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性硫化氢对原代神经元早老素1和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筱山 何选丽 +3 位作者 朱丽娟 张华 冯飞 晏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060-2064,共5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H2S对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早老素1(presenilin 1,PSl)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eptide,a13)的影响及机制。方法①NaHS为外源性H2S的供体,不同浓度NaHS(0、5、10、20、30、40、50μmol/L)作用于原代培养的皮质... 目的探讨外源性H2S对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早老素1(presenilin 1,PSl)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eptide,a13)的影响及机制。方法①NaHS为外源性H2S的供体,不同浓度NaHS(0、5、10、20、30、40、50μmol/L)作用于原代培养的皮质神经元,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Aβl-42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SI蛋白表达水平。②神经元分为对照组(0μmoL/LNaHS)、20μmol/LNaHS组、A干预组(NaHS20μmoL/L加PI3K通路阻断剂LY29400220μmoL/L)和B干预组(NaHS20μmol/L加MAPK通路阻断剂PD9805920μmol/L),Western blot检测PSl蛋白表达。结果①5-20μmoL/L浓度NaHS干预时,不引起明显神经元凋亡;30-50μm0L/L时,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加(P〈0.05);10、20μmoL/L浓度NaHS显著降低Aβ1-42水平和PSI蛋白表达水平(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20μmoL/LNaHS组和B干预组PSl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A干预组PSl蛋白表达无改变(P〉0.05);而20μmoL/LNaHS组和B干预组间无差异(P〉0.05);与A干预组相比,B干预组PSl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低浓度外源性H2S(30μmoL/L浓度NaHS范围内)不引起神经元明显凋亡,降低Aβ1-42水平和PSl蛋白表达,并可能通过PI3K信号通路发挥降低PSl蛋白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原代神经元 早老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哌啶醇对大鼠离体海马脑片和原代神经元缺糖/缺氧和N-甲基-D-天冬氨酸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严乐勤 魏尔清 +1 位作者 沈建中 沈波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22-926,共5页
目的 观察氟哌啶醇对大鼠离体海马脑片和原代神经元的缺糖 缺氧 (OGD)和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 methyl D aspartate ,NMDA)损伤的潜在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海马脑片OGD以无葡萄糖的人工脑脊液中通 95 %N2 +5 %CO2 诱导。通过测定TT... 目的 观察氟哌啶醇对大鼠离体海马脑片和原代神经元的缺糖 缺氧 (OGD)和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 methyl D aspartate ,NMDA)损伤的潜在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海马脑片OGD以无葡萄糖的人工脑脊液中通 95 %N2 +5 %CO2 诱导。通过测定TTC染色后形成的红色产物来分析脑片活性。结果 氟哌啶醇 (1和 10 μmol·L- 1 )抑制OGD损伤 ,抑制率分别为 17 7%和 2 5 %,而D2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多潘立酮无此作用。NMDA也能显著降低海马脑片及原代神经元的活性 ,而氟哌啶醇可抑制这一损伤作用。结论 氟哌啶醇对大鼠离体海马脑片OGD和原代神经元NMDA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哌啶醇 海马 原代神经元 N-甲基-D-天冬氨酸 药理学 脑片缺糖缺氧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单的原代神经元培养及转染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甘娜 尹飞 +3 位作者 彭镜 吴丽文 何芳 陈晨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稳定的原代神经元培养及转染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生后2 d内SD大鼠海马,经消化、反复沉淀后获得海马组织细胞悬液,利用差速贴壁法对神经元进行纯化,采用神经元专用无血清培基进行培养,并于倒置显微镜下观...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稳定的原代神经元培养及转染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生后2 d内SD大鼠海马,经消化、反复沉淀后获得海马组织细胞悬液,利用差速贴壁法对神经元进行纯化,采用神经元专用无血清培基进行培养,并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的变化,采用微管相关蛋白(MAP2)抗体对细胞进行鉴定;利用慢病毒转染神经元,观察神经元转染效率。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神经元,在培养第10~15天可以形成密集的神经元网络,细胞健壮,神经元特征明显;经MAP2鉴定,神经元纯度达95%以上;利用慢病毒转染神经元,转染效率达95%以上。结论采用该方法进行原代神经元培养,能够获得高纯度的原代神经元;慢病毒是神经元转染的理想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神经元 细胞培养 慢病毒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胶质细胞滋养层进行分离式原代神经元培养 被引量:16
