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导板辅助卵圆孔定位射频热凝术中不同热凝时间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7
1
作者 赵素倩 穆楠楠 +1 位作者 马树泽 赵大敏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6期529-535,共7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卵圆孔定位射频热凝术中不同热凝时间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8例T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6例。3组均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卵圆孔定位射频热凝术,A组术中每次热凝时间为...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卵圆孔定位射频热凝术中不同热凝时间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8例T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6例。3组均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卵圆孔定位射频热凝术,A组术中每次热凝时间为60 s,B组术中每次热凝时间为90 s,C组术中每次热凝时间为120 s。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热凝次数、术中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评分、住院时间、术后3 d有效率,评估3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与睡眠质量(QS)评分及入室时(T1)、穿刺后(T2)、热凝1次后(T3)、热凝完成后(T4)、术毕(T5)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3组患者入院时、术后6 h、术后3 d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复发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PSS)。结果3组手术时间、热凝次数及术中Kolcaba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3 d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NRS、QS评分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A组和B组T3、T4、T5时刻MAP、HR波动小于C组(P<0.05);A组和B组术后6 h、3 d的肾上腺素(AE)、皮质醇(Cor)、丙二醛(MDA)水平低于C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P<0.05);A组复发率高于B组和C组,复发时间短于B组和C组(P<0.05);B组PSS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3D打印导板辅助卵圆孔定位射频热凝术中不同热凝时间治疗TN的效果相当,均能有效改善TN患者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但术中每次热凝时间设置为90 s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热凝次数、获取满意舒适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状态等方面效果更佳,且不会增加围术期应激反应,安全可靠,患者满意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3D打印导板 卵圆孔定位射频热凝术 凝时间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成像精确定位卵圆孔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燕 华泽权 +3 位作者 李欣欣 鲍海宏 朱浩 王金宝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6-620,共5页
目的:探讨经CT三维成像精确定位卵圆孔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近、中期临床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穿刺前,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通过计算机测量以明确穿刺方向和深度,按Hartel前入路穿... 目的:探讨经CT三维成像精确定位卵圆孔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近、中期临床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穿刺前,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通过计算机测量以明确穿刺方向和深度,按Hartel前入路穿刺。穿刺后,再次通过三维CT扫描和三维重建以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神经电生理测试定位明确卵圆孔位置,穿刺卵圆孔定位成功后,行射频温控热凝术,观察术后近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并对中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术中所有患者穿刺均成功,术后全部患者疼痛缓解,近期疼痛缓解程度和有效率随时间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随访27例,有效率为88.89%,1例复发,占3.70%。结论:经CT三维成像精确定位卵圆孔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三维重建 定位 凝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系统引导下卵圆孔定位穿刺在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董涛 王大堃 +2 位作者 刘金道 陈琛 王江峰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6期518-519,525,共3页
目的:分析在神经导航系统的引导下,通过卵圆孔定位穿刺,在半月神经节行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6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CT技术对其颅脑进行薄层扫描,通过工作站给予颅底重建,分析测定卵圆孔并... 目的:分析在神经导航系统的引导下,通过卵圆孔定位穿刺,在半月神经节行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6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CT技术对其颅脑进行薄层扫描,通过工作站给予颅底重建,分析测定卵圆孔并选其为靶点,采用导航棒辅助,对其进行定位穿刺,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结果:本组26例患者穿刺均一次性即成功,术中平均阻抗500Ω,其运动刺激平均值0.88 V,感觉刺激平均值0.53 V。本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为(9.3±0.5)分,术后为(1.5±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NI评分,术后"疗效显著"19例,"有效"5例,"无效"2例。结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过程中,借助神经导航对卵圆孔进行定位穿刺,有助于提高卵圆孔穿刺准确率,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系统 半月神经节 凝术 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定位经皮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11
4
作者 石亚伟 吴承远 +1 位作者 周新平 秦政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三维CT重建定位经皮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对17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Hartel前入路法穿刺,当穿刺针抵达卵圆孔附近时停止穿刺;行颅底CT扫描三维重建,在其引导下使穿刺针准确到位后,行... 目的观察三维CT重建定位经皮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对17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Hartel前入路法穿刺,当穿刺针抵达卵圆孔附近时停止穿刺;行颅底CT扫描三维重建,在其引导下使穿刺针准确到位后,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温控热凝治疗。结果本组穿刺均准确到位,疼痛即刻消失16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7.1%;术后随访3~24个月,复发19例,复发率11.2%。患者除面部有不同程度感觉减退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三维CT重建定位经皮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凝术 穿刺术 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射频热凝术和卵圆孔定位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许耀伟 左敏现 +1 位作者 李永明 刘琴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1809-1813,共5页
