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2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卤代黄酮类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1
作者 姚甜 文旭娜 +4 位作者 刘帅华 吴睿 张强 刘存芳 田光辉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365,共13页
探索以天然产物丹皮酚为原料合成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考察其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简称HSA)的相互作用。以丹皮酚与不同二卤取代的苯甲醛经羟醛缩合和关环反应,合成出8种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并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 探索以天然产物丹皮酚为原料合成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考察其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简称HSA)的相互作用。以丹皮酚与不同二卤取代的苯甲醛经羟醛缩合和关环反应,合成出8种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并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法探究了与HSA结合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8种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与HSA有明显的静态荧光猝灭作用,且都是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要作用力类型的自发放热过程。同步荧光光谱显示,黄酮可降低络氨酸残基的微环境极性,增强其疏水性;黄酮醇同时改变了络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热力学和分子对接分析发现,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与HSA形成氢键的总个数分别为1、4、4、4、3、4、4、2。在黄酮上引入羟基虽然对复合物形成的主要作用力类型影响不大,但是能够改变与HSA结合的具体点位。合成的8种新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药理活性和开发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黄酮 合成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有机污染物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能的影响及机制
2
作者 赵铮铮 吴瑒 +2 位作者 郑雄 龙敏 陈银广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2-901,共10页
卤代有机化合物(HOPs)作为重要的工业化学品,在加工、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被大量释放到环境中,最终富集在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中.厌氧消化是剩余污泥资源化处置的重要手段,可转化有机物为挥发性脂肪酸和甲烷等高值产品.然而,HOPs对剩余污... 卤代有机化合物(HOPs)作为重要的工业化学品,在加工、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被大量释放到环境中,最终富集在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中.厌氧消化是剩余污泥资源化处置的重要手段,可转化有机物为挥发性脂肪酸和甲烷等高值产品.然而,HOPs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未得到系统阐述,因此,采用系统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系统文献综述,分析了HOPs对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效能、关键过程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多数HOPs因具有较高毒性而抑制厌氧消化关键阶段,导致甲烷产量降低;部分低毒性HOPs则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激素效应".HOPs主要通过影响增溶、水解、产酸和产甲烷四个关键阶段来调控厌氧消化效能,其中对产酸和产甲烷阶段的影响最为显著.HOPs可通过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抑制关键酶活性和干扰代谢途径等方式影响厌氧微生物的功能.本研究揭示了HOPs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机制,并针对当前研究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为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有机污染物 剩余污泥 厌氧消化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中七氟烷等四种卤代羟基烷麻醉剂及代谢物的检验方法研究
3
作者 吕惊晗 李萌萌 +4 位作者 卫娟娜 辛国斌 吴克宁 郭杰 孟令宗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80,共8页
