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星胶质细胞对外周神经元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焦晓翠 张会然 +2 位作者 张璇 司曼 张海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2-614,共3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在整个神经系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星型胶质细胞相似,外周神经中的卫星胶质细胞参与了神经系统中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并且通过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影响着神经元的功能...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在整个神经系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星型胶质细胞相似,外周神经中的卫星胶质细胞参与了神经系统中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并且通过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影响着神经元的功能。该文就卫星胶质细胞如何影响神经元的功能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胶质细胞 缝隙连接 钾离子通道 ATP 谷氨酸 嘌呤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悦橙 马柯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58-361,共4页
神经病理痛因其顽固性和难治性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痛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针对卫星胶质细胞的研究较少,卫星胶质细胞在神经损伤后活化,导致的氨基酸受体、交感芽生、内皮素受体和嘌呤受体等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在... 神经病理痛因其顽固性和难治性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痛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针对卫星胶质细胞的研究较少,卫星胶质细胞在神经损伤后活化,导致的氨基酸受体、交感芽生、内皮素受体和嘌呤受体等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在神经病理痛的发病中占有一定作用,会为神经病理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卫星胶质细胞 谷氨酸 内皮素 交感芽生 嘌呤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2/CXCR4在慢性炎性痛中参与卫星胶质细胞激活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悦橙 宋明敏 +1 位作者 戴丽华 马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9-493,499,共6页
目的检测CXCL12、CXCR4和胶质细胞纤丝酸性蛋白(GFAP)在大鼠炎性痛模型背根神经节(DRG)中的表达,并观察抑制CXCR4后大鼠卫星胶质细胞(SGC)的激活和疼痛行为的变化。方法 1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炎症组和炎症组(n=6),通过右足... 目的检测CXCL12、CXCR4和胶质细胞纤丝酸性蛋白(GFAP)在大鼠炎性痛模型背根神经节(DRG)中的表达,并观察抑制CXCR4后大鼠卫星胶质细胞(SGC)的激活和疼痛行为的变化。方法 1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炎症组和炎症组(n=6),通过右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炎性痛模型,术后3 d测痛阈并取DRG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CXCL12、CXCR4和GFAP的蛋白表达。另2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炎症组(n=6)、对照组(CFA+生理盐水,n=8)和实验组(CFA+抑制剂组,n=8)。分别在术前,术后1、2、3 d给药前和给药后2 h测痛阈,第3日取材分别行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GFAP的表达。结果炎性痛后大鼠同侧DRG中CXCL12、CXCR4和GFAP表达显著上升(P<0.05)。抑制CXCR4后,大鼠痛阈在2 h内缓解(P<0.05),且GFAP活化明显抑制(P<0.05)。结论 CXCL12、CXCR4和GFAP在炎性痛大鼠DRG中上调,抑制CXCR4能短效缓解疼痛,并能抑制DRG中SGC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素 卫星胶质细胞 炎性痛 完全弗氏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胶质细胞促进感觉神经元轴突生长的离体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久红 刘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研究离体情况下脊神经节内卫星胶质细胞(satellite glial cells,SGCs)对感觉神经元突起再生的影响及其Slit1蛋白、SGCs与神经元的接触关系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单纯神经元培养及神经元SGCs联合培养模型分别添加外源性Slit1蛋... 目的:研究离体情况下脊神经节内卫星胶质细胞(satellite glial cells,SGCs)对感觉神经元突起再生的影响及其Slit1蛋白、SGCs与神经元的接触关系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单纯神经元培养及神经元SGCs联合培养模型分别添加外源性Slit1蛋白,培养12,24,72h后,免疫荧光标记,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拍照。