目的 对比3D打印导板射频热凝术和卵圆孔定位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洛阳市中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06例PTN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球囊压迫组(52例)和3D打印组(54例)。球囊压迫组接... 目的 对比3D打印导板射频热凝术和卵圆孔定位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洛阳市中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06例PTN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球囊压迫组(52例)和3D打印组(54例)。球囊压迫组接受卵圆孔定位球囊压迫术治疗,3D打印组接受3D打印导板射频热凝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血流动力学[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并发症及随访1 a复发情况。结果 3D打印组总有效率(94.44%)与球囊压迫组(96.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手术时间短于球囊压迫组,穿刺针调整次数、C臂机使用次数均少于球囊压迫组(P<0.05);术后3、7、30 d,3D打印组视觉模拟评分均高于球囊压迫组(P<0.05);手术结束时,3D打印组HR、DBP、SBP均低于球囊压迫组(P<0.05);3D打印组面部麻木、咀嚼肌无力发生率(45.44%、5.56%)均低于球囊压迫组(71.15%、32.69%)(P<0.05);随访1 a,3D打印组复发率(29.63%)高于球囊压迫组(13.46%)(P<0.05)。结论 3D打印导板射频热凝术与卵圆孔定位球囊压迫术治疗PTN患者均能取得理想效果。3D打印导板射频热凝术操作难度低,局部麻醉,并发症风险低。卵圆孔定位球囊压迫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术后复发风险低。临床实际中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3D打印导板凝术 定位 球囊压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引导下的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卵圆孔穿刺技术 被引量:20
6
作者 乔梁 朱宏伟 +2 位作者 陶蔚 胡永生 李勇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35-637,共3页
卵圆孔穿刺对于多项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均至关重要:无水乙醇或甘油注射[1,2],球囊压迫[3],电凝[4]及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5]。精准快速的卵圆孔穿刺不仅大大提高手术效率,保证手术效果,还对于减少穿刺并发症(血肿、刺入眶下裂、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凝术 穿刺技术 半月节 神经导航 引导 穿刺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卵圆孔精确定位射频热凝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25
7
作者 吴承远 刘玉光 +3 位作者 徐淑军 孙召花 王萍 陈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0,共2页
关键词 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凝治疗 定位 神经导航 精确定位 穿刺困难 三维CT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射频热凝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16
8
作者 吴承远 孟凡刚 +3 位作者 王宏伟 刘仍利 刘玉光 孙召花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60-62,66,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Hartel前入路穿刺法,仰卧位,对38例三叉神经痛病人,于射频热凝治疗术中应用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以明确卵圆孔的位置,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然后... 目的:探讨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Hartel前入路穿刺法,仰卧位,对38例三叉神经痛病人,于射频热凝治疗术中应用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以明确卵圆孔的位置,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然后进行温控热凝射频治疗。结果:穿刺针均位于卵圆孔内,病人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弥补了徒手穿刺的缺陷,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X线 凝术 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成像引导下穿刺圆孔与卵圆孔两种方案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第二支的疗效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兆林 华泽权 +2 位作者 鲍海宏 王帅 刘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34-935,共2页
目的探讨在CT三维成像引导下穿刺卵圆孔与圆孔两种方案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第二支的疗效。方法选择PTN第二支痛患者64例,其中穿刺圆孔方案治疗32例,穿刺卵圆孔方案治疗3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在CT三维成像引导下穿刺卵圆孔与圆孔两种方案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第二支的疗效。方法选择PTN第二支痛患者64例,其中穿刺圆孔方案治疗32例,穿刺卵圆孔方案治疗3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穿刺圆孔方案:术后1 w内有效率为100%(32/32)。1例患者出现第三支支配区域感觉减退(为舌神经及颊神经支配区),发生率为3.13%。术后6个月随访,无复发病例,术后1年随访,1例复发,有效率为96.87%(31/32)。穿刺卵圆孔方案:术后1 w内有效率为100%(32/32)。18例患者出现第一支或(和)第三支支配区不同程度感觉减退,发生率为56.25%。术后6个月随访,2例不同程度复发,有效率为93.75%(30/32)。术后1年随访,新增2例不同程度复发病例,有效率为87.5%(28/32)。两种方案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案损伤第一支或第三支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CT三维成像引导下穿刺圆孔与卵圆孔两种方案均可有效治疗第二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但穿刺圆孔的治疗方案引起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精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三叉神经痛 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疼痛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曹启旺 徐慧巧 +4 位作者 程云高 文赛勇 谭琳 吴礼平 谷思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2-285,共4页
目的:对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顽固性疼痛进行疗效比较。方法:2008年1月~2010年6月,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顽固性疼痛患者被纳入;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45例;A、B两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 目的:对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顽固性疼痛进行疗效比较。方法:2008年1月~2010年6月,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顽固性疼痛患者被纳入;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45例;A、B两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分别进行经翼腭窝或经卵圆孔三叉神经上颌支射频热凝治疗;随访24个月,观察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同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疗效及复发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DSA下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三叉神经上颌支射频热凝术相比,两者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两种治疗方法的近、中期疗效相当,但前者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上颌神经 翼腭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底3D CT重建测量卵圆孔在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敏 王涵 +3 位作者 李朝辉 赵兴利 田宇 郭志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术前应用颅底3DCT重建图像测量卵圆孔(Foramen Oval,FO),分析数据并评估其对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手术难易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3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射频热凝治疗的共31例原发三叉神经痛病例,术前... 