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井产量主控因素及合理压裂规模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立春 刘佳 +2 位作者 李娜 李新泽 文恒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3,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井产量差异大,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为进一步揭示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井生产规律,查明气井产能关键影响因素,指导深层煤层气高效开发,基于神府区块基础地质资料、生产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剖析了区内典型煤... 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井产量差异大,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为进一步揭示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井生产规律,查明气井产能关键影响因素,指导深层煤层气高效开发,基于神府区块基础地质资料、生产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剖析了区内典型煤层气井生产动态特征,从单井对比、整体规律上认识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井产量主控因素,其中含气量和压裂规模对产量影响较大。利用皮尔逊多元相关系数回归技术对各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评价,确定深层煤层气压后产能的影响因素,按相关性排序依次为:含气量>压裂砂量>施工排量>压裂液量>构造深度>厚度。明确地质条件一定时,合理的压裂规模是深部煤层气井高效开发的关键。并综合不同专业形成了“地质气藏—压裂—经济评价”多专业一体化研究方法,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深层煤层气井井距和压裂规模耦合优化研究,确定神府区块最优井距为300 m、最优簇间距20 m、最优裂缝半长120 m,为神府区块深层煤层气资源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距 压裂规模 产量主控因素 产量预测模型 深层煤层气 神府区块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裂规模下煤储层缝网形态对比研究——以延川南煤层气田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晓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0-518,共9页
以大砂量、大液量为特点的储层改造技术推动深层煤层气开发取得突破,煤层气增储上产保持着良好势头。为探索深部煤储层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扩展形态,在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煤层气田开展不同压裂规模煤储层改造的矿场试验,对比分析压后裂... 以大砂量、大液量为特点的储层改造技术推动深层煤层气开发取得突破,煤层气增储上产保持着良好势头。为探索深部煤储层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扩展形态,在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煤层气田开展不同压裂规模煤储层改造的矿场试验,对比分析压后裂缝扩展形态和储层改造面积,查明了不同类型气井、不同施工规模下裂缝形态的差异性,分析投产后的产气效果,形成了适合研究区深部煤储层改造工艺。结果表明:①低效老井多次中等规模压裂、新井多次大规模压裂和新井单次超大规模压裂均能有效延伸裂缝长度、扩大储层改造面积,但缝网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受排采过程和诱导应力影响,低效老井经多次中等规模压裂后,形成主裂缝延伸、次裂缝扩展的“玫瑰花”型缝网;新井压裂改造后形成的缝网形态呈“长椭圆”型,但单次超大规模的液体使用效率更高,相同规模下裂缝半长和改造面积更大。②随压裂次数增加,裂缝半长和改造面积均呈对数增加的趋势,且有明显的递减效应,试采证实2次大规模压裂施工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研究结果为井网部署提供了依据。以柴油为动力来源的压裂设备较难适应提升规模后的连续施工,电驱动压裂装置是未来整装煤层气田开发的可靠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川南气田 深层煤层气 压裂规模 缝监测 缝网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新井压裂规模优化设计 被引量:7
3
作者 裴艳丽 姜汉桥 +3 位作者 李俊键 刘传斌 周赫 余曦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5-268,共4页
由于页岩气藏的渗透率极低,一般小于0.1×10-3μm2,对其实施多级分簇大规模体积压裂是目前改善储层导流能力、提高储层产能的关键技术。以涪陵页岩气田某区块为例,基于线网模型,文中提出了一套系统的页岩气藏新井压裂规模优化设计... 由于页岩气藏的渗透率极低,一般小于0.1×10-3μm2,对其实施多级分簇大规模体积压裂是目前改善储层导流能力、提高储层产能的关键技术。以涪陵页岩气田某区块为例,基于线网模型,文中提出了一套系统的页岩气藏新井压裂规模优化设计方法。根据老井压裂及试产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影响气井产能的关键压裂参数(压裂级数、裂缝导流能力和缝网带长)。采用响应面方法对区块新钻井的压裂施工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最佳新井压裂参数:压裂级数3,缝网带长120 m,裂缝导流能力45×10-3μm2·m。通过对老井压裂参数的统计分析,优化设计新井的体积压裂规模,可以最大程度发挥体积压裂的增产效果,实现页岩气藏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新井压裂规模 主成分分析 响应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层压裂规模与见水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群嶷 张有才 姚海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4-66,共3页
