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博格达—哈尔里克山白垩纪以来剥露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62
1
作者 朱文斌 舒良树 +3 位作者 万景林 孙岩 王锋 赵忠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22,共7页
对新疆博格达-哈尔里克山火山岩和花岗岩的15个磷灰石样品和5个锆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变化于109.3~11.9Ma之间,锆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变化于81.7~56.8Ma之间。矿物对法计算得到,该地区晚白垩世至... 对新疆博格达-哈尔里克山火山岩和花岗岩的15个磷灰石样品和5个锆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变化于109.3~11.9Ma之间,锆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变化于81.7~56.8Ma之间。矿物对法计算得到,该地区晚白垩世至新生代中期的视剥露速率为0.157~0.222mm/a。热史模拟结果表明,博格达一哈尔里克山自白垩纪以来经历了多期冷却剥露,分别是早白垩世(119~105Ma)、晚白垩世晚期(67~65Ma)、新生代早中期(47~31Ma)和新生代晚期(12~7Ma)。白垩纪以:来的天山变形作用,与亚洲南缘多期的地体碰撞增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锆石 裂变径迹 新疆 博格达 哈尔里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裂谷双峰式火山岩地质年代学与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0
2
作者 王银喜 顾连兴 +4 位作者 张遵忠 吴昌志 张开均 李惠民 杨杰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15-1224,共10页
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位于准噶尔和吐鲁番-哈密两个前寒武纪地块之间。已有充分的地质与元素地球化学证据证明东天山博格达陆内碰撞造山带构造属性是属于大陆裂谷,全区早石炭世火山岩的SiO_2含量在55%~64%之间出现明显的间断,其刺梅沟七... 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位于准噶尔和吐鲁番-哈密两个前寒武纪地块之间。已有充分的地质与元素地球化学证据证明东天山博格达陆内碰撞造山带构造属性是属于大陆裂谷,全区早石炭世火山岩的SiO_2含量在55%~64%之间出现明显的间断,其刺梅沟七角井组中玄武岩和流纹岩在时空上紧密拌生,为一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该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中玄武岩和流纹岩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分别为:342.0±3.2 Ma和340.3±3.4 Ma。七角井组中玄武岩和流纹岩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与博格达古生物化石指示的早石炭世时代一致。七角井组玄武岩:ε_(Nd)(t)为+6.4~+6.7,(^(87)Sr/^(86)Sr)_i为0.703261~0.703328,(^(206)pb/^(204)Pb)_i为17.703~17.989、(^(207)pb/^(204)Pb)_i为15.407~15.498、(^(208)Pb/^(204)Pb)_i为37.147~37.825;七角井组流纹岩:ε_(Nd)(t)为+6.4~+6.6,(^(87)Sr/^(86)Sr)_i为0.703368~0.703469,(^(206)Pb/^(204)Pb)_i为17.827~18.114、(^(207)Pb/^(204)Pb)_i为15.460~15.517、(^(208)Pb/^(204)Pb)_i为37.077~37.973,由此可见七角井组玄武岩和流纹岩在Nd-Sr-Pb同位素特征方面具有相当一致。根据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认为其玄武岩是来源于亏损地幔,而伴生的流纹岩则是由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一般都认为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只产生成分连续变化的岩浆系列,但是在特定条件下也是可以产生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由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并不少见,但是在裂谷环境下双峰式火山岩中流纹岩是由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这种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至今还未发现。因此,博格达双峰式火山岩是大陆裂谷环境中比较特殊的并是十分少见的或可能是一种新的双峰式火山岩构造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Rb-Sr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 大陆裂谷环境 博格达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过程:火山岩组合及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63
3
作者 王金荣 李泰德 +4 位作者 田黎萍 于漫 王怀涛 赵志雄 汤中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3-1115,共13页
