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形和锥形压力腔气体静压轴承气旋现象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孔中科 陶继忠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71,75,共6页
气体静压轴承由于存在内部压力浅腔,导致压力腔内部产生气旋现象。采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圆形和锥形压力腔气体静压轴承的三维流体流动进行模拟仿真,研究压力腔内部的气旋现象及其对气体轴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压力腔的存在,... 气体静压轴承由于存在内部压力浅腔,导致压力腔内部产生气旋现象。采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圆形和锥形压力腔气体静压轴承的三维流体流动进行模拟仿真,研究压力腔内部的气旋现象及其对气体轴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压力腔的存在,气体经小孔流出时在压力腔内部形成气旋现象,导致节流孔出口附近压力陡降,严重影响气体静压轴承的静态性能和动态稳定性。一定的尺寸比例下,圆形压力腔轴承的气旋强度随压腔半径的增大而增强,随压腔深度的减小而减弱。锥形压力腔轴承的气旋强度随压腔深度的增加而增强,随锥角的增大而增强。相同的气容比时,锥形压力腔轴承内部气旋强度较弱,其静态性能却优于圆形压力腔轴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静压轴承 气旋现象 压力腔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啮合齿轮泵压力腔包络角图形化求解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宋伟 周华 金涛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13,17,共7页
齿轮泵的压力腔包络角与齿轮副所承受的液压径向力直接相关。传统计算方法都将压力腔包络角视为定值,忽略其数值随齿轮转动的变化。该研究针对渐开线内啮合齿轮泵,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形模型的压力腔包络角确定方法。首先,运用双展成法推... 齿轮泵的压力腔包络角与齿轮副所承受的液压径向力直接相关。传统计算方法都将压力腔包络角视为定值,忽略其数值随齿轮转动的变化。该研究针对渐开线内啮合齿轮泵,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形模型的压力腔包络角确定方法。首先,运用双展成法推导内啮合齿轮副的数学方程,进而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某时刻下的齿轮副图形模型;然后,基于所获得的图形模型定义压力腔边界点分布,提出确定某时刻下压力腔边界点位置的算法;最后,根据压力腔边界点算法,通过循环运算得到压力腔包络角随齿轮旋转的数值变化。本研究能够得到内啮合齿轮泵压力腔包络角随齿轮旋转的数值变化,为准确分析内啮合齿轮泵的径向力变化特性和合理设计径向力抵消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齿轮泵 压力腔包络角 径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力腔的气体静压轴承静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3
作者 孔中科 陶继忠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2年第5期16-18,21,共4页
气体静压轴承以其低摩擦、高精度成功应用于高精密回转运动台,其定位精度已达到纳米级水平,达到了物理极限,因此压力腔形状对气体静压轴承的影响无法忽略。通过CFD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压力腔形状对气体静压轴承静态性能的影响。针对矩... 气体静压轴承以其低摩擦、高精度成功应用于高精密回转运动台,其定位精度已达到纳米级水平,达到了物理极限,因此压力腔形状对气体静压轴承的影响无法忽略。通过CFD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压力腔形状对气体静压轴承静态性能的影响。针对矩形压力腔、圆形压力腔和锥形压力腔,研究分析了气膜内压力分布、气体质量流量和承载力等静态性能。结果表明:相同的条件下,锥形压力腔承载力较大,且压力腔内部气旋强度较弱,比较适合应用于高压重载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静压轴承 静态性能 压力腔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射流的喷水推进器压力腔对推力影响的探究
4
作者 余祖耀 詹涛 +1 位作者 李锦云 廖远才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4年第3期142-144,共3页
通过对喷水推进器进行水力学分析,建立了喷水推进器的推力模型。围绕基于高速射流的喷水推进技术,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两套模型,运用仿真分析的方法和试验验证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喷水推进器在有压力腔和无压力腔时推力的大小,得出了... 通过对喷水推进器进行水力学分析,建立了喷水推进器的推力模型。围绕基于高速射流的喷水推进技术,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两套模型,运用仿真分析的方法和试验验证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喷水推进器在有压力腔和无压力腔时推力的大小,得出了压力腔对喷水推进器推力大小影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射流喷水推进 压力腔 推力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压力腔打压设备的设计
5
作者 董铁 李侃 何英 《机械》 2015年第2期48-50,共3页
