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块状硫化物矿石中硫化物的压溶和增生及成矿意义——以加拿大西部矿床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顾连兴 Ken R.McClay +1 位作者 周继荣 吴昌志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3-330,共8页
加拿大西部块状硫化物矿石普遍地发生过硫化物的压溶和增生。增生作用根据增生体的成分可以分为同质增生和异质增生 ,根据动力环境可以分为静态增生和动态增生。三晶嵌接结构可以是静态增生的产物。压溶和增生是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岩和变... 加拿大西部块状硫化物矿石普遍地发生过硫化物的压溶和增生。增生作用根据增生体的成分可以分为同质增生和异质增生 ,根据动力环境可以分为静态增生和动态增生。三晶嵌接结构可以是静态增生的产物。压溶和增生是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岩和变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脉石矿物的压溶可使原生矿石就地加富 ,硫化物的压溶可使成矿物质发生再活化。增生可促进矿质沉淀。富含硫化物的地层之所以能成为地球化学障而有利于后期热液叠加和层控矿床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压溶 增生 再活化 块状硫化物 层探矿床 硫化物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溶出低铝硅比高铁铝土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胡四春 王海波 +2 位作者 赵恒勤 马化龙 赵宝金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1年第5期60-63,共4页
针对广西某地极低铝硅比高铁三水铝土石铝土矿的特性,在常压条件下,对其进行了溶出试验研究。该矿Al2O3含量只有44%,Fe2O3含量达到19.13%,铝硅比只有3.97。研究了溶出温度、溶出时间、溶出苛性比值和溶出碱浓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针对广西某地极低铝硅比高铁三水铝土石铝土矿的特性,在常压条件下,对其进行了溶出试验研究。该矿Al2O3含量只有44%,Fe2O3含量达到19.13%,铝硅比只有3.97。研究了溶出温度、溶出时间、溶出苛性比值和溶出碱浓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溶出条件为溶出温度105℃;溶出时间45min;溶出苛性比值1.80;溶出碱浓度180 g/L。在最佳条件下,氧化铝溶出率达到81.68%,赤泥中铝硅比仅为0.74。该工艺与常规的溶出工艺相比,实现了在常压条件下溶出,且溶出率高,大大减化了生产工艺,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溶 低铝硅比 高铁铝土矿 三水铝石 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溶碳酸盐岩地层厚度恢复初步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岗 柳广弟 +1 位作者 黄志龙 王晖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90-595,共6页
通过碳酸盐岩压溶作用基本特征的分析,笔者提出了压溶的碳酸盐岩地层厚度恢复的原理和公式,同时还探讨了缝合线有机质丰度的校正方法与公式。实际计算结果表明了碳酸盐岩地层的压溶作用是很强的,压溶的碳酸盐岩地层厚度在相应的碳酸盐... 通过碳酸盐岩压溶作用基本特征的分析,笔者提出了压溶的碳酸盐岩地层厚度恢复的原理和公式,同时还探讨了缝合线有机质丰度的校正方法与公式。实际计算结果表明了碳酸盐岩地层的压溶作用是很强的,压溶的碳酸盐岩地层厚度在相应的碳酸盐岩岩心长度中所占的百分比最低为2.10%,最高可达58%,主要集中于31%以下,平均为1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溶 碳酸盐岩 缝合线 地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壳浅部导电性矿物的一种新的压溶机制──应力原电池过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和平 何绍勋 +2 位作者 谢鸿森 彭恩生 张振儒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0-83,共4页
以黄铁矿为例,通过导电性矿物的力学-电化学相互作用实验,得出:导电性矿物的电极电位与弹性轴压应力是较好的负线性相关关系。以此为基础,通过电化学理论分析,得出:地壳浅部与溶液接触的导电性矿物颗粒内部存在各种各样的应力原... 以黄铁矿为例,通过导电性矿物的力学-电化学相互作用实验,得出:导电性矿物的电极电位与弹性轴压应力是较好的负线性相关关系。以此为基础,通过电化学理论分析,得出:地壳浅部与溶液接触的导电性矿物颗粒内部存在各种各样的应力原电池,通过应力原电池过程,压溶作用得以实现。导电性矿物应力原电池引起压涛作用的发现,无疑对诸如构造地球化学、地电化学甚至湿法冶金等领域的有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性矿物 黄铁矿 力学-电化学 相互作用 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变形中的压溶作用及相伴的构造分异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周翊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44-151,共8页