最近,笔者在博格达山东段北部的西地-伊齐-小红柳峡一带的地质调查中发现,该区发育有大量晚石炭世柳树沟组双峰式火山岩及早二叠世卡拉岗组酸性火山岩建造,但双峰式火山岩性质及成因有别于其南侧七角井早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玄武岩富... 最近,笔者在博格达山东段北部的西地-伊齐-小红柳峡一带的地质调查中发现,该区发育有大量晚石炭世柳树沟组双峰式火山岩及早二叠世卡拉岗组酸性火山岩建造,但双峰式火山岩性质及成因有别于其南侧七角井早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玄武岩富钠贫钾(K_2O=0.18%~0.45%,Na_2O=2.24%~3.63%),属拉斑系列;TiO_2=1.6%~1.7%,略高于MORB,较高的Al(Al_2O_3=16.2%~16.7%)、高Mg(MgO=8.12%~9.54%,Mg~#=61~64),以及低K_2O/TiO_2和K_2O/P_2O_5比值(分别为0.1~0.27、0.63~1.68),反映了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不明显;Rb/Sr比值0.01~0.02,Zr/Nb=21.6~39.7,Zr/Y=5.38~7.47,以及不相容元素Ba、Zr、Hf相对略富集、Nb-Ta和Th相对亏损,显示岩石具有板内玄武岩的特点;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上整体接近于平坦型,(La/Yb)_N=1.8~1.9,Eu无异常至轻微正异常(δEu=1.07~1.12),正ε_(Nd)(t)值(+5.63~+5.89),(^(143)Nd/^(144)Nd)_I=0.512927~0.512944,Th/Yb<0.2,Ta/Yb=0.1,表明玄武岩浆源于亏损软流圈地幔,且在演化过程中不曾发生过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并暗示当时的大陆地壳可能由于拉张而变得较薄,玄武岩浆形成后快速上升至地表喷发。双峰式火山岩中的流纹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296±2Ma(1σ),具高Si(SiO_2=76%~80%),富钾贫钠(K_2O=5.1%~5.7%,Na_2O=0.94%~2.03%);低Al(Al_2O_3=7.9%~10.4%);低Ti、Ca和P含量,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Rb、Th、Zr、Hf、K相对富集,Ba、Sr、P、Ti、Nb、Ta为显著亏损;轻稀土元素适度富集且轻、重稀土分馏程度低,(La/Yb)_N=5.1~7.1,(La/Sm)_N=2、(Gd/Yb)_N=1.6~2.2,以及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17~0.2),(^(87)Sr/^(86)Sr)_I=0.7051~0.7052,δ^(18)O=11.6‰,指示岩石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源区存在有斜长石残留,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早二叠世末流纹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278±2Ma)具高Si(SiO_2=74%),富钾贫钠(K_2O/Na_2O>2),低Al(Al_2O_3=11.0%)以及较低的Ti和P含量的特征,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PM标准化图解上表现为Rb、Ba、Th、U、K、La、Ce不相容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P、Ti以及Sr为明显的负异常;轻稀土轻度富集,(La/Yb)_N=5~6,(La/Sm)_N=3,(Gd/Yb)_N=1.3~1.4,以及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31~0.39),(^(87)Sr/^(86)Sr)_I为0.7069,δ^(18)O=11.97‰,指示源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伸展垮塌的构造环境。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博格达山前身裂谷岩浆作用始于早石炭世,结束于晚石炭世末期,早二叠世末进入后造山伸展的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造山带 晚古生代 构造岩浆作用 双峰式火山岩 大陆裂谷 后造山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山中新生代隆升—热历史的裂变径迹记录 被引量:30
4
作者 沈传波 梅廉夫 +2 位作者 刘麟 汤济广 周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7-92,共6页
5个磷灰石样和4个锆石样的裂变径迹测年证据以及热历史的定量模拟研究表明,博格迭山自晚休罗世末-早白垩世开始隆升,总体表现为持续的隆升过程,具有4个主要期次的演化阶段,起始时间分别为150~106、75-65、44-24、13~9Ma。其中44~... 5个磷灰石样和4个锆石样的裂变径迹测年证据以及热历史的定量模拟研究表明,博格迭山自晚休罗世末-早白垩世开始隆升,总体表现为持续的隆升过程,具有4个主要期次的演化阶段,起始时间分别为150~106、75-65、44-24、13~9Ma。其中44~24Ma之前,博格这山南、北缘隆升速率近于一致。之后,博格达山的隆升转为区段性,南、北缘形成差异隆升。北缘在42~11Ma为近于稳定的状态,隆升速率为1m/Ma,11Ma至今隆升速率为190.6m/Ma;而南缘在26~9Ma间隆升较快,速率为41.2m/Ma,9Ma至今隆升速率为162.9m/Ma。这种差异性的隆升可能一方面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原因可能受博格达山不同段深部差异性动力学过程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热历史 隆升 中新生代 博格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东缘色皮口地区晚石炭世裂谷火山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高景刚 李文渊 +4 位作者 刘建朝 高云霞 郭新成 周义 范庭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539-3552,共14页
