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18年南澳大地震发震构造机制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彭承光 李运贵 吴名彬 《华南地震》 2017年第A01期1-14,共14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省地震部门先后两次派遣科技人员,在潮汕地区进行1918年南澳大地震调查工作,广泛搜集当年地震极灾区内各乡镇村落的灾害情况,为确定地震烈度影响场分布范围和震中位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由此判定:在地震高烈度区内...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省地震部门先后两次派遣科技人员,在潮汕地区进行1918年南澳大地震调查工作,广泛搜集当年地震极灾区内各乡镇村落的灾害情况,为确定地震烈度影响场分布范围和震中位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由此判定:在地震高烈度区内的南澎列岛共轭断层活动构造,乃是南澳大地震发震构造。由于南澎列岛的发震构造机制,令发生南澳大地震时,在潮汕与闽南地区的海岸线出现海潮退而复涨的异常现象。这是20世纪中国南海近海唯一伴有海啸发生的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汕头市 南澳7.3级地震 发震构造机制 海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