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生活的馈赠:印华作家高鹰散文谈片
- 1
-
-
作者
萧成
-
机构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
出处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2年第3期38-41,共4页
-
文摘
本文拟通过对印华作家高鹰“即物明理”、“即事寓情”的创作方式的考察 ,力求揭示其散文对中国传统创作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关键词
高鹰散文
即物明理
即事寓情
-
分类号
I3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高格调的思索 多层次的表现——张抗抗散文略评
- 2
-
-
作者
曾绍义
-
出处
《文艺评论》
1987年第4期60-63,共4页
-
文摘
我读书时迷醉于感受作者所要揭示的内心世界,我写书时也醉心于表现自己对于生活的看法。
-
关键词
散文
内心世界
作家
兴凯湖
中国散文
小说创作
即物明理
中华民族
散文创作
启示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理不可直指——论新闻的含蓄
- 3
-
-
作者
虞达文
-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95-98,共4页
-
文摘
文学作品讲究含蓄,前人品评文学作品的高下时说:“文有三等:上焉藏锋不露,读之自有滋味;中焉步骤驰骋,飞沙走石;下焉用意庸长,专事造语。”(王构《修辞鉴衡》引《丽泽文说》)恩格斯在论文艺时也曾说过:“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把它特别地指点出来。”(《恩格斯致敏·考茨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54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8月版)一般地说,在文艺作品中,作者的倾向愈含蓄,作品的效果就愈好。文学的高手就非常善于“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功效。
-
关键词
新闻报道
白脸
文学作品
即事寓情
即物明理
飞沙
谜语
托木尔峰
大壶
手法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水复山重 曲折入妙──试谈《灯》的结撰艺术
- 4
-
-
作者
曹民光
-
机构
江苏省高邮师范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21-22,共2页
-
文摘
水复山重曲折入妙──试谈《灯》的结撰艺术江苏省高邮师范曹民光巴金的散文一向以行云流水、舒展自如的文笔为广大读者所叹服。他那篇写于太平洋战争爆发,记录了时代的忧思和正义者不屈的心声的(灯),就具有这种美的极致,美的18力。这篇托物寓意的象征之作,全文不...
-
关键词
折入
“灯光”
江苏省
即物明理
艺术表现
转折句式
象征意义
发展前途
语文学习
托物寓意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曾巩散文艺术刍议
- 5
-
-
作者
王攀
-
机构
新乡学院文学院
-
出处
《文教资料》
2015年第23期5-6,共2页
-
文摘
曾巩文章之所以流传后世,主要是因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文章通过探讨曾文“古雅”风格的形成及惯用的条理之法,揭示其特有的文学价值。
-
关键词
曾巩
古雅
简洁
即物以明理
条理之法
-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