新疆色皮口地区位于博格达造山带东段北部,区域内的上石炭统柳树沟组火山岩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和流纹岩,组成双峰式火山岩建造。岩石SiO 2含量为48.07%~77.62%,赖特碱度率(AR)为1.35~4.7,Na2O+K2O含量为3.74%~9.... 新疆色皮口地区位于博格达造山带东段北部,区域内的上石炭统柳树沟组火山岩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和流纹岩,组成双峰式火山岩建造。岩石SiO 2含量为48.07%~77.62%,赖特碱度率(AR)为1.35~4.7,Na2O+K2O含量为3.74%~9.02%,K2O/Na2O值为0.04~1.04,为低钾高钠钙碱性-碱性岩石。玄武岩、玄武安山岩TiO 2=0.86%~1.7%,较高的Al、低Mg,以及低K2O/TiO 2和K2O/P2O5比值(分别为0.13~1.81、0.36~6.00),反映了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不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角斑岩不相容元素K、Rb、Th、Ba强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Hf无富集,Ti亏损不明显,玄武岩(Th/Nb)N值为1.36~6.55,Nb/La值为0.29~0.44,具有较低的Nb/Zr比值(0.03~0.05)。由玄武岩到石英角斑岩,稀土元素组成略右倾平行曲线簇,倾斜度(轻重稀土分异度)略增大,铕负异常趋于明显(δEu=0.81~1.17)。流纹岩不相容元素K、Rb、Th、Ba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Hf富集,流纹岩稀土总量增高,轻重稀土分异增大,明显铕负异常(δEu=0.27~0.50),显示后期较强的岩浆分异作用。石英角斑岩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314.9±1.2Ma(n=16,MSWD=0.4,Th/U比值在0.56~1.21之间),这表明石英角斑岩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石英角斑岩中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均分布在0.282897~0.283097之间,并具有较高的正εHf值(11~18),平均值为14,Hf的模式年龄tDM2介于180~628Ma。所有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和εHf值位于亏损地幔演化线与下地壳之间,并靠近亏损地幔演化线。上述特点反映晚石炭世火山岩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下部玄武岩与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具有同源特征,暗示岩浆源区来源于亏损地幔,并受地壳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裂谷 柳树沟组 双峰式火山岩 HF同位素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地区中—新生代碎屑成分特征与盆山分异过程 被引量:21
6
作者 方世虎 宋岩 +2 位作者 贾承造 王绪龙 袁庆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29-1237,共9页
新疆博格达地区中—新生界碎屑成分自中侏罗世的中晚期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自中侏罗世晚期开始,沉积重矿物组合及相对含量发生较大变化,不稳定重矿物、较高级别变质岩岩屑明显增多,显示此时发生的物源属性变化及构造活动的存... 新疆博格达地区中—新生界碎屑成分自中侏罗世的中晚期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自中侏罗世晚期开始,沉积重矿物组合及相对含量发生较大变化,不稳定重矿物、较高级别变质岩岩屑明显增多,显示此时发生的物源属性变化及构造活动的存在;自侏罗系西山窑组沉积晚期开始,砂岩碎屑成分中的沉积岩碎屑明显增加,显示盆缘沉积岩物源的隆升和剥蚀作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博格达地区的盆山分异过程主要对应于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和新近纪以来,其中中侏罗世的中晚期是博格达地区开始发生盆山分异的初始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地区 中—新生代 碎屑成分 构造活动 盆山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山东段早石炭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7
7
作者 田黎萍 王金荣 +3 位作者 汤中立 于漫 王怀涛 赵志雄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6,41,共8页
博格达山东段北缘分布有早石炭世玄武岩和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及少量英安岩夹层,在时空上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玄武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322±3 Ma(1σ-),w(SiO_2)为47.74%~49.34%,Ti的质量分数(w(TiO_2)=1.51%~1.75%)略高于N-MORB的... 博格达山东段北缘分布有早石炭世玄武岩和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及少量英安岩夹层,在时空上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玄武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322±3 Ma(1σ-),w(SiO_2)为47.74%~49.34%,Ti的质量分数(w(TiO_2)=1.51%~1.75%)略高于N-MORB的,高Al(w(Al_2O_3)=16.82%~17.54%),富钠贫钾(w(K_2O)/w(Na_2O)=0.21~0.28),低Mg(w(MgO)=3.80%;7.33%,w(Mg~#)=42~47).表明玄武岩浆发生过橄榄石、辉石分离结晶作用.