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热处理对碲锌镉晶体质量和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坤元 梁小燕 +1 位作者 闵嘉华 张继军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79-2084,共6页
Te夹杂是碲锌镉(CdZnTe,CZT)晶体中的一种常见缺陷。本研究旨在通过改进移动加热器法(THM)生长CZT晶体的工艺参数和设计原位热处理方案,以减少晶体中Te夹杂的数量和尺寸,从而优化CZT晶体的质量和性能。综合考虑了晶体生长速度、生长温... Te夹杂是碲锌镉(CdZnTe,CZT)晶体中的一种常见缺陷。本研究旨在通过改进移动加热器法(THM)生长CZT晶体的工艺参数和设计原位热处理方案,以减少晶体中Te夹杂的数量和尺寸,从而优化CZT晶体的质量和性能。综合考虑了晶体生长速度、生长温度、富Te料的配比及温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基于Te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异,选择800℃作为CZT晶体的生长温度,设计了高温溶解-低温脱溶的原位热处理方案,在860℃下进行长时间恒温退火,以最大限度地吸收Te夹杂,并采用快速降温以减小大尺寸Te夹杂的数量。结果显示,相较于未经过原位热处理的CZT晶体,经过原位热处理的CZT晶体大尺寸Te夹杂显著减少,小尺寸Te夹杂的浓度有所增加,杂质缺陷和Te间隙(Te_(i))减少,但Te反位(Te_(Cd)^(2+))浓度有所增加。电流-电压特性测试和能谱响应测试结果表明,经原位热处理的CZT晶体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和更优的能量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锌镉 移动加热器法 晶体生长 原位热处理 Te夹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热处理技术修复重质非水相液体污染场地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缪周伟 吕树光 +3 位作者 邱兆富 隋倩 林匡飞 刘勇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3-68,共6页
重质非水相液体(DNAPLs)是土壤及地下水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原位热处理技术是目前修复受DNAPLs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综述了国内外常用原位热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相关现场应用实例,并展望了该... 重质非水相液体(DNAPLs)是土壤及地下水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原位热处理技术是目前修复受DNAPLs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综述了国内外常用原位热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相关现场应用实例,并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非水相液体 土壤 地下水 原位热处理 污染场地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热处理技术在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应用及展望
3
作者 司马菁珂 《上海环境科学》 2022年第3期94-99,共6页
概述了污染场地原位热修复技术原理,介绍了蒸汽强化抽提、电阻加热、热传导加热等几种主流热修复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比较了其应用于有机污染场地修复的优缺点,分析了热修复技术发展面临的能源成本、土壤再利用和生态功能等问题,从耦... 概述了污染场地原位热修复技术原理,介绍了蒸汽强化抽提、电阻加热、热传导加热等几种主流热修复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比较了其应用于有机污染场地修复的优缺点,分析了热修复技术发展面临的能源成本、土壤再利用和生态功能等问题,从耦合修复体系、能源优化和减少热损等方面探讨了原位热处理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热处理 有机污染场地 场地修复 可持续性 “双碳”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污染场地原位热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洁 叶春梅 +2 位作者 司马菁珂 黄沈发 周栋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517-3529,共13页
原位热处理技术可以在低地下扰动的前提下实现污染场地快速高效的修复,已成为高浓度挥发/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修复的热门技术之一。然而,传统原位热处理技术存在能耗和碳排放较高的弊端,限制了其大范围推广应用。在“碳达峰、碳中和... 原位热处理技术可以在低地下扰动的前提下实现污染场地快速高效的修复,已成为高浓度挥发/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修复的热门技术之一。然而,传统原位热处理技术存在能耗和碳排放较高的弊端,限制了其大范围推广应用。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下,亟需开展原位热处理技术的优化研究以降低其能效比。通过国内外实验研究与工程案例的整理分析,识别原位热处理活动中的碳排放和能耗的关键工艺环节,进而提出该技术低碳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梳理原位热处理工艺中应用再生能源和技术优化的研究进展,展望“双碳”目标下该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目前已获得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应用可再生能源和技术优化有望实现原位热修复工艺的大幅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污染场地 原位热处理技术 碳达峰 碳中和 能耗 碳排放
原文传递
人工地层降温法在广东某地块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与研究
5
作者 张炜峰 《生态与资源》 2024年第7期0028-0030,共3页
广东省发布了对土壤原位热处理修复后在修复效果评估采样时关于土壤温度的要求。为缩短达到土壤修复效果评估采样技术要求的时间,加快地块验收、交付和开发,广东某地块土壤修复项目采用人工地层降温法,利用盐水降温使原位热处理修复后... 广东省发布了对土壤原位热处理修复后在修复效果评估采样时关于土壤温度的要求。为缩短达到土壤修复效果评估采样技术要求的时间,加快地块验收、交付和开发,广东某地块土壤修复项目采用人工地层降温法,利用盐水降温使原位热处理修复后的高温土壤迅速降温。相比自然降温6~10个月的预估降温时间,人工地层降温法将之缩短至45天,便达到与周边土壤温差小于10℃的要求,使该土壤满足采样所需的温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原位热处理修复 修复效果评估 人工地层降温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rosion behavior of 2A97 Al-Cu-Li alloys in different thermomechanical conditions by quasi-in-situ analysis
6
作者 You Lü Xiang-zhe MENG +2 位作者 Yan-yan LI Ze-hua DONG Xin-xin ZHA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2772-2786,共15页