建立血液中恩氟烷、异氟烷、地氟烷、七氟烷及其代谢物六氟异丙醇(HFIP)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检验方法,并建立了血液中恩氟烷、异氟烷、地氟烷共同代谢物三氟乙酸(TFA)的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检验方法,旨在开展... 建立血液中恩氟烷、异氟烷、地氟烷、七氟烷及其代谢物六氟异丙醇(HFIP)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检验方法,并建立了血液中恩氟烷、异氟烷、地氟烷共同代谢物三氟乙酸(TFA)的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检验方法,旨在开展对该类物质及代谢物整体系统的研究,可用于该类物质的滥用及麻醉犯罪案件中血液的检验。取0.5mL血样置于20mL顶空瓶中,加1.0mL超纯水混匀,密封后用80μm DVB/Carbon WR/PDMS SPME固相微萃取针70℃萃取20min,进GC-MS分析,采用HP-PLOT/Q(30m×0.32mm,20μm)色谱柱,SCAN质谱扫描模式;血样经乙腈沉淀蛋白,经液相色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验,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定性,以标准曲线法定量。恩氟烷、异氟烷、地氟烷、七氟烷、HFIP、TFA检出限(LOD)分别为0.05、0.05、0.1、0.1、0.1μg·mL^(-1)和0.5 ng·mL^(-1),且在0.5~100μg·mL^(-1)(TFA:1~100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提取回收率均在85%~106%之间,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准确度均在85%~115%之间。该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血中恩氟烷、异氟烷、地氟烷、七氟烷及其代谢物HFIP、TFA的定性定量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物学 卤代羟基烷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检测食用鱼肉中12种卤代有机污染物
4
作者 祝亦哲 郑锐芬 +4 位作者 樊子昊 刘灵 叶靖瑶 王凯 唐才明 《色谱》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7,共10页
卤代有机污染物(HOPs)因具有持久性、生物积累性、毒性等而广受关注。本研究应用超声辅助萃取和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建立了同时检测常见食用鱼肉中12种HOPs的方法。根据HOPs特性和鱼肉样品特点选择高效、可... 卤代有机污染物(HOPs)因具有持久性、生物积累性、毒性等而广受关注。本研究应用超声辅助萃取和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建立了同时检测常见食用鱼肉中12种HOPs的方法。根据HOPs特性和鱼肉样品特点选择高效、可靠的前处理方法,优化了萃取净化方法和色谱-质谱参数。鱼肉通过甲醇-乙腈(1∶1,v/v)混合溶剂提取,低温高速离心,上清液经氮吹浓缩后转溶于乙酸乙酯-环己烷(1∶1,v/v)混合溶剂,过滤后由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洗脱液经氮吹浓缩后复溶,进样分析。液相色谱流动相为含2 mmol/L乙酸铵的水溶液和乙腈,通过梯度洗脱,离子源为电喷雾电离源,负离子模式,质谱数据采集方式为全扫描和数据依赖采集,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12种HOPs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限为0.5 ng/g。以混合鱼肉为基质,在4、40和400 ng/g加标水平下,12种HOPs的加标回收率为67.6%~133.8%,RSD为0.5%~15.6%。应用本方法对27份实际鱼肉样品进行检测,发现鱼肉中均含有HOPs,含量为未检出~4.52 ng/g。该方法灵敏度好,准确度高,可作为鱼肉中HOPs的高通量筛查和定量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渗透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卤代有机污染物 食用鱼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烷酰基卤代苯基羟胺的设计、合成及对稀土矿物的浮选特性
5
作者 卢宇熙 黄磊 +2 位作者 刘兴华 刘旭 陈雯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25年第2期146-156,共11页
稀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稀土和含钙矿物的高效浮选分离是稀土浮选领域的一大难题。在N-烷酰基苯基羟胺的基础上,通过苯环对位卤代,设计并合成了新型捕收剂N-正丁酰基对氯苯基羟胺(NPCl-4)和N-正丁酰基对氟苯基羟胺(NPF-4),将其应用... 稀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稀土和含钙矿物的高效浮选分离是稀土浮选领域的一大难题。在N-烷酰基苯基羟胺的基础上,通过苯环对位卤代,设计并合成了新型捕收剂N-正丁酰基对氯苯基羟胺(NPCl-4)和N-正丁酰基对氟苯基羟胺(NPF-4),将其应用于稀土浮选。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说明卤素在苯环的对位取代,增加了药剂的负电中心,强化了主要作用基团上关键含氧位点的空间位阻效应,提升了药剂的给电子能力和疏水性能。在卤素取代后,降低的pKa及作用基团二面角有利于与矿物表面金属位点进行高效的靶向螯合作用。浮选试验结果表明,NPCl-4和NPF-4均对于氟碳铈矿具有较强的浮选性能,明显优于相应的N-正丁酰基苯基羟胺(NP-4)。同时Cl较大的半径带来的空间位阻会阻碍NPCl-4在萤石表面的吸附,而F与萤石表面Ca位点更强的作用有利于NPF-4在萤石表面的密集吸附,导致NPCl-4在氟碳铈矿与萤石的分选中具有更好的选择性,有望成为稀土矿物的新型高效捕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烷酰基卤代苯基羟胺 氟碳铈矿 萤石 浮选 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材料修复卤代溶剂污染地下水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书鹏 独学渊 +2 位作者 李霏 郭丽莉 李广贺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0-512,共13页