玄武岩具较高的w(Zr)/w(Y)(4.1~5.5),w(Zr)/w(Nb)(27~33),相对富集LIL(Sr,Rb,Ba,K),亏损Nb,Ta,Th,U等高场强元素,以及(w(^(87)Sr)/w(^(86)Sr))_I为0.703188~0.703 295(<0.704 5),正εNd(t)值(+7.10).岩石LREE适度富集,(w(La)/w(Yb))N=2.56~3.66,Eu无异常或轻微正异常(δEu=1.08~1.15).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玄武岩源于亏损地幔,且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可能发生过下陆壳物质的混染作用,但斜长石分离结晶作用不明显,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石炭世火山岩 裂谷 博格达造山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南缘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水下滑塌构造 被引量:88
8
作者 舒良树 朱文斌 +3 位作者 王博 M.Faure J.Charvet D.Cluzel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36,共12页
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哈密市七角井-车轱辘泉和乌鲁木齐市白杨沟地区晚古生代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滑塌构造的几何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在博格达山南缘的七角井-车轱辘泉一带,玄武岩和流纹岩彼此互层产出,构成厚度较大的... 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哈密市七角井-车轱辘泉和乌鲁木齐市白杨沟地区晚古生代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滑塌构造的几何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在博格达山南缘的七角井-车轱辘泉一带,玄武岩和流纹岩彼此互层产出,构成厚度较大的后碰撞期双峰式火山岩系,呈近东西方向平行造山带展布,堆积在早二叠世红色磨拉石之上;在白杨沟一带,后碰撞水下滑塌堆积岩与火山岩共存,构成一个厚1300m的滑塌构造剖面,由水下滑塌堆积岩夹双峰式火山岩带、枕状熔岩-气孔状玄武岩带和硅质、泥砂质岩带所组成。其底部以北东走向的拆离断层和晚石炭世灰岩、砂岩岩层接触。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火山岩的SiO2含量在53%-67%之间出现间断,呈现双峰式火山岩的特点。其中,流纹岩SiO2平均71.65%,CaO2.15%,Na2O与K2O含量相近(3.2%-3.7%),含碱量>含钙量,ANKC值>1.1;轻稀土富集、稀土总量高,铕亏损,具明显Eu负异常。与之共生的玄武岩则以富硅贫碱为特征,SiO2平均51.05%,TiO2含量变化较大,轻稀土轻度富集,铕异常不明显,属拉斑系列玄武岩类。其特征和东非阿法尔裂谷的双峰式火山岩相近,反映陆内裂谷环境。对滑塌堆积岩带中的辉绿玢岩作锆石U-Pb测年,获289±5Ma年龄值,相当于二叠纪初期。从晚二迭叠世开始,全区处于相对稳定的剥蚀-堆积环境中,形成了厚度较大的磨拉石,并逐渐演化为三叠纪的准平原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水下滑塌堆积构造 后碰撞作用 晚古生代 博格达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芨芨台子地区晚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9
作者 汪晓伟 徐学义 +4 位作者 马中平 陈隽璐 朱小辉 孙吉明 崔方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3-569,共17页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芨芨台子地区出露大量晚石炭世早期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岩石类型以亚碱性玄武岩为主,含有少量的流纹岩,属拉斑系列。其玄武岩富钠贫钾(Na2O/K2O=2.84~3.01),Ti O2含量为1.32%~1.43%,略高于N型大洋中脊玄武岩,高Al(Al2O...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芨芨台子地区出露大量晚石炭世早期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岩石类型以亚碱性玄武岩为主,含有少量的流纹岩,属拉斑系列。其玄武岩富钠贫钾(Na2O/K2O=2.84~3.01),Ti O2含量为1.32%~1.43%,略高于N型大洋中脊玄武岩,高Al(Al2O3含量为19.81%~20.60%)、低Mg(Mg O含量为2.95%~3.25%,Mg#为32.33~34.50),表明其原始岩浆发生过明显的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玄武岩具有近于平坦的稀土配分模式,轻微正Eu异常(δEu=1.02~1.10,平均为1.04),富集Rb、Ba、P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h、Sr、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其微量元素Zr/Nb比值41.13~41.38,Zr/Y比值4.26~4.52(均大于4.00),Rb/Sr比值0.02~0.04(均小于0.05),Dy/Yb比值1.92~2.00,La/Nb比值2.42~2.49,Ba/Nb比值113.58~126.05,Ba/La比值47.02~50.62以及火山岩Zr-Nb、La/Yb-Dy/Yb和La/Nb-La/Ba等判别图解,表明玄武岩可能是亏损尖晶石相地幔橄榄岩向石榴石相地幔橄榄岩过渡相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且在其上升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地壳物质混染,显示了板内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流纹岩具有较高的Si O2(76.54%~77.74%)和全碱(Na2O+K2O=6.70%~7.70%)含量,以及较低的Ti O2(0.15%~0.16%)、Al2O3(10.70%~10.90%)和Mg O(0.17%~0.18%,Mg#为13.93~14.52)含量;显示右倾负斜率稀土配分模式,铕负异常明显(δEu为0.32~0.33),显著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强烈亏损Sr、Ti、P等高场强元素,指示流纹岩应来自于玄武岩浆上升过程中提供的热量对地壳物质重熔,源区有斜长石残留。