结果:(1)神经元与SGCs解剖定位关系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培养12h后SGCs均围绕或靠近在神经元胞体周围生长;培养72h后,SGCs均远离神经元生长;(2)离体SGCs可促进神经元轴突生长,但抑制其树突生长;(3)当SGCs包绕神经元胞体时,外源性Slit1的促树突生长作用不明显;而当SGCs远离神经元时,Slit1促神经元树突生长作用明显。结论:SGCs对于维持感觉神经元胞体正常形态及解剖定位起到重要作用;在损伤状态下,如果SGCs和神经元胞体解剖关系发生改变,可能有助于神经突起的长出,而Slit1的表达可能是参与其中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胶质细胞 脊神经 神经元 轴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背根神经节中卫星胶质细胞容量激活氯电流的分子基础及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焦晓翠 张海林 《神经药理学报》 2016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背根神经节中卫星胶质细胞容量激活氯电流的分子基础及激活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背根神经节中卫星胶质细胞上容量激活氯电流并观察在螯合细胞内钙离子、阻断细胞膜嘌呤受体、特异性敲低跨膜蛋白16A(tra... 目的:探讨大鼠背根神经节中卫星胶质细胞容量激活氯电流的分子基础及激活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背根神经节中卫星胶质细胞上容量激活氯电流并观察在螯合细胞内钙离子、阻断细胞膜嘌呤受体、特异性敲低跨膜蛋白16A(trans membrane protein 16A,TMEM16A)时对该电流的影响。结果:在细胞内高渗条件下,在大鼠背根神经节的卫星胶质细胞上可以记录到可被氯离子通道阻断剂阻断的内向电流即容量激活氯电流。利用慢病毒载体所携载的siRNA特异性敲低TMEM16A可显著抑制该电流。螯合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可抑制该电流的发生;阻断ATP受体对该电流的发生无影响。结论:大鼠背根神经节的卫星胶质细胞上存在容量激活的氯电流,其分子基础为TMEM16A介导的钙激活氯通道,激活机制可能与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胶质细胞 容量激活氯电流 钙离子 跨膜蛋白16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卫星胶质细胞参与牙髓炎症及痛觉过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海棠 王云 +5 位作者 田英 阳司敏 张丽丽 杨亚黎 金程 金海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7-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牙髓炎过程中三叉神经节GFAP的表达变化,探讨三叉神经系统通过卫星胶质细胞活化反应参与牙髓炎症及痛觉过敏的潜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牙髓炎动物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RTPCR半定量分析方法,从细胞水平及mRNA水平...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牙髓炎过程中三叉神经节GFAP的表达变化,探讨三叉神经系统通过卫星胶质细胞活化反应参与牙髓炎症及痛觉过敏的潜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牙髓炎动物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RTPCR半定量分析方法,从细胞水平及mRNA水平检测三叉神经节中GFAP的动态表达。结果:大鼠牙髓炎症24h后,三叉神经节内可见GFAP免疫阳性卫星胶质细胞围绕在神经元周围,形成典型的环状结构。RT-PCR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GFAP的mRNA表达水平于炎症24h达峰值。结论:三叉神经系统通过卫星胶质细胞活化反应参与牙髓炎症及痛觉过敏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炎 GFAP 卫星胶质细胞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中卫星胶质细胞在疼痛疾病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晓卓 吕婷婷 +6 位作者 王照钦 翁志军 崔云华 张方 赵敏 刘慧荣 吴焕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5396-5403,共8页
背景:研究表明,背根神经节中主要的胶质细胞类型——卫星胶质细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背根神经元胞体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参与慢性疼痛的发生与调节。以往研究重点集中在卫星胶质细胞敏化神经元胞体,对于两者间抑制性调节关注较少,且迄... 背景:研究表明,背根神经节中主要的胶质细胞类型——卫星胶质细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背根神经元胞体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参与慢性疼痛的发生与调节。以往研究重点集中在卫星胶质细胞敏化神经元胞体,对于两者间抑制性调节关注较少,且迄今为止两者间交流尚未见有研究进行汇总,并讨论其内在联系。目的:从卫星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结构形态、离子通道、蛋白受体等方面,以及相邻卫星胶质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角度,对近年来两者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信息交流等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方法:以"pain,satellite glial cell,DRG"和"疼痛,卫星胶质细胞,背根神经节,缝隙连接"为检索词,检索了在PubMed、Web of Science、SinoMed及CNKI数据库收录的2008年1月至2019年2月的相关文献,并追踪所得文献中所引用的相关性较高的参考文献,最终筛选出77篇相关度较高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在背根神经节中,卫星胶质细胞包绕单个神经元形成的卫星胶质细胞鞘,通过"神经元-卫星胶质细胞"这一功能单位,实现了相邻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调控。大多数的文献支持了卫星胶质细胞在慢性疼痛疾病发生过程中起着发生、维持的重要作用;但是,也有部分文献发现卫星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存在抑制性调节,激活P2Y1受体、谷氨酸转运体都可以抑制疼痛的发生,在背根神经节中调节P2Y1受体、谷氨酸转运体的活性可以作为治疗疼痛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卫星胶质细胞 背根神经节 缝隙连接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炎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活化和P2X7受体表达的干预 被引量:6
