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英语文学在美国:研究范式与关注热点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振武 张毅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7,112,共5页
作为英语文学的一个分支,印度英语文学在世界文坛上具有重要地位。尽管这一独特的文学处于话语权弱势地位,但其文学价值和文化魅力一直吸引着印度之外的英、美、法、加拿大等国学者的关注。美国对印度英语文学的接受和研究萌芽很早,但... 作为英语文学的一个分支,印度英语文学在世界文坛上具有重要地位。尽管这一独特的文学处于话语权弱势地位,但其文学价值和文化魅力一直吸引着印度之外的英、美、法、加拿大等国学者的关注。美国对印度英语文学的接受和研究萌芽很早,但成熟却较晚。从1793年印度英语文学产生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印度英语文学研究一直处在酝酿和演化阶段,学者们主要聚焦于印度英语文学与英国文学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相同之处。到20世纪80、90年代,美国的印度英语文学研究在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推动下得到长足发展。新千年后,印度英语文学阔步走进美国高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相关研究机构纷纷成立,其研究视野也从小说扩展到印度英语文学的其他形式,并从女性批评等新的视角对印度英语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进行全新解析。印度英语文学获得了应有的地位,终于迈入主流英语文学的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英语文学 后殖民 “非主流”英语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英语文学史书写与国家共同体建构——以艾衍加尔《印度英语创作》为例
2
作者 张文钰 《文学与文化》 2022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作为首部印度英语文学史,艾衍加尔的《印度英语创作》提倡英语“本土化”改造,追溯还原了印度英语写作的诞生发展轨迹,确立了印度英语文学这一独立学科,并有意识地强调印英文学的民族文化传承与“泛印度性”特征,致力于建构符合印度民... 作为首部印度英语文学史,艾衍加尔的《印度英语创作》提倡英语“本土化”改造,追溯还原了印度英语写作的诞生发展轨迹,确立了印度英语文学这一独立学科,并有意识地强调印英文学的民族文化传承与“泛印度性”特征,致力于建构符合印度民族主义史学观的国家共同体想象。在印度独立初期乃至之后的过渡时期,艾衍加尔从文学史角度整合民族文化、塑造国家认同,有助于“婆罗多之地”印度成为国际国内通行的现代国家符号,对印度民族国家共同体建构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英语文学 国家共同体建构 艾衍加尔 印度英语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英语书写的世界文学”的印度英语文学
3
作者 黄芝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8,共14页
本文首先通过回顾印度英语文学与批评,强调其在短暂的发展历程中获得了世界文学界的认可。从《午夜的孩子》中使用的“加泥”意象与策略出发,本文进而认为印度英语文学整体上具有“加泥化”印度、欧美甚至其他地区的语言、文学体裁与文... 本文首先通过回顾印度英语文学与批评,强调其在短暂的发展历程中获得了世界文学界的认可。从《午夜的孩子》中使用的“加泥”意象与策略出发,本文进而认为印度英语文学整体上具有“加泥化”印度、欧美甚至其他地区的语言、文学体裁与文化、旨在颠覆西方文学的殖民主义的谱系特征。正是这一去东方主义的创作策略,使得印度英语文学向具有东方主义、精英主义渊源的传统世界文学发起挑战,成为“英语书写的世界文学”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英语文学 加泥化 去东方主义 英语书写的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英国字的印度墨迹——《印度英语文学史》和《印度英语写作》简述
4
作者 石岸 《外国文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5-35,共1页
阿尔文德·克里希那·麦赫罗特拉盘皇《印度英语文学史》(History of Indian Literature in English)于2003年4月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布面精装,320页,有150幅趣味盎然的插图。