芨芨台子地区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套火山岩应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同时获得流纹岩锆石U-Pb年龄为(312±1)Ma,表明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晚石炭世早期。进一步的Rb-Sr地壳厚度网络图投影表明当时博格达地区地壳厚度为20.0~30.0 km,而且根据Zr-Zr/Y图解推断其地壳拉张速率介于2.0~5.0 cm/a,表明早石炭世早期开始的博格达初始裂谷在晚石炭世早期进一步快速拉张,发展到鼎盛阶段,也代表着博格达地区由碰撞挤压到伸展拉张这个地球动力学环境的重大转折,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博格达造山带在石炭纪处于大陆裂谷演化的观点,为进一步理解博格达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板块构造体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造山带 晚石炭世早期 双峰式火山岩 岩石成因 大陆裂谷 鼎盛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山东段苏吉山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7
10
作者 雷万杉 许鹏 +3 位作者 郭俊锋 肖良 李相传 李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7-330,共14页
苏吉山辉长岩体位于博格达碰撞造山带东段,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西南侧,出露面积约1.8 km^2,岩性为石英角闪辉长岩。苏吉山辉长岩体富含普通角闪石(20%)和磁铁矿物,表明原生岩浆富水、高氧逸度特征,岩石化学组成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岩... 苏吉山辉长岩体位于博格达碰撞造山带东段,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西南侧,出露面积约1.8 km^2,岩性为石英角闪辉长岩。苏吉山辉长岩体富含普通角闪石(20%)和磁铁矿物,表明原生岩浆富水、高氧逸度特征,岩石化学组成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弱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Th、U,显著亏损Nb、Ta、Zr、Hf和弱亏损Ti,显示源区为受俯冲流体交代改造的岩石圈地幔,应是洋壳俯冲的产物。苏吉山辉长岩体锆石U-Pb年龄为308.1±3.3Ma,早于卡拉麦里混杂岩带内碱性花岗岩侵位,介于博格达裂谷活动期,是裂谷作用由全面伸展向局限伸展转换的标志。苏吉山辉长岩空间上位于古亚洲洋板块沿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向准噶尔板块斜向俯冲的前进方向,时间上介于博格达裂谷活动期,地球化学上显示洋壳俯冲的特征,各种事实表明,古亚洲洋沿卡拉麦里碰撞带向准噶尔板块斜向俯冲作用形成撕裂型博格达裂谷,博格达裂谷由伸展机制向伸展-碰撞过渡机制的应力调整导致了苏吉山辉长岩体的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山东段 苏吉山辉长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大陆裂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造山带东段二叠纪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1
作者 第鹏飞 李泰德 +5 位作者 王金荣 王晓伟 欧阳京 王怀涛 赵志雄 于漫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13,19,共7页
二叠纪火山岩主要由酸性火山岩及其火山碎屑岩组成,其中流纹岩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78±2 Ma;具有高Si低Al,富K贫Na,强不相容元素和LREE相对富集,Nb-Ta呈负异常,特别是Sr,P,Ti为强烈的负异常,以及δEu负异常明显等特点.流纹岩(w... 二叠纪火山岩主要由酸性火山岩及其火山碎屑岩组成,其中流纹岩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78±2 Ma;具有高Si低Al,富K贫Na,强不相容元素和LREE相对富集,Nb-Ta呈负异常,特别是Sr,P,Ti为强烈的负异常,以及δEu负异常明显等特点.流纹岩(w(^(87)Sr)/w(^(86)Sr))_I=0.7068~0.707 1,δ^(18)O_(SNOW)=11.97‰.因此,总体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二叠纪酸性火山岩是中基性物质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斜长石可能是源区的主要残留相或在岩浆作用过程中经历过低压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于后造山隆升的伸展构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纹岩 地球化学 二叠纪 博格达造山带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沉积环境与烃源岩特征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奎华 宋明水 +3 位作者 曹忠祥 王越 张关龙 薛雁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3,共5页
