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记录分析法用于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循环能量效率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韩丁 罗毅 +3 位作者 贾清彦 汪晓南 李稼 欧阳川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8期623-627,共5页
目的:应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以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患儿为对照,观察法洛四联征(TOF)根治术中循环能量效率的变化规律。方法:本研究组共纳入96例,其中行VSD修补术的患儿50例(VSD组)及TOF根治术的患儿46例(TOF组)。入室后常规麻醉诱... 目的:应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以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患儿为对照,观察法洛四联征(TOF)根治术中循环能量效率的变化规律。方法:本研究组共纳入96例,其中行VSD修补术的患儿50例(VSD组)及TOF根治术的患儿46例(TOF组)。入室后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桡动脉穿刺置管,常规静脉复合维持麻醉。通过Most Care监测仪分析桡动脉压力波形,监测切皮前(T0)、切开心包后(T1)、拔除主动脉导管后(T2)、术毕(T3)的HR、重脉压(Dicp)、每搏量指数(SVI)、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压力升支最大斜率(dp/dt)和循环能量效率(CCE),计算相应时间点的左心室收缩末弹性(Ees)、左心室收缩末动脉弹性(Ea)和心室-动脉偶联(VAC)。结果: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D组、TOF组内对比,CCE前者在T2、T3比T0均显著降低(P<0.01),在T3比T2显著增高(P<0.01),后者CCE在T2比T0显著降低(P<0.05)。Ees在T1(前者P<0.05,后者P<0.01)、T2、T3(均P<0.01)比T0两组均显著增高。Ea在T2、T3比T0两组均显著增高(P<0.01),TOF组VAC在T2、T3比T0显著降低(P<0.01)。与VSD组比较,TOF组CCE在T0及T1(P<0.01)、T3(P<0.05)时显著降低,VAC在T3时显著降低(P<0.01),Ees在T0、T1、T2(P<0.05)及T3(P<0.01)显著降低。CCE与VAC在T0、T1、T2、T3时均呈明显正相关(P<0.001)。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RPAM法可以客观反映循环能量效率变化。TOF组循环能量效率低下,其特点为心脏畸形矫治术前是以右心和肺循环功能低下为主,心脏畸形矫治术后左心系统功能低下更明显,应更加注重改善左心室弹性与动脉弹性的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洛四联症 循环能量效率 心脏手术 压力记录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记录分析法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脑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晓梅 董兰 +1 位作者 陈宇 吕浩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压力记录分析法(pressure recording analytical method,PRAM)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脑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以PRAM技术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指导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目的探讨压力记录分析法(pressure recording analytical method,PRAM)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脑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以PRAM技术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指导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组,G组),对照组以传统静态参数指导输液治疗(C组),每组20例。记录手术期间液体总入量、晶体液入量、胶体液入量、库血输入量、尿量、出血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手术前(T_1)、手术切皮时(T_2)、肿瘤切除后(T_3)、关颅完毕(T_4)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G组液体总入量、胶体液入量和尿量明显增加(P<0.05)。T_2-T_4时G组MAP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PRAM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有效优化脑肿瘤切除患者术中的容量状况,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记录分析法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脑肿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压力记录分析法分析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侯宇希 韩丁 欧阳川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9期857-861,共5页
目的:采用压力记录分析技术(PRAM)研究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在全麻下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矫治手术的患儿42例,入室后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置管... 目的:采用压力记录分析技术(PRAM)研究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在全麻下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矫治手术的患儿42例,入室后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动脉血压,并连接Mostcare-PRAM监测仪。在全麻诱导结束手术开始前(T1),切开心包肝素化前(T2)、拔除主动脉插管后(T3)和术毕离室前(T4)各个时间点采集心率(HR)、收缩压(Sys P)、舒张压(Dia P)、重脉压(Dic P)、体循环阻力(SVR)、每搏量指数(SVI)、心指数(CI)、每搏量变异度(SVV)、心脏循环效率(CCE)和最大压力梯度(dp/dt)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CCE中T3比T1、T2均显著降低(P<0.01),T4比T3均显著增高(P<0.01);HR中T2、T3、T4比T1均显著增高(P<0.01),T3、T4比T2均显著增高(P<0.01);SVR中T3比T1、T2均显著增高(P<0.01),T4比T1、T2均显著增高(P<0.05);SVI中T3、T4比T1均显著降低(P<0.05);SVV中T2比T1显著降低(P<0.05),T3比T2显著增高(P<0.01);DPDT中T3比T1、T2均显著增高(P<0.05),T4比T1、T2均显著增高(P<0.01),T4比T3显著增高(P<0.05)。CI各个时间点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TAPVC患儿围术期易发左心衰,因此应进行严格的容量控制。应用PRAM法监测,量化反映术中前后负荷和心脏收缩功能的变化规律,能够为畸形矫治前后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和容量治疗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压力记录分析法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记录分析法指导儿童颅脑肿瘤切除术液体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瑶 范婷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指导儿童颅脑肿瘤切除术中液体治疗的应用。