4
作者 白雪涛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9-300,共2页
为使原代培养神经元能长期健康地生长发育 ,并且易于分离、纯化 ,本文利用胶质细胞滋养层进行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分离式培养。结果表明 ,此方法可靠易行 ,所培养的神经元具有纯度高、健康及存活期长的优点 。
关键词 原代神经元培养 胶质细胞滋养层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硫化氢对高糖条件下原代神经元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朱丽娟 陈筱山 +2 位作者 何选丽 戚韵雯 晏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4-506,510,共4页
目的探讨气体信号分子外源性硫化氢(H2S)对高糖条件下培养的原代皮层及海马神经元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和β淀粉样蛋白(Aβ)代谢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及海马神经元,随机分组为正常培养神经元组、高糖(60 mmol/L)... 目的探讨气体信号分子外源性硫化氢(H2S)对高糖条件下培养的原代皮层及海马神经元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和β淀粉样蛋白(Aβ)代谢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及海马神经元,随机分组为正常培养神经元组、高糖(60 mmol/L)培养神经元组、高糖(60 mmol/L)加25μmol/L NaHS组、高糖(60 mmol/L)加50μmol/L NaHS组和高糖(60 mmol/L)加100μmol/L NaHS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β1-42水平,荧光实时定量检测BACE-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AC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高糖培养的神经元组Aβ1-4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培养神经元组(P<0.05),加入25、50和100μmol/L NaHS后,Aβ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糖培养的神经元组BACE-1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培养神经元组(P<0.05),加入25、50及100μmol/L NaHS后,BACE-1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糖培养的神经元组BACE-1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培养神经元组(P<0.05),加入25、50及100μmol/L NaHS后,BAC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高糖条件下,神经元Aβ1-42、BACE-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NaHS呈浓度依耐性降低高糖条件下培养神经元中升高的Aβ1-42水平,降低BACE-1mRNA及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原代神经元 高糖环境 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刺激对体外原代神经元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云凤 吴碧华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20-23,F0003,共5页
目的:体外观察磁刺激对原代神经元迁移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 SD 大鼠皮质神经元,分为正常组(control,C 组)、假刺激组(shame,S 组)、40%最大输出强度组(40% of maximum intensity of stimulation,0.4T 组)、60%最大输出... 目的:体外观察磁刺激对原代神经元迁移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 SD 大鼠皮质神经元,分为正常组(control,C 组)、假刺激组(shame,S 组)、40%最大输出强度组(40% of maximum intensity of stimulation,0.4T 组)、60%最大输出强度组(60% of maximum intensity of stimulation,0.6T 组)。各组细胞接种于 transwell 小室内,自细胞接种后第2~6天接受磁刺激,连续刺激5 d,各组细胞于第6天同一时间染色,将 transwell 小室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计数。结果C 组有(2.6±0.548)个、S 组有(3.0±0.707)个细胞迁移,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0.4T 组有(17.40±1.673)个、0.6T 组有(18.40±1.572)个细胞迁移,迁移的数量较 C 组及 S 组明显增多(P <0.05)。结论磁刺激可促进体外原代神经元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刺激 原代神经元 transwell小室 体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突触核蛋白促进原代神经元及转基因小鼠神经细胞表面NMDA受体的内在化
7
作者 陈予东 杨巍巍 +3 位作者 李昕 王鹏 李旭冉 于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96-600,共5页
