部感染 2 1例 ,肠道霉菌感染 5例。全组无原发性肝无功能及血管并发症 ,随访 2~ 41个月。无远期胆道并发症及慢排发生。住院期死亡 6例 ,随访期死亡 6例 ,目前生存 60例 ,总生存率为 80 .3 3 % ,存活超过 1年者 3 2例 ,最长已 3年 5个月。结论 我国肝移植病人适应证以终末期乙肝肝硬化为主 ,这类病人肝功能不良 ,凝血障碍 ,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纠正甚为重要 ,同时这类病人多存在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低下 ,应重视围手术期感染的控制及营养支持。手术技术的完善是预防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术 硬变 并发症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后临床监测与处理 被引量:4
5
作者 贺莲香 旷芙蓉 +5 位作者 彭瑛 文华 孔琼瑶 陈英 陈建梅 覃业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9期95-98,共4页
目的 :通过原位肝移植术后的临床观察与处理 ,提高护士对肝移植术后病人的监护能力。方法 :参照原位肝移植术后常用观察指标 ,对 3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 3周康复情况进行严密监护、对比、分析。结果 :1例术后出现大出血 ,肺部曲... 目的 :通过原位肝移植术后的临床观察与处理 ,提高护士对肝移植术后病人的监护能力。方法 :参照原位肝移植术后常用观察指标 ,对 3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 3周康复情况进行严密监护、对比、分析。结果 :1例术后出现大出血 ,肺部曲霉菌感染死亡。 2例术后康复顺利 ,生活自理 ;其中 1例术后出现精神心理反应和非典型急性排斥反应 ;另 1例口腔发生多发性溃疡。结论 :肝移植术后出血、移植肝功能、排斥反应、感染及精神心理反应是术后监护重点 ;及时发现 ,正确处理这些术后并发症 ,能有效提高患者近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监测 终末期 排斥反应 感染 精神心理反应 原位肝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中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的处理体会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秀生 张晓梅 +4 位作者 吕宁 王亮 杜洪印 薛玉良 沈中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4-235,共2页
原位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慢性肝病、肝癌以及其他不可逆肝胆疾病的方法之一.由于肝移植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围术期常发生多器官的复杂病理生理变化,良好的麻醉管理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肝移植术中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 原位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慢性肝病、肝癌以及其他不可逆肝胆疾病的方法之一.由于肝移植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围术期常发生多器官的复杂病理生理变化,良好的麻醉管理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肝移植术中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及处理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术 电解质 酸碱失衡 治疗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雷志礼 韩曙君 董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术 麻醉分析 移植手术 终末期 发达国家 麻醉管理 手术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弹性图应用于同种原位肝移植术中凝血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晓 罗朝志 +4 位作者 王健 文天夫 卢实春 李波 严律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 应用凝血弹性图 (thrombelastograghy ,TEG)监测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的凝血功能 ,指导术中凝血功能的诊断及用药。方法  2 5例肝移植患者按原发疾病分成两组 ,肝硬变组 15例 ,肝癌组 10例 ,接受原位肝移植术 ,无肝期体外静脉 静... 目的 应用凝血弹性图 (thrombelastograghy ,TEG)监测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的凝血功能 ,指导术中凝血功能的诊断及用药。方法  2 5例肝移植患者按原发疾病分成两组 ,肝硬变组 15例 ,肝癌组 10例 ,接受原位肝移植术 ,无肝期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无肝期前 (手术开始后 12 0min)、无肝期后 3 0min、新肝期前 5min和新肝期后 5min、15min、3 0min、60min及 12 0min 9个时点 ,分别观察硅燥土激活的全血TEG的参数改变 ,即反映第一块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的时间 (r) ,血凝块强度达到 2 0mm振幅的时间 (K ) ,纤维蛋白和血凝块加固速度 (α) ,以及纤维蛋白凝块最终强度 (MA)。 2 5例中有 8例于新肝期后 5min同时观察了肝素酶修正后的TEG的变化。结果 肝硬变组TEG值 4项参数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 ,肝肿瘤组TEG值 4项参数的变化均在新肝期后 5min、15min、3 0min及 60min。与术前值相比 ,两组TEG值均表现为r与K延长 ,α与MA减小 (P<0 .0 5 ,P<0 .0 1)。其中 8例新肝期后 5min ,有肝素酶与无肝素酶的全血TEG值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后者的r和K明显延长 ,α和MA明显减小 ;后者经静脉注射鱼精蛋白 5 0~ 75mg后 ,两组TE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弹性图 应用 同种原位肝移植术 凝血功能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气和电解质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士通 汪正平 +3 位作者 王莹恬 徐国辉 颜涛 庄心良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17-820,共4页