方法选取择期行颅脑肿瘤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以PRAM技术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作为液体治疗的指导,对照组依据"4-2-1"法则补液。试验组分... 目的探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指导儿童颅脑肿瘤切除术中液体治疗的应用。方法选取择期行颅脑肿瘤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以PRAM技术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作为液体治疗的指导,对照组依据"4-2-1"法则补液。试验组分别记录Mostcare监测仪(核心技术为PRAM)所采集的麻醉诱导时(T1)、开放硬脑膜后(T2)、肿瘤切除后(T3)、关颅时(T4)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脉压变异度(PPV)、心脏循环效率(CCE)、最大压力梯度(dp/dt)以及患儿术中补液量、尿量、失血量,随访术后ICU停留时间。对照组记录患儿MAP、HR、术中补液量、尿量、失血量,随访ICU停留时间。结果共纳入24例患儿,每组12例。两组患儿年龄、BMI、麻醉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补液量[(999±584)ml vs.(1 831±735)ml]、晶体输注量[(634.3±331.3)ml vs.(1 392.7±576.6)ml]、ICU停留时间[(1.08±0.42)d vs.(2.03±1.23)d]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更稳定。结论 PRAM技术适用于指导小儿颅脑肿瘤切除术的液体治疗,能有效控制液体输注量,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减少ICU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记录分析法 儿童 颅脑肿瘤切除术 液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记录分析法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失血性休克兔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晓梅 马丽 董兰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探讨压力记录分析法(pressure recording analytical method,PRAM)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对失血性休克兔的效果。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兔模型4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试验组(G组)以PRAM指导... 目的探讨压力记录分析法(pressure recording analytical method,PRAM)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对失血性休克兔的效果。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兔模型4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试验组(G组)以PRAM指导失血性休克兔的液体治疗,对照组(C组)以传统静态参数指导液体治疗。记录两组液体治疗期间液体总入量、晶体液入量、胶体液入量、自体血输入量、尿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动物死亡数量,并记录造模前(T_(0))、失血性休克时(T_(1))、液体治疗30 min(T_(2))、液体治疗60 min(T_(3))、液体治疗90 min(T4)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气分析数值。结果与C组比较,G组液体总入量、晶体液入量及自体血输入量减少,胶体液入量及尿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时间点,G组MAP明显高于C组,HR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_(2)-T4时点MAP及HR均显著高于T_(1)时点;T_(2)-T_(3)时点,MAP均显著低于T_(0)时点,HR均显著高于T_(0)时点(P<0.05)。与C组比较,G组T_(2)-T_(3)时间点PaO_(2)、BE明显增高,pH、PaCO_(2)、Lac显著降低。T_(1)时点两组PaO_(2)、pH、BE均较T_(0)时点显著降低,PaCO_(2)、Lac较T_(0)时点显著升高(P<0.05);T_(2)-T4时点,两组PaO_(2)、pH、BE与T_(1)时点相比均有逐步升高,PaCO_(2)、Lac均逐步下降,T_(2)-T_(3)时点各指标与T_(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AM指导的GDFT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优化液体输入量和液体配比、减少自体血的输入,比传统液体治疗方案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记录分析法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每搏量变异度 失血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记录分析法在肺动脉高压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林培容 李响 +1 位作者 马骏 赵丽云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62-66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研究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与肺动脉压力在正常产妇择期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于北京安贞医院诊断合并有心脏疾患并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24例,根据患者肺动... 目的:探讨应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研究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与肺动脉压力在正常产妇择期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于北京安贞医院诊断合并有心脏疾患并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24例,根据患者肺动脉压力分为重度肺高压组(S组,12例)与正常组(N组,12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情况;麻醉前(T1)、麻醉后3min(T2)、胎儿剖出前(T3)、胎儿剖出后5min(T4)和出室时(T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记录临床转归。结果:术前S组患者的NYHA分级差于N组患者(P<0.01)。S组SysP在T1及T2时刻显著低于N组;S组Dic P在T1及T2时刻显著低于N组;S组HR在T4时刻显著高于N组;S组CCE在T2及T4时刻显著低于N组;S组Dp/dtmax在T1及T2时刻显著低于N组;S组PPV在T5时刻显著高于N组。