As a promising material in the aircraft industry,2A97 Al-Cu-Li alloy exhibits high corrosion susceptibility that may limit its application.In the present work,to illustrate the influences of precipitate and grain-stor... As a promising material in the aircraft industry,2A97 Al-Cu-Li alloy exhibits high corrosion susceptibility that may limit its application.In the present work,to illustrate the influences of precipitate and grain-stored energy on localized corrosion evolution in 2A97 Al-Cu-Li alloy,cold working and artificial aging were carried out to produce 2A97 Al-Cu-Li alloys under different thermomechanical conditions.Quasi-in-situ analysis,traditional immersion test and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were then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2A97 alloys.It is revealed that precipitate significantly affects Cu enrichment at corrosion fronts,which determines corrosion susceptibility of alloys,whereas grain-stored energy distribution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localized corrosion propagation.It is also indicated that quasi-in-situ analysis exhibits a consistent corrosion evolution with traditional immersion tests,which is regarded as a proper method to explore localized corrosion mechanisms by providing local microstructural information with enhanced time and spatial re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Li alloy corrosion behavior quasi-in situ analysis grain-stored energy thermomechanical treat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蒸发法在Al_2O_3衬底上制备MgB_2超导薄膜 被引量:1
7
作者 熊文杰 邝先飞 康念铅 《江西化工》 2006年第1期80-82,共3页
利用电子束蒸发法在Al203(0001)衬底上制备MgB2超导薄膜。首先在衬底上按照1:2的原子比交替蒸发Mg和B,所形成的夹层先驱膜在150Pa纯度为99.99%的Ar气氛中,在630℃的温度下原位热处理30分钟。超导薄膜的起始转变温度为30.6K,零电阻温度为... 利用电子束蒸发法在Al203(0001)衬底上制备MgB2超导薄膜。首先在衬底上按照1:2的原子比交替蒸发Mg和B,所形成的夹层先驱膜在150Pa纯度为99.99%的Ar气氛中,在630℃的温度下原位热处理30分钟。超导薄膜的起始转变温度为30.6K,零电阻温度为30.5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薄膜 电子束蒸发 原位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蒸发在Si衬底上制备MgB_2超导薄膜
8
作者 朱红妹 熊文杰 +1 位作者 高召顺 张义邴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1-52,59,共3页
利用电子束蒸发法在 Si(111)衬底上制备了 Mg B2 超导薄膜。首先在衬底上按照 1∶ 2的原子比交替蒸发 Mg和 B,所形成的夹层先驱膜在 15 0 Pa99.99% Ar气氛下进行原位热处理 6 30℃× 30 m in。实验发现超导薄膜在正常态下无半导体... 利用电子束蒸发法在 Si(111)衬底上制备了 Mg B2 超导薄膜。首先在衬底上按照 1∶ 2的原子比交替蒸发 Mg和 B,所形成的夹层先驱膜在 15 0 Pa99.99% Ar气氛下进行原位热处理 6 30℃× 30 m in。实验发现超导薄膜在正常态下无半导体电阻特性 ,超导起始转变温度为 2 4 .7K,零电阻温度为 16 .5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薄膜 电子束蒸发 原位热处理 SI衬底 MGB2 电阻特性 二硼化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_(3)含量对钙钛锆石基硼硅酸盐玻璃陶瓷的影响
9
作者 万伟 朱永昌 +5 位作者 张行泉 崔竹 杨德博 焦云杰 霍冀川 孟保健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91-96,共6页
采用原位热处理制备了钙钛锆石基硼硅酸盐玻璃陶瓷,研究了不同MoO 3含量对钙钛锆石基硼硅酸盐玻璃陶瓷晶相、微结构和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oO 3含量的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略有升高。在不产生黄色第二相的条件下,所有样品的... 采用原位热处理制备了钙钛锆石基硼硅酸盐玻璃陶瓷,研究了不同MoO 3含量对钙钛锆石基硼硅酸盐玻璃陶瓷晶相、微结构和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oO 3含量的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略有升高。在不产生黄色第二相的条件下,所有样品的主晶相均为钙钛锆石。当MoO 3含量增加到4.88%(质量分数,下同)时,样品中出现了球状的钼钙矿晶相。然而,当MoO 3含量增加到7.14%时,玻璃陶瓷样品中出现了黄相。SEM结果说明MoO 3含量的增加使钙钛锆石晶粒尺寸减小、晶体数量增加,对钙钛锆石形貌和分布无明显影响。Mo元素主要分布在钼钙矿晶体中。在不产生黄相的情况下,所有玻璃陶瓷样品分布均匀,并且表现出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对于CM0、CM2和CM4样品,Si、Ca、Mo元素的归一化浸出率在14 d时稳定在10^(-3)g·m^(-2)·d^(-1)量级,Ce元素的归一化浸出率在3 d时急剧下降并低至10^(-6)g·m^(-2)·d^(-1)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陶瓷 钙钛锆石 高放废液 原位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注入法中蒸汽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修复菲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司马菁珂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4期94-97,共4页
蒸汽注入法因其能量利用率高和成本较低等优势在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探究热修复技术中蒸汽的迁移、升温过程和影响因素是提高蒸汽注入能效的重点。本研究通过蒸汽注入模拟装置实验研究发现,保温能有效提高热蒸汽的热... 蒸汽注入法因其能量利用率高和成本较低等优势在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探究热修复技术中蒸汽的迁移、升温过程和影响因素是提高蒸汽注入能效的重点。本研究通过蒸汽注入模拟装置实验研究发现,保温能有效提高热蒸汽的热量利用率。蒸汽注入的流量越大,蒸汽在渗透系数高的介质中迁移速度更快,通过热对流和热传导所传递的热量也越多,体系的升温时间越短。蒸汽注入法对土壤中多环芳烃菲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综合考虑场地污染状况、项目工期和项目成本来确定合适的技术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注入 迁移 土壤修复 原位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分析