介绍了一种体积小巧、适应外场条件下使用的便携式手动打压设备的设计,主要包括研制需求、组成及结构、元件的选择、力的传递计算等方面内容,对便携性和适应外场条件下使用开展研究,设计了补油功能,解决了打压试验后的液压油补充问题;... 介绍了一种体积小巧、适应外场条件下使用的便携式手动打压设备的设计,主要包括研制需求、组成及结构、元件的选择、力的传递计算等方面内容,对便携性和适应外场条件下使用开展研究,设计了补油功能,解决了打压试验后的液压油补充问题;设计了体积小巧、操作方便的手动螺旋加压方式代替常用的液压泵站,解决了便携性问题;并对设备设计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满足研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腔 螺旋副传动 打压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循环系统压力腔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志坚 马青芳 邵强 《石油矿场机械》 2011年第9期13-18,共6页
利用CFD软件建立了连续循环系统主机压力腔内部流场数值模型,对不同因素引起的压力腔内部流场变化和扰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泥浆循环流量达到3000 L/min时的计算结果表明:压力腔内的泥浆对接头螺纹的冲刷作用明显,最大冲刷速度接近10 ... 利用CFD软件建立了连续循环系统主机压力腔内部流场数值模型,对不同因素引起的压力腔内部流场变化和扰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泥浆循环流量达到3000 L/min时的计算结果表明:压力腔内的泥浆对接头螺纹的冲刷作用明显,最大冲刷速度接近10 m/s;当闸板关闭时,泥浆对闸板下端面的最大冲刷速度可达到8 m/s;当闸板和钻杆运动速度控制在合适范围时,因流域形状改变引起的压力变化幅度约为0.05 MPa,不会引起明显的压力扰动;钻杆水眼尺寸越大,通流能力越强,部件运动引起的流场扰动越小。上述分析结果为优化压力腔内结构设计以及闸板和钻杆运动控制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腔 流场 数值模型 冲刷 压力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封闭容腔压力控制的热链轮链板张紧液压装置
7
作者 缪兵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4年第12期121-125,共5页
以封闭压力容腔的压力作为精准控制链轮链板输送装置部件液压张紧力的关键参数,重点进行了容腔压力变化的影响参数分析和封闭压力容腔压力控制优化设计。通过分析泄漏、装置局部温度变化对装置封闭压力容腔压力变化的影响程度和系统油... 以封闭压力容腔的压力作为精准控制链轮链板输送装置部件液压张紧力的关键参数,重点进行了容腔压力变化的影响参数分析和封闭压力容腔压力控制优化设计。通过分析泄漏、装置局部温度变化对装置封闭压力容腔压力变化的影响程度和系统油液压力、含气量、温度参数对容腔油液动态体积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落实符合相应参数要求的系统元件配置选用和对外部影响因素控制及内部压力控制的有效优化设计,从而得到系统稳定、响应迅速、液压张紧运行控制可靠的热链轮链板张紧液压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压力 精准控制 链轮链板输送装置 影响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压力检测辅助四维宫腔输卵管超声造影评估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邓妍妍 黄军艳 +2 位作者 马春花 文燕平 唐炯炯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5期76-83,共8页
目的 探讨宫腔压力检测在四维宫腔输卵管超声造影(4D-HyCoSy)评估输卵管通畅性中的辅助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9月在永州市中心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32例疑似卵管性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4D-HyCoSy... 目的 探讨宫腔压力检测在四维宫腔输卵管超声造影(4D-HyCoSy)评估输卵管通畅性中的辅助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9月在永州市中心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32例疑似卵管性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4D-HyCoSy检查。以腹腔镜通液检测结果为诊断金标准,与4D-HyCoSy检查结果的诊断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宫腔压力检测辅助4D-HyCoSy检查在输卵管通畅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对132例患者完成了4D-HyCoSy检查,在264条输卵管中,145条通畅(54.92%)、77条通而不畅(29.17%)、42条完全阻塞(15.91%);腹腔镜通液检测结果显示,有132条通畅(50.00%)、77条通而不畅(29.17%)、55条完全阻塞(20.83%)。在4D-HyCoSy检查中,有216条输卵管符合腹腔镜通液检测结果,诊断符合率为81.82%(216/264);其中4D-HyCoSy检查与腹腔镜通液检测输卵管通畅的诊断符合率最高,为93.18%(123/132)。从输卵管的功能角度分层评估,4D-HyCoSy检查与腹腔镜通液检测输卵管的诊断符合率为86.36%(114/132)。双侧通畅(A组)、不完全通畅(B组)、双侧阻塞(C组)三组宫腔压力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334,P<0.001)。