还原材料在卤代溶剂污染地下水修复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迁移性差、修复效率低及成本高等问题。本文介绍了卤代溶剂污染现状、不同类型还原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卤代溶剂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简述了这些材料在提升... 还原材料在卤代溶剂污染地下水修复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迁移性差、修复效率低及成本高等问题。本文介绍了卤代溶剂污染现状、不同类型还原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卤代溶剂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简述了这些材料在提升修复效率、降低成本方面的潜力与挑战,旨在分析当前技术的优缺点并探讨未来的改进方向。指出为进一步提升卤代溶剂污染修复效果,应深入研究改性还原药剂以增强其反应活性和迁移能力,同时加强材料技术之间的耦合研究与施工工艺的优化,降低修复成本并提高工程实施的可行性。此外,还应关注修复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确保技术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有望推动卤代溶剂污染修复技术迈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修复 卤代溶剂 还原材料 生物修复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污染物卤代苯醌的环境暴露、毒性及去除策略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思宇 董轩志 +2 位作者 肖冰 陈思育 曲宝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3期077-081,共5页
卤代苯醌(HBQs)是一种近年来发现未受管控的新污染物,已在各种水环境中被检出,鉴于其具有的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会对人类健康和用水安全造成潜在风险。为了了解HBQs的环境影响,并为HBQs的监管和消除提供支持,本文对近年来水体中... 卤代苯醌(HBQs)是一种近年来发现未受管控的新污染物,已在各种水环境中被检出,鉴于其具有的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会对人类健康和用水安全造成潜在风险。为了了解HBQs的环境影响,并为HBQs的监管和消除提供支持,本文对近年来水体中HBQs的化学性质及其毒性、环境暴露、转化和去除工艺进行了综述,以期为HBQs的环境消除和有效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副产物 卤代苯醌 毒性评估 去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离子对紫外/氯联用工艺中天然有机质转化和卤代副产物生成的影响
8
作者 阮小雪 向滢颖 杨欣 《能源环境保护》 2025年第1期99-112,共14页
紫外/氯联用作为一种高级氧化工艺,可利用其产生的多种活性物种去除微污染物和强化消毒效果。在此过程中,水体中存在的天然有机质(NOM)和溴离子会导致氯代和溴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成,从而对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由于检测技术... 紫外/氯联用作为一种高级氧化工艺,可利用其产生的多种活性物种去除微污染物和强化消毒效果。在此过程中,水体中存在的天然有机质(NOM)和溴离子会导致氯代和溴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成,从而对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由于检测技术的限制,之前的研究大多只关注常规消毒副产物,针对紫外/氯联用工艺中NOM在分子层面的转化以及未知卤代副产物生成的研究非常缺乏。本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FT-ICR MS),从分子层面解析溴离子对紫外/氯联用工艺中NOM转化以及卤代副产物生成的影响。研究发现,紫外/氯联用工艺中,溴离子转化生成次溴酸和含溴自由基(例如Br^(·)、BrO^(·)、Br_(2)^(·-)和BrOH^(·-)),使得NOM中更多的CHO化合物发生转化,特别是芳香性较高的物质,并生成主要为单宁酸类及富含羧基的脂环类CHO化合物。NOM经紫外/氯联用工艺处理后,共检出222个含溴化合物(CHOBr),与单独氯化处理后生成的CHOBr化合物相比具有明显更低的含碳数和芳香性指数。通过对其前体物的解析发现CHOBr化合物对应的前体物主要是NOM中O/C值较低或H/C值较高的物质,包括NOM中的木质素类似物、高度不饱和类和酚类化合物,而发生取代反应的前体物比发生加成反应的前体物的芳香值更低。单独氯化生成的大部分CHOBr化合物会在后氯化阶段被去除,但紫外/氯生成的大量CHOBr化合物在后氯化阶段依然存在。有溴离子存在时,紫外/氯联用工艺中识别出的CHOCl化合物数量远远低于无溴离子存在时的数量。在没有Br^(-)参与的紫外/氯联用工艺中,识别出333个一氯化合物。当体系中加入Br^(-)后,紫外/氯联用体系中只识别出33个一氯化合物。研究同时也检出了既含Cl又含Br的化合物。本研究从分子层面表征了紫外/氯联用工艺中新型含溴副产物的生成,并阐明了其前体物的转化机理。这些发现凸显了含溴副产物的重要性,并为该工艺在实际应用中需重视的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氯联用 高级氧化工艺 天然有机质 溴离子 卤代消毒副产物 FT-ICR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对氨基苯酚合成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高鹏 王钰 《山东化工》 2025年第1期56-61,65,共7页