8
作者 周游 汪雯 +7 位作者 蔡杨乾 杜俊英 邵晓梅 蒋永亮 刘伯一 高宏 梁宜 方剑乔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4-502,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炎性痛大鼠患侧足跖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以及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内卫星胶质细胞及其P2X7受体活化的影响,探讨电针抗大鼠炎性痛的外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将大鼠完全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炎性痛大鼠患侧足跖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以及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内卫星胶质细胞及其P2X7受体活化的影响,探讨电针抗大鼠炎性痛的外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将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组(Con group,n=12)、炎性痛组(CFA group,n=12)、炎性痛+电针组(CFA+EA group,n=12)、炎性痛+假电针组(CFA+s EA group,n=12)。炎性痛大鼠于右后足掌侧正中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d’s adjuvant,CFA)每只0.1 m L构建模型;电针处理取穴"足三里"、"昆仑",电针参数为疏密波,频率2/100 Hz,强度0.5-1-1.5 m A(每个强度治疗10 min),每日1次,连续7 d。检测造模前和造模后1、3、7、8、10、12、14 d各组大鼠机械痛阈,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造模后14 d各组大鼠患侧DRG中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P2X7受体活化情况。第二部分:将大鼠随机分为炎性痛+DMSO组(CFA+DMSO group,n=8)、炎性痛+P2X7R抑制剂A740003组(CFA+A740003 group,n=10)、炎性痛+电针+生理盐水组(CFA+EA+NS group,n=8)、炎性痛+电针+P2X7R激动剂Bz ATP组(CFA+EA+Bz ATP group,n=12),分别鞘内注射相应药物。分别于手术前、造模前、造模后和给药后各时点检测大鼠PWTs变化。结果 (1) CFA致炎性模型大鼠痛阈显著下降(P <0.01),电针治疗后其机械痛阈显著升高(P <0.01)。CFA足底注射14 d后,大鼠患侧L4-6 DRG中GFAP、P2X7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 <0.05);电针显著抑制大鼠患侧L4-6 DRG中GFAP、P2X7蛋白表达(P <0.05),而CFA+s EA组却无明显变化(P> 0.05)。(2)与CFA+DMSO组比较,鞘内注射P2X7抑制剂A740003显著提高CFA大鼠机械痛阈(P <0.01);CFA+EA+Bz ATP组大鼠PWTs明显低于CFA+EA+NS组(P <0.01)。结论抑制大鼠背根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活化和P2X7受体表达参与电针抗慢性炎性痛,可能是电针镇痛外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性痛 电针镇痛 背根神经节 卫星胶质细胞 P2X7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胶质细胞活化在束缚应激致大鼠咬肌痛觉敏感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杨 苗莉 +5 位作者 赵雅娟 王舰 张旻 赵蕊妮 陈永进 赵文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心理应激致咬肌痛觉敏感中三叉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活化和P物质释放的关系。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束缚应激3d组、束缚应激7d组、束缚应激14d组。用体质量检测、旷场实验观察束缚应激后大鼠是否产生... 目的:观察慢性心理应激致咬肌痛觉敏感中三叉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活化和P物质释放的关系。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束缚应激3d组、束缚应激7d组、束缚应激14d组。用体质量检测、旷场实验观察束缚应激后大鼠是否产生焦虑、抑郁样情绪;用Von Frey电子测痛仪检测大鼠咬肌痛阈。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三叉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活化的标志物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SP)免疫阳性产物的变化。结果:受束缚应激后,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旷场中总移动距离和总移动速度均明显降低,提示大鼠处于焦虑、抑郁样情绪状态。束缚应激后大鼠咬肌机械性痛阈明显降低;提示大鼠咬肌痛敏增强。束缚应激7d、14d组大鼠三叉神经节内GFAP及SP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慢性心理应激可导致三叉神经节中的卫星胶质细胞活化,神经元SP表达升高。因此,三叉神经节中卫星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活化可能参与了慢性心理应激引起咬肌痛觉敏感升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痛觉敏感 三叉神经节 卫星胶质细胞 GFAP 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海英 梁尚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1-635,共5页