通过理论模型导出水平裂缝油层水驱前缘到达井筒的时间计算公式,定量描述油层压裂规模与见水时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不同类型油层的改造规模,使各类油层得到充分、合理开采。
关键词 油层 油层 压裂规模 见水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资料在压裂规模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永刚 温伟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0年第4期471-474,共4页
压裂是低孔、低渗油田改造的主要增产措施。镇泾油田是典型的"三低"储层,产油井都需要压裂求产。通过对镇泾油田常规测井资料、岩石物理分析及试油数据的研究分析,确定了区块的储层评价标准,按油藏驱动类型进行分类,有针对性... 压裂是低孔、低渗油田改造的主要增产措施。镇泾油田是典型的"三低"储层,产油井都需要压裂求产。通过对镇泾油田常规测井资料、岩石物理分析及试油数据的研究分析,确定了区块的储层评价标准,按油藏驱动类型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为压裂层位的优选提供参数依据。根据压裂规模与储层厚度、储层类型、油藏类型、油气级别等的关系,对镇泾油田压裂规模进行预测评价,为压裂措施提供准确有效的层位及压裂规模建议,尽快获得工业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储层评价标准 层位 压裂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直井压裂规模对排采典型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全中 倪小明 胡海洋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187,共6页
以沁水盆地的煤层气井为例,通过分析煤层气井的典型排采指标,研究了压裂规模对排采典型指标的影响,探究不同压裂规模对排采典型指标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煤层气井压裂后产水产气主要依靠煤储层的能量和通道条件;研究区内煤层气井的压... 以沁水盆地的煤层气井为例,通过分析煤层气井的典型排采指标,研究了压裂规模对排采典型指标的影响,探究不同压裂规模对排采典型指标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煤层气井压裂后产水产气主要依靠煤储层的能量和通道条件;研究区内煤层气井的压裂规模集中在80~200 m^(3)/m之间,占总井数的86%;煤层气井的累计产水指数、见套压前的累计产水量及返排率与压裂规模指数无关,煤层气井的累计产气量、平均产气量与压裂规模指数有关;随着压裂规模指数上升,累计产气量、平均产气量上升,当研究区压裂规模指数超过140 m^(3)/m时,累计产气量、平均产气量整体出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压裂规模 排采指标 产水量 产气量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采井网对裂缝形态及压裂规模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记俊 廖新武 +2 位作者 赵秀娟 徐玉霞 石洪福 《天然气与石油》 2014年第5期49-51,10,共3页
水平井压裂开发技术在低渗薄层油藏开发中已取得了较好效果,注采井网的不同导致水平井的裂缝形态及压裂规模不同,由此导致初期产能及最终采出程度差别较大。为了实现水平井压裂开发的产能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了三种... 水平井压裂开发技术在低渗薄层油藏开发中已取得了较好效果,注采井网的不同导致水平井的裂缝形态及压裂规模不同,由此导致初期产能及最终采出程度差别较大。为了实现水平井压裂开发的产能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了三种直平混采七点井网。以增加采出程度、缩短见水时间为目标,优化裂缝形态:对称、三角形和四边形注采井网的水平井裂缝形态分别呈哑铃形、纺锤形和橄榄球形。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宗旨,优化压裂规模:对称注采井网,整体压裂采出程度最高;三角形和四边形注采井网,压裂采油井经济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采井网 水平井 缝形态 压裂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力开展页岩气压裂规模应用分析
8
作者 刘艳荣 《中国设备工程》 2020年第12期68-69,共2页
随着不断的对页岩气进行开发与利用,对压裂装备的使用要求变得愈加苛刻。要根据不同的压裂工况对电动压裂装备制定相应的配置方案,使其在压裂工程中具有功率大、零排放及噪声小等特点。因此,就需要对电力开展页岩气压裂规模应用进行深... 随着不断的对页岩气进行开发与利用,对压裂装备的使用要求变得愈加苛刻。要根据不同的压裂工况对电动压裂装备制定相应的配置方案,使其在压裂工程中具有功率大、零排放及噪声小等特点。因此,就需要对电力开展页岩气压裂规模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装备 页岩气 压裂规模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木萨尔致密油JHW035井创下水平井单井压裂规模新高
9
作者 王俊超 《新疆石油科技》 2018年第2期20-20,共1页