综述了卤代对氨基苯酚的制备工艺技术、反应过程、反应机理、催化剂类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不同制备工艺的优缺点,并对其工业化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
关键词 卤代对氨基苯酚 硝基苯 加氢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中卤代乙腈、卤代硝基甲烷、卤代乙酰胺类消毒副产物的探讨
10
作者 朱元欣 范怿珉 姚祺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S02期284-292,322,共10页
分析统计了某市中心城区7家典型污水处理厂连续3个月的进水样品及出水样品中卤代乙腈、卤代硝基甲烷、卤代乙酰胺3类消毒副产物,结果表明,3类消毒副产物在进水及出水样品中均有检出,其中,进水样品中消毒副产物检出结果为:卤代乙腈类的... 分析统计了某市中心城区7家典型污水处理厂连续3个月的进水样品及出水样品中卤代乙腈、卤代硝基甲烷、卤代乙酰胺3类消毒副产物,结果表明,3类消毒副产物在进水及出水样品中均有检出,其中,进水样品中消毒副产物检出结果为:卤代乙腈类的质量浓度为0~28.1μg/L,卤代硝基甲烷类的质量浓度为0~1.9μg/L,卤代乙酰胺类的质量浓度为0~30.6μg/L。出水样品中消毒副产物检出结果为:卤代乙腈类的质量浓度为0.1~561.1μg/L,卤代硝基甲烷类的质量浓度为0~13.0μg/L,卤代乙酰胺类的质量浓度为0~144.8μg/L。7家典型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中3类消毒副产物均有检出且含量较高,其中卤代乙腈类质量浓度达到561.1μg/L;其次为卤代乙酰胺类质量浓度可达到144.8μg/L;卤代硝基甲烷质量浓度为13.0μg/L。从以上消毒副产物检出结果来看,目前污水处理厂的消毒处理工艺过程中使用的消毒药剂在消毒过程中可能存在分解或转化从而导致出水中消毒副产物含量偏高,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如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环境中,可能对目前的生态环境造可能造成一定的潜在风险。该调查研究可以为污水处理厂优化或改善消毒工艺技术流程提供数据技术支撑,污水处理厂可以在现有的工艺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降低出水中高含量的消毒副产物可能对目前的生态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卤代乙腈 卤代硝基甲烷 卤代乙酰胺 消毒副产物 消毒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淀山湖表层沉积物中卤代阻燃剂时空分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静 邬言 +6 位作者 李月 刘霞 金芮合 杨丁业 王余意 丁方方 刘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76-3386,共11页
通过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商值法探究了上海淀山湖28个表层沉积物中56种卤代阻燃剂(HFRs)的时空分布特征、污染源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上海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典型水源地淀山湖表层沉积物中3种HFRs出现明显累积,其中替代... 通过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商值法探究了上海淀山湖28个表层沉积物中56种卤代阻燃剂(HFRs)的时空分布特征、污染源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上海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典型水源地淀山湖表层沉积物中3种HFRs出现明显累积,其中替代型溴代阻燃剂(Σ_(22)ABFRs,21.418ng/g)浓度已超出传统溴代阻燃剂(Σ_(23)PBDEs,10.344ng/g)约2倍.十溴联苯醚(BDE209,7.890ng/g),十溴二苯乙烷(DBDPE,17.990ng/g)和得克隆(Σ_(Syn+Anti)DP,1.176ng/g)是最主要的同系物.这些HFRs的高值点主要出现在环湖生活生产活动较密集的淀山湖西南区域,季节性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法揭示出商用十溴、五溴和八溴二苯醚及其替代品的使用,以及含新型阻燃剂的塑料制品的使用是主要来源.基于商值法的风险评估揭示出五溴联苯醚、BDE209、DBDPE、2,4,6-三溴苯氧基乙烷(BTBPE)和2-乙基己基-2,3,4,5-四溴苯甲酸酯(TBB)在绝大多数沉积物中对底栖生物均呈现中等风险,BDE209在个别采样点出现高风险,表明未来对这些卤代阻燃剂的环境监管仍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卤代阻燃剂 分布 源解析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甲基转移酶的发现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琦 张诗雨 +2 位作者 高春玉 郑高伟 许建和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近年来,甲基化反应在有机合成和生物合成领域中逐渐引起重视。