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与塔尔朗组广泛出露黑色页岩、油页岩,为该区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在对中二叠统典型剖面详细观察和精细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泥页岩层系进行系统取样测试,分析了古沉积环境、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及生烃潜量等特征... 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与塔尔朗组广泛出露黑色页岩、油页岩,为该区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在对中二叠统典型剖面详细观察和精细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泥页岩层系进行系统取样测试,分析了古沉积环境、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及生烃潜量等特征。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三段黑色泥页岩多发育优质烃源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4.2%,Sr/Ba值(质量比)反映当时以咸水环境为主,间歇性出现半咸水环境,V/(V+Ni)值(质量比)反映当时为水体分层较强的极贫氧环境;吐哈盆地北缘塔尔朗组三段黑色泥页岩为好—优质烃源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2.5%,Sr/Ba值反映当时以半咸水—咸水环境为主,间歇性出现淡水环境,V/(V+Ni)值反映当时为水体分层较弱的贫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沉积环境 芦草沟组 塔尔朗组 博格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地区中二叠世—早三叠世构造-气候-沉积演化及耦合机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史燕青 王剑 +4 位作者 张国一 刘明 向鹏飞 杨志波 季汉成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9-404,共16页
博格达地区的盆山关系演化、博格达山初始隆升时间、构造-气候-沉积耦合机制等前沿科学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一直困扰和制约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基于博格达山北缘野外露头和阜康凹陷、吉木萨尔凹陷的岩心、... 博格达地区的盆山关系演化、博格达山初始隆升时间、构造-气候-沉积耦合机制等前沿科学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一直困扰和制约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基于博格达山北缘野外露头和阜康凹陷、吉木萨尔凹陷的岩心、地震及钻测井资料,综合运用沉积学、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阐明了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下三叠统展布及沉积相特征,恢复了相应的古气候变化,结合区域研究成果重建了中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构造-气候-沉积演化过程。认为博格达地区中二叠世为裂谷—坳陷盆地构造背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以博格达地区为湖泊中心的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晚二叠世博格达山发生初始隆升,早期湖盆消亡并在博格达北坡山前发育冲积扇,古气候由半干旱变化为半湿润;早三叠世博格达地区构造环境相对稳定,但是逐渐趋于温暖湿润的古气候对区域风化程度和沉积条件起主要控制作用,博格达山体遭受强烈风化剥蚀,北侧形成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博格达 中二叠世—早三叠世 构造活动 沉积相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a来天山博格达峰地区四工河4号冰川表面高程变化特征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璞玉 李忠勤 +3 位作者 曹敏 李慧林 王飞腾 张明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4-470,共7页
基于GIS技术,利用GPS测量数据和1962年地形图分别建立两期DEM,通过对比重点研究了四工河4号冰川1962-2009年冰舌区的表面高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2-2009年间,冰舌区平均减薄15±10 m,年均减薄约0.32±0.2 m,冰储量亏损达(14.... 基于GIS技术,利用GPS测量数据和1962年地形图分别建立两期DEM,通过对比重点研究了四工河4号冰川1962-2009年冰舌区的表面高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2-2009年间,冰舌区平均减薄15±10 m,年均减薄约0.32±0.2 m,冰储量亏损达(14.3±9.5)×10-3km3,折合水当量(12.9±8.6)×10-3km3。不同海拔、坡度区间冰面高程变化差异显著,海拔较低、坡度较缓区域的变化最为强烈。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四工河4号冰川发生强烈消融,标志着博格达峰地区的冰川正处于物质严重亏损的状态,直接影响到流域水资源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工河4号冰川 博格达峰地区 冰面高程变化 GPS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博格达峰地区四工河4号冰川雷达测厚与冰储量估算 被引量:17
15
作者 吴利华 李忠勤 +2 位作者 王璞玉 李慧林 王飞腾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6-282,共7页