2018年6月7日,在新疆油田公司开发公司周密组织、工程技术研究院精心设计下,西部钻探负责施工的吉木萨尔致密油JHW035井顺利完成28级82簇压裂施工,创下吉木萨尔致密油水平井单井加砂量和液量新高。为加快落实《准噶尔盆地勘探技术研讨... 2018年6月7日,在新疆油田公司开发公司周密组织、工程技术研究院精心设计下,西部钻探负责施工的吉木萨尔致密油JHW035井顺利完成28级82簇压裂施工,创下吉木萨尔致密油水平井单井加砂量和液量新高。为加快落实《准噶尔盆地勘探技术研讨会》会议精神,紧密结合现场实施节奏,工程技术处紧密协调开发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勘探开发研究院和西部钻探等相关单位,细致研究吉木萨尔水平井进一步提高水平井加砂强度试验的可行性,一致决定在JHW035井率先开展试验,将加砂强度由2.5m3/m提高至3.0m3/m。工程院油气工艺研究所设计人员通过总结分析JHW035井钻完井、测录井结果以及前期水平井压裂施工情况,完成压裂工程概念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规模 水平井 单井 工程技术 新疆油田公司 施工 勘探开发 强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煤层水平井压裂动态应力场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为例
10
作者 赵海峰 王成旺 +1 位作者 席悦 王超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0-323,共14页
中国深层煤层气示范基地已初步建成,并逐步迈入规模性勘探开发的重要阶段。这一突破为能源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挑战。随着开发的深入,传统三维静态模型在预测强非均质性储层在水平井大规模压裂工况下的渗流-应力耦合动态地应力演化方... 中国深层煤层气示范基地已初步建成,并逐步迈入规模性勘探开发的重要阶段。这一突破为能源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挑战。随着开发的深入,传统三维静态模型在预测强非均质性储层在水平井大规模压裂工况下的渗流-应力耦合动态地应力演化方面显示出局限性。对此,该研究以大宁—吉县区块的深部煤为例,围绕储层压裂动态应力场展开深入探究。研究采用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煤层气储层压裂缝网模型,对水平井平台压裂过程进行模拟,综合考虑了地质条件和工程因素,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以时间为尺度,针对水平井台S开展大规模压裂动态应力场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轮压裂诱导应力的叠加作用,现今地应力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准确量化这种影响,引入了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这一关键指标,即两向水平应力的比值。当该参数接近1时,表明压裂改造效果最佳。模拟结果显示:压后区域内的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的范围由1.15~1.25逐渐减小至1.05~1.15,井周大部分区域的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小于1.10,这表明水平井大规模压裂改造效果良好。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深层煤层大规模压裂开发提供了更合理的模拟方法,还为优化压裂设计、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方法,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压裂过程中的动态应力场变化,从而指导实际生产中的压裂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层气 规模 动态地应力 水平井 应力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疏松砂岩储层压裂解堵裂缝规模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小哲 刘全刚 +3 位作者 王壮 王晓超 韩立杰 王锦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59,共7页
针对受污染的海上疏松砂岩油井所需的最优压裂规模不确定问题,开展了不同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对油井生产的影响规律研究。采用油藏数值模拟和压裂效果分析手段,设计了裂缝规模优化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污染程度对油井的影响明显大于污染半... 针对受污染的海上疏松砂岩油井所需的最优压裂规模不确定问题,开展了不同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对油井生产的影响规律研究。采用油藏数值模拟和压裂效果分析手段,设计了裂缝规模优化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污染程度对油井的影响明显大于污染半径,明确了短缝高导流能力的目标是削弱污染程度;裂缝半长大于污染区范围后油井生产具有含水上升趋势,裂缝半长优化为污染半径;储层渗透率越高,裂缝导流能力增大带来的油井提液幅度越趋于平缓,所需导流能力相对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 解堵 压裂规模 储层污染 疏松砂岩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雄岭页岩油藏水力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及应用
12
作者 雷丰宇 万有余 +4 位作者 毕雪丽 乔星宇 江昊炎 郭得龙 冯昕媛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4年第8期1070-1079,共10页