通过甲基转移酶(MT)引入甲基基团,可以调控分子的生物活性和物理化学性质,为精准设计目标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卤代甲基转移酶(HMT)是一类特殊的MT,它不仅可以... 近年来,甲基化反应在有机合成和生物合成领域中逐渐引起重视。通过甲基转移酶(MT)引入甲基基团,可以调控分子的生物活性和物理化学性质,为精准设计目标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卤代甲基转移酶(HMT)是一类特殊的MT,它不仅可以催化产生各种卤代烃,还可以在碘甲烷等廉价非天然甲基供体的存在下实现昂贵辅因子S-腺苷甲硫氨酸(SAM)的酶促原位再生。通过HMT的分子改造和同系酶的基因挖掘,可以高效地催化合成或再生SAM及其类似物,为甲基及其他烷基的转移提供更简单的路线。本文主要介绍了HMT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突破性工作:通过引入HMT-MT双酶级联反应,创建简单通用的SAM循环再生系统,提高了反应的原子经济性;挖掘到来源于硫嘌呤甲基转移酶家族的新酶(TPMT),很好地解决了甲基供体的环保问题;利用定向进化技术获得HMT优势突变体,能成功实现更长链烷基的转移。这些创新研究为高效生物烷基化提供了新策略,为绿色生物制造带来潜在的技术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甲基转移酶 辅因子原位再生 S-腺苷甲硫氨酸 蛋白质工程 酶促级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硝基苯高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研究进展
13
作者 徐洋 张慧敏 +3 位作者 顾逸涛 陆林巍 梁金花 任晓乾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58,65,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卤代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氢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并对其抑制脱卤的机理进行了阐述,最后对未来卤代硝基苯催化加氢催化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卤代硝基苯 卤代苯胺 催化加氢 选择性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化合物的光化学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纪顺俊 郎建平 +1 位作者 汪顺义 黄晓英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3-401,共9页
介绍近年来卤代化合物在光照射下的偶联反应、醇解反应、消去反应、开环反应 ,尤其是卤代杂环化合物的光化学反应 ,得到了许多用热反应或催化反应无法替代的具有生物 (理 )活性的中间体 .
关键词 卤代化合物 光化学反应 偶联反应 醇解反应 消去反应 开环反应 光开环反应 卤代 α-卤代 卤代杂环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苯醌类消毒副产物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芳 赖玮毅 汪海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06-2213,共8页
卤代苯醌(halobenzoquinones,HBQs)是近年来在水体中发现的一类具有潜在毒理学效应且未受管控的新型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本文综述了HBQs的化学特征与生成机制、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其引起的细胞毒性、氧化应... 卤代苯醌(halobenzoquinones,HBQs)是近年来在水体中发现的一类具有潜在毒理学效应且未受管控的新型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本文综述了HBQs的化学特征与生成机制、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其引起的细胞毒性、氧化应激毒性、遗传毒性、生物毒性进行了概述.这些内容旨在为深入探讨HBQs的毒理学机制和全面评估其暴露所可能导致的健康风险及癌症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苯醌 消毒副产物 环境暴露 毒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典型食用鱼中4类卤代芳香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和摄入风险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莉娜 李会茹 +2 位作者 彭平安 刘明洋 胡建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73,共15页