目的在原代培养神经元及转基因动物水平上,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对神经细胞表面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免疫荧光标记法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NMDA受体(NMDA recept... 目的在原代培养神经元及转基因动物水平上,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对神经细胞表面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免疫荧光标记法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NMDA受体(NMDA receptor,NMDAR)和Rab5B质量分数。Rab5B反义寡核苷酸抑制Rab5B基因表达。以原代培养神经细胞及转基因小鼠为模型,观察α-Syn蛋白增多对细胞膜NMDAR质量分数的影响以及Rab5B的作用。结果在细胞及动物水平,α-Syn明显上调Rab5B表达,促进NMDAR的内在化。而抑制Rab5B表达可消除α-Syn致NMDAR的内在化。结论α-Syn通过上调Rab5B的表达促进NMDAR的内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突触核蛋白 转基因小鼠 原代神经元 N-甲基-D-天门冬氨酸 内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P106-126神经毒性多肽对原代神经元造成病理性损伤
8
作者 宋志琦 王运盛 +5 位作者 朱婷 杨威 崔永勇 周向梅 杨利峰 赵德明 《实验动物科学》 2017年第4期4-10,共7页
目的系统地研究PrP106-126神经毒性多肽对原代神经元造成的损伤。方法使用出生24 h内的SD乳鼠分离培养原代神经元,经过PrP106-126处理后,利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功毒后原代神经元亚细胞结构的变化情况... 目的系统地研究PrP106-126神经毒性多肽对原代神经元造成的损伤。方法使用出生24 h内的SD乳鼠分离培养原代神经元,经过PrP106-126处理后,利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功毒后原代神经元亚细胞结构的变化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PrP106-126刺激原代神经元的时间延长,抑制凋亡蛋白的表达量不断下降,促凋亡蛋白的表达量不断升高;透射电镜显示,经过多肽刺激的原代神经元的细胞器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细胞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单层或多层空泡结构;TUNEL细胞凋亡检测和Annexin V-FITC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结果都表明,经多肽刺激后,原代神经元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并有大量神经元发生凋亡。结论 PrP106-126神经毒性多肽激活促凋亡信号通路,造成细胞内的平稳紊乱和超微结构损伤,诱导原代神经元发生凋亡,为朊病毒疾病研究模型的建立提供全面可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P106-126毒性多肽 原代神经元 病理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对大鼠原代神经元和海马脑片缺氧缺糖及NMDA损伤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何巍 王梦令 +1 位作者 刘路英 魏尔清 《中国药理通讯》 2004年第2期55-55,共1页
目的:建立神经元和海马脑片缺氧缺糖(OGD)和NMDA损伤模型,观察抗炎药米诺环素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其作用特点。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元以OGD和NMDA(50μmol/L)处理,观察损伤前后神经元形态变化,并以MTT检测神经元活性;以... 目的:建立神经元和海马脑片缺氧缺糖(OGD)和NMDA损伤模型,观察抗炎药米诺环素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其作用特点。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元以OGD和NMDA(50μmol/L)处理,观察损伤前后神经元形态变化,并以MTT检测神经元活性;以透光法检测OGD和NMDA处理引起的大鼠海马脑片透光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大鼠 原代神经元 海马脑片缺氧缺糖 NMDA损伤 透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纯度原代神经元培养和高效率转染的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兴统 汤红艳 +6 位作者 马微 杨金伟 王先斌 代云飞 李俊彦 郭建辉 李力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5186-5190,共5页
背景:神经元的培养和细胞转染技术是在体外研究神经元生长发育及生理病理机制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原代培养的皮质神经元往往纯度不高、转染效率不高。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稳定的原代神经元培养及转染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新生1... 背景:神经元的培养和细胞转染技术是在体外研究神经元生长发育及生理病理机制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原代培养的皮质神经元往往纯度不高、转染效率不高。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稳定的原代神经元培养及转染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新生1 d SD大鼠大脑皮质,经0.25%的胰蛋白酶消化后离心,制备成单细胞悬液,以5×10~9L^(-1)细胞浓度接种至含神经元专用培养基的24孔细胞培养板进行原代培养,并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的变化,使用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Tuj1和MAP2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利用人工脂质体转染神经元,观察神经元转染效率。