2009年7月对天山博格达峰地区的四工河4号冰川进行了雷达测厚工作,获取了该冰川的厚度分布状况.基于该冰川的厚度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Co-Kriging插值方法结合理想塑性体理论对冰川非测厚区域的厚度进行了重建,绘制出了冰川厚度... 2009年7月对天山博格达峰地区的四工河4号冰川进行了雷达测厚工作,获取了该冰川的厚度分布状况.基于该冰川的厚度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Co-Kriging插值方法结合理想塑性体理论对冰川非测厚区域的厚度进行了重建,绘制出了冰川厚度等值线图并对冰川冰储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冰体最大厚度出现于海拔3 775m趋于主流线位置,冰川平均厚度为27.6m;四工河4号冰川的冰储量为0.076 km3.将2009年四工河4号冰川表面地形图与冰川厚度分布图相结合,绘制出了该冰川的冰床地形图.结果显示,在冰体厚度最大的区域,冰床地形呈现凹陷状,这与其相对平缓的冰面地形形成明显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GPR) 博格达 四工河4号冰川 冰川厚度 冰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南、北缘成盆过程演化及其对油气形成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崔泽宏 汤良杰 王志欣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4,98,共7页
以博格达地史演化为主线,探讨博格达构造域成盆—成烃—成藏的演化过程。研究认为,博格达构造域时空演化具有明显的分期性、分段性,其演化历程大体经历三个阶段:①泥盆纪—早二叠世西博格达为陆内裂谷阶段,东博格达经历泥盆纪—石炭纪... 以博格达地史演化为主线,探讨博格达构造域成盆—成烃—成藏的演化过程。研究认为,博格达构造域时空演化具有明显的分期性、分段性,其演化历程大体经历三个阶段:①泥盆纪—早二叠世西博格达为陆内裂谷阶段,东博格达经历泥盆纪—石炭纪裂谷演化阶段后于石炭纪末期裂谷回返形成褶隆;②晚二叠世—侏罗纪西博格达为裂谷后坳陷阶段,东博格达褶隆进一步隆升形成界山雏形,南缘进入弱压陷—挠曲沉降阶段;③侏罗纪末期—第四纪西博格达裂谷开始回返隆升成山,北缘形成阜康前陆,东博格达界山雏形再度隆起,南缘形成前陆。成盆—成烃—成藏演化史表明,西博格达经历裂谷后期坳陷阶段湖相烃源岩发育(P2),后期(T-J)深埋,晚期(J末-Q)裂谷回返隆升造山致使油气破坏阶段,造山前期远源运聚成藏较为有利;东博格达南缘经历多期压陷-挠曲沉降,发育湖-沼相多套泥质、煤系烃源岩(P2-J2)互层,前侏罗纪构造格局控制上二叠统油气系统远源运聚成藏,侏罗纪末期以来造山运动所形成的构造格局控制中、下侏罗统油气系统源内(或近源)垂向运聚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 分段性 成盆 成烃 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山白杨河地区中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17
作者 欧阳征健 周鼎武 +1 位作者 林晋炎 冯娟萍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503,共9页
白杨河地区中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岩墙属于亚碱性系列,为岩浆高度演化的产物,轻稀土元素适度富集,轻重稀土分异中等,Nb、Ta强烈亏损,Ti、Zr和Hf适度亏损,不相容元素(K、Rb、Ba、Sr、LREE)与Pb富集,说明该岩墙源自与... 白杨河地区中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岩墙属于亚碱性系列,为岩浆高度演化的产物,轻稀土元素适度富集,轻重稀土分异中等,Nb、Ta强烈亏损,Ti、Zr和Hf适度亏损,不相容元素(K、Rb、Ba、Sr、LREE)与Pb富集,说明该岩墙源自与俯冲作用有关的交代地幔,且在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该岩墙侵位时期可能为270~250Ma左右,为造山期后伸展环境下的产物,是中亚造山带后碰撞阶段陆壳垂向生长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 白杨河 中基性岩墙 地球化学 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东缘色皮口一带辉绿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8
作者 高景刚 李文渊 +4 位作者 郭新成 周义 刘建朝 范庭宾 周汝洪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3,共7页
博格达造山带内出露的晚石炭世辉绿岩,为研究博格达裂谷演化末期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重要信息.色皮口地区辉绿岩主量元素以低TiO2、较高Al2O3、较低MgO、贫P2O5,较低的K2O/Na2O比值(0.12-0.53),ΣREE较高,LREE/HREE为2.45-3.56,铕负... 博格达造山带内出露的晚石炭世辉绿岩,为研究博格达裂谷演化末期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重要信息.色皮口地区辉绿岩主量元素以低TiO2、较高Al2O3、较低MgO、贫P2O5,较低的K2O/Na2O比值(0.12-0.53),ΣREE较高,LREE/HREE为2.45-3.56,铕负异常不明显(δEu=0.82-1.02)等为特征.与原始地幔相比,其不相容元素K,Rb, U,Ba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Hf无富集,Ti亏损不明显,Nb,Ta,Th表现为明显负异常.U富集可能指示与地壳物质的加入有关,较低的Nb/Zr比值(0.02-0.06),暗示岩浆源区可能为受地壳混染的亏损地幔.辉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00.5±1.7) Ma(MSWD=2.3,Th/U比值为0.36-1.3),为晚石炭世晚期,代表了博格达裂谷闭合后地球动力学环境由挤压变为拉张的转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博格达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辉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早石炭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属性 被引量:13