目前,针对胶质细胞的研究已经成为神经科学的研究主流之一,对其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胶质细胞具有支持和引导神经元的迁移、参与神经系统的修复和再生、形成髓鞘及血脑屏障、参与免疫应答、物质代谢和营养、以及参与... 目前,针对胶质细胞的研究已经成为神经科学的研究主流之一,对其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胶质细胞具有支持和引导神经元的迁移、参与神经系统的修复和再生、形成髓鞘及血脑屏障、参与免疫应答、物质代谢和营养、以及参与神经细胞外氢离子浓度的维持等作用。与之相比,有关外周神经系统胶质细胞的研究较少,本文着重综述外周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研究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 外周神经节 卫星胶质细胞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α2A肾上腺素受体抑制背根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活性缓解镜像痛敏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盼 闫成祥 +7 位作者 朱利香 姜鸣 杨亮 侯仁浩 王江博 曹园园 刘霞 白占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72-582,共11页
目的:躯体单侧组织损伤引发对侧疼痛反应,称为镜像痛敏。镜像痛敏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靶标,影响其治疗。本研究拟阐释背根神经节中α2A肾上腺素受体和神经胶质细胞介导镜像痛敏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行为药理学、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躯体单侧组织损伤引发对侧疼痛反应,称为镜像痛敏。镜像痛敏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靶标,影响其治疗。本研究拟阐释背根神经节中α2A肾上腺素受体和神经胶质细胞介导镜像痛敏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行为药理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等技术研究背根神经节中α2A肾上腺素受体和神经胶质细胞介导镜像痛敏的机制。结果:背根神经节中α2A肾上腺素受体参与了镜像痛敏的发生发展。激活α2A肾上腺素受体显著缓解镜像痛敏行为。疼痛刺激下,双侧背根神经节中胶质细胞被差异激活,而激活α2A肾上腺素受体进一步活化背根神经节神经胶质细胞。此外,激活α2A肾上腺素受体显著降低卫星胶质细胞中α2A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而不影响小胶质细胞中α2A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结论:背根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中的α2A肾上腺素受体是镜像痛敏的重要分子传感器,激活α2A肾上腺素受体改善镜像痛敏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α2A肾上腺素受体 卫星胶质细胞 镜像痛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卫星胶质细胞与神经元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先斌 李力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88-1793,共6页
背景:尽管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大多数研究的对象都集中在神经元上,对卫星胶质细胞的了解甚少。目的:分析探讨背根节卫星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在感觉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背景:尽管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大多数研究的对象都集中在神经元上,对卫星胶质细胞的了解甚少。目的:分析探讨背根节卫星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在感觉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Sino Med等数据库有关卫星胶质细胞、感觉神经元、背根节、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satellite glial cells,sensory neurons,dorsal root ganglion,Neuropathic pain;卫星胶质细胞、感觉神经元、背根节、神经病理性疼痛",最终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61篇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卫星胶质细胞围绕在神经元周围形成一个独立的功能单位,它们之间通过缝隙链接、神经递质以及离子通道等相互传递信息,卫星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的作用可以维持细胞外谷氨酸的正常水平,从而维持神经元的兴奋性。卫星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维持和发展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趋化因子Fractalkine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卫星胶质细胞中抑制fractalkine/CX3CR1信号传导可以作为治疗疼痛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胶质细胞 感觉神经元 背根神经节 神经病理性疼痛 病理痛 神经元 神经递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感觉 神经节 脊髓 神经痛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胶质细胞多巴胺受体-缝隙连接Connexins的互作通路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成慧 马绥斌 +1 位作者 刘霞 白占涛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8年第1期81-85,89,共6页