压溶作用是低级变质环境中最常见的一种岩石变形作用机制。本文讨论了这种构造化学作用的渲化发展以及相伴的构造分异作用。探讨了诸如岩石的初始各向异性、应力状态、矿物的溶解度、流体的性质,以及物质扩散迁移的迁移系数、迁移通道... 压溶作用是低级变质环境中最常见的一种岩石变形作用机制。本文讨论了这种构造化学作用的渲化发展以及相伴的构造分异作用。探讨了诸如岩石的初始各向异性、应力状态、矿物的溶解度、流体的性质,以及物质扩散迁移的迁移系数、迁移通道等因素,对溶解作用带和沉淀作用带的生成与发展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在递进变形过程中由于分异作用形成的构造分异层的发展和几何特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变形 压溶作用 构造 分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中的压溶组构及其研究意义——以陕南—川北地区二叠—三叠系碳酸盐岩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郑文忠 曹作奇 +1 位作者 韦钊 王庆龙 《化工地质》 1989年第2期106-114,共9页
压溶作用是碳酸盐沉积物在成岩作用阶段始终都存在的极为重要的作用。碳酸盐沉积物(岩)经压溶作用所产生的组构,最常见的是缝合线,此外还有羽状晶(压力影)、“角砾”、“瘤状”、“层纹”等构造。本文拟通过对陕南—川北地区二叠—三叠... 压溶作用是碳酸盐沉积物在成岩作用阶段始终都存在的极为重要的作用。碳酸盐沉积物(岩)经压溶作用所产生的组构,最常见的是缝合线,此外还有羽状晶(压力影)、“角砾”、“瘤状”、“层纹”等构造。本文拟通过对陕南—川北地区二叠—三叠系碳酸盐岩中压溶组构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工作,对压溶作用在碳酸盐岩中所产生的一些组构特征及其与原生组构的区别加以综合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压溶组构 二叠纪 三叠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条件下强烈速度弱化滑动行为的机制——压溶过程与摩擦本构参数的关系
7
作者 何昌荣 罗丽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6期232-232,共1页
为了深入研究辉长岩摩擦滑动的力学机制,近年来我们对辉长岩的两类主要矿物斜长石和辉石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发现这两种矿物在热水条件下的高温段(400-600℃)都出现了强烈的速度弱化。本文针对这种在以往摩擦滑动研究中不常见的... 为了深入研究辉长岩摩擦滑动的力学机制,近年来我们对辉长岩的两类主要矿物斜长石和辉石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发现这两种矿物在热水条件下的高温段(400-600℃)都出现了强烈的速度弱化。本文针对这种在以往摩擦滑动研究中不常见的速度弱化行为进行了物理化学机制的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滑动 力学机制 本构参数 弱化 速度 行为 热水 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岩压溶蠕变与微裂隙愈合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娟 周永胜 +1 位作者 党嘉祥 姚文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60,共9页
压溶蠕变可能是间震期断层带的主导变形机制之一,开展压溶蠕变及其对微裂隙愈合的实验研究对理解强震孕育和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以Carrara大理岩为样品,开展相同围压(800 MPa)和应变速率(1×10-7s-1)、不同温度(300、400、500℃)下... 压溶蠕变可能是间震期断层带的主导变形机制之一,开展压溶蠕变及其对微裂隙愈合的实验研究对理解强震孕育和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以Carrara大理岩为样品,开展相同围压(800 MPa)和应变速率(1×10-7s-1)、不同温度(300、400、500℃)下大理岩压溶蠕变实验。利用扫描电镜研究实验变形样品的微观结构与变形机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测试实验样品的含水量。实验结果表明:在300℃条件下,碎裂和压溶是样品主要变形机制,400℃时样品同时出现碎裂、压溶和局部动态重结晶,500℃时样品主要变形机制为压溶和动态重结晶。压溶主要出现在样品强变形区域,粒度减小与含水量增加促进了压溶发生,而压溶引起孔隙和微裂隙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溶 微裂隙愈合 大理岩 高温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斜长石粉样粒间压溶过程的实验方法及初步结果
9