11
作者 来涵 班鑫 +5 位作者 白文博 黄德宝 齐仲 李华一 胡景睿 王梓寒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20期29-32,共4页
光催化是一种理想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程度日趋严峻,新型光催化技术的研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众多光催化材料中,可回收型光催化材料,因其可回收利用、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备受青睐。本文分别以黄铜网和紫铜网为基... 光催化是一种理想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程度日趋严峻,新型光催化技术的研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众多光催化材料中,可回收型光催化材料,因其可回收利用、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备受青睐。本文分别以黄铜网和紫铜网为基材,通过450℃下的热处理工艺,原位制备铜基复合结构。实验结果表明,450℃下煅烧2 h后,紫铜网表面由纳米片和垂直生长的纳米线构成,为Cu/Cu_(2)O/CuO三相复合结构,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氙灯照射11 h后,光催化降解率可以达到6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原位热处理 可回收材料 柔性基材 铜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 situ 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 to avoid grain boundary precipitation and strength-ductility loss of age hardening alloys 被引量:2
12
作者 Yong-hao ZHAO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205-1216,共12页
To avoid grain boundary(GB) precipitation during aging, a new strategy of in situ 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 for age hardening alloys was proposed. Specifically, high-density nanoscale precipitates were introduced in... To avoid grain boundary(GB) precipitation during aging, a new strategy of in situ 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 for age hardening alloys was proposed. Specifically, high-density nanoscale precipitates were introduced into ultrafine grain(UFG) interiors of 7075 Al alloy by equal-channel-angular(ECAP) processing at 250 ℃ for 8 passes, thus avoiding GB precipitation. Tensile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UFG 7075 Al alloy exhibits superior mechanical properties(yield strength of 350 MPa,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500 MPa, uniform elongation of 18% and tensile ductility of 19%) compared with the UFG 1050 Al counterpart(yield strength of 170 MPa,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180 MPa, uniform elongation of 2.5% and tensile ductility of 7%). Fracture surface morphology studies revealed numerous homogeneous micro shear bands in necking shrinkage areas of both UFG 7075 Al and 1050 Al alloys, which are controlled by cooperative GB sliding. Moreover, the introduction of nanoscale precipitates in UFG 7075 Al matrix weakened the tendency of shear fracture, resulting in a higher tensile ductility and more homogeneous deformation. Different from the GB precipitation during postmortem aging, in situ thermomechanical treatment dynamically formed GBs after precipitation, thus avoiding precipitation on G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 hardening alloys STRENGTH fracture elongation grain boundary precipitation in situ 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增材制造过程中循环热输入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迪 黄锦辉 +1 位作者 谭超林 杨永强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21-1235,共15页
激光增材制造(LAM)中逐层沉积形成独特的循环热输入,能对沉积材料产生原位热处理(IHT)效应,具有调整微观结构和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的潜力。本文针对LAM中循环热输入现象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工艺参数、沉积方向、层间延时、基板预热、激... 激光增材制造(LAM)中逐层沉积形成独特的循环热输入,能对沉积材料产生原位热处理(IHT)效应,具有调整微观结构和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的潜力。本文针对LAM中循环热输入现象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工艺参数、沉积方向、层间延时、基板预热、激光重熔等对循环热输入的影响行为。不同的循环热输入能对晶粒取向、相组成、第二相析出等微观组织产生明显的影响,进而影响其力学性能。循环热输入产生的IHT效应,为改善材料性能和研发新材料提供了契机。因此本文提出了理解和建立成分-工艺-IHT效应-组织结构-力学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论,进而为基于IHT效应的LAM专用新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增材制造 循环热输入 原位热处理 各向异性 新材料研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