目的 探讨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动脉血气、电解质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  80例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 ,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除监测血流动力学外 ,同时于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 30min和 6 0min、移植肝门静脉... 目的 探讨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动脉血气、电解质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  80例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 ,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除监测血流动力学外 ,同时于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 30min和 6 0min、移植肝门静脉和腔静脉开放 5min和 30min、手术结束时监测动脉血气及电解质 ,其中70例采集门静脉开放后的肝静脉血进行测定。并对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紊乱进行纠正。结果 手术期间循环系统变化明显 ,腔静脉阻断期间血压下降、心率增快 ,门静脉开放后低血压 ,5 7例患者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动脉血 pH于无肝期 30min开始下降 ,至术终恢复 ;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于下腔静脉开放后 5min平均升高约 4~ 5mmHg(1mmHg =0 .133kPa)。剩余碱 (BE)平均值于无肝期下降 ,开放后个体间差值明显加大 ,为 - 13~ +9;血钾开放后 5min时个体间波动在 2 .6~ 6 .1mmol/L ;血钙于麻醉后至开放后 30min均降低 ,术终有所恢复。血钠基本保持平稳。开放后肝静脉血严重高钾、高CO2 ,而钠、钙、pH和BE显著降低。结论 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无肝期前 ,经适当调控内环境保持相对较稳定 ,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开放后出现明显循环波动和内环境紊乱 ,显著低钙、高CO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转流 原位肝移植术 门静脉 术中 患者 静脉 动脉血气 调控 CO2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围术期体温的变化及维护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柳云 余小曼 +2 位作者 韦南茉 丁丽英 马育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61-1162,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背驼式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患者体温的变化及维护方法。方法进行改良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51例,按保温方法分为复合保温组(A组,26例)及简单保温组(B组,25例)。A组患者以温毯机对下肢及双上肢进行保温,并应用输液加温仪对... 目的探讨改良背驼式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患者体温的变化及维护方法。方法进行改良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51例,按保温方法分为复合保温组(A组,26例)及简单保温组(B组,25例)。A组患者以温毯机对下肢及双上肢进行保温,并应用输液加温仪对入液进行保温,B组患者仅应用输液加温仪。以惠普监测仪动态观察并记录麻醉后(T1)、无肝前期(T2)、无肝期30min(T3)、新肝期1 min(T4)、新肝期5 min(T5)、新肝期30min (T6)及术毕(17)时的鼻咽温。结果B组病例鼻咽温术中呈持续性下降,并于T4时达到最低温(34.2±0.99)℃, 直至T7时仍低于基础值。A组病例鼻咽温变化不大,与基础值相比,仅于T4时明显下降。结论肝移植患者围术期体温明显下降,新肝早期出现最低温,应用温毯机能有效地维持患者的体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术 围术期 体温 温毯机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后近期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3
11
作者 严律南 李波 +4 位作者 卢实春 文天夫 曾勇 赵继春 程南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预防与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3年来所施行的 72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数量 ,以及诊治处理方法 ,以探讨成功及失败原因。结果  72例肝移植病人中 ,原发病为良...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预防与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3年来所施行的 72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数量 ,以及诊治处理方法 ,以探讨成功及失败原因。结果  72例肝移植病人中 ,原发病为良性疾病 5 0例 (其中终末期乙型肝炎肝硬变 3 4例 ) ;恶性疾病 2 2例 (其中HCC 19例 )。术后发生并发症 5 4例次 ,其中因凝血功能紊乱致术后腹腔内继发性出血 4例 ,术前腹水感染未能控制 ,致术后腹水严重感染 2例 ,激素用量过大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穿孔 1例 ,胆瘘 6例 ,肺部感染 2 1例 ,肠道霉菌感染 5例。全组无原发性肝无功能及血管并发症 ,随访 2~ 41个月 ,无远期胆道并发症及慢排发生。住院期死亡 6例 ,随访期死亡 6例 ,目前生存 60例 ,总生存率为 83 3 3 % ,存活超过 1年者 3 2例 ,最长已达 3年 5月。结论 我国肝移植患者适应证以终末期乙肝肝硬化为主 ,这类病人肝功能不良 ,凝血功能障碍 ,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纠正甚为重要 ,同时这类病人多存在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低下 ,应重视围手术期感染的控制及营养支持。手术技术的完善是预防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原位肝移植术 防治 围手术期 肺部感染 腹腔出血 肾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原位肝移植术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和内稳态变化及麻醉处理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晓红 杨旺燕 傅润乔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0期2013-2016,共4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患者在原位肝移植(OLT)手术治疗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和内稳态变化情况以及麻醉处理办法。方法选择7例终末期肝病且接收OLT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于T_0(麻醉前)、T_1(诱导期)、T_2(无肝前期)、T_3(无肝期0.5 h)、T...