关键词 印度英语文学史》 印度英语写作》 麦赫罗特拉 尼拉德·乔杜里
原文传递
20世纪以来印度学界对印度文学史的研究
5
作者 尹锡南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4年第3期79-85,110,共7页
20世纪以来,印度学者的印度文学史研究已经卓有成效。这些研究包括印度英语文学史、印度文论史等在内的印度文学史的梳理和研究,成果丰富,方法多样,对于中国学界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印度文学 印度文学 印度英语文学 印度文学理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知识分子的现代性探索历程——基于印度英语小说的研究
6
作者 闫紫薇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4年第6期98-124,152,153,共29页
印度的现代性始于殖民主义,西方现代性以思维方式、意识形态和知识体系的方式渗透进印度的日常经验,而印度本土经验则被斥为“非现代的”。首先主张反对现代性殖民主导话语的是印度知识分子,他们对印度现代性的建构立足于对西方思想进... 印度的现代性始于殖民主义,西方现代性以思维方式、意识形态和知识体系的方式渗透进印度的日常经验,而印度本土经验则被斥为“非现代的”。首先主张反对现代性殖民主导话语的是印度知识分子,他们对印度现代性的建构立足于对西方思想进行解构、改写并重构,力图摆脱西方的现代性,剥离现代性的殖民特性,使其成为本土意识形态,指向普遍的进步。作为印度知识分子的一员,印度英语文学家及其笔下的文学作品共同扮演着社会良心的角色,以公理代言人的身份为民众发出呐喊。借助彼得•瓦格纳对于第三世界的现代性研究,可以从政治现代性、经济现代性与认知现代性三个维度描摹印度的现代性状况。面对政治现代性的重重挑战,印度知识分子辩证地看待与民主制度互为支撑的“自由”观念,在寻求最大限度上实现个人自由的同时维护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印度英语文学家更是独具慧眼地以历史现实中的知识分子为切入点,呈现其历史困境。印度的经济现代性与政治现代性相互交织在一起,市场竞争和资源分配不均使得贫富差距扩大,政治现代性强调的民主实践受到重重阻碍。文学界的知识分子同样审视与批判金钱至上价值观、人的异化、贫富悬殊等印度经济现代性建构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印度认知现代性上所面临的危机,印度英语文学家以小说创作的形式,加入了对宗教认知与现代性理性主义互动关系的探索,力图在“理性”与“宗教”之间找到一条多元、流动的“印度理性”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知识分子 印度英语文学 政治现代性 经济现代性 认知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写帝国与重绘世界文学版图:以萨尔曼·拉什迪《午夜之子》为例
7
作者 王佩琳 南健翀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4年第4期61-72,共12页
印度裔英语作家萨尔曼·拉什迪与英国作家E.M.福斯特都书写过印度穆斯林医生阿齐兹形象,这种“巧合”值得从文学、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关注。一方面,两位阿齐兹医生存在高度相似性,形成了《午夜之子》与《印度之行》的互文。从拉... 印度裔英语作家萨尔曼·拉什迪与英国作家E.M.福斯特都书写过印度穆斯林医生阿齐兹形象,这种“巧合”值得从文学、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关注。一方面,两位阿齐兹医生存在高度相似性,形成了《午夜之子》与《印度之行》的互文。从拉什迪笔下的阿齐兹医生对福斯特的印度书写进行回溯,能够发掘英国殖民文学中的深层宗主意识形态及当代印裔作家对此发起的殖民话语修正,这是典型的“逆写帝国”文学案例。另一方面,考虑到拉什迪作品本身的自我指涉,后殖民文学对殖民文学的“逆写”并非一种业已完成的静态话语抵制,而是存在介于中心与边缘文学之间有关权力与文化影响的连续协商与重构。基于此,本文首先关注《午夜之子》对福斯特印度书写的改写,考证其增补印度殖民史与后殖民文学话语抵制的两种功用,其次通过研究拉什迪小说中的自我指涉和《一千零一夜》在欧洲的接受,分析英国文学自身的文化焦虑和印度英语文学重绘世界文学版图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迪 E.M.福斯特 《午夜之子》 印度之行》 印度英语文学
原文传递
阿努拉达·罗伊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
8
作者 张月 《外语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2,159,共9页