结果与结论:(1)体外培养的原代神经元具有较高的纯度,在培养第7天神经元特征明显,突起相互接触形成神经元网络,并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Tuj1与MAP2;利用人工脂质体转染神经元,转染效率较高;(2)采用该方法进行原代神经元培养,能够获得稳定的、高纯度的原代神经元;人工脂质体亦可高效率转染原代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原代神经元培养 形态学鉴定 免疫荧光鉴定 转染 人工脂质体 纯度 组织构建 神经元 细胞培养技术 转染 脂质体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原代神经元细胞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芸如 赵范范 +4 位作者 叶慧敏 商迎辉 李梦洁 黄汉昌 劳凤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80-190,共11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衣霉素(tunicamycin,TM)诱导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怀孕18 d孕鼠分离的胎鼠海马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设置对照组(不作处理)、TM组...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衣霉素(tunicamycin,TM)诱导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怀孕18 d孕鼠分离的胎鼠海马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设置对照组(不作处理)、TM组(质量浓度2.5μg/mL)、Res组(5μmol/L)和Res+TM组(5μmol/L Res预处理+质量浓度2.5μg/mL TM进一步共处理),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海马神经元存活率并筛选TM和Res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原代神经元凋亡水平和周期状态,通过Western blot分析细胞ERS、自噬、凋亡和周期的相关蛋白变化。结果:5μmol/L Res预处理10 h后能减轻TM对原代神经元细胞存活率的抑制作用,使神经元细胞周期重激活,促使其由G1/G0期向S期进行。与TM组相比,Res预处理10 h组(R10T组)的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Caspase 3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微管结合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1 light chain 3,LC3)B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hosphorylated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p-GSK3β)、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度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01、P<0.01),抑制TM引起的细胞凋亡。结论:Res可以减轻TM引起的原代神经元ERS,对原代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Res对细胞存活率、周期分布和自噬、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原代神经元 阿尔茨海默病 内质网应激 凋亡与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小鼠原代神经元细胞的miRNA表达谱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加茹 陈浩南 +2 位作者 王方雨 张运尚 樊剑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19-2323,共5页
研究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感染后小鼠原代神经元细胞miRNA的表达谱差异,初步探讨JEV与宿主在miRNA水平的相互作用。分别提取JEV感染48 h后的小鼠原代神经元细胞和未染毒组细胞,高通量测序分析miRNA的表达谱并... 研究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感染后小鼠原代神经元细胞miRNA的表达谱差异,初步探讨JEV与宿主在miRNA水平的相互作用。分别提取JEV感染48 h后的小鼠原代神经元细胞和未染毒组细胞,高通量测序分析miRNA的表达谱并进行差异分析,选取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筛选出26个差异表达显著的miRNA,其中,18个表达上调,8个表达下调。小鼠原代脑神经元细胞中mmu-miR-21a-3p、mmu-miR-223-5p、mmu-miR-147-3p、mmu-miR-155-5p和mmu-miR-146a-5p的表达促进JEV-E基因在神经元细胞中表达,而mmu-miR-301a的表达抑制JEV-E基因的表达。神经元细胞中miRNA的表达影响JEV的复制,为进一步研究JEV致神经功能异常机制提供研究方向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小鼠原代神经元细胞 MICRO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感染小鼠原代神经元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坤 马子鹏 +7 位作者 李伊铭 孙雨茗 王昊 乌东高娃 孙娜 程世鹏 王凤雪 温永俊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27,共6页
