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较宽压强响应范围和较高灵敏度的聚丙烯基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研制
1
作者 曾鹏程 肖书平 +2 位作者 杨柳 谈灵操 徐百平 《机电工程技术》 2025年第3期58-63,共6页
采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对聚丙烯(PP)进行共混改性,并对所得共混物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发泡,分别以该共混物和所得发泡样品为介电层组装得到不同的PP基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对该共混物和发泡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 采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对聚丙烯(PP)进行共混改性,并对所得共混物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发泡,分别以该共混物和所得发泡样品为介电层组装得到不同的PP基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对该共混物和发泡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基于此分析研究了EPDM和发泡对PP基介电层形变能力进而对相应传感器灵敏度(S)和压强响应范围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EPDM的加入及其含量的提高显著增强了PP基介电层的形变能力,使得该介电层屈服点应力值和大形变区间内的模量均显著降低。Sc-CO_(2)发泡进一步增强了该介电层的形变能力,使得其在较低应力范围内的模量显著降低,且屈服点消失。最终,以质量分数30%EPDM共混物发泡样品为介电层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展现出较好的压强-电容响应性能:压强响应范围和S从PP的25~40 MPa和0.0271 MPa^(-1)分别拓宽和增加至该传感器的0~40 MPa和0.1207 MPa^(-1)。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面部肌肉运动和手腕弯曲等人体运动检测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压强响应范围 灵敏度 聚丙烯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部压强响应的变压器套管在线监测装置研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凌 苏长华 +3 位作者 吴晓晖 田洋 龙震泽 刘睿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9-575,共7页
由于缺乏有效的在线监测手段,变压器套管内部的放电缺陷不能被及时发现,从而导致套管爆炸的事故时有发生。为了提供有效的在线监测装置以及时发现套管内部的放电缺陷,研究了套管内部特征气体对套管内部压强的影响;研制了基于压强响应的... 由于缺乏有效的在线监测手段,变压器套管内部的放电缺陷不能被及时发现,从而导致套管爆炸的事故时有发生。为了提供有效的在线监测装置以及时发现套管内部的放电缺陷,研究了套管内部特征气体对套管内部压强的影响;研制了基于压强响应的套管在线监测装置;分析了监测装置发现套管内部放电缺陷的灵敏度;利用真型套管的局放试验验证了监测装置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油纸绝缘内部放电缺陷产生的氢气、甲烷和一氧化碳等特征气体能够引起内部压强的显著增加;随着缺陷的发展其内部压强也不断增加;通过监测套管的压强可以有效地发现其内部的缺陷;该在线监测装置对于套管内部初期缺陷的发现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因此,采用该在线监测装置可以实现油纸绝缘套管的缺陷预警,从而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套管 压强响应 放电缺陷 在线监测装置 缺陷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栓发动机压强响应速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佳兴 魏志军 王宁飞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共4页
为研究喉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喉栓运动过程中影响压强响应速率的因素,利用CFD软件建立二维模型,对压强调节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了驱动系统牵引力、密封圈摩擦系数、推进剂主要性能参数以及喉栓头部几何构型对压强响应速率的影响。结... 为研究喉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喉栓运动过程中影响压强响应速率的因素,利用CFD软件建立二维模型,对压强调节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了驱动系统牵引力、密封圈摩擦系数、推进剂主要性能参数以及喉栓头部几何构型对压强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驱动系统牵引力和推进剂压强指数以及喉栓头部半锥角对压强响应速率影响较大,高压下降低摩擦系数能够明显降低摩擦力提高压强响应速率,推进剂燃温对压强响应速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喉栓 压强响应速率
原文传递
固体推进剂非线性压强耦合响应特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佩进 金秉宁 +3 位作者 魏祥庚 杨文婧 刘鑫 纪晓婷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01-1608,共8页