页岩油藏多段多簇水平井压裂缝网结构的复杂化使得准确评价压裂效果难度大。针对压裂施工过程中数据来源和解释原理差异性大,评价方法间各有优劣且可互相补充,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压裂参数和评价目标等因素,提出联合多种评价方法进... 页岩油藏多段多簇水平井压裂缝网结构的复杂化使得准确评价压裂效果难度大。针对压裂施工过程中数据来源和解释原理差异性大,评价方法间各有优劣且可互相补充,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压裂参数和评价目标等因素,提出联合多种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估。以英雄岭英页2平台H14-2井为例,采用压裂停泵高频压力测试、示踪剂测试、井中微地震测试等联合评价方法对压裂缝规模、压裂缝渗流特征、压裂缝产能进行压裂效果评价;联合录测井对岩性岩相的解释成果,深层揭示油相示踪剂反映的压裂水平井段供液存在差异化动用的特征。综合评估表明,停泵压降法反演得到的裂缝规模可以通过微地震验证并补充,示踪剂返排浓度曲线结合微地震的三种缝网模型可以评价压裂水平井产能水平,压裂段动用状况先启动的岩性主要为纹层状灰云岩,后启动的岩性主要为层状灰云岩。采用联合评价方法可以满足页岩油井压裂改造效果评价的挑战,并为页岩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In shale reservoir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fracture network structure of multi-section and multi-cluster horizontal wells, it is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fracturing effect.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 of the great variability of data sources and interpretation principles in the process of fracturing construction, each evaluation method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can b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factors such as geological conditions, fracturing parameters and evaluation objectives, and to propos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by combining multiple evaluation methods. Taking YY2H14-2 well as an example, joint evaluation methods such as high-frequency pressure test of fracturing stop pump, tracer test and microseismic test in the well we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fracturing effect on the fracture scale,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acture and fracture production capacity.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logging interpretation of lithology and lithofacies, it deeply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ial utilization of liquid supply in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 section reflected by oil phase tracer.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hows that the fracture scale obtained from the inversion of the stop-pump pressure drop method can be verified and supplemented by microseismic, the tracer flowback concentration curve combined with the three types of fracture network models from microseismic can evaluate the productivity level of the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s. The lithology of the first start-up of the fracturing section is mainly lamellar limestone, and the lithology of the second start-up is mainly lamellar limestone. The joint evaluation method can meet the challenge of evaluating the fracturing effect of shale oil wells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shale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藏 水力 效果 压裂规模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缝内转向压裂技术研究与试验 被引量:12
13
作者 谢朝阳 尚立涛 +3 位作者 唐鹏飞 马英焯 刘宇 李存荣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69,共4页