作者 张姝 何昌荣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2-1026,共15页
斜长石在水热条件下(100~600℃)的摩擦滑动实验表现为速度弱化,且实验结果表明其速率直接效应参数(a)和愈合效应参数(b)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速率与状态摩擦的本构理论中,速度弱化是摩擦愈合效应比直接效应更强的结果,而速率状态摩... 斜长石在水热条件下(100~600℃)的摩擦滑动实验表现为速度弱化,且实验结果表明其速率直接效应参数(a)和愈合效应参数(b)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速率与状态摩擦的本构理论中,速度弱化是摩擦愈合效应比直接效应更强的结果,而速率状态摩擦本构关系中的b在水热条件下主要反映了实际接触面积随时间的增长。由于长石类矿物在600℃以下的接触点微观变形机制以脆性破裂为主,因此在该条件下其明显的摩擦愈合效应只能用压溶机制来解释。为了确定斜长石的压溶过程是否可以在实验室的时间尺度下发生,文中在水热条件下对斜长石粉末样品进行了均匀静压实验研究,由此可避免摩擦滑动实验过程中因颗粒之间接触的持续时间短而无法观察压溶点的问题。实验的温度条件为400℃和500℃,围压为90~150MPa,孔隙压力为30MPa,断层泥厚2mm。实验力学数据表明斜长石断层泥在实验温度和压力范围内均发生了流变过程;实验微观结构显示斜长石颗粒析出现象普遍存在,为斜长石颗粒之间压溶过程的产物,同时也观察到接触点有类似融合的模糊结构,为压溶留下的痕迹。文中的实验结果为斜长石在摩擦滑动中的愈合机制及不稳定滑动与压溶过程关联的理论推断提供了确切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石 摩擦愈合效应 压溶析出 均匀静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级变质沉积岩区压溶作用在褶皱变形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新岳 David R. Gray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71-288,共18页
拉卡兰褶皱带中,发育于Ballarat-Bandigo冲断带中的低级变质砂、泥岩的宏观构造以间离劈理和人字形褶皱为特征,而且劈理在褶皱中呈扇形发育。劈理和褶皱的几何关系分析显示:劈理和褶皱的形成为压溶作用、压扁作用、弯曲作用和被动旋转... 拉卡兰褶皱带中,发育于Ballarat-Bandigo冲断带中的低级变质砂、泥岩的宏观构造以间离劈理和人字形褶皱为特征,而且劈理在褶皱中呈扇形发育。劈理和褶皱的几何关系分析显示:劈理和褶皱的形成为压溶作用、压扁作用、弯曲作用和被动旋转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褶皱砂、泥岩中变形构造则以与压溶作用和再沉淀过程有关的显微构造为其典型特征。Fry法进行的全岩应变测量显示,褶皱砂岩的内部应变相当低(X/Z=1.40—1.83),褶皱应变格局给出变形机制的信息包括:缩短过程中的压扁作用和压溶作用、褶皱过程中由弯滑导致的层平行剪应变、以及褶皱后期发育阶段内弧区强烈的压溶作用。宏观构造、显散构造以及应变特征多方面信息证明:低级变质的沉积岩在褶皱变形过程中,压溶作用为一重要的变形机制。应变分解显示在30%—50%的总地壳水平缩短量下,弯曲导致的缩短最为14%—36%,压扁导致的缩短量为3%—14%,压溶导致的缩短量为8%—26%,而且压溶作用主要发生在褶皱内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沉积岩 褶皱 变形 压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寒武系碳酸盐岩压溶作用的影响因素
11
作者 胡力文 邹华耀 +5 位作者 杨伟强 黎霆 邓成昆 程忠贞 诸丹诚 陈星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1-1231,共11页
前人对缝合线的研究多倾向于定性描述,缺乏缝合线特征(密度和幅度)与矿物成分含量、结构组分和岩相的定量分析。本文明确缝合线密度和幅度与岩石不同矿物含量、不同结构组分和不同岩相之间的定量关系,阐明研究区缝合线的形成的控制因素... 前人对缝合线的研究多倾向于定性描述,缺乏缝合线特征(密度和幅度)与矿物成分含量、结构组分和岩相的定量分析。本文明确缝合线密度和幅度与岩石不同矿物含量、不同结构组分和不同岩相之间的定量关系,阐明研究区缝合线的形成的控制因素。综合四川盆地北部寒武系碳酸盐岩野外露头、岩心及薄片等资料,对川北寒武系碳酸盐岩缝合线特征、矿物成分含量、结构组分和岩相进行定量统计。结果表明:(1)碳酸盐岩中混入陆源碎屑,导致岩石非均质性增强,陆源碎屑含量为10%~15%,有助于缝合线的形成;(2)当岩石不含基质,颗粒含量在50%~70%、胶结物含量在25%~30%时,具有较强的抗压溶能力;(3)同一井不同岩相的抗压溶的能力存在差异,颗粒白云岩、混积岩、晶粒白云岩和泥晶白云岩缝合线密度和幅度逐渐增加,表明它们的抗压溶能力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寒武系 碳酸盐岩 压溶作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溶气上浮设备的设计与计算
12
作者 单忠键 狄平宽 濮贵新 《煤炭工程》 1988年第10期12-17,共6页
本文概述了气浮法净水的基本原理.给出了气浮法净化煤泥水的工艺流程、设计程序及设计参数.举SDP-I型加压溶气上浮设备为例,详细介绍了该设备的设计计算过程,并列出了实际运转结果及经济分析.