为获得多阶声模态振荡共同作用下的压强耦合响应函数特性,考虑固体火箭发动机中多阶声模态振荡的非线性燃烧不稳定特点,在线性均质推进剂准稳态分析模型(QSHOD)的基础上,建立了二阶声模态作用下的非线性压强耦合响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 为获得多阶声模态振荡共同作用下的压强耦合响应函数特性,考虑固体火箭发动机中多阶声模态振荡的非线性燃烧不稳定特点,在线性均质推进剂准稳态分析模型(QSHOD)的基础上,建立了二阶声模态作用下的非线性压强耦合响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定性的实验验证。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基频振荡幅值对压强耦合响应函数特性影响较大;随着基频振荡幅值的增大,压强耦合响应函数由线性变为非线性,响应函数从单峰变成双峰,在高频区域形成非线性响应函数峰;在基频振荡的同时,二阶模态振荡使得响应函数的非线性特性更加显著,对非线性响应函数峰值影响较大。该模型结果与典型T型燃烧器实验结果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非线性 压强耦合响应 燃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推进剂非线性压强耦合响应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金秉宁 刘佩进 魏少娟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0-296,I0005,共8页
为获得固体推进剂非线性压强耦合响应特性,建立了一种非线性压强耦合响应函数的实验测量方法,分别对三种含铝复合推进剂开展了非线性压强耦合响应函数(Rp)的实验研究,获得了推进剂非线性压强耦合响应特性,深入分析了非线性压强耦合响应... 为获得固体推进剂非线性压强耦合响应特性,建立了一种非线性压强耦合响应函数的实验测量方法,分别对三种含铝复合推进剂开展了非线性压强耦合响应函数(Rp)的实验研究,获得了推进剂非线性压强耦合响应特性,深入分析了非线性压强耦合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提高触发激励压强以及改变触发激励方式,可以在T型燃烧器中模拟与实际发动机非线性燃烧不稳定相类似的非线性压强振荡特性,从而获得固体推进剂非线性压强耦合响应特性。非线性压强耦合响应函数对轴向各阶频率振荡幅值的变化较为敏感,峰值频率附近的响应值对振荡幅值的变化最为敏感,响应值变化最大,其中响应函数峰值从0.4增大到1.12。中间位置触发激励产生的二阶频率响应值与线性法长度减半对应的一阶频率响应值有明显的不同,进一步验证了线性法和非线性测量结果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发动机 非线性燃烧不稳定 固体推进剂 压强耦合响应 实验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转阀的固体推进剂压强耦合响应测试方法
6
作者 席运志 李军伟 +2 位作者 陈雪莉 韩磊 王宁飞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1-520,共10页
针对固体发动机燃烧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旋转阀的固体推进剂压强耦合响应测试方法,并对应设计了一套可开展冷气和推进剂点火实验的旋转阀实验系统。通过23 Hz、46 Hz、69 Hz 3种不同振荡频率的冷气实验及理论计算,发现两种结果对比... 针对固体发动机燃烧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旋转阀的固体推进剂压强耦合响应测试方法,并对应设计了一套可开展冷气和推进剂点火实验的旋转阀实验系统。通过23 Hz、46 Hz、69 Hz 3种不同振荡频率的冷气实验及理论计算,发现两种结果对比误差最大值为4.35%,验证了圆光栅定位组件测试旋转阀次级排气通道面积和压强延迟时间的有效性。进行23 Hz、46 Hz、69 Hz、115 Hz、138 Hz 5种振荡频率的固体推进剂点火实验,结果表明:燃烧室平均压强受振荡频率的影响,由23 Hz的2.88 MPa减小至138 Hz的2.523 MPa;被测推进剂的压强耦合响应函数受振荡频率影响较小,维持在0.80±0.13;该旋转阀方案可行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发动机 旋转阀 固体推进剂 压强耦合响应 燃烧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载下丁羟推进剂压强耦合响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夏长青 南宝江 +1 位作者 王增辉 党文博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1-364,共4页
主要研究在轴向过载下丁羟推进剂的压强耦合响应,基于双脉冲外部激励的方法,建立了 T 型燃烧器旋转过载试验系统,开展了丁羟推进剂在 0g、5g、15g 轴向载荷下的压强耦合响应试验研究,获得了丁羟推进剂在 T 型燃烧室中的燃面增益常数。... 主要研究在轴向过载下丁羟推进剂的压强耦合响应,基于双脉冲外部激励的方法,建立了 T 型燃烧器旋转过载试验系统,开展了丁羟推进剂在 0g、5g、15g 轴向载荷下的压强耦合响应试验研究,获得了丁羟推进剂在 T 型燃烧室中的燃面增益常数。试验结果表明,轴向过载值越大,T 型燃烧器平均工作压强越低,包覆套筒里凝相残渣质量越多,分析认为过载下铝粉在药面过度聚集使得铝粉未充分燃烧,导致丁羟推进剂能量没有充分释放;随着轴向加速度的增加,T 型燃烧器燃面增益常数和凝相粒子浓度减小,从而造成阻尼效果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强耦合响应 燃面增益常数 凝相粒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栓式变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压强控制模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成沉 鲍福廷 +1 位作者 刘旸 许昊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8-752,共5页
针对喉栓式变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气动控制过程,用控制工程的方法将喉面-压强响应系统近似为一阶线性系统,建立了系统传递函数。用传递函数中决定响应速度的时间常数对影响压强响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发动机设计参数对压强响应的影... 针对喉栓式变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气动控制过程,用控制工程的方法将喉面-压强响应系统近似为一阶线性系统,建立了系统传递函数。用传递函数中决定响应速度的时间常数对影响压强响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发动机设计参数对压强响应的影响规律。考虑线性化带来的误差,对传递函数进行了线性修正,用修正后的传递函数对采用开环控制的发动机系统压强响应进行求解,得到了压强响应曲线的近似解析解及理论响应时间,并分析了压强响应速度相对于喉栓作动速度的延迟。该求解办法可指导试验设计并提供快速有效的工程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栓 固体火箭发动机 压强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纸绝缘套管内部压强监测中温度的影响及抑制措施研究