S组总住院时间显著长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记录分析法可以较为准确及客观的反应,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剖宫产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于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产妇,分娩前其血流动力学更不稳定,对于血流动力学的调节能力更差,围手术期需要更精细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 压力记录分析法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记录分析法指导循环管理在供体维护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窦晓婧 范鹏飞 +4 位作者 张玮晔 王志勇 杜洪印 喻文立 王清平 《江苏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探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指导循环管理在供体器官维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脑死亡捐献者随机均分为两组,C组根据中心静脉压(CVP)、连续有创动脉压监测指导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及强心药物的使用,P组根据PRAM血流动力学监测指... 目的探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指导循环管理在供体器官维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脑死亡捐献者随机均分为两组,C组根据中心静脉压(CVP)、连续有创动脉压监测指导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及强心药物的使用,P组根据PRAM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指导相关治疗。记录两组入院时和捐献时的CVP、HR、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B型脑利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氧合指数(FiO2/PaO2)、SCr、ALT、AST、TBil;记录两组液体入量、血管活性药物及强心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捐献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入院时相比,捐献时P组HR、血乳酸、BNP、cTnI、SCr、ALT、AST降低,尿量增加,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减少(P<0.05)。与C组相比,捐献时P组CVP、液体总正平衡量、BNP、cTnI、AST降低,FiO2/PaO2升高,多巴酚丁胺使用率增加,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减少(P<0.05)。P组心脏捐献比例高于C组(P<0.05)。结论PRAM用于指导脑死亡供体的维护,有利于精准的液体管理,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更好地维持捐献器官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记录分析法 器官捐献 脑死亡 供体维护
原文传递
PRAM方法在婴幼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希辉 喻文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21期2387-2390,共4页
婴幼儿围术期循环呼吸生理变化迅速且复杂,自身基础心功能较差,易受手术、麻醉、失血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其围术期精确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用于指导术中循环管理、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协助诊断及干预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小儿... 婴幼儿围术期循环呼吸生理变化迅速且复杂,自身基础心功能较差,易受手术、麻醉、失血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其围术期精确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用于指导术中循环管理、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协助诊断及干预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小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仍局限于常规参数(心率、有创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CO2分压)等的监测,以及一些间接反映组织灌注的指标(如NIRS、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碱剩余等),而这些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心功能及血管内容量变化,不利于维持适当的前负荷和器官灌注,指导临床的液体治疗。因此全面、有效的婴幼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尤其是心排量(CO)监测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重点,一些新的微创及无创监测技术方法逐渐应用于临床。压力记录分析法(Pressure-recording analytical method,PRAM)是目前评估心排血量及其他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的微创技术,本文就其在婴幼儿围术期的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记录分析法 婴幼儿 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排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改良体-肺动脉分流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汪晓南 刘亚光 +2 位作者 韩丁 贾清彦 欧阳川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3期259-263,266,共6页
目的:使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监测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改良体-肺动脉(m BT)分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并以此作为选择容量治疗或强心治疗的依据。方法:选择28例择期行m BT分流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主要诊断法... 目的:使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监测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改良体-肺动脉(m BT)分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并以此作为选择容量治疗或强心治疗的依据。方法:选择28例择期行m BT分流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主要诊断法洛四联症19例,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6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3例,月龄2~24个月,中位月龄10.6(6.2,18.9)个月,体质量(10.5±5.1)kg,Nakata指数平均(125±41)mm^2/m^2。在切皮前(T0)、切心包1 min(T1)、部分阻断肺动脉1 min和10 min(T2、T3)、部分阻主动脉后(T4)、人工血管开放通血1 min和10 min(T5、T6)、术毕(T7),记录循环周期效率(CCE)、心排血指数(CI)、心每搏指数(SVI)、收缩压(SBP)、重脉压与舒张压差值(Pdic-a)、压力升支最大斜率(dp/dt_(max))、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脉压变异度(PPV)。结果:各时间点dp/dt_(max)的平均值均>1.0 mm Hg/ms(1mm Hg=0.133k Pa)。人工血管通血前(T0-T4),T3点CCE、CI、SVI均处于最低点,其中CCE_(T3)明显低于CCE_(T0-T1)(P均<0.05),CI_(T3)明显低于CI_(T0-T2)(P均<0.01),SVI_(T3)明显低于SVI_(T0-T2)(P<0.01,P<0.01和P<0.05);Pdic-a_(T4)处于最低点,显著低于Pdic-a_(T0-1)(P<0.01和P<0.05);SVRI_(T3)处于最高点,明显高于SVRI_(T0)(P<0.01)。