卤代芳香类化合物(HACs)具有环境普遍存在性、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各种毒性,其污染和风险因此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对华南地区5种常见鱼肉中4类典型HAC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鱼肉中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呋喃(PCDD/Fs)、类二噁英多氯联苯... 卤代芳香类化合物(HACs)具有环境普遍存在性、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各种毒性,其污染和风险因此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对华南地区5种常见鱼肉中4类典型HAC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鱼肉中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呋喃(PCDD/Fs)、类二噁英多氯联苯(DL-PCBs)、多溴代二苯并二噁英/呋喃(PBDD/Fs)和总二噁英类(dioxins)毒性当量(TEQ)的平均值±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0.0680±0.3230)pg·g^(-1)(0~2.21 pg·g^(-1))、(0.118±0.124)pg·g^(-1)(0.000451~0.528 pg·g^(-1))、(0.139±0.164)pg·g^(-1)(0.00882~0.917 pg·g^(-1))和(0.325±0.366)pg·g^(-1)(0.0409~2.30 pg·g^(-1))(以单位湿质量计),均低于欧盟规定的鱼肉中dioxins的TEQ限值;5种鱼中桂花鱼的总TEQ和摄入风险最高,其次是鳗鱼和鲶鱼,鲈鱼最低,但种类间并无显著差异。鱼肉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浓度(0.347±0.297)ng·g^(-1)(0.0191~1.40 ng·g^(-1))(以单位湿质量计)与国内外相比中等偏低,种类变化顺序为三文鱼>鳗鱼>鲈鱼>桂花鱼>鲶鱼。鱼肉中的PCDD/Fs以高氯代PCDDs为主,可能源于污染饲料和五氯酚/五氯酚钠的使用;DL-PCBs以PCB-118和PCB-105为主,主要源于其商业品和金属冶炼过程;PBDEs的来源包括其商业品和高溴PBDEs脱溴降解;PBDD/Fs以高溴PBDFs为主,其污染与PBDEs密切相关。华南地区居民通过膳食鱼肉摄入4类HACs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值分别为6.56×10-6~2.87×10-5和0.0314~0.114,其中儿童风险值高于青少年和成人。PBDD/Fs对总TEQ和摄入风险的贡献(平均45.6%)远高于其他HACs,其生物体污染和风险值得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芳香化合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二噁英/呋喃 多氯联苯 多溴联苯醚 致癌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处理中多环芳烃和卤代多环芳烃的变化特征及健康风险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健伟 严䶮 +4 位作者 陈浩然 张雪琪 王鋙葶 胡冠九 鲜啟鸣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为了解饮用水中多环芳烃(PAHs)和卤代多环芳烃(HPAHs)的污染现状、来源以及健康风险,选择了以长江、太湖和三河(淮安)为水源水的3个自来水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的测定方法,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 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为了解饮用水中多环芳烃(PAHs)和卤代多环芳烃(HPAHs)的污染现状、来源以及健康风险,选择了以长江、太湖和三河(淮安)为水源水的3个自来水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的测定方法,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其各工艺段出水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PAHs和HPAHs在自来水厂原水和出水中普遍存在,PAHs的质量浓度为9.74~61.00 ng/L,氯代多环芳烃(Cl-PAHs)的质量浓度为0.32~9.17 ng/L,溴代多环芳烃(Br-PAHs)的质量浓度为未检出(ND)~4.15 ng/L,且整体呈现枯水期质量浓度大于丰水期的特征。原水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以及各种燃烧活动,HPAHs与PAHs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出水中HPAHs主要来源于原水以及氯化消毒。现有的自来水处理工艺对原水中PAHs和HPAHs都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是氯化消毒可能产生新的HPAHs污染。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3个水厂出水的终生致癌风险为10^(-9)~10^(-8),处于低致癌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卤代多环芳烃 饮用水处理 污染现状 来源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烷烃脱卤素酶标签α1A-肾上腺素受体色谱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18
作者 袁心怡 李良喜 +4 位作者 赵勤 张晓英 李倩 赵新锋 冀旭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5-942,共8页