目的术前应用颅底3DCT重建图像测量卵圆孔(Foramen Oval,FO),分析数据并评估其对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手术难易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3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射频热凝治疗的共31例原发三叉神经痛病例,术前行颅底3DCT重建并于轴位及穿刺位图像上测量卵圆孔的横径、纵径,计算卵圆孔的面积。分析测量结果并与实际手术穿刺次数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卵圆孔的轴位及穿刺位的最大横径数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大纵径数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穿刺位最大纵径小于轴位最大纵径。卵圆孔最大横径<6.0 mm的有18例,手术穿刺次数与最大横径>6.0 mm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且卵圆孔最大横径<6.0mm者手术穿刺次数高于最大横径>6.0mm者。卵圆孔最大纵径<3.2mm有20例,手术穿刺次数与最大纵径>3.2mm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卵圆孔最大纵径<3.2mm者手术穿刺次数高于最大纵径>3.2mm者。解剖面积<15.0mm^2有16例,手术穿刺次数明显增加。结论术前应用3DCT重建图像测量FO可以提示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手术的难度,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凝术 颅底3DCT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并发症探讨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勇军 唐小荣 +1 位作者 王翔 陈冬雷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并发症及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分析近10年来在我院行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200例,随访并统计其治疗效果及相关的并发症,分析其原因...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并发症及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分析近10年来在我院行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200例,随访并统计其治疗效果及相关的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及可能的预防办法。结果:在200例患者中,出现的并发症包括短期并发症如局部血肿,咀嚼肌功能减退,角膜感觉消退,其他分支损伤等;长期并发症主要是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异常。本组患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角膜感觉消退,形成角膜溃疡,积极治疗后效果不佳,导致失明。结论: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是一种相对比较安全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穿刺 凝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眶上孔、圆孔或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
13
作者 王淑兰 黎冬梅 +2 位作者 陈琴 谢钰汝 熊承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眶上孔、圆孔或卵圆孔射频热凝(RF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高安市骨伤医院、高安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P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眶上孔、圆孔或卵圆孔射频热凝(RF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高安市骨伤医院、高安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P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眶上孔、圆孔或卵圆孔RF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疼痛发作频次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疼痛发作频次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PSQI评分及疼痛发作频次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N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眶上孔、圆孔或卵圆孔RFT治疗能够缓解疼痛程度,减少疼痛发作频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并未增加,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CT引导 眶上 卡马西平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圆孔外口与经卵圆孔行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晓燕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8年第6期72-74,共3页
目的比较CT引导下经圆孔外口与经卵圆孔行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6)与研究组(n=36)。研究组采用CT引导下经圆孔外口行温控射频热凝... 目的比较CT引导下经圆孔外口与经卵圆孔行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6)与研究组(n=36)。研究组采用CT引导下经圆孔外口行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CT引导下经卵圆孔行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复发率。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5.56%比36.12%,χ2=10.190、P<0.05),术后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6%比8.33%,χ2=0.000、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圆孔外口与经卵圆孔行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均可取得显著疗效,降低疾病复发率,但经圆孔外口行温控射频热凝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 外口 温控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圆孔前局麻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177例术中镇痛及术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云龙 马克宁 +2 位作者 孙瑜 李耀民 李兴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63,共2页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指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阵发性疼痛。经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临床的有效疗法之一。我院自2009年02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了177例单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指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阵发性疼痛。经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临床的有效疗法之一。我院自2009年02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了177例单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在三维CT引导下于卵圆孔前局部麻醉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现将其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凝术 术后疗效 疗效观察 术中镇痛 局麻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介入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6
作者 蒋劲 廖翔 +7 位作者 罗裕辉 郑虎山 张强 肖礼祖 沙彤 梁豪文 熊东林 张德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09-613,共5页