海拉尔盆地断块多、储层低渗透、物性条件复杂,由于非均质性强导致井网条件下常规压裂单一裂缝效果差。以完善注采关系和形成有效驱动体系为目标,基于对复杂岩性储层应力场变化规律的认识,研究了缝内转向形成多裂缝机理。通过优化转向... 海拉尔盆地断块多、储层低渗透、物性条件复杂,由于非均质性强导致井网条件下常规压裂单一裂缝效果差。以完善注采关系和形成有效驱动体系为目标,基于对复杂岩性储层应力场变化规律的认识,研究了缝内转向形成多裂缝机理。通过优化转向裂缝条数与尺寸,应用缝内暂堵工艺方法,形成了大规模缝内转向压裂技术。该技术主要特点是能够扩大裂缝与油藏的接触面积,增大井筒与地层的连通能力,增强压裂效果。现场试验井压后平均单井增油6.6 t/d,同时水井降压增注效果明显,形成了完善的注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 转向 复杂岩性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套损井大规模压裂工艺及配套工具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昕 祝绍功 +3 位作者 李博睿 王静 于喆 张宏岩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9-502,共4页
大庆油田累计套损井近万口,为了动用这些压裂程度低、剩余油相对富集的潜力井,开展了多级大规模压裂工艺研究。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胶筒肩部角度、长度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油浸实验验证了胶筒在大形变下的耐温承压性能;应用自编软件... 大庆油田累计套损井近万口,为了动用这些压裂程度低、剩余油相对富集的潜力井,开展了多级大规模压裂工艺研究。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胶筒肩部角度、长度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油浸实验验证了胶筒在大形变下的耐温承压性能;应用自编软件优化调整关键部件尺寸,设计了工艺配套工具。最终确定了小直径封隔器胶筒肩部角度50°,长度550 mm;小直径喷砂器能够针对套管内径大于?104 mm的套损井进行施工,工艺覆盖率提升至70%;新型锚定工具可确保工具通过套损点并使管柱稳定;双功能防喷封隔器能够实现目的层封隔及油管防喷。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及配套工具能够用于套损井压裂,单趟管柱可压裂5层,砂量289 m3,初步实现了套损井大规模压裂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损井 规模 胶筒 小直径 封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压裂技术在特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姜洪福 王运增 +2 位作者 刘秋宏 姜达贵 饶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4,共5页
为了实现特低渗透油藏"难采、难注"储量的有效动用,探索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某油田特低渗透储层开展了大规模压裂技术试验。优选有效厚度大、单井储量控制大、初期产量较高、产量递减快的6口井,采用"隔井错层... 为了实现特低渗透油藏"难采、难注"储量的有效动用,探索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某油田特低渗透储层开展了大规模压裂技术试验。优选有效厚度大、单井储量控制大、初期产量较高、产量递减快的6口井,采用"隔井错层压裂"方式构建压裂矩形井网。通过提高压裂液量和压裂加砂量,增大压裂波及体积,改善储层渗流条件。试验表明"定向、定量造长缝"的大规模压裂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储层渗流条件,全面实现各小层动用,获得较高的初期产能。同时,合理有效注水能够保障大规模压裂后油井持续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储层 规模技术 渗流 波及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较大规模压裂改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振峰 马旭 +4 位作者 凌云 李宪文 陈宝春 慕立俊 张燕明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8年第B08期120-125,共6页
苏里格气田为低渗、低压、低产、低丰度的大型致密砂岩气田,主力盒8储层地质情况复杂,压裂增产难度大。以探索加大规模、增加裂缝长度和改造半径提高单井产量的可行性,开展了14口井较大规模压裂试验。通过大量探索性研究和试验,形成了... 苏里格气田为低渗、低压、低产、低丰度的大型致密砂岩气田,主力盒8储层地质情况复杂,压裂增产难度大。以探索加大规模、增加裂缝长度和改造半径提高单井产量的可行性,开展了14口井较大规模压裂试验。通过大量探索性研究和试验,形成了苏里格气田比较成熟的较大规模压裂技术。试气和投产生产动态分析表明,与适度规模压裂相比,苏里格气田较大规模压裂井未表现出没有明显的增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较大规模 参数优化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层大规模压裂试验开发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韩令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116,141,共6页