受体色谱技术是将色谱技术的高分离能力和药物-受体间的高特异性识别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能够对中药等复杂体系中靶向活性成分进行高效筛选与准确辨识。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发展高效、温和、简便的固定化方法,使得固定化受体活性... 受体色谱技术是将色谱技术的高分离能力和药物-受体间的高特异性识别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能够对中药等复杂体系中靶向活性成分进行高效筛选与准确辨识。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发展高效、温和、简便的固定化方法,使得固定化受体活性得以保持。传统的以生物交联剂为核心的随意共价固定化技术存在反应特异性较差、需要纯化蛋白质等不足。针对该问题,本研究将卤代烷烃脱卤素酶(Halo)与6-氯己酸的特异性生物正交反应引入至α_(1A)-肾上腺素受体(α_(1A)-AR)的固定化过程,将Halo标签α_(1A)-AR一步固定至6-氯己酸修饰的氨丙基硅胶表面,无需对α_(1A)-AR进行纯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色谱法对Halo-α_(1A)-AR色谱固定相进行形貌及活性表征,证明受体已成功固定且具有特异性识别配体的能力,30天内稳定性良好。非线性色谱法研究结果显示:盐酸哌唑嗪、盐酸特拉唑嗪和乌拉地尔通过一类结合位点与Halo-α_(1A)-AR色谱固定相作用,结合常数分别为3.85×10^(5)、5.00×10^(5)和5.90×10^(5)L/mol;甲磺酸酚妥拉明和盐酸坦索罗辛在Halo-α_(1A)-AR色谱固定相上则存在两类位点,前者与受体亲和力分别为3.12×10^(6) L/mol和6.01×10^(5)L/mol,后者则为9.98×10^(5)L/mol和2.11×10^(4) L/mol。与传统物理吸附法或N,N′-羰基二咪唑法制备的α_(1A)-AR色谱柱相比,本文所用固定化方法无需纯化受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受体活性损失,实现了蛋白质一步固定化方法,亲和力测定值更接近于溶液中受体-药物的真值,为复杂体系靶向活性成分高效筛选与准确测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A-肾上腺素受体 卤代烷烃脱素酶 一步固定化 非线性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体系对水中卤代苯醌类消毒副产物的降解路径与产物毒性预测评价
19
作者 郭雨欣 黄锦焘 +3 位作者 刘梦霏 孙启元 王菲凤 蔡开聪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9,共9页
卤代苯醌是一种新型的饮用水消毒副产物,选用两种代表性的卤代苯醌--2,6-二氯苯醌(2,6-DCBQ)和2,6-二溴苯醌(2,6-DBBQ)为目标污染物,探究UV/H_(2)O_(2)体系对2,6-DCBQ、2,6-DBBQ的降解路径与产物毒性。Gaussian模型及其热力学反应计算... 卤代苯醌是一种新型的饮用水消毒副产物,选用两种代表性的卤代苯醌--2,6-二氯苯醌(2,6-DCBQ)和2,6-二溴苯醌(2,6-DBBQ)为目标污染物,探究UV/H_(2)O_(2)体系对2,6-DCBQ、2,6-DBBQ的降解路径与产物毒性。Gaussian模型及其热力学反应计算结果表明,HO·倾向于先通过争夺DCBQ和DBBQ分子苯环上C-H键的氢原子发生取代反应,然后通过C-Cl键脱卤而继续降解;ECOSAR模型评估结果显示,DCBQ和DBBQ降解产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普遍低于其母体化合物,说明UV/H_(2)O_(2)体系对于卤代苯醌类消毒副产物能有效降解且减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苯醌 消毒副产物 降解产物 高级氧化 Gaussian模型 ECOS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土壤中卤代阻燃剂的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估
20
作者 杨丁业 杨静 +3 位作者 金芮合 丁方方 张雨欣 刘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177,共17页
在合肥市不同区域采集了31个土壤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土壤中卤代阻燃剂的含量,并对其组成特征、空间分布、来源进行解析.研究结果显示,合肥市表层土壤中总的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Σ_(23)PBDEs)、替代型... 在合肥市不同区域采集了31个土壤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土壤中卤代阻燃剂的含量,并对其组成特征、空间分布、来源进行解析.研究结果显示,合肥市表层土壤中总的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Σ_(23)PBDEs)、替代型溴代阻燃剂(alternative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Σ_(22)ABFRs)和得克隆及其类似物(dechloranes,Σ_(11)DECs)浓度均值分别为(6.490±13.221)、(26.375±101.928)和(0.815±0.760)ng/g.十溴二苯乙烷(DBDPE)是替代型溴代阻燃剂中最主要的同系物,占比高达84.4%.空间分布上,卤代阻燃剂浓度的高值多位于城市开发区、高新区等制造业集中地.源解析表明,其主要来源为商业多溴联苯醚,其次来源于阻燃剂的生产、运输及其环境降解过程.基于危险指数法估算的非致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目标物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均小于1,在可接受范围内,无非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卤代阻燃剂 空间分布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