为了探究狂犬病病毒致神经系统症状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首先成功建立了高纯度胎鼠脑原代神经元细胞培养体系,进而通过使用实验室弱毒株SAD与固定毒株CVS11两种不同毒力的狂犬病病毒分别感染原代神经元细胞,评估这两种病毒在原代神经元细... 为了探究狂犬病病毒致神经系统症状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首先成功建立了高纯度胎鼠脑原代神经元细胞培养体系,进而通过使用实验室弱毒株SAD与固定毒株CVS11两种不同毒力的狂犬病病毒分别感染原代神经元细胞,评估这两种病毒在原代神经元细胞的最佳感染条件与病毒生长特性,建立不同毒力狂犬病病毒感染原代神经元细胞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狂犬病病毒糖蛋白、核蛋白以及神经囊泡循环的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固定毒株CVS11感染神经元细胞导致VAMP2蛋白表达量减少。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狂犬病病毒感染宿主致神经系统症状的机制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原代神经元细胞 感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七氟烷所致的原代神经元凋亡及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燕咏 王佳怡 +1 位作者 蒋云凤 孙宇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处理对于七氟烷导致的原代神经元细胞凋亡、细胞活性,以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Transwell构建非接触性共培养体系,完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原代神经元的预处理。待原代神经元接受4%七氟烷暴露6 h后,观察...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处理对于七氟烷导致的原代神经元细胞凋亡、细胞活性,以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Transwell构建非接触性共培养体系,完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原代神经元的预处理。待原代神经元接受4%七氟烷暴露6 h后,观察其细胞形态;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程度;利用MTT和LDH检测细胞活性改变;利用ELISA检测TNFα水平。结果 BMSC预处理可以减少七氟烷对原代神经元导致的形态学改变,降低由七氟烷诱导的原代神经元凋亡(P<0.05)和细胞活性降低(P<0.05),以及TNFα大量释放(P<0.05)。结论 BMSC预处理可以缓解七氟烷暴露导致的神经毒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间充质干细胞 原代神经元 细胞凋亡 细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提取物对原代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后5-脂氧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静 黄竹燕 +4 位作者 叶夷露 刘丹丹 潘蓓蓓 俞月萍 张琦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第3期173-175,共3页
脑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疾病。5-脂氧酶(5-L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生成白三烯(LTs)的关键酶。大量研究证实,5-LOX及其代谢产物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介导脑缺血后炎症反应,5-LOX抑制剂和CysLTs受体拮抗剂对脑缺血损... 脑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疾病。5-脂氧酶(5-L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生成白三烯(LTs)的关键酶。大量研究证实,5-LOX及其代谢产物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介导脑缺血后炎症反应,5-LOX抑制剂和CysLTs受体拮抗剂对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表明5-LOX/CysLTs通路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原代神经元氧糖剥夺 再灌注损伤 5-脂氧酶 半胱氨酰白三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Peg13在七氟烷所致的发育期原代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云凤 程燕咏 孙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9-477,共9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Peg13(paternally expressed 13)在七氟烷所致的发育期原代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胎龄为 14.5 d 的小鼠胎鼠的原代神经元为研究对象,实时定量 PCR 检测七氟烷处理不同时间后 ln...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Peg13(paternally expressed 13)在七氟烷所致的发育期原代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胎龄为 14.5 d 的小鼠胎鼠的原代神经元为研究对象,实时定量 PCR 检测七氟烷处理不同时间后 lncRNAPeg13 的表达水平。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检测 lncRNA Peg13 在原代神经元中的定位。构建 lncRNA Peg13 过表达和敲减质粒,分别转染原代神经元。4.1%的七氟烷处理 6 h 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原代神经元的形态改变;采用 CCK-8 分析原代神经元的活力;采用 TUNEL、Western blotting 检测原代神经元的凋亡程度。结果在七氟烷处理的原代神经元中,lncRNA Peg13 的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下降。LncRNA Peg13 在原代神经元的细胞质和轴突中广泛表达。过表达 lncRNA Peg13 可明显缓解七氟烷处理所致的神经元形态改变,导致神经元活力提高,凋亡细胞比例减少,Bcl-2、Bax 蛋白表达量的比值(Bcl-2/Bax)升高,caspase-3 的表达水平降低。敲减 lncRNAPeg13 可明显加剧七氟烷处理所致的神经元形态改变,导致神经元活力降低,凋亡细胞比例增加,Bcl-2/Bax 降低,caspase-3 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LncRNA Peg13 能够缓解七氟烷诱导的发育期原代神经元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长链非编码RNA Peg13 发育期原代神经元 细胞活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视黄酸通过RARα抑制缺氧缺糖引起的原代神经元凋亡