9
作者 涂彦明 龙震泽 +4 位作者 王志川 朱鑫 刘强 蒋伟 陈凌 《四川电力技术》 2023年第3期53-57,84,共6页
油纸绝缘套管内部发生放电或过热性故障时,内部的绝缘油和绝缘纸会分解产生特征气体,随气体的增加内部压强相应增加,从而通过监测套管内部压强可实现缺陷的监测与预警。但是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会导致套管内部温度的变化,从而引起... 油纸绝缘套管内部发生放电或过热性故障时,内部的绝缘油和绝缘纸会分解产生特征气体,随气体的增加内部压强相应增加,从而通过监测套管内部压强可实现缺陷的监测与预警。但是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会导致套管内部温度的变化,从而引起内部压强的变化,为采用压强监测进行预警带来了干扰。为消除温度对压强预警带来的干扰,文中研究了温度对内部压强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共模抑制的方法来降低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套管压强监测时的温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套管 压强响应 在线监测 温度影响抑制 缺陷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分段不稳定燃烧现象分析
10
作者 王志新 孙晓娇 +2 位作者 乐浩 李莎莎 刘晓晨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针对大长径比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中出现的分段不稳定燃烧现象,通过声腔频率分析获取其燃烧室压强振荡频率分布范围,从声-涡耦合及推进剂燃烧响应角度分析了两段燃烧不稳定现象的主要因素,设置对比试验,对比同一装药构型、不同推进... 针对大长径比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中出现的分段不稳定燃烧现象,通过声腔频率分析获取其燃烧室压强振荡频率分布范围,从声-涡耦合及推进剂燃烧响应角度分析了两段燃烧不稳定现象的主要因素,设置对比试验,对比同一装药构型、不同推进剂配方发动机出现的燃烧不稳定现象,结合起振初期、中期与结束时刻的燃烧室声腔模态、燃烧室流场涡结构计算结果以及T型燃烧器压强耦合响应函数测试结果判定:发动机工作初期产生的不稳定燃烧现象是由于燃烧室装药构型导致的旋涡脱落频率与燃烧室声场频率相近产生耦合增益,诱发燃烧室压强振荡;发动机工作至末期,其不稳定燃烧频率不同于初期的频率范围,存在多倍频等特征,该段不稳定燃烧是由于推进剂燃烧响应引起的。从地面试验中发生的两段不稳定燃烧结果开展分析,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优化设计与工程设计中有效规避此类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分段不稳定燃烧 声腔频率分析 压强耦合响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冲压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燃气流量控制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坤 陈雄 +1 位作者 余业辉 郑健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52,67,共5页
冲压发动机的燃气流量调节可以使冲压发动机工作在设计空燃比附近,从而使冲压发动机高效、安全工作,压强响应时间和负调量是燃气发生器进行流量调节控制器设计的关键参数,而这两个参数受喉部面积变化速度的影响较大,且很难通过实验获得... 冲压发动机的燃气流量调节可以使冲压发动机工作在设计空燃比附近,从而使冲压发动机高效、安全工作,压强响应时间和负调量是燃气发生器进行流量调节控制器设计的关键参数,而这两个参数受喉部面积变化速度的影响较大,且很难通过实验获得上述关系,为了研究喉部面积变化速度与压强响应时间及负调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燃气发生器喉部面积变化速度和负调量与压强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matlab仿真,选取了其中一个喉部面积变化速度进行了燃气发生器点火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喉部面积变化速度低于临界速度时,参数响应时间较大,且随着喉部面积变化速度的变化,参数响应时间变化较大,喉部面积变化速度高于临界速度时,参数响应时间较小且受喉部面积变化速度的影响较小,喉部面积变化速度对燃气流量的负调量也有较大的影响;点火实验验证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压强反馈控制器设计时,要选取合适的喉部面积变化速度,为发生器流量控制优化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发生器 压强响应时间 喉部面积变化速度 数学模型 仿真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面膜片的光纤光栅传感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傅海威 乔学光 傅君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19-112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膜片的光纤光栅压强传感器 讨论了该传感器反射谱展宽、峰值波长变化与压强之间的关系 指出将光纤光栅沿径向粘贴在膜片中心附近时 ,反射谱的峰值波长与压强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可以通过检测峰值波长来检测压... 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膜片的光纤光栅压强传感器 讨论了该传感器反射谱展宽、峰值波长变化与压强之间的关系 指出将光纤光栅沿径向粘贴在膜片中心附近时 ,反射谱的峰值波长与压强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可以通过检测峰值波长来检测压强 该传感器的压强响应灵敏度系数的实验值为 0 396 4nm/MPa ,是裸光纤光栅压强灵敏度系数的 132 .1倍 该传感器的灵敏度系数与压强测量范围可以通过改变膜片的尺寸、材料的弹性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波与光纤光学 光纤光栅传感 光纤光栅压强传感 压强响应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ze effect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被引量:20