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患者在原位肝移植(OLT)手术治疗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和内稳态变化情况以及麻醉处理办法。方法选择7例终末期肝病且接收OLT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于T_0(麻醉前)、T_1(诱导期)、T_2(无肝前期)、T_3(无肝期0.5 h)、T_4(新肝期)、T_5(新肝期0.5 h)、T_6(术后)等几个时间点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小动脉楔压(PAWP)]变化情况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的(Na^+、pH、K^+、BE、Ca^(2+))变化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MAP、CVP、MPAP、CO、PAWP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比较,其中T_2~T_5变化最明显,差异均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的pH、BE、Ca^(2+)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Na^+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数值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K^+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数值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肝病患者在OLT手术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和内稳态变化变化大,特别是无肝期和新肝期变化尤为明显,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可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 原位肝移植术 围手术期 血流动力学 麻醉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卓明 甄作均 +2 位作者 苏树英 陈焕伟 计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568-569,共2页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3例原位肝移植中术后4例胆道并发症的临床资料 ,对其余 9例未发生胆道并发症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胆道并发症发生率30 .7% ,3例治愈 ,1例死于肝动脉血栓形成引起...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3例原位肝移植中术后4例胆道并发症的临床资料 ,对其余 9例未发生胆道并发症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胆道并发症发生率30 .7% ,3例治愈 ,1例死于肝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胆总管吻合口漏。结论 早期胆漏常发生于吻合口 ,可采用胆总管重新吻合 (端端吻合或胆肠吻合 )治疗 ,手术操作中避免胆管缺血可有效预防吻合口漏。肝动脉血栓形成预后差。不放置T管可避免与T管有关的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可采用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术 胆道并发症 病因学 疾病预防 吻合口漏 吻合口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体会(附16例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焕伟 甄作均 +2 位作者 苏树英 许卓明 计勇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63-164,共2页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6例肝病患者行 17例次肝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全组手术成功 12例次 ,围手术期死亡 5例 ,死亡原因 :脑出血1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6例肝病患者行 17例次肝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全组手术成功 12例次 ,围手术期死亡 5例 ,死亡原因 :脑出血1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1例 ,急性肾功能衰竭 1例 ,肝动脉血栓 1例 ,急性排斥反应 1例。现存活 6例 ,其中 1例存活已超过 3年。术后并发腹腔内出血 3例 ,脑血管病变 2例 ,ARDS 2例 ,血管并发症 2例 ,胆道并发症3例 ,急、慢性排斥反应各 2例 ,急性肾功能衰竭 2例。结论 肝移植围手术期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有效地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是提高肝移植术后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术 并发症 围手术期 临床资料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毓菁 顾国浩 +1 位作者 钱海鑫 周晓俊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于术中不同时点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电解质和血糖测定。结果 无肝前期 ,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并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其他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无肝期 ,动脉血 p... 目的 探讨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于术中不同时点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电解质和血糖测定。结果 无肝前期 ,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并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其他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无肝期 ,动脉血 pH逐渐降低 ,碱剩余 [BE]负值加大 ,血液电解质无明显变化 ,血糖较无肝前期进一步升高 ;再灌注期 ,随着移植肝循环开放 ,酸中毒进一步加重 ,血钾升高 ,血糖有所降低 ,但仍高于正常。结论 在原位肝移植术中 ,受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且逐渐加重 ;移植肝循环开放后血钾升高 ;无肝前期血糖明显升高 ,无肝期血糖升至峰值 ,随后逐渐下降。血液生化指标动态监测有助于术中根据生化指标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术 酸碱平衡 血液化学分析 血气分析 电解质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noclot分析仪在27例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兰 雷志礼 +1 位作者 韩曙君 刘多辉 《武警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292-293,共2页