17
作者 郭敏 江伟 +4 位作者 侯娜丽 谷燕 黄鸿眉 陈洁 李廷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 :探讨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是否能够抑制缺氧缺糖损伤(oxygen and glucose-deprivation,OGD)诱导的原代神经元凋亡。方法 :采用原代神经元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OGD组、OGD+ATRA组;体外分离培养原代神经... 目的 :探讨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是否能够抑制缺氧缺糖损伤(oxygen and glucose-deprivation,OGD)诱导的原代神经元凋亡。方法 :采用原代神经元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OGD组、OGD+ATRA组;体外分离培养原代神经元,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鉴定神经元;倒置显微镜观察OGD损伤前后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技术研究OGD损伤后各组原代神经元凋亡水平;Real-time PCR检测视黄酸核受体α(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RARα)、转录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转录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3)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印迹检测RARα、TGF-β、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培养原代神经元;原代神经元OGD损伤后,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OGD组死亡的原代神经元较OGD+ATRA组明显增多,细胞更加杂乱;流式细胞计数发现OGD+ATRA组(26.11±2.96)%细胞凋亡率较OGD组(52.14±5.23)%明显降低(P=0.025);OGD+ATRA组RARαmRNA表达水平(1.52±0.43)和蛋白表达水平(0.22±0.02)较OGD组的m RNA表达水平(0.49±013)和蛋白表达水平(0.10±0.02)均明显增高(P=0.006,P=0.005),而OGD+ATRA组TGF-β1、TGF-β2 m RNA表达水平(0.45±0.10,0.41±0.08)分别较OGD组(0.81±0.15,0.98±0.15)明显降低(P=0.034,P=0.018),而且OGD+ATRA组TGF-β、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0.22±0.04,0.18±0.03)分别较OGD组(0.39±0.05,0.47±0.06)也明显降低(P=0.016,P=0.002),OGD+ATRA组(1.08±0.49)与OGD组(1.00±0.15)Caspase-3 m 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148)。结论 :ATRA可以激活其受体RARα进而下调TGF-β,抑制凋亡因子Caspase-3的表达,最终抑制OGD损伤引起的原代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视黄酸 缺氧缺糖损伤 原代神经元 转录生长因子β 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良的原代神经元牵张损伤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18
作者 雷晋 张复驰 +5 位作者 李宇 万学焱 赵恺 牛洪泉 舒凯 雷霆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581-584,共4页
目的探讨原代神经元牵张损伤模型的改良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提取出生24 h内SD乳鼠皮层组织进行原代神经元培养,利用智能真空负压机和弹力膜培养板对经典的神经元牵张损伤模型(CICⅡ模型)进行改良,根据弹力膜形变距离将细胞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原代神经元牵张损伤模型的改良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提取出生24 h内SD乳鼠皮层组织进行原代神经元培养,利用智能真空负压机和弹力膜培养板对经典的神经元牵张损伤模型(CICⅡ模型)进行改良,根据弹力膜形变距离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只种植细胞,不做牵张损伤)、轻度损伤组(形变距离7 mm)、中度损伤组(形变距离10 mm)和重度损伤组(形变距离13 mm)。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Neu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纯度;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Bcl-2)表达,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原代神经元培养5 d,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生长良好,NeuN染色显示神经元纯度在95%以上。中度损伤后即刻,显微镜下发现神经元轴索断裂,部分细胞呈空泡样变。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细胞培养液LDH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而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损伤组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细胞培养液LDH水平与伤程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而Bcl-2表达水平与伤程度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新生大鼠皮层体外培养所获原代神经元纯化率较高。