卫星胶质细胞是背根神经节中主要胶质细胞类型。多巴胺受体和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s是卫星胶质细胞功能的关键分子信号通路之一。本文从结构特点、表达分布、磷酸化调控等方面来综述多巴胺受体-Connexins互作的新通路,以拓展卫星胶质细... 卫星胶质细胞是背根神经节中主要胶质细胞类型。多巴胺受体和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s是卫星胶质细胞功能的关键分子信号通路之一。本文从结构特点、表达分布、磷酸化调控等方面来综述多巴胺受体-Connexins互作的新通路,以拓展卫星胶质细胞生理与疾病发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为基于多巴胺受体和缝隙连Connexins相关疾病的多靶点诊治和药物发现提供科学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卫星胶质细胞 多巴胺受体 CONNEXINS 缝隙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胶质细胞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依宁 于忠杨 冷锦红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039-1042,共4页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是以疼痛症状为主的周围神经性痛。卫星胶质细胞(SGC)是外周神经的胶质细胞,广泛存在于背根神经节中。SGC通过缝隙连接蛋白相互联系在周围神经中,表达多种神经活性递质及嘌呤受体,是感觉神经...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是以疼痛症状为主的周围神经性痛。卫星胶质细胞(SGC)是外周神经的胶质细胞,广泛存在于背根神经节中。SGC通过缝隙连接蛋白相互联系在周围神经中,表达多种神经活性递质及嘌呤受体,是感觉神经节信号沟通和传递的参与者,并在神经痛觉过敏中发挥重要作用。神经损伤后SGC上的嘌呤受体P2X7会被高浓度的三磷腺苷激活,发生自身通透性改变。SGC之间缝隙连接蛋白表达异常,导致神经元兴奋,增强机械和热痛觉过敏,加重神经性疼痛。因此,了解周围神经元中SGC的细胞交流及病理条件下促进感觉神经元产生慢性疼痛的作用机制非常关键。本文就SGC与周围神经元的作用机制加以综述,旨在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提供研究方向和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胶质细胞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嘌呤受体 缝隙连接通道 疼痛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cRNA ENSRNOT00000087717在大鼠背根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5
作者 张丝嘉 马微 +6 位作者 刘矿嫔 梁宇 臧成昊 刘洁 刘伟 郭建辉 李力燕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99-99,共1页
在外周神经损伤的情况下,背根神经节(DRG)中神经元数量有所增加,DRG神经元胞体被卫星胶质细胞(SGCs)所包绕,研究发现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差异表达的lncRNA参与了DRG-SGCs的分化和神经元的存活过程,lncRNA某一序列的下调可促进DRG神经元... 在外周神经损伤的情况下,背根神经节(DRG)中神经元数量有所增加,DRG神经元胞体被卫星胶质细胞(SGCs)所包绕,研究发现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差异表达的lncRNA参与了DRG-SGCs的分化和神经元的存活过程,lncRNA某一序列的下调可促进DRG神经元的神经突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神经元 神经突 外周神经损伤 神经元数量 转分化 卫星胶质细胞 大鼠背根神经节 大鼠坐骨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对三叉神经痛大鼠三叉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宇鹏 张婵娟 +4 位作者 王晓松 王林 黄乙洋 李其壮 陈国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9期901-905,共5页
目的分析米诺环素对三叉神经痛(TN)大鼠三叉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SGCs)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激光化学法激发三叉神经损伤,建立TN大鼠模型。按照随机原则,将24只大鼠分为Ⅰ组(正常大鼠,未给予任何用药)、Ⅱ组(构建TN模型)、Ⅲ组(建立T... 目的分析米诺环素对三叉神经痛(TN)大鼠三叉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SGCs)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激光化学法激发三叉神经损伤,建立TN大鼠模型。按照随机原则,将24只大鼠分为Ⅰ组(正常大鼠,未给予任何用药)、Ⅱ组(构建TN模型)、Ⅲ组(建立TN模型,并给予米诺环素进行灌胃),每组各8只。比较三组大鼠神经颜面部支配区机械疼痛阈值,并比较三组大鼠三叉神经节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内核转录因子-κB(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的差异,对NF-κB采取免疫组化染色处理,并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法以观察SGCs的激活情况。通过硝酸甘油建立TN三叉神经节SGCs的炎症模型,经体外培养大鼠三叉神经节SGCs,并将细胞模型分为A组(常规培养)、B组(给予硝酸甘油0. 55 mmol/L)、C组(给予硝酸甘油0. 