关键词 气浮法 压溶 设计参数 气罐 接触室 煤泥水 经济分析 设计程序 停留时间 药剂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溶作用和金的活化
13
作者 顾连兴 白冶 《国外矿床地质》 1995年第4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金矿床 活化 压溶作用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壳中流体超压和压溶
14
作者 Gavri,P 胡玉台 《地震地质译丛》 1994年第3期30-39,共10页
关键词 地壳 流体超 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石英砂岩的粒间压溶作用
15
作者 DAVIDW.HOUSEKNECHT 赵跃华 《石油勘探开发情报》 1991年第1期1-21,共21页
极极发光岩石学和扫描电镜显微技术揭示了几种地质变量大大的影响了Bromide(奥陶系、俄克拉何马州),UpperMinnelusa(二叠系、怀俄明州)、Nugget(侏罗系、犹他州)和Tuscarora(志留系、宾夕法尼亚州)砂岩的粒间压溶和石英胶结作... 极极发光岩石学和扫描电镜显微技术揭示了几种地质变量大大的影响了Bromide(奥陶系、俄克拉何马州),UpperMinnelusa(二叠系、怀俄明州)、Nugget(侏罗系、犹他州)和Tuscarora(志留系、宾夕法尼亚州)砂岩的粒间压溶和石英胶结作用。平均粒度和粒间压溶作用之间存在某种线性关系,且细粒级样品比粗粒级样品经历了更多的粒压压溶作用,同时表明普遍伊利石颗粒覆盖的样品比那些没有或很少产生颗粒覆盖的样品经历了更多的粒间压溶作用。而分选和有限骨架颗粒组份的变化,对粒间压溶作用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石莫砂岩 粒向压溶作用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用高压溶出压煮器加热管束的改型与制做工艺改进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文杰 董旭江 张清泉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07年第4期28-30,共3页
阐述了拜尔法生产氧化铝系统中高压溶出压煮器加热管束在生产运行中,对经常出现的爆管、穿孔、泄露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型方案。
关键词 出器 加热管束 改型 制做工艺 改进 监督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铁山压溶劈理构造初探
17
作者 程明 曾佐勋 《中国科技成果》 2005年第9期58-59,共2页
本文通过对湖北铁山观测的压溶进行野外观测,发现了在铁山镇南端秀山广泛发育灰岩夹泥灰岩,并分析得出了发育了两期压溶过程,即早期的顺层压溶和褶皱形成后的切层压溶.然后本文对压溶劈理的力学形成过程建立二维本构方程,并进行了数值模... 本文通过对湖北铁山观测的压溶进行野外观测,发现了在铁山镇南端秀山广泛发育灰岩夹泥灰岩,并分析得出了发育了两期压溶过程,即早期的顺层压溶和褶皱形成后的切层压溶.然后本文对压溶劈理的力学形成过程建立二维本构方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结果野外观测资料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溶 劈理 湖北 构造 野外观测 本构方程 形成过程 数值模拟 观测资料 泥灰岩 发育 褶皱
原文传递
多期石油充注对中-深层碎屑岩储层压溶作用的影响--以车镇凹陷北带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砂砾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豪 王艳忠 +6 位作者 操应长 孟涛 王淑萍 李宇志 石泉清 郭迎春 王加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499,517,共16页
为探讨多期石油充注对中—深层碎屑岩储层压溶作用的抑制机理及作用模式,综合荧光岩石薄片观察与鉴定、埋藏史恢复、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光谱测试等资料,探讨了多期石油充注对车镇凹陷北带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下亚段砂砾岩储层压... 为探讨多期石油充注对中—深层碎屑岩储层压溶作用的抑制机理及作用模式,综合荧光岩石薄片观察与鉴定、埋藏史恢复、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光谱测试等资料,探讨了多期石油充注对车镇凹陷北带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下亚段砂砾岩储层压溶作用的影响。车镇凹陷北带沙三段下亚段砂砾岩储层埋深在2800~4500 m,压实和压溶作用强,同时发育欠压实作用,石英、长石及碳酸盐岩岩屑颗粒均发生压溶。