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的宫腔压力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178、66.049、30.774,P<0.001),阻塞越严重,宫腔压力峰值越大。ROC曲线分析显示,宫腔压力检测辅助4D-HyCoSy评估输卵管通畅性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灵敏度为88.13%、特异度为79.46%,明显高于4D-HyCoSy单项诊断结果。结论 宫腔压力检测辅助4D-HyCoSy检查可显著提高输卵管通畅性的诊断效能,其可作为临床评估输卵管通畅性的有效诊断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输卵管疾病 压力 四维宫输卵管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分布压力腔的小孔节流圆形静压气体轴承静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向洋 陈瀚 陈学东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利用摄动法研究了沿周向周期分布压力腔的小孔节流圆形静压气体轴承的静动态特性。通过有限差分法求解稳态雷诺方程和扰动雷诺方程,计算了轴承静承载力和静刚度及动刚度和阻尼系数,分析了扰动频率对轴承动态性能的影响,并对轴承的稳定... 利用摄动法研究了沿周向周期分布压力腔的小孔节流圆形静压气体轴承的静动态特性。通过有限差分法求解稳态雷诺方程和扰动雷诺方程,计算了轴承静承载力和静刚度及动刚度和阻尼系数,分析了扰动频率对轴承动态性能的影响,并对轴承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扰动频率对轴承动态性能有较大影响;轴承的稳定性与气膜间隙、供气压有关,供气压越大,轴承稳定性越差,随着气膜间隙增大,稳定性先减弱后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轴承 周期分布压力腔 摄动法 有限差分法 稳定性分析
原文传递
离心泵平衡腔液体压力的计算与验证 被引量:26
10
作者 刘在伦 董玮 +1 位作者 张楠 吴佼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54-59,共6页
针对开平衡孔双密封环叶轮离心泵的平衡腔液体压力计算问题,基于液体通过叶轮平衡孔和后密封环间隙的泄漏量相等,引入了压力系数p和比面积k2个无因特征参数,推导出了平衡腔液体压力计算模型,其关系曲线为p=f(k)的无因次曲线,并给出了待... 针对开平衡孔双密封环叶轮离心泵的平衡腔液体压力计算问题,基于液体通过叶轮平衡孔和后密封环间隙的泄漏量相等,引入了压力系数p和比面积k2个无因特征参数,推导出了平衡腔液体压力计算模型,其关系曲线为p=f(k)的无因次曲线,并给出了待定系数a、b的计算方法。在3BA-6泵上,取与计算相同的叶轮平衡孔直径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泵设计工况下平衡腔液体压力的试验与理论无因次曲线较为一致,验证了平衡腔液体压力计算模型的正确性与可行性。该研究可为开平衡孔双密封环叶轮离心泵轴向力计算提供基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模型 计算 叶轮 平衡压力 无因次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液力缓速器内腔压力特性分析及建模 被引量:6
11
作者 严军 过学迅 +1 位作者 汪斌 杨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8-313,共6页
基于一维束流理论推导某车辆液力缓速器内腔压力数学模型,但试验结果表明了该理论的局限性。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更深入地揭示了缓速器内腔压力的特性。尝试采用神经网络建模,获得了较好的外推效果,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关键词 液力缓速器 压力 建模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孔直径对离心泵性能及平衡腔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董玮 楚武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77,共5页
在离心泵性能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的基础上,对泵平衡孔直径在0-12mm 的范围内,进行泵扬程、效率和轴功率预测,研究泵设计工况下,不同平衡孔直径时,平衡腔内液体压力沿轴向、径向和切向分布规律,以及其对盖板力的... 在离心泵性能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的基础上,对泵平衡孔直径在0-12mm 的范围内,进行泵扬程、效率和轴功率预测,研究泵设计工况下,不同平衡孔直径时,平衡腔内液体压力沿轴向、径向和切向分布规律,以及其对盖板力的影响,并绘制出pfk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同一流量工况时,平衡孔直径增大到一定值后,轴功率明显增大,效率显著降低,但在大于设计流量工况时,扬程与平衡孔直径无关;同一平衡孔直径下,平衡腔压力沿轴向和切向基本保持不变,压力由泵轴至密封环沿径向增大;在平衡腔内小于平衡孔圆心与泵轴中心垂直距离的半径区域,平衡孔直径越小,压力沿径向越趋近于零,而在平衡腔内大于上述半径区域,平衡孔直径越大,压力沿切向越大;比面积 k ≥2.645时,平衡腔区域盖板力基本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平衡孔直径 性能预测 平衡压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腔压力及喷嘴孔径对相变喷雾冷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炅辉 孙皖 +1 位作者 刘秀芳 侯予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46-2550,共5页