13
作者 AN Ming-zhe ZHANG Li-jun YI Quan-xi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2期279-282,共4页
In this paper the coefficient and law of the size effect of RPC were studied through 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size-effect coefficients for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PC are deduced through experimen... In this paper the coefficient and law of the size effect of RPC were studied through 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size-effect coefficients for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PC are deduced through experiments.They indicate that RPC without fiber behaves quite the same as normal or high strength concrete.The size effect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is more prominent in RPC containing fiber.Bazant's size effect formula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applies to RPC.A formula is given to predict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ubic RPC specimens 100 mm on a side where the fiber dosage ranges from 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 compressive strength size effect influence factor forecast formu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zinc on static and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pper-zinc alloy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志超 赵宏伟 +1 位作者 鲁帅 程虹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440-2445,共6页
The effects of adding alloy element zinc on the static and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pper-zinc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Tensile and low cycle fatigue behaviors of the C11000 copper and H63 copper-zinc alloy w... The effects of adding alloy element zinc on the static and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pper-zinc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Tensile and low cycle fatigue behaviors of the C11000 copper and H63 copper-zinc alloy were obtained by using a miniature tester that combined the functions of in situ tensile and fatigue testing. A piezoelectric actuator was adopted as the actuator for the fatigue testing,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fatigue actuator was verified by the transient harmonic response analysis based on static tensile preload and dynamic sinusoidal loa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yield strength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C11000 copper are improved after adding 37%(mass fraction) zinc, and H63 copper-zinc alloy presents more obvious cyclic hardening behavior and more consumed irreversible plastic work during each stress cycle compared with C11000 copper for the same strain controlled cycling. Additionally, based on the Manson-Coffin theory, the strain-life equations of the two materials were also obtained. C11000 copper and H63 copper-zinc alloy show transition life of 16832 and 1788 cycle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sile behavior low cycle fatigue copper alloy in situ test piezoelectric actu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