本研究改良模型可模拟神经元损伤,使用方便、可重复性好,适合颅脑损伤和细胞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原代神经元 牵张损伤模型 方法改良 可行性 SD乳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介导大鼠原代神经元氧化应激及炎症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青宴 董宝莲 +3 位作者 胡建英 宋超 郭玲 张洪江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2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建立氯化锰(manganese chloride,MnCl_(2))介导的SD大鼠大脑皮层原代神经元氧化应激及炎症损伤模型,以进一步探讨锰中毒的细胞机制及其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变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用1... 目的:建立氯化锰(manganese chloride,MnCl_(2))介导的SD大鼠大脑皮层原代神经元氧化应激及炎症损伤模型,以进一步探讨锰中毒的细胞机制及其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变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用1~3 d龄SPF级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培养的原代神经元分为阴性对照组(Control组)、阳性对照组(100 ng/ml LPS)及低、中、高浓度的MnCl_(2)组(250、500、1000 μM),分别采用Griess assay、Western blot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浓度及诱导型_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蛋白表达水平;以SD大鼠大脑皮层原代混合胶质细胞作为对照,观察MnCl_(2)对原代神经元分泌NO、iNOS、COX-2的影响。结果:500、1000μM MnCl_(2)组可导致SD大鼠大脑皮层原代神经元分泌的NO浓度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iNOS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随MnCl_(2)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浓度的MnCl2对SD大鼠大脑皮层原代混合胶质细胞分泌的NO、iNOS、COX-2均无影响。结论:MnCl_(2)可致使SD大鼠大脑皮层原代神经元分泌的NO浓度及iNOS、COX-2表达水平升高,从而上调NO、iNOS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及COX-2导致的炎症损伤,由此可致神经变性疾病,即锰的暴露可能是AD等神经变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锰 原代神经元 一氧化氮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环氧合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乳鼠原代皮质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同时提取并培养的实验方法
20
作者 何龙才 宋文学 +5 位作者 明江 陈光唐 王军浩 廖益东 崔君拴 徐卡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5-1400,共6页
背景:原代皮质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在探索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疗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获得2种细胞的方法大多较繁琐,需分别单独提取。因此找到一种便捷、快速可同时提取2种细胞的方法十分关键。目的:探索一种新型同时提取原代皮质... 背景:原代皮质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在探索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疗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获得2种细胞的方法大多较繁琐,需分别单独提取。因此找到一种便捷、快速可同时提取2种细胞的方法十分关键。目的:探索一种新型同时提取原代皮质神经元及小胶质细胞的方法。方法:取24 h内新生SD大鼠乳鼠,将大脑取出放入装有DMEM的培养皿中,去除软脑膜后备用。同一脑组织,先提取原代神经元,再将剩余脑组织用于提取小胶质细胞,整个过程在冰上操作。原代皮质神经元提取培养步骤:镊子夹取2.0-3.0 mm厚度大脑皮质组织置于培养皿,用木瓜蛋白酶消化20 min,中止消化后吹打组织呈互相粘连的组织悬液,吸上清细胞悬液,过滤、分装到15 mL离心管中,离心并重悬后将细胞接种于左旋多聚赖氨酸包被的6孔板爬片上放入细胞培养箱,每隔1 d观察神经元形态,第7天进行MAP2和β-Tubul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小胶质细胞提取培养步骤:夹取上一步取皮质后剩余脑组织,厚度8-10 mm,置于培养皿,用胰酶消化20 min,中止消化后吹打组织呈匀浆,然后将匀浆转移到培养瓶中培养,第14天将培养瓶封口后进行恒温水平摇床振荡2 h,小胶质细胞脱落于上清中;取纯化后的小胶质细胞继续培养3 d进行Iba1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与结论:(1)神经元培养24 h后贴壁、胞体变大,部分神经元长出突触;培养到第3,5天时胞体进一步增大,大部分神经元已呈突触形态,部分神经元成团生长;第7天时,神经元突触延长增粗并互相连接成网。经β-Tubulin、MAP2免疫荧光染色鉴定为神经元。(2)小胶质细胞培养第1天换液后可见细胞贴壁生长;第3,5,7天时细胞密度均较小,细胞形态呈高亮椭圆或圆形,但已基本成团块状生长于其他细胞上层;第10天时小胶质细胞密度明显增大;第14天时小胶质细胞呈致密团块状生长于其他细胞上层,此时可进行分离纯化。取分离纯化后细胞再培养至第3天,经Iba1免疫荧光鉴定为小胶质细胞,且纯度大于95%。(3)结果表明,经此法提取并培养获得的原代皮质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纯度高、形态好、成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皮质神经元 小胶质细胞 SD大鼠 细胞提取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