为了满足大功率激光器件高热流密度及低表面温度的冷却需求,以R22为冷却工质,实验研究了在闭式系统中改变喷雾腔压力及喷嘴孔径对相变喷雾冷却中临界热流密度、冷却温度等冷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喷雾人口压力为0.8MPa,喷... 为了满足大功率激光器件高热流密度及低表面温度的冷却需求,以R22为冷却工质,实验研究了在闭式系统中改变喷雾腔压力及喷嘴孔径对相变喷雾冷却中临界热流密度、冷却温度等冷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喷雾人口压力为0.8MPa,喷雾高度为22mm,人口温度为-3℃的实验条件下,当喷雾腔压力在0.2~0.4MPa范围内变化时,随着喷雾腔压力的升高,临界热流密度值(CHF)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优的临界热流密度,冷却壁面温度随着喷雾腔压力的升高而上升;当改变喷嘴孔径时,CHF存在最优值,过小及过大的孔径均会影响喷雾冷却性能;当喷嘴孔径为0.4mm,喷雾腔压力为0.34MPa时,CHF值最高,为276.1W·cm-2,其对应的被冷却表面温度为26.8℃,表面换热系数为66640W·m-2·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相变换热 临界热流密度 喷雾压力 喷嘴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腔压力曲线在注塑工艺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金伟 徐百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31,共4页
以具体实例阐述了通过监测模腔压力变化曲线实现对制品成型工艺参数的优化。利用模腔压力曲线可以准确快速获得最佳的工艺参数,使得获取最优工艺参数的途径由"经验"依据走向"科学"依据。在不同性能的注塑机上生产时... 以具体实例阐述了通过监测模腔压力变化曲线实现对制品成型工艺参数的优化。利用模腔压力曲线可以准确快速获得最佳的工艺参数,使得获取最优工艺参数的途径由"经验"依据走向"科学"依据。在不同性能的注塑机上生产时,以该曲线为标准设置工艺参数,可大大节省调试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注塑 工艺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晕边缘切口及压力封闭残腔技术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银斌 王彦铭 +3 位作者 李伟 康存芳 向可敏 扬能俊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4046-4047,4050,共3页
目的:探讨乳晕边缘切口及压力封闭残腔技术在切除乳腺良性肿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5月该科对2264例乳腺良性肿块住院患者进行乳晕边缘切口切除肿块,对切除肿块后所留的残腔采用加压包扎封闭技术,通过随访,评价... 目的:探讨乳晕边缘切口及压力封闭残腔技术在切除乳腺良性肿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5月该科对2264例乳腺良性肿块住院患者进行乳晕边缘切口切除肿块,对切除肿块后所留的残腔采用加压包扎封闭技术,通过随访,评价对乳腺良性肿块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乳晕边缘切口及加压包扎封闭残腔技术,所有乳腺良性肿块均成功切除及痊愈;单个病灶长径为0.5~8.0 cm ,病灶数量为1~42个;手术时间5~162 min ,平均37 min;乳房切口疤痕微细,保持乳房外形;硬块感率25.4%,硬块感时间18~40 d ,平均29 d;患者满意98.4%,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乳晕边缘切口及压力封闭残腔技术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的临床应用中,操作简单、美观、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乳晕边缘切口 良性肿块 压力封闭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对患者腰部硬膜外腔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汪小海 徐鑫 蔡定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09-410,共2页
目的 了解CO2气腹对腰部硬膜外腔压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下进行腹腔镜手术,测定患者术前和术中腰部硬膜外腔压力的变化以及SBP、DBP、HR、PETCO2、SpO2等... 目的 了解CO2气腹对腰部硬膜外腔压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下进行腹腔镜手术,测定患者术前和术中腰部硬膜外腔压力的变化以及SBP、DBP、HR、PETCO2、Sp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术中患者腰部硬膜外腔压力均显著升高,CO2气腹时SBP、DBP、HR无明显变化,PetCO2在气腹的建立和维持中逐步升高,但在手术结束气腹消除后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CO2气腹可显著提高患者腰部硬膜外腔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手术 CO2 气腹 腰部硬膜外压力 妇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宫腔输卵管超声造影结合宫腔压力监测评价输卵管通畅度价值探讨 被引量:16
17