55 mmol/L+米诺环素15μmol/L)、D组(给予硝酸甘油0. 55mmol/L+米诺环素30μmol/L)。对各组细胞内NF-κB与IL-1β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用Fluo-3/AM探针负载对SGCs中钙离子Ca^(2+)的浓度进行检测。结果相比Ⅰ组,Ⅱ、Ⅲ组大鼠疼痛阈值均明显下降,而Ⅲ组疼痛阈值较Ⅱ组明显升高(P <0. 05)。相比Ⅰ组,Ⅱ、Ⅲ组大鼠三叉神经节IL-1β和NF-κ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Ⅲ组IL-1β和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较Ⅱ组明显下降(P <0. 05)。Ⅰ组NF-κB阳性细胞数量极少;Ⅱ组NF-κB阳性细胞数量较多;Ⅲ组NF-κB阳性细胞数量较Ⅱ组明显减少。Ⅲ组SGCs细胞数量明显减少,Ⅱ组SGCs细胞数量较Ⅰ、Ⅲ组明显增多。相比B组,A、C、D组NF-κB与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其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 <0. 05)。相比A组,B、C组大鼠Ca^(2+)浓度均明显升高,C、D组Ca^(2+)浓度较B组明显下降(P <0. 05)。结论米诺环素可通过阻滞三叉神经节SGCs的激活,下调炎症因子IL-1β与NF-κB的水平以发挥减轻TN症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三叉神经痛 米诺环素 卫星胶质细胞 细胞介素-1Β 内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2受体介导的初级感觉神经节神经元胞体与卫星胶质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谢唯 谢秋玉 +2 位作者 温诗瑶 刘双梅 梁尚栋 《国际神经精神科学杂志》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初级感觉神经节神经元胞体和围绕其周围的卫星胶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表明,卫星胶质细胞参与了感觉信号从神经末梢传入脊髓的过程。卫星胶质细胞与其围绕的神经元胞体之间通过多种方式相互交流,这种信息交流在损伤情况下可发生改变并... 初级感觉神经节神经元胞体和围绕其周围的卫星胶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表明,卫星胶质细胞参与了感觉信号从神经末梢传入脊髓的过程。卫星胶质细胞与其围绕的神经元胞体之间通过多种方式相互交流,这种信息交流在损伤情况下可发生改变并引发异常疼痛。本文就初级感觉神经节中嘌呤2(P2)受体介导的神经元胞体与卫星胶质细胞之间交流的可能机制及组织或神经损伤时将如何影响这种交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受体 感觉神经节 卫星胶质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不同穴位对颈部切口痛大鼠颈段背根节内卫星胶质细胞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乔丽娜 谭连红 +6 位作者 杨娇娇 高巧玲 朱江 荣培晶 朱兵 杨永升 刘俊岭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289,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甲状腺区切口痛大鼠颈背根神经节(DRG)内卫星胶质细胞(SGCs)活性的影响,探讨针刺缓解术后痛或针刺镇痛行甲状腺手术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组、合谷-内关组、足三里-阳陵泉组,每组20只。...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甲状腺区切口痛大鼠颈背根神经节(DRG)内卫星胶质细胞(SGCs)活性的影响,探讨针刺缓解术后痛或针刺镇痛行甲状腺手术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组、合谷-内关组、足三里-阳陵泉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沿大鼠颈正中线做一纵行切口并反复分离刺激,制作甲状腺区切口痛模型。各治疗组分别电针双侧"扶突""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穴,1次/d,连续3d。检测大鼠切口部位热痛阈;用免疫荧光、Real-time PCR、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大鼠脊髓颈(C)2-C 6DRGs内SGCs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onnexin 43(Cx 43)免疫荧光强度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Cx 43蛋白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颈部的热痛阈较正常组明显缩短(P<0.05);扶突组和合谷-内关组大鼠热痛阈均较模型组和足三里-阳陵泉组显著延长(P<0.05)。DRGs内GFAP免疫荧光强度及mRNA表达水平与IL-1β、TNF-α、IL-6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Cx 43免疫荧光强度与蛋白表达量在模型组均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双侧"扶突""合谷-内关"穴后GFAP免疫荧光强度及mRNA表达水平与IL-1β、TNF-α、IL-6mRNA表达水平和Cx 43免疫荧光强度与蛋白表达量,扶突组IL-1β、TNF-α与合谷-内关组IL-6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下调(P<0.05),足三里-阳陵泉组除IL-1β、TNF-αmRNA外,多数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电针"扶突""合谷-内关"穴可缓解大鼠颈部切口痛,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C 2-C 6DRGs内SGCs活性,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弱SGCs间信息交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痛 针刺镇痛 颈背根神经节 卫星胶质细胞 促炎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粉防己碱对硝酸甘油致三叉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智威 熊新 +3 位作者 陈力学 秦光成 陈连连 周冀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134-2139,共6页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对硝酸甘油(GTN)激活的三叉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释放的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纯化培养新生大鼠三叉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实验分正常对照组、GTN组和Tet治疗组;GTN组和Tet治疗组利用0.55 mmol.L-1 GTN...