人工血管通血后(T5-T7),T5点CCE、CI、SVI、Pdic-a均处于最低点,其中CCE_(T5)明显低于CCE_(T7)(P<0.05),CI_(T5)明显低于CI_(T6-T7)(P均<0.05),SVI_(T5)明显低于SVI_(T6-T7)(P均<0.05),Pdic-aT5明显低于Pdic-aT6-7(P<0.01);PPVT5明显高于PPVT6-T7(P<0.01)。在T6和T7点,PPV与Pdic-a呈显著负相关(r=-0.51,r=-0.53,P均<0.01)。结论:m BT术中血流动力学维护重点,在人工血管通血前以强心为主,应用正性肌力药维护心功能,在人工血管通血后通过扩容维护有效循环血容量。通过CCE、CI、SVI、dp/dt_(max)、PPV、Pdic-a等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精准判断液体治疗和应用正性肌力药治疗的权重,从而积极防治患儿术中低氧血症,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改良体肺动脉分流术 压力记录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冬妮 马骏 +1 位作者 欧阳川 谢思远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使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研究不同月龄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本研究纳入≤1岁VSD共339例,分为小月龄组(L组,月龄<6个月)和大月龄组(H组,月龄≥6个月)。入室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桡动脉穿刺... 目的:使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研究不同月龄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本研究纳入≤1岁VSD共339例,分为小月龄组(L组,月龄<6个月)和大月龄组(H组,月龄≥6个月)。入室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桡动脉穿刺置管后,使用Mostcare监测仪在切皮前(T1)、开心包(T2)、停机时(T3)、拔除主动脉插管后(T4)和术毕离室前(T5)监测心率(HR)、收缩压(Sys P)、舒张压(Dia P)、重脉压(Dic P)、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心动周期效率(CCE)、脉压变异度(PPV)、压力升支最大斜率(dp/dtmax)、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计算相应时间点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S)。结果:全组各点比较,CCE、CI、SVI在T3显著低于术中其他各点(P<0.05),PPV、SVRI在T3显著高于其他各点(P<0.01)。L组CCE在T4、T5显著低于H组(P<0.05),L组CI在T3、T4、T5显著高于H组(P<0.01),L组PPV、SVI在T4、T5显著高于H组(P<0.01),L组IS在T1、T2、T3、T4、T5显著高于H组(P<0.05)。结论:339例婴儿VSD修补术中,PRAM法监测血流动力学,全组在停机时最为低下,改良超滤后明显改善。大婴儿组更积极的扩容治疗,是循环能量效应改善更明显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压力记录分析法 心动周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压变异度预测容量反应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周晓瑞 郭子健 +1 位作者 金沐 杨彦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评估脉压变异度(PPV)在全麻手术中预测容量反应的准确性。方法:择期行胃肠手术的患者45例,常规麻醉诱导后补液治疗,以补液后心指数(CI)增加≥15%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将两组患者补液前(T1)、补液后(T2)后的心率(... 目的:评估脉压变异度(PPV)在全麻手术中预测容量反应的准确性。方法:择期行胃肠手术的患者45例,常规麻醉诱导后补液治疗,以补液后心指数(CI)增加≥15%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将两组患者补液前(T1)、补液后(T2)后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重脉压(Pdic)、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每搏量指数(SVI)、心指数(CI)、脉压变异度(PPV)和收缩/舒张最大压力梯度(dp/d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补液治疗后有反应者25例,无反应者20例。有反应组容量负荷试验后SBP、DBP、SVI、CI、dp/dt明显升高,HR、PPV明显下降(均P<0.05);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5%CI:0.755~0.965,P<0.01),以PPV≥12.96%为诊断阈值,敏感度为84%,特异性为70%。结论:在全麻手术中,PPV可以准确预测容量反应,在维持循环稳定的同时,有效精确地指导术中补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压变异度 压力记录分析法 容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MostCare/PRAM监测系统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邹以席 刘金松 +2 位作者 陈滵 黄方炯 杨秀滨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探究Most Care/PRAM系统监测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预后分析。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安贞医院89例OPCABG患者,其中男53例、女36例,年龄(60.50±8.40)岁。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 目的探究Most Care/PRAM系统监测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预后分析。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安贞医院89例OPCABG患者,其中男53例、女36例,年龄(60.50±8.40)岁。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按是否发生心肌梗死、低心排血量等严重循环不良事件,分为平稳组和严重循环不良事件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手术全程监测完整血流动力学数据患者65例,开胸前和关胸后被动抬高试验的每搏量(SV)升高均值分别为23.00%±3.20%和29.40%±3.70%。麻醉、开胸、应用肝素时、搭桥中、应用鱼精蛋白时、关胸和术毕7个时间段,SV明显下降,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持续显著增加,最大压力梯度(d P/d T)和心脏循环效率(CCE)在麻醉后明显下降,搭桥时下降到最低,其后逐渐升高;每搏量变异率(SVV)和脉压变异率(PPV)在麻醉后下降,开胸后一直升高。89例患者发生严重循环不良事件共9例,其中4例死亡。严重循环不良事件组术中基础SVRI、SVV和PPV均显著高于平稳组(P<0.05),CCE、d P/d T和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基础SVRI、CCE、d P/d T、SVV、PPV和SV均值与预后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OPCABG术中易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因此,OPCABG术中宜应用Most Care/PRAM仪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及时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压力记录分析法 双下肢被动抬高试验 心脏循环功效 最大压力梯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