19
作者 汪晓伟 徐学义 +4 位作者 马中平 陈隽璐 崔方磊 朱小辉 孙吉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22,共15页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克孜库都克地区七角井组玄武岩和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及少量流纹岩在时空上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玄武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31.0±3.0Ma,属于早石炭世晚期;Si O2含量为47.68%~48.82%,Ti O2含量(1.83%~2.17%)略...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克孜库都克地区七角井组玄武岩和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及少量流纹岩在时空上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玄武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31.0±3.0Ma,属于早石炭世晚期;Si O2含量为47.68%~48.82%,Ti O2含量(1.83%~2.17%)略高于N型大洋中脊玄武岩,高Al(Al2O3含量为15.56%~16.09%),富钠贫钾(Na2O/K2O=5.44~7.76),低Mg(Mg O含量为5.97%~7.17%,Mg#为43~47),表明其原始岩浆发生过明显的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玄武岩具有近于平坦的稀土配分模式,轻微负Eu异常(δEu=0.89~0.93),相对富集Rb、Ba、P,亏损Th、Nb、Ta、Sr、Ti等不相容元素。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玄武岩可能是亏损尖晶石相地幔橄榄岩向石榴石相地幔橄榄岩过渡的产物,且在其上升过程中受到较弱程度的地壳物质混染,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其地球动力学体制可能与古亚洲洋壳向先存的准噶尔-吐哈陆块斜向俯冲,产生的侧向撕裂力拉张陆块有关。克孜库都克地区早石炭世玄武岩构造属性的确立进一步证实了博格达造山带在石炭纪时期处于大陆裂谷演化过程的观点,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博格达地区石炭纪构造岩浆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地质与年代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造山带 早石炭世火山岩 岩石成因 陆内裂谷 构造岩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造山带石炭纪的构造属性:来自辉长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亮 李江涛 +5 位作者 杨鹏涛 何学锋 苏画 梁斌 杨宇东 江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5-741,共17页
博格达造山带广泛分布着基性侵入岩体,其成因对正确认识该区地球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位于博格达造山带西段的辉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属性,以期为解决博格达造山带的... 博格达造山带广泛分布着基性侵入岩体,其成因对正确认识该区地球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位于博格达造山带西段的辉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属性,以期为解决博格达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依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辉长岩SiO2含量介于48.08%~51.03%,全碱(ALK)含量为3.09%~4.39%(小于5%),富CaO(6.87%~11.41%)、贫Al2O3(12.59%~18.49%),MgO含量介于3.78%~7.66%,Mg#值为31.75~65.73(均值为47.03),铝饱和指数值(A/CNK=0.60~0.80),属准铝质中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含量较低(36.30×10-6~147.72×10-6),轻重稀土之间以及轻重稀土内部不存在明显的分馏过程;微量元素中Th、Ta、Nb元素明显亏损,Ti元素亏损不明显以及U元素的轻微富集,具大陆裂谷岩浆活动特点。根据有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相关图解比值,指示该区辉长岩岩浆源于亏损的岩石圈地幔,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分异演化程度较低,为原始尖晶石相橄榄岩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此外,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305.0±1.6)Ma(晚石炭世末期),处于博格达裂谷火山活动期晚期,为博格达西段裂谷作用由全面伸展向局限伸展转换的标志。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晚古生代期间(早石炭世-早二叠世),博格达造山带存在大面积的与裂谷演化有关的岩浆活动,造山带是在裂谷基础上发展起来,其形成与康古尔塔格洋推动着准噶尔-吐哈地块向北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大陆裂谷 地质调查工程 博格达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