目的 :经随机双盲对照分析,对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6月,50例顽固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疼痛患者被纳入,并且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 目的 :经随机双盲对照分析,对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6月,50例顽固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疼痛患者被纳入,并且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介导下进行经翼腭窝(A组)或经卵圆孔(B组)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ores,VAS)、患者满意度评分(patient satisfaction score,PSS)进行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段疗效评定。同时记录手术副作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结果 :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患者满意度高。术后临床疗效、副作用和术后复发率,两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在并发症方面,经翼腭窝组少于卵圆孔组(P<0.05)。结论 :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相比,两者均具有定位确切、操作方便和有优良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手术并发症较少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颚窝 上颌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方入路与经卵圆孔三叉神经下颌支介入射频热凝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廖翔 蒋劲 +6 位作者 熊东林 张强 肖礼祖 郑虎山 梁豪文 罗裕辉 张德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对经侧方入路与经卵圆孔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下颌支顽固性疼痛进行临床比较。方法:2003年6月~2007年6月,6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下颌支顽固性疼痛患者被纳入,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DSA介导下进行经侧方入路或经卵圆孔三叉... 目的:对经侧方入路与经卵圆孔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下颌支顽固性疼痛进行临床比较。方法:2003年6月~2007年6月,6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下颌支顽固性疼痛患者被纳入,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DSA介导下进行经侧方入路或经卵圆孔三叉神经下颌支射频热凝术。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各自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段疗效评定。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与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同时记录手术副作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方面,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颌支支配区域皮肤麻木,舌体侧方麻木,味觉减退,伸下颌协调性下降。并发症方面,经侧方入路组的患者术后没有严重并发症以及主观不适,经卵圆孔组出现3例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于经侧方入路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经侧方入路与经卵圆孔下颌神经射频热凝术相比,两者均有定位确切、操作方便的特点,均有优良的临床疗效,但前者的手术并发症少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Ⅱ+Ⅲ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鄢毅 蒋小凤 +4 位作者 邱觅真 曹雪中 王萌 顾伟国 张达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86-689,共4页
目的观察经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Ⅱ+Ⅲ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的ITNⅡ+Ⅲ支患者,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疼痛评价表(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BNI)... 目的观察经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Ⅱ+Ⅲ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的ITNⅡ+Ⅲ支患者,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疼痛评价表(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BNI)评估疗效,观察术后第1天有效率及并发症,随访2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示术后2年疗效。结果术后第1天总有效率为96.7%,术后2年总复发率为41.8%;Ⅱ、Ⅲ支分组进行疗效曲线比较Ⅱ支疗效优于Ⅲ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有颜面肿胀16例(28.07%),Ⅱ支麻木48例(84.21%)、Ⅲ支麻木34例(59.64%)。结论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术是一种高安全性、高选择性、高精确性的治疗Ⅱ+Ⅲ支ITN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联合超声引导经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V2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然 朱彤 +1 位作者 王玉 韩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07-513,共7页
目的:探讨CT联合超声引导经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在V2支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中的应用,并与CT引导对照,评价该技术方案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疼痛科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并经圆... 目的:探讨CT联合超声引导经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在V2支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中的应用,并与CT引导对照,评价该技术方案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疼痛科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并经圆孔行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的V2支TN病人60例,根据引导方式不同分为CT组(n=41)和CT联合超声组(n=19)。记录两组穿刺次数、扫描次数、辐射剂量、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术前、术后2周、4周、12周、24周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BNI)评分,计算术后疼痛良好缓解率(BNI:Class I级或II级)。结果:与CT组相比,CT联合超声组穿刺次数和扫描次数更少,辐射暴露更低,穿刺时间和手术时间更短(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病人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NR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良好缓解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面部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CT联合超声引导下经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是治疗V2支TN的可行方案,相比CT引导,该方案可以明显提升穿刺精准性并降低治疗相关的辐射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神经 超声 三叉神经痛 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引导卵圆孔定位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尚咏梅 赵艳岩 吕桂菊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4期32-33,共2页
对20例三又神经痛患者采用三维CT重建引导卵圆孔精确定位射频热凝治疗。结果经治疗后,疼痛立即消失19例.疼痛减轻1例,有效率100%。术后电话随访3~12个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面部疼痛复发1例,经再次给予射频热凝毁损后疼痛消失... 对20例三又神经痛患者采用三维CT重建引导卵圆孔精确定位射频热凝治疗。结果经治疗后,疼痛立即消失19例.疼痛减轻1例,有效率100%。术后电话随访3~12个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面部疼痛复发1例,经再次给予射频热凝毁损后疼痛消失。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做好环境、设备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密切配合;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体征,严格警惕颅内感染发生的征象,做好眼部、口腔、皮肤护理及健康教育,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三维CT重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