为了解决致密储层在开发中存在的注水井吸水能力低、油井单井产量低、递减快等问题,在海拉尔盆地B油田优选12口油井,开展了多层段大规模压裂技术试验。该技术通过扩大裂缝与油藏的接触面积,增大井筒与地层的连通能力,提高压裂效果。试... 为了解决致密储层在开发中存在的注水井吸水能力低、油井单井产量低、递减快等问题,在海拉尔盆地B油田优选12口油井,开展了多层段大规模压裂技术试验。该技术通过扩大裂缝与油藏的接触面积,增大井筒与地层的连通能力,提高压裂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可降解纤维网络加砂工艺,优选陶粒和覆膜砂作为支撑剂,滑溜水为前置液,冻胶为携砂液,能够形成3~4条分支缝,波及体积是常规压裂的3~5倍;大规模压裂后,油井产液层数比例、产液厚度比例和产量等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周边注水井的吸水量和视吸水指数增加,开发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单井控制储量、单层厚度大于2 m的储层所占比例、储层物性、地层能量保持水平以及压裂施工规模等对大规模压裂技术的增产影响较大。该研究成果对实现海拉尔油田及其他类似油田的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规模 增产 海拉尔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压裂注水开发一体化技术在特低渗透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洪伟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06,共5页
X油田特低渗透油藏储层平均埋藏深度2 300 m,平均渗透率仅为2.1 m D,在开发过程中多数断块单井日注水低于15 m^3,采油速度低于0.3%,严重制约该类油藏的规模上产。为实现该类储层的有效注水开发,引入了大规模压裂技术,在对大规模压裂提... X油田特低渗透油藏储层平均埋藏深度2 300 m,平均渗透率仅为2.1 m D,在开发过程中多数断块单井日注水低于15 m^3,采油速度低于0.3%,严重制约该类油藏的规模上产。为实现该类储层的有效注水开发,引入了大规模压裂技术,在对大规模压裂提高单井产量及缩小注采井距主要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压后水驱动态模拟,确定了大规模压裂井具有初期产量高、注水受效快、见效后含水上升快的水驱开发特征。针对压后水驱开发特征,提出了"邻井错层、隔井同层"的压裂方式及压后提压与周期注水相结合的注水能量补充方法。研究表明:大规模压裂技术可使单井产量提高至常规压裂的2.0倍,通过压裂设计及注水补充能量方式的优化可使水驱采收率提高至26%,实现了特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注水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储层 规模 增产机理 水驱特征 周期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多轮次转向压裂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熊先钺 甄怀宾 +9 位作者 李曙光 王红娜 张雷 宋伟 林海 徐凤银 李忠百 朱卫平 王成旺 陈高杰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60,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度高,煤储层天然裂缝与煤自身割理裂隙发育、煤体结构好、机械强度高、顶底板封盖能力强,为大规模体积压裂缝网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超大规模压裂改造工艺使深部煤层气单井产量获得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度高,煤储层天然裂缝与煤自身割理裂隙发育、煤体结构好、机械强度高、顶底板封盖能力强,为大规模体积压裂缝网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超大规模压裂改造工艺使深部煤层气单井产量获得重大突破,但示踪剂监测结果显示,水平井各压裂段产气效果贡献不均一、资源动用存在盲区、综合效益未达预期。指出深部煤储层形成超大规模有效缝网面临两类主要挑战:(1)深部煤层裂缝扩展规律认识不清;(2)现有压裂技术存在过度改造及改造不充分区域。基于此问题,提出适合深部煤储层改造的多轮次转向缝网弥合压裂技术。首先,分析深部煤层超大规模缝网形成的可行性;其次结合现场压裂数据与微地震监测结果,分析地层曲率、倾角等对压裂裂缝扩展的影响;最后建立应力场计算方法,以此为依据,进行多轮次转向工艺优化及现场试验。在大宁-吉县区块现场进行试验验证,井周微应力场非均匀区域水力裂缝实现了较为均匀的扩展,增大了裂缝整体改造体积,单井产气效果较周边井有明显提升,其中DJ55井5轮次压裂,储层改造体积达到243.6×10^(4)m^(3),生产340 d累产气量970.5×10^(4)m^(3),平均日产气量2.85×10^(4)m^(3),日产量和压力均保持稳定,改造效果较好,预计采收储量(EUR)大于3000×10^(4)m^(3),产气潜力较大;JS8-6P05井第1-7段采用2~3轮次压裂,压后日产气量8.59×10^(4)m^(3),相比各段均采用单轮次压裂的JS8-6P04井加砂规模降低41.9%、压裂费用降低21%,但2口井水平段千米日产气量相当。试验效果表明,多轮次压裂工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平井两侧应力差异而导致的裂缝单侧扩展问题,促进井筒两侧压裂裂缝趋于均匀扩展,极大程度上保障了深部煤储层资源动用程度和压后产量,是深部煤层气压裂工艺降本增效的主要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深部煤层气 超大规模 微应力场 多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压裂采出液脱出水处理技术研究
20
作者 夏福军 王庆吉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0年第3期21-23,38,共4页
大规模压裂作业过程中使用的药剂进入后续水相,增加了采出水处理难度。针对该生产实际问题,在压裂采出水水质分析的基础上,先经室内试验筛选了适合压裂采出水处理的助滤剂,再经现场试验确定了利于现有污水站改造的处理压裂采出水的工艺... 大规模压裂作业过程中使用的药剂进入后续水相,增加了采出水处理难度。针对该生产实际问题,在压裂采出水水质分析的基础上,先经室内试验筛选了适合压裂采出水处理的助滤剂,再经现场试验确定了利于现有污水站改造的处理压裂采出水的工艺流程,即沉降罐加气浮-两级双层颗粒滤料过滤(前端投加助滤剂)工艺。该工艺流程的助滤剂投加量小于10 mg/L,为污水站见压裂液后及时调整应对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 采出水 助滤剂 沉降罐加气浮 两级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