沙三段下亚段砂砾岩储层经历了两期石油充注,第1期石油充注发生于35.8~24.6 Ma,原油发黄色荧光,同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90~120℃;第2期石油充注始于11.2 Ma,原油发蓝色荧光,同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10~130℃。石油充注在颗粒表面形成油膜可阻碍颗粒表面与孔隙水的接触,压溶物质无法被孔隙水溶解运移,使压溶作用停止。在发育水膜的颗粒接触处,压溶物质可以通过颗粒表面的弱结合水水膜以扩散方式迁移,使压溶作用持续进行。石油充注对压溶作用的抑制能力与石油充满度密切相关,建立了车镇凹陷北带沙三段下亚段石油充注影响压溶作用的2种影响模式:车西地区北带第1期石油充满度低,颗粒表面油膜厚度小且不连续,对压溶作用的抑制能力较弱,第2期石油充注时储层孔隙度较低,第2期蓝色荧光油膜发育较少,对压溶作用的抑制相对较弱;大王北地区北带第1期石油充满度较高,颗粒表面普遍形成黄色荧光油膜,第2期蓝色荧光油充注时,在颗粒表面进一步形成蓝色荧光油膜,对压溶作用的抑制效果更明显。含有一定油润湿性碳酸盐岩颗粒的储层在石油充注后更容易发育油膜,进而可以提高储层的抗压溶能力;石油充注时间越早、充满度越高,越有利于油膜的形成和中—深层优质储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充注 砂砾岩储层 颗粒表面油膜 压溶作用 车镇凹陷
原文传递
宜春锂云母压煮溶出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文祥 黄际芬 刘志宏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2001年第5期19-21,共3页
采用熟石灰、纯碱联合压煮法新工艺处理宜春锂云母 ,考察了压煮溶出过程中熟石灰用量、纯碱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锂、钾、铝、硅、氟等元素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 (焙料 :Ca(OH) 2 ∶Na2 CO3=10∶9∶2 ,140... 采用熟石灰、纯碱联合压煮法新工艺处理宜春锂云母 ,考察了压煮溶出过程中熟石灰用量、纯碱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锂、钾、铝、硅、氟等元素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 (焙料 :Ca(OH) 2 ∶Na2 CO3=10∶9∶2 ,140℃ ,3h) ,Li2 O的溶出率在 92 %以上 ,K2 O的溶出率达 80 % ,杂质元素Al2 O3、S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云母 熟石灰 纯碱 炼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酸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球化学勘查样品中的铌钽 被引量:13
20
作者 邓长生 李盛富 +3 位作者 张建梅 王明力 勒孚河 牛芳红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4-370,共7页
常压酸溶法因溶矿效率高、成本低、检出限低,在地质实验室被广泛应用,但采用常用的氢氟酸-硝酸-盐酸-高氯酸四酸法处理样品,铌钽溶出率低,铌钽在容器壁发生水解和聚合反应导致其部分吸附或沉降,从而使测试结果偏低。因此,应用常压酸溶-... 常压酸溶法因溶矿效率高、成本低、检出限低,在地质实验室被广泛应用,但采用常用的氢氟酸-硝酸-盐酸-高氯酸四酸法处理样品,铌钽溶出率低,铌钽在容器壁发生水解和聚合反应导致其部分吸附或沉降,从而使测试结果偏低。因此,应用常压酸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地球化学勘查样品中的铌钽,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是铌钽的溶出率和试液中铌钽的水解。针对溶出率的不足,本方法在酸体系中引入硫酸,即氢氟酸-硝酸-盐酸-高氯酸-硫酸可以完全将铌钽溶出;针对水解,采用5%氢氟酸-5%硫酸-5%过氧化氢为提取剂,并采取与样品前处理相同分析流程的标准物质制作曲线,这两个方法相结合能有效抑制样品溶液中铌钽的水解,同时标准物质制作曲线法降低了ICP-MS分析中的样品溶液与标准溶液基体不一致引起的误差。本方法经国家标准物质验证,相对误差小于±7%,相对标准偏差在3.11%~6.27%之间(n=11),铌钽的检出限分别为0.04μg/g和0.03μg/g,相比于碱熔法检出限0.33μg/g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准确测定地球化学勘查样品中的铌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勘查样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标准曲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