作者 涂美琳 李敏 +4 位作者 姚洁 夏文霞 彭成忠 薛正妹 杭月萍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21期1757-1760,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宫腔输卵管超声造影(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hysterosalpingo-contrast sonography,RT-3D-HyCoSy)结合宫腔压力监测在评价输卵管通畅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临床拟诊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经阴道恒速注射SonoVu...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宫腔输卵管超声造影(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hysterosalpingo-contrast sonography,RT-3D-HyCoSy)结合宫腔压力监测在评价输卵管通畅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临床拟诊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经阴道恒速注射SonoVue对比剂稀释液行实时三维超声造影,动态观察宫腔输卵管显影,监测输卵管显影时宫腔压力值和宫腔最大压力值,其中33例行腹腔镜检查。结果 96例患者192条输卵管超声造影显示输卵管通畅69条,通而不畅96条,完全梗阻27条(包括8条输卵管术后),通畅输卵管全程显影时宫腔压力为(12.5±3.3)kPa,通而不畅输卵管全程显影时宫腔压力为(22.6±4.9)kP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3例输卵管造影与腹腔镜通染液结果对照表明,两种检查结果显示了较高的一致性(Kappa=0 841,P=0.000。输卵管通畅度以腹腔镜诊断为标准,输卵管全程显影时压力15.5kPa作为诊断输卵管通畅和通而不畅的截断值,灵敏度为88.4%,特异度为81.2%。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经阴道恒速注射SonoVue对比剂行RT-3D-HyCoSy结合宫腔压力监测可以规范化操作,动态显示输卵管的形态和显影时序及管腔压力变化,可以更准确客观地评估输卵管通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通畅度 三维超声造影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宫术宫腔内压力及腹腔逆流情况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郝天羽 刘海萍 +1 位作者 李云飞 刘晓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6期54-55,共2页
目的观察负压吸宫术过程中宫腔内压力变化和腹腔逆流情况。方法对30例健康早孕女性实施传统负压吸宫术,术前向宫腔内注入76%复方泛影葡胺,用X线数字减影仪观察造影剂腹腔逆流情况;在吸管附加特制微型压力传感器,检测宫腔内压力变化。结... 目的观察负压吸宫术过程中宫腔内压力变化和腹腔逆流情况。方法对30例健康早孕女性实施传统负压吸宫术,术前向宫腔内注入76%复方泛影葡胺,用X线数字减影仪观察造影剂腹腔逆流情况;在吸管附加特制微型压力传感器,检测宫腔内压力变化。结果本组术前、术中、术后宫腔内压力分别为(766.5±41.8)、(1 446.92±64.4)、(779.42±28.7)mmHg,吸宫术术中宫腔压力与术前、后比较,P均<0.05。观察到造影剂经输卵管逆流至腹腔24例,未观察到造影剂经输卵管逆流至腹腔者6例。结论负压吸宫术过程中,宫腔内压力可显著升高,并存在腹腔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宫术 压力 逆流 早期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动叶轮平衡腔压力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在伦 王保明 梁森 《排灌机械》 2007年第4期6-8,共3页
介绍了浮动叶轮自动平衡水泵轴向力的结构与原理,指出在平衡孔的调压作用下叶轮上下浮动,平衡腔体内压力的计算是其结构设计的关键。对3BA-6单级单吸离心泵的平衡腔内压力进行了测量。在前后密封环直径相等,后密封环直径加大等两种条件... 介绍了浮动叶轮自动平衡水泵轴向力的结构与原理,指出在平衡孔的调压作用下叶轮上下浮动,平衡腔体内压力的计算是其结构设计的关键。对3BA-6单级单吸离心泵的平衡腔内压力进行了测量。在前后密封环直径相等,后密封环直径加大等两种条件下,获得了在不同直径平衡孔时,平衡腔内压力随流量的变化规律。依据试验数据,对相似平衡腔体内的压力进行了分析;为了便于分析相似平衡腔体内压力,采用了压力系数及比面积两个无因次特征参数。本试验解决了相似平衡腔体内压力的计算问题,其结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浮动叶轮 轴向力 平衡孔 体内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腔压力的注塑过程注射速度设定曲线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闯 王福利 +1 位作者 刘阳 常玉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63-1168,共6页
注塑成型中,把熔前速度恒定(熔体均匀填充模具)作为设定注射速度参数的重要依据。针对熔前速度无法测量问题,提出对于一类注塑制品,用模腔压力随时间线性增加来近似熔前速度恒定。其次,利用实验数据,设计并建立了模腔压力递归神经网络(R... 注塑成型中,把熔前速度恒定(熔体均匀填充模具)作为设定注射速度参数的重要依据。针对熔前速度无法测量问题,提出对于一类注塑制品,用模腔压力随时间线性增加来近似熔前速度恒定。其次,利用实验数据,设计并建立了模腔压力递归神经网络(RNN)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注射速度设定曲线的分级优化策略,其中曲线分级是利用Douglas-Peucker方法自动确定速度分级数目和位置,优化过程则采取基于滑动窗口的迭代优化方法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可以根据模腔复杂程度自动选择合适的注射曲线分级数目,并且其优化精度较常规等间隔分级优化方法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注射速度曲线 Douglas-Peucker方法 迭代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