阿努拉达·罗伊是当代印度文坛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3部长篇英语小说描写了印度在现代化过程中,英殖民和工业化对印度生态和文化结构的破坏以及父权制社会所建构的性别秩序。作者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角度切入,在批判父... 阿努拉达·罗伊是当代印度文坛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3部长篇英语小说描写了印度在现代化过程中,英殖民和工业化对印度生态和文化结构的破坏以及父权制社会所建构的性别秩序。作者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角度切入,在批判父权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同时,刻画了一些回归城市的女性形象,同时呼吁印度社会辩证思考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具有印度特色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努拉达·罗伊 生态女性主义 印度英语文学
原文传递
安妮塔·德赛的女性小说及其艺术特色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美敏 《南亚研究》 CSSCI 2009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安妮塔.德赛是现代印度著名英语小说家。妇女心理问题是德赛小说的重要主题。她的小说主要描写了女性角色的心理,从敏感、神经质到内心的独立,反映了印度现代社会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群体的心理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德赛女性小说的艺术特色... 安妮塔.德赛是现代印度著名英语小说家。妇女心理问题是德赛小说的重要主题。她的小说主要描写了女性角色的心理,从敏感、神经质到内心的独立,反映了印度现代社会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群体的心理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德赛女性小说的艺术特色,重点阐述小说的叙事结构模式、意识流叙事手法和女性化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英语文学 安妮塔·德赛 女性小说 艺术特色
原文传递
以穆·拉·安纳德为例看双语作家英文作品的翻译
10
作者 颜治强 《东方翻译》 2016年第5期10-17,共8页
双语作家有两种:一种分别用两种语言创作,另一种只用一种语言创作。然而后者不管用哪种语言,文本都会携带其他语言的因素,从而增加翻译的难度。这种现象经由某些学者在后殖民翻译理论,尤其是"杂合"的名义下介绍到国内,但是缺... 双语作家有两种:一种分别用两种语言创作,另一种只用一种语言创作。然而后者不管用哪种语言,文本都会携带其他语言的因素,从而增加翻译的难度。这种现象经由某些学者在后殖民翻译理论,尤其是"杂合"的名义下介绍到国内,但是缺乏中国翻译的例证。本文认为,印度英语是接触语言,印度英语文学是接触文学,并以印度英语小说奠基人穆·拉·安纳德(Mulk Raj Anand)的作品汉译为例,分析此类作品翻译的难点,并且说明翻译家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纳德 双语作家 印度英语文学 翻译
原文传递
以传统对话现实:论《极乐之邦》的叙事策略
11
作者 张文钰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3-159,共7页
印度著名女作家阿兰达蒂·罗伊在《极乐之邦》中,以印度传统卡塔卡利舞为灵感来源,从中汲取史诗的叙事策略,采用故事嵌套与插话、记忆循环与回溯、悬念设置与延宕等叙事手法,通过不同层次各类人物的浸入式演绎,继承了印度叙事传统... 印度著名女作家阿兰达蒂·罗伊在《极乐之邦》中,以印度传统卡塔卡利舞为灵感来源,从中汲取史诗的叙事策略,采用故事嵌套与插话、记忆循环与回溯、悬念设置与延宕等叙事手法,通过不同层次各类人物的浸入式演绎,继承了印度叙事传统中独特的表演性特征与时空美学;同时,小说颠覆了印度叙事传统中以神或英雄为主要人物、以婆罗门仙人或苏多歌人为主要声音的叙事模式,并解构了以神为中心、强调个体卑微与整体秩序稳定的文化观念。《极乐之邦》对印度叙事传统的扬弃反映了作家的创作悖论,也映射了印度在种姓制度和宗教民族主义势力双重裹胁之下的社会现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达蒂·罗伊 极乐之邦 印度英语文学 叙事策略 卡塔卡利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