肝移植患者由于肝功能衰竭,在围手术期易发生凝血功能严重紊乱,麻醉过程中监测凝血功能状态,不但可以纠正术中凝血功能紊乱,为手术创造条件,也为术后提供凝血功能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onoclot analyzer... 肝移植患者由于肝功能衰竭,在围手术期易发生凝血功能严重紊乱,麻醉过程中监测凝血功能状态,不但可以纠正术中凝血功能紊乱,为手术创造条件,也为术后提供凝血功能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onoclot analyzer,SCA)是一种快速、敏感的检测系统,我们总结了SCA在27例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OCLOT分析仪 原位肝移植术 凝血功能 血小板功能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原位肝移植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国辉 雷志礼 +1 位作者 宇鹏 姜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28-229,共2页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术 保护作用 乌司他丁 肺损伤 多脏器功能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蛋白酶抑制药 临床治疗 肺血管阻力 li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蛋氨酸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利胆作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经琳 窦剑 +4 位作者 高庆军 任贵军 曾强 王洋 邸恩昌 《河北医药》 CAS 2005年第10期748-749,共2页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思美泰)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利胆作用。方法将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高胆红素血症行原位肝移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10例。手术后第1天通过T管观察记录胆汁引流量、通过肝功能检查记录TBIL后,开...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思美泰)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利胆作用。方法将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高胆红素血症行原位肝移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10例。手术后第1天通过T管观察记录胆汁引流量、通过肝功能检查记录TBIL后,开始给予对照组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甘利欣30ml进行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保肝治疗同时给予5%葡萄糖250ml+腺苷蛋氨酸(思美泰)1.0g静脉滴注,每日2次,7d为一疗程。分别于术后第3、7天通过T管观察记录胆汁引流量,通过肝功能检查记录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用药前胆汁引流量、TBI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第3、7天胆汁引流量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第3、7天血清TBIL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思美泰可以促进肝移植术后胆汁分泌,缩短高胆红素血症时间,保护移植肝脏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蛋氨酸 原位肝移植术 利胆作用 脏功能 高胆红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中病人血生化的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罗朝志 王健 +1 位作者 王泉云 刘斌 《四川医学》 CAS 2000年第10期856-858,共3页
目的 观察原位肝移植病人术中血生化的变化。方法  10例肝移植病人 ,在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后 ,从右侧颈内静脉插入漂浮导管测定心输出量、肺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作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定直接动脉血压并抽取血液标本。在无肝期采用体外静... 目的 观察原位肝移植病人术中血生化的变化。方法  10例肝移植病人 ,在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后 ,从右侧颈内静脉插入漂浮导管测定心输出量、肺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作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定直接动脉血压并抽取血液标本。在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 ,经左侧股静脉和门静脉插管 ,引流出的血液经体外转流系统输入左侧腋静脉。于手术中不同时点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和电解质、血糖测定。结果 在无肝前期 ,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并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其它观察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在无肝期 ,随手术时间的延长 p H逐渐降低 ,碱剩余 (BE)负值加大 ,血钠水平逐渐升高。新肝期随移植肝循环开放 ,酸中毒进一步加重 ,血钾和血糖水平突然明显升高。结论 在原位肝移植术中 ,代谢性酸中毒明显且逐渐加重 ,血钠和血糖水平逐渐升高 ,移植肝再灌注后血钾和血糖水平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术 血液生物化学 酸碱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素玲 陈健 《上海护理》 2002年第2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观察与护理 下腔静脉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 术后并发症 保留 终末期 后下 难度 复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