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扬子克拉通南华纪—早古生代的构造—沉积旋回
被引量:
29
1
作者
汪新伟
沃玉进
张荣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5-533,共9页
根据影响克拉通盆地演化的板块活动所经历的威尔逊旋回,扬子克拉通南华纪—早古生代的构造—沉积旋回可分为5期,即南华纪—震旦纪的均衡调整期、寒武纪的扩张期、早—中奥陶世的汇聚期、中—晚奥陶世的碰撞期和志留纪新一轮的均衡调整...
根据影响克拉通盆地演化的板块活动所经历的威尔逊旋回,扬子克拉通南华纪—早古生代的构造—沉积旋回可分为5期,即南华纪—震旦纪的均衡调整期、寒武纪的扩张期、早—中奥陶世的汇聚期、中—晚奥陶世的碰撞期和志留纪新一轮的均衡调整期。发生在晚奥陶世的中加里东运动是加里东期最强烈的一次造山运动,而发生在晚志留世的晚加里东运动是一次地壳上升运动;相应的扬子古板块志留纪盆地的构造背景为造山期后的裂谷伸展环境,其原型盆地表现为周缘裂谷盆地与弱伸展的克拉通内盆地相间发育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克拉通
南华纪—早古生代
构造—沉积旋回
志留
纪
原型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地层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
22
2
作者
李佐臣
裴先治
+7 位作者
刘战庆
李瑞保
丁仨平
张晓飞
陈国超
刘智刚
陈有
王学良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17-124,共8页
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地层的分析研究,综合运用岩石学、沉积特征分析的手段,结合与前龙门山构造带、碧口地块、米仓山构造带和汉南地块的沉积特征对比,探讨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的沉积环境...
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地层的分析研究,综合运用岩石学、沉积特征分析的手段,结合与前龙门山构造带、碧口地块、米仓山构造带和汉南地块的沉积特征对比,探讨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的沉积环境,查明其形成环境。结果表明:在南华纪—早古生代后龙门山构造带沉积环境可分为南华纪—震旦纪裂解-稳定沉积和早古生代伸展裂陷沉积两个阶段,其中在早古生代伸展裂陷阶段后龙门山构造带经历了裂解→抬升→局部裂解→抬升→裂解的反复过程,最终形成了志留系茂县群裂陷槽沉积,主要沉积了一套代表伸展裂陷环境的沉积岩系,并有少量的陆内火山岩系。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龙门山构造带在南华纪—早古生代总体是一个陆内裂谷带,不发育与古缝合线相关的构造混杂岩和蛇绿混杂岩带,是在陆内裂谷的基础上于印支期—燕山期形成的陆内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西北缘
后龙门山构造带
南华纪—早古生代
沉积环境
裂陷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扬子克拉通南华纪—早古生代的构造—沉积旋回
被引量:
29
1
作者
汪新伟
沃玉进
张荣强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5-533,共9页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G0800-06-ES-28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39904)
文摘
根据影响克拉通盆地演化的板块活动所经历的威尔逊旋回,扬子克拉通南华纪—早古生代的构造—沉积旋回可分为5期,即南华纪—震旦纪的均衡调整期、寒武纪的扩张期、早—中奥陶世的汇聚期、中—晚奥陶世的碰撞期和志留纪新一轮的均衡调整期。发生在晚奥陶世的中加里东运动是加里东期最强烈的一次造山运动,而发生在晚志留世的晚加里东运动是一次地壳上升运动;相应的扬子古板块志留纪盆地的构造背景为造山期后的裂谷伸展环境,其原型盆地表现为周缘裂谷盆地与弱伸展的克拉通内盆地相间发育的格局。
关键词
扬子克拉通
南华纪—早古生代
构造—沉积旋回
志留
纪
原型盆地
Keywords
Palaeo-Yangtze craton
Nanhuaan to the Early Palaeozoic
tectonic-sedimentary cycle
Silurian prototype basin
分类号
P548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地层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
22
2
作者
李佐臣
裴先治
刘战庆
李瑞保
丁仨平
张晓飞
陈国超
刘智刚
陈有
王学良
机构
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出处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17-12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136
40572121
+4 种基金
4023404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HD2009JC046
CHD2009JC053
CHD2009JC07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前瞻性研究项目(YPH08006)
文摘
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地层的分析研究,综合运用岩石学、沉积特征分析的手段,结合与前龙门山构造带、碧口地块、米仓山构造带和汉南地块的沉积特征对比,探讨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的沉积环境,查明其形成环境。结果表明:在南华纪—早古生代后龙门山构造带沉积环境可分为南华纪—震旦纪裂解-稳定沉积和早古生代伸展裂陷沉积两个阶段,其中在早古生代伸展裂陷阶段后龙门山构造带经历了裂解→抬升→局部裂解→抬升→裂解的反复过程,最终形成了志留系茂县群裂陷槽沉积,主要沉积了一套代表伸展裂陷环境的沉积岩系,并有少量的陆内火山岩系。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龙门山构造带在南华纪—早古生代总体是一个陆内裂谷带,不发育与古缝合线相关的构造混杂岩和蛇绿混杂岩带,是在陆内裂谷的基础上于印支期—燕山期形成的陆内造山带。
关键词
扬子地块西北缘
后龙门山构造带
南华纪—早古生代
沉积环境
裂陷槽
Keywords
northwest margin of Yangtze Block
Back-Longmenshan tectonic belt
Nanhuan Period-Early Paleozoic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ulacogen
分类号
P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扬子克拉通南华纪—早古生代的构造—沉积旋回
汪新伟
沃玉进
张荣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地层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李佐臣
裴先治
刘战庆
李瑞保
丁仨平
张晓飞
陈国超
刘智刚
陈有
王学良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