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对硝酸甘油(GTN)激活的三叉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释放的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纯化培养新生大鼠三叉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实验分正常对照组、GTN组和Tet治疗组;GTN组和Tet治疗组利用0.55 mmol.L-1 GTN诱导卫星胶质细胞激活,Tet治疗组同时给予1×10-7 mol.L-1 Tet进行干预。应用AlamarBlue检测细胞存活情况;利用Fluo-3/AM探针负载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各实验组细胞内Ca2+浓度([Ca2+]i)的变化;FQ-PCR检测NF-κB,IL-1βmRNA的表达情况;利用双重免疫荧光技术同时对卫星胶质细胞进行鉴定和NF-κB表达的检测。结果:AlamarBlue实验表明,GTN刺激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而不同浓度的Tet对GTN刺激的胶质细胞活力影响不同,最终筛选出最适宜的Tet治疗浓度为1×10-7 mol.L-1。与GTN组相比,Tet可以抑制GTN诱导的卫星胶质细胞内[Ca2+]i增高(P<0.05);FQ-PCR和免疫荧光双标实验发现,Tet可降低胶质细胞内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同时,Tet治疗后IL-1βmRNA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Tet可以通过阻断卫星胶质细胞内钙离子内流调控NF-κB的表达,从而减少炎症因子IL-1β的释放,为Tet用于偏头痛的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偏头痛 卫星胶质细胞 核转录因子
原文传递
米诺环素抑制卫星胶质细胞激活对于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镇痛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毅 韩晨阳 +1 位作者 郭丽 官俏兵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56-661,共6页
目的研究米诺环素通过抑制三叉神经痛大鼠三叉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镇痛的机制,为临床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提供实验支持。方法(1)采用激光化学诱导三叉神经损伤构建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将3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 目的研究米诺环素通过抑制三叉神经痛大鼠三叉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镇痛的机制,为临床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提供实验支持。方法(1)采用激光化学诱导三叉神经损伤构建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将3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米诺环素组(50μg米诺环素灌胃7d),每组10只。测定3组大鼠神经颜面部支配区机械痛阈值,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节内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介素(IL)—1β的蛋白和mRNA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观察卫星胶质细胞的激活,同时行NF-κ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采用硝酸甘油构建卫星胶质细胞的炎症模型,体外培养SD大鼠三叉神经部位卫星胶质细胞,将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米诺环素低剂量组(15μmol/L)、高剂量组(30μmol/L),检测细胞内IL-1β和NF—κB的表达,Fluo-3/AM探针负载检测卫星胶质细胞中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1)米诺环素组的疼痛阈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诺环素组中NF-κB、IL-1β的蛋白水平以及mRNA的表达水平相比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染色实验中,假手术组NF—κB染色呈弱阳性,模型组呈强阳性,米诺环素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弱。GFAP染色实验中.米诺环素组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米诺环素组细胞IL-1β和NF-κB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诺环素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诺环素可以通过抑制卫星胶质细胞的激活,降低炎症因子NF-κB